收藏常青藤    
北京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北京家教网  >  孙万离主页  >  孙万离的文章
家教孙万离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5-02-27 阅读:21次

    又过了一年,这一年里,日子依旧波澜不惊,生活照样平平和和。唯一有变化的是我再也不曾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过,耳闻目睹了那么多的辛酸苦楚,先前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随着司空见惯的世态炎凉而变得近乎麻木。这一年,我活的慎言慎行,即便时时笑意盈盈也只是出于社交的礼貌而在别人面前的伪装。如果说把我的经历和感想写成一篇回忆录,那就是一篇所谓“成年人”眼中的矫情血泪史。这一次,我没有义务和闲心去宣扬正能量,大约写几句聊以吐吐槽小小的愤青一下,抒发心中的不快。借用一句网络上的话,前方高能,未满N岁者慎入。

    这次回家,我没有看到一个跟我同辈的人。堆满垃圾的土沟里,一条毛色微黄的狗在到处嗅着食物。这个生我养我二十一年的村子,如今正随着下一代的外出扎根而渐渐显出它的老态,村里几年前铺了水泥路,路旁环腰粗的杨树也被新的树苗所代替,然而表面发展下的躯壳终究掩饰不了村子内在活力的消亡。若干年后,当村中只剩了老人和偶尔回家一次共享“天伦之乐”的儿女后,政府想必会插手进行乡村改镇,或者改造成集体农田和加工厂。到那时,田间小道再没有嬉戏玩耍的孩子,岁月蹉跎,昔日的那种乡土情结如今竟变得这么模糊不可及,每每想起,哑然失笑。

    每次过年回家,我都感觉是进行了一次客套的演练。年关,顾名思义,是一年又一年最难过的人生关卡。多少人借着过年回家的名义,只是为了从一年到头繁杂的人声嘈杂中获得短暂的安宁。有些人,回到家里得到亲情的团聚,聊以慰藉念家之苦;而对有些人,过年俨然成了一种不得不硬着头皮背负的负担。一句过年好,包含了多少虚伪和敷衍:曾经最真挚的祝福,如今正慢慢随着生活的刻蚀而变得沧桑和无奈。今年除夕和大年初一,我一概没有发拜年短信,仅仅是在有人给我发过来时回一声谢谢了事。并不是因为我少了人情味抑或懒得几乎麻木,而是我实在不想在沦为这样一种形式的奴隶:发过去,等攒多了占用内存接着删掉,不留任何痕迹和相思,这样又有何用?其实何止是这一件事这一段时期,整个过年期间,相遇时的点头问好,酒席间的觥筹交错,都是在一张张笑着的面具下进行的即兴表演。今年过年,我就目睹了不下三次因为敬酒过程发生的不愉快,真的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今年我照样不例外的没有看春晚,只是在拜完年后翻了翻网上评价。曾几何时,春晚不再是中国人的内心盛宴,而是对网上早已过时的段子的总结,其真正的亮点在于将魔术当成小品来演,将小品当成毫无剧情的话剧来演,当然依旧少不了主持人连续几个小时油光满面而又略显僵硬的笑容——春晚真真正正变成了“春节联欢吐槽晚会”。从春晚排练到真正演出的过程,我们可以大约窥见这个社会的一些“人情”,譬如说因为领导莫名其妙打了一声招呼,就毙掉了人家辛苦排练了一个月的节目;譬如大肆宣扬反腐倡廉,最后终究没有走出“不得讽刺处级以上干部”的怪圈;譬如春晚导演组都那么如履薄冰的想要尽可能避免敏感话题或者表演瑕疵,到最后我们聪明的国民还是会从中找出骨头进行吐槽批判。不管怎样,当一个政权开始试图控制文化的传承和规范时,多半是出于普罗大众对于“危险文化”的推崇而造成的威胁,然而这就必须时时谨慎把握,提防文化专制的危险,尤其是我国某局更应该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在这没别的意思,我只是在说明一个事实:看电视时我宁可让刚刚上一年级的弟弟多看点喜羊羊和熊出没,也不会让他跟着扔手榴弹炸下一架飞机的演员瞎喊“中国人民民主自由万岁”。不只是我,这也是如今周围很多大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我不是要传播负能量,我也对当今社会的一些无奈略有体会,因此深爱着真实和自由。可是,面对节目中那一张张笑脸,还有最后那个主色调是屎黄色的吉祥物——真的,我不管这样说俗不俗,但我对它的第一感觉确实是这样,黄色,金元宝的黄色,恶心的要屎的黄色——面对这些,你能说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笑容?我在大学学生会工作过,也略微体会了身为幕后工作者的辛苦,还有每一个上台演员在这之前所付出的努力,更何况视春晚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场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周围人看春晚关注的是节目,我却在看那些人的表情,当然不是像心理学家那样通过眼角肌肉验证一下是高兴地微笑还是僵硬的伪装。其实我们心里都很清楚,他们的笑,是因为工作需要在表演给全国人民看,他们的一句“我想死你们啦”,其实是因为“我如果不想死你们领导就要整死我啦”。当春晚由一个充满期盼的传统变成了流于形式的表演,说明我们逐渐融入了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却又同时一遍遍强调着借由物质武装起来的尊严。面对这些其实我们都心知肚明,只是谁也不曾点破,因为这会显得很不合时宜,会让自己变成异类会遭到一群人的唾骂,所以,我们心安理得的坐在一起,吃饭,盯着屏幕闲聊,麻木的嗑着瓜子重复着一年又一年不变的话题和同样的问题,然后,散伙,从此各回各家各忙各事一年之内不再联系,准备着再一年的“相聚”。

