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北京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北京家教网  >  刘俊妤主页  >  刘俊妤的文章
家教刘俊妤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2-06-01 阅读:82次

     家教,个人认为是介于老师和朋友之间的工作。从老师的角度,家教的主要任务是辅导孩子的学习;从朋友的角度,家教和学员间应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那么,家教一职怎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我从学科补差提高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步 ,了解学员学习问题的症结所在。首先,通过和学员进行交流,了解他本人对自我学习的认识,比如,是否感觉学习吃力,最吃力的地方在哪儿,学习在哪个环节上出了纰漏,自己期望提高到哪个水平。此外,考试成绩是学习最直观且直接的反映,通过分析学生一学期内考试的成绩,排名及波动情况,大体就可了解学生该学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水平。最后,查看学生试卷和平时作业的错题解答过程,可以进一步了解知识的掌握的具体问题;从答题规范程度可找出学习态度及方法方面的问题。

       第二步,根据学员和家长的要求和具体情况,拟定一份具体可行的辅导计划。比如,按距离期末的时间内能辅导的次数,把需要复习的内容划为几个课时。每个课时的复习内容,所花时间,都要有个大体的安排和展示。总之,辅导也应像学校教学那样,有个系统完善的计划,才可能有个预期的目标。

       那怎么把预期的目标变为现实,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复习辅导。说到这点,我有必要先介绍下学习本身的三点规律。

      (1)学科(主要是理科)的学习,其实是个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每个知识点,是课本中基本的概念;课本的章节,则是各个知识点的组合。这种组合不是堆砌起来的,而是有它的内部结构,及每个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承上启下的。章节之间,又构建起学科的整体体系。随着教学的推进,通过建立起知识体系本身,还能从中培养起各种学习能力,比如逻辑思维,抽象概括等思维(及答题技巧)。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没问题,成绩最次也是中上水平;反之,如果成绩不理想,肯定是知识掌握本身不同程度地出了问题。

        (2)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知识的认识(及学习)也一样,所以需要老师把课本上抽象概括的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感性语言给学生讲;学生在认真听讲识记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考,把知识点内化,还原成抽象的概念。所以,课堂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黄金时间,也是主战场。而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大体两类:一种,上课不专心,下来也不复习,知识体系肯定是漏洞百出,久而久之,构建的体系就像危楼一样岌岌可危,学习越来越吃力;另一种,上课认真听了,但不积极地思考,只是机械地识记,并不能透彻理解知识的含义,也就不能建立起和其他知识点的关系。因此,整体知识的构建仍然有漏洞,结果是好像费了很多精力,成绩还是不理想,这类情况在偏文科的女生身上很常见。

         (3)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课上专心,课后及时复习,对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后,还需把所学的拿去实践(及做题)。通过练习相应的习题巩固对知识点的记忆,并从不同侧面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做不同类型的题),以及深化对知识点关系的认识(综合性题目)。总言之,这是个认识指导实践,实践提高认识的循环过程,如果把握得好,只需做些不同类型的习题,再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类,就可以对知识有个较好的掌握(很多成绩拔尖的学生,花的时间并不比别人多)。然而,很多学生,甚至家长把这个关系倒置了,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做题,基础知识太简单了。要知道,知识点本身没有难易之分,只是对它的认识程度有深浅。所谓简单题,可能只考察对知识点简单的识记;所谓难题,则是考察对知识点更深层次的理解,或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所以,基本的知识没掌握,就急着做题,甚至追求难题,就好比建立空中楼阁而已。

      言归正题,学习问题已经产生,如何补救,想必这是家长们请家教的目的。之所以花大篇幅谈学习规律问题,是因为有效的辅导必然也是要遵循科学规律的。辅导的内容,从源头开始,按计划把知识体系重新梳理一遍(类似课堂),这方面,家教占了个优势——通常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和老师有效互动的学生,听课质量都很高,其原因是这样做可确保注意力的集中,积极地思考,由此可见互动的重要性。然而课堂上,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家教则可以。所以家教最好