    今年回家跟亲戚相聚聊天,方知我的两个弟弟妹妹还有不到三个月就要高考了。当他们问起来时,说真的,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经验要传授给他们。我能告诉他们,最后的一个月我为了熬夜学习而搬出学校宿舍在外边找房子住吗?能告诉他们我每天用咖啡撑着只睡5个小时到头来反而效率下降了吗?大道理我们都懂,松弛有度,劳逸结合,调整心态,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真正做到高中每天强调的那些。关于高考,只要经历过高三下学期的人都知道,那种滋味不好受。对于我自己,也正在调整下一步生活的去处。不知不觉大学三年快要过去了,这三年有始终一成不变的目标,也有一直不断变动的计划。其实自从雅思考完,先前定下的目标和努力时的激情亦随之而去,在过了几天吃了睡、睡了玩的颓靡生活后,心里顿觉空洞起来,空空荡荡漂泊无根,恰似高考结束高中结束后的那个暑假,似乎变得玩也不知道怎么玩。到目前为止,我也记不清自己定下了多少个学习的目标又转型了多少生活方式,从奋战高考到适应大学,从辞去班委工作和学生会工作到全力备战雅思,从雅思考完到为保研做准备,再往后,可能又要因为工作的问题而伤脑筋。一次又一次,有成功过,当然更多的是准备过程的枯燥和失败后的灰心丧气。其实直到现在,当别人问起“将来要干什么”这个最普通却又最难回答的问题时,我总会模棱两可。从政经商搞科研搞文艺,似乎哪一块儿都不是我的料,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呼唤平等叫嚣正义,不过是为了平息众怒、缓解阶级矛盾的口号,这个世界是强者的舞台,我的上一代上上一代没有给我留下足够的资本,若要在生活中谋得一席之地,也就只剩下玩命似的打拼了。所以,我才成了其他人眼中不知道休息的学霸和工作狂,这些年来,我尽可能放弃了一切游山玩水的机会,即便有,也是为了应付某些人某些事,用剩下的时间学习;我放弃了尽可能多的休闲方式,以至于曾经被人问起你支持科比还是詹姆斯我回了一句“这俩唱歌都不好听”;我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每天上午五点起床跑步只为增强免疫力克服小时候落下的顽疾;这些年来,我错过了许多,收获了还说得过去的成绩。这个世上,哪有以工作为激情,以兴趣为动力的职业?说到底这只是为了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的一种心理暗示。曾经的世界上倒是有一个将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国家,现在我们也能看到这个国家继承者的样子,它的名字叫苏联,1991年因为不堪社会矛盾激化而解体。

    大学过去的这一年,家里布置还是没有变,一切都是我上次走的时候的样子,似乎是特地为了迎接我的再次回来而保留。爸妈如今已经是知天命之年了,现在想想真的很可悲很无奈,像爸妈这些人,再大谈特谈什么理想追求已经无异于痴人说梦。如今的他们,日复一日的打理庄稼,每天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运作而辛劳挣钱养家,慢慢的,多了白发,矮了身形,臃肿了略显松弛的筋肉。在他们这个年纪,已不敢再奢求什么发家致富的梦想,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当一面,自己十年之后也好安享晚年。今年过年回家,照例还是跟往年一样的客套话,亲戚照例说我将来肯定混得好爸妈养了一个好儿子云云,可我却听得越来越刺耳,当别人说我长得又高又壮远远落下爸妈时,我分明感到岁月在他们身上无情的流逝殆尽。我总跟别人说,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取代我爸妈在我心中的地位,可是,一年365天,陪他们的日子不超过两个月,大多数时间我们还只是保持沉默,有时候简简单单的聊一两句,绝没有促膝而谈的温情。这些,难道就是我这个自诩为孝子所能做的事情?可是没有办法,如果我不趁现在还有精力打拼,将来就没有资本去创建自己的家庭,从而使自己的生活陷入一个穷而愈穷的恶性循环,这就是生活,紧张无序残酷却又希望从中寻得一丝温暖的人生。身处天堂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平凡人的悲哀和无助,有钱有势不愁吃喝的父辈的子女们,怎么可能体会到农村孩子从小到大受的苦和累。

    在诸多不愉快中,当然我也欣喜地看到自己的生活仍旧不乏以前的多姿多彩外加一点小小的惊喜。往大里说,是国家终于开始下大力度着手整治社会的那些不和谐;往小里说,是我的那些努力或者经历终于得到了可喜的回报。至今为止,最让我感到骄傲的是,牵手了一个值得走完一生的人,即便我们今后的道路会有点艰辛。我不是个相信命运的人,不管再怎么美化看似巧合的事情,它也不可能就是天生注定的缘分。其实到了现在,没有必要再压抑自己内心的想法,对於爱情也不必像以前那样似是而非扭扭捏捏。我可以自豪的说,我爱的她,不算完美,没有倾世容颜,甚至连我们的相遇相识都是有点微微的传奇色彩,但却是足够知书达理,愿意付出一切相爱一生。有那么古老的一个问题: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你选择哪一个?很遗憾我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我选择了第三个答案——我们两情相悦的人。允许我借此机会小小的煽情一下,我不会对她喊出“爱你一万年”的誓言,因为我做不到,因为我只愿倾我所有爱她一生,因为如果有来生,我不会再碰到她:我不想再因为自己而让她受那么多的苦和委屈。人生有时就是这么会开玩笑,还记得一年前当我写下我人生的另一半不知在那个地方等着我时,根本不会想到现在的我可以感谢上苍让我当了一次幸运儿。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在有限的岁月,无论生前多么辉煌耀眼,身死之后也是像最普通的人一样归于黄土。也正因为如此,有条件的人都在尽可能的延长自己在这个世上存在的时间,既然做不到长生不老,那就想办法多好吃野味补品,或者接受最好的医疗条件,体现优越于他人的资本,使自己尽可能活得久一点——我一直坚信,未来除了信息产业会依旧独领风骚外,健康养生产业必然会成为后起之秀。没条件的人,就只顾埋头工作奋斗,也没有那个闲心去感悟人生。想事情想不明白的时候,闲着没事的时候,我会一个人在雨中单曲循环着萧亚轩的类似爱情,不是因为对歌词的感触,而是因为对旋律的共鸣,雨丝淅淅沥沥,很凉,头发脸上好像下了一层薄薄的清霜,这时我能稍微回忆一下前一段时间所发生的诸多酸甜苦辣,真想让这所有的一切变成泪水流走——小时候哭过很多次,每次哭完都感到全身心由内而外的轻松,怎奈现在连哭都变成了矫揉造作的表演。

    常常有人说,你才多大,看你经历的这些算得上什么大起大落,在这里故作老练仿佛看破了世事一样。面对这样一群人,我没必要跟他们解释什么,因为我早晚会在他们几十年过去被埋之后对我的孩子说出同样的话。很多时候,成年人的见解和处理事情的态度真的连一个孩子都比不上,你也不能说他们的言行是因为看得长远而顾全大局,只是在这个社会,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至少我身边的人是这样。每个人都是其他人或事的奴隶,为其束缚禁锢。即便是古代的皇帝,也只是他自己江山的奴隶。欲壑难填,当一个人内心因为各种私念而产生的的欲望开始得到满足时,非圣贤者难以避免陷入追求更多利益的漩涡,。所有的事情,说到底都是人的内心在作祟,所有的真相,又往往超出了我们的想象。A说B不给他好脸色,B说那是因为A先前说他坏话,A又说谁让B起来让座时不先给他让却给了一个平常素不相识的人。。。这样一来二去,最后才蓦然发现,谁也没有做错事,仿佛每个人做的都是天经地义,就在这样的你推我就中,再小的事情都会成为悲剧的导火索。面对这些我能做什么?没什么,一笑了之,因为我也是这种人,一年又一年,我慢慢成长为了当初所看不惯甚至鄙夷的那一类人。这个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然而当现在的年轻人真正主导这个世界时,他已经不知不觉长成了不年轻的“大人”了。

    一年又一年,我的大学本科生活已经过了一多半,如今的我似乎也不再年轻,空有一副二十岁的身体,我很惧怕有朝一日自己会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因为这代表我的棱角已被社会彻底磨平和同化。在这个迷惘的世界里,我心里的白纸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被涂抹的乱七八糟。可是,即便这样,我仍愿意尽我所能做我认为是对的事情,虽然这中间避免不了一些为人所不齿的行为。我做这些,不是因为我是多么相信这个世界邪恶战胜不了正义——根本没有绝对的正与邪,这个社会永远只眷顾不笨的人——而是没有办法,因为我还有身为儿子、丈夫、父亲、朋友等等的责任,因为在这个不算完美的社会里,我仍有一群值得我付出终生的人去爱,至少为了他们,我不能消极待世。为了那些我仍愿意相信的美好,我心甘情愿在各种磕磕绊绊中,去追寻一份梦想。

发表于:2015-02-18 阅读:275次

  放假之前,导员就布置了让写2000字+的“我的大学”,不知道是心血来潮还是又是“领导要求”。也许是因为放假之前又加上考完最后一科了有种莫名的小激动,当时导员一说完就觉得这玩意儿特蛋疼,不知道该往哪方面扯,可现在不同了,寒假还剩几天了,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态也不同了,大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之感,干脆就率性而写写吧。虽然要拿给领导看的话不能是这个样子,肯定还得在这份的基础上做一番修改,就比如说开头这段就得给和谐掉,和谐社会嘛,你写文章说话就得注意点。但大体意思是不变的,用高中的作文术语,表达出了我的真情实感,也不枉我大晚上的在这本本面前噼里啪啦的敲字。

  其实真要想写了也感觉真没什么好说的,就像辛幼安说的“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俺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从乡下土堆里钻出这么个愣头青来,老天眷顾,让俺考上大学,偏偏又报的是理工科大学,先天因素加上后天“培养”,当然没有如泉涌的才思和闲情逸致去激扬文字多愁善感。那时候在家里,村里老小一般都对我家里人说,这孩子听话,学习好,用现在一个字就是屌(当然那时网络流行语还没像现在这么逆天,一更新一片人失控),将来考上清华北大后再去当主席啊。现在谁还敢跟我说这话,年龄比我小的我真想上去抽你,你丫知道考清华北大是什么概念吗,你不是没高考过没上过大学就TM是在寒碜我。在大学混了快两年了,我也从那个“稚嫩的小学弟”升级成学长了,要命的是,我在退变,我周围的人在蜕变。出来外地上学前自我感觉那个良好啊,觉得像我这样的简直就是出将入相之才,虽然口中时常念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但其实心里老大不服,觉得把我放到新环境里我就是那天外的天。现在觉得自己连根毛都不是(人家死后鸿毛还可以制成工艺品呢),而牛人遍地都是,以前在那个小天地里能知道啥?现在被天南海北的人包围了知道啥叫夜郎自大了,你以为你是力挽狂澜的孙悟空,人家可都是佛祖级的人物呢。

  在我国唯一一所以发展三航为特色的大学,我还真没感觉自己有什么特色,没有李某某那样的家庭背景,没有倾国倾城的花容月貌,每次填简历特长那一栏真想狠狠写上头发特长,一句话,俺就是人群当中最不起眼的那个小市民。无奈自己却像头牛一样固执的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时机未到而已。所以才一遍一遍碰的头破血流后还去犯傻,想通过后天的努力赶上我的上一代上上一代落在别人身后的赛程。其实我也知道,虽说终生皆平等,但平等的只是你同跟别人有了当一个人的权利,你以为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是的,你是在跑,人家可是乘着车呢。若没有先天资本或者天赋异禀,寻常人要想取得一定的地位又怎会容易,但无妨,因为你也想有一天享受自己的奋斗成果,也想混出个人样来让那些支持自己的或者看不起自己的瞪出眼泡来,所以可以倚仗年轻的资本一遍一遍摧残自己的身心。

  在这些年的磕磕绊绊中,很多事情变了,很多事情没变,对我来说最明显的就是自己这身形纵向发展了,看着原来叫我小胖墩那货比我还肥一圈还矮一挫,我心里就偷着乐:你丫也有今天。。。。。。开玩笑的,其实说来说去,变得主要是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和心态,就比如说年年的春晚,不是春晚的水分一年多去一年,而是你已过了最适合看春晚的年纪,没有了童年的那种放鞭炮等饺子吃的心态了。最近看了龙应台和韩寒的书,挺喜欢他们的风格的,就借用一下他们的格式来概括一下自己这些年来心态的改变:曾经牵着妈妈的手躲在身后不敢见人,现在牵着弟弟的手主动跟村里的人打招呼;曾经看电视先找少儿频道,现在从头找到尾最后换成央视一套;曾经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慢慢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虽然成效甚微;曾经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就算真不能也只是潜力还没被发掘出来,现在知道当时真的是漫画看多了;曾经对同学说火影又更新了,现在可以在酒席饭桌之间对叔叔伯伯说其实不是中国不敢打日本,是打不起日本。曾经看不到现在所感受到的这些,现在居然连写出来的勇气都有了。

  曾经相信天道酬勤,现在知道,原来有一份规划和一个目标是多么重要,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一味埋头耕耘盲目乱干最终会走入死巷;曾经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知道,原来那条路是你原先为自己铺好的,世上没有巧合和如果,今天的所作所为是明天的积淀;曾经相信刚烈正直是立人之本,现在知道,为人处世少不了世故与伪饰,只是多少的问题,而且,你现在所坚持的东西在后人看来或许不值一提,就像封建社会为昏君而死是可悲的愚忠而已;曾经相信自己是在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享受每一个或奋斗或懈怠的时刻,现在知道,原来,你是打着不曾后悔的幌子强奸了生活。

  说了这么多曾经现在,其实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悟出来的,不是上大学这两年得出了所有的经验教训,伴随着成长的每一个脚步其实我都在反思,只是未曾说出而已,但,我不说,不代表没想过。如今的大学生活,其实真可以说成是“三点式”吧,宿舍——餐厅——教室,看起来挺枯燥的,其实足矣。因为我没有从小培养出的什么特长爱好,也就没兴趣参加什么活动,倒是因为学生会和班委的缘故参与组织的挺多,时常说一下工作感悟工作总结,也算锻炼了口才和交际,竞赛方面也不太感冒,因为在准备雅思什么的,总不能分身去学吧,所以就准备学好基础课程,把学校的“三航特色”学到手,有了一技之长后再向自己定的目标迈进。至于每天的生活,无非是除了学习,就是回到宿舍打开笔记本看一下导员布置的任务完成的进度,上会儿网,跟宿舍几个哥们瞎掰几句,眼睛一闭一睁这一天就过去了。再逢到大型的假期就跟高中老同学(我们一块儿考到西安的不少)出去学校走走,学校周围不算繁华,山倒是挺多的,算是因地制宜资源利用吧。说白了,这就是我要的大学生活,网上说的那种享受大学做到不争名逐利问心无愧不让自己后悔,个人觉得纯属扯淡,你是“二代”吗,你有资本去享受吗,做不到这些就别乱叫了,乖乖一点一滴的赶超别人吧。

  至于对学校的看法,怎么说呢,毕竟自己在这里生根发芽了,觉得自己就跟前世注定似的,命里该让你到这来。有人说,高考的奇妙不在于它的决定生死,而在于它的阴差阳错,我时常跟别人说,我要是高考志愿不填这里就遇不到你了呀。学校里的人景事都是构成她的一大特色,去掉招生宣传的嫌疑,总起来说学校还是不错的,教室、宿舍、餐厅等的硬件配置都可以;虽然地处西北,校园里的环境比起周围来也还是鹤立鸡群了,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自习室前面的那一片竹林,当然不是去听鸟叫看鸟屎,只是因为那儿能让我静下来思考;人文环境也还可以,就是有一点,官僚作风严重(不知道这里说的这些会不会被马赛克?),一切向领导看齐,领导说的什么马上照办,好像领导是再生父母似的,这样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学校组织的很多活动都是充样子做给领导看的(这也是我不想参加活动的一个原因)。当然这里也得自我批评一下,因为我虽然在宿舍能大大咧咧的装逼,但只要这时导员一个电话打过来,我的语气立马就软了,搞得宿舍那些货经常拿这事跟我开涮。唉,只能说,做人难,做个男人难,做个不得罪人的好男人,难上加难。有人说其实学校各方面比之前好多了,可也不能拿自己跟自己相比吧,就如同我们现在觉得这社会比以前开放多也发达多了,可哪个时代的人不认为自己比先前的更有发展性和潜力性?当然那些离谱的乱世除外。要比较事情的好坏,不能只在自己的圈子里,而应放在整个大参考系里,汉朝是封建时代吧,但他绝对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吧,可你敢跟美国叫板吗?

  扯远了,说了这么多学校,还是回到自己吧,经常有人问起我将来的打算,用一句很时髦的话,我的未来我做主,除非是我看得上眼的,否则我是绝不会跟别人大谈特谈我的人生规划的。有什么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有自己的活法,听了我的目标如果觉得还不如你自己会伤到我,如果觉得比你自己的好多了会伤到你,最终两败俱伤。你我不必羡慕谁,不必仰慕谁,我是我世界里的重点,你是你领域里的英雄。即便看了我现在写的所谓大学的感悟,也充其量是找个乐子,说是启迪真谈不上,说真心话,我羡慕你们还来不及呢,哪轮到你们来品味我。

  今年的第一场冬雪,哥哥家的女儿会叫我叔叔了,姑姑也怀上了他们的小儿子,先前还联系着的老朋友,如今再也没有了他们的消息,我看爹娘的时候觉得他们又矮了一截。说老实话,此生我对不起三个人,两个是爹娘,我的高中校训是为四十岁做准备,可如今已近知天命的他们最大的自豪竟是不争气的我,我走后,留给他们的又是半年的翘首企盼和忙碌农活,见时容易别时难,一年又一年这样的聚散引起的伤感,正是催促我不敢放松的动力。有点煽情,却说出了我想说的。再说我对不住的第三人,就是那个还没遇到不知在何方等我的另一半了,谢谢她将来肯屈身下榻执我之手。

  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写了这些,是感悟,是勉励。不必问生活的本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那是哲学家该思考的事,所谓滚滚红尘,只能撷一枝,弱水三千,只可取一瓢,尽力而为,苦乐随缘,慢慢的践行对自己的承诺,就挺好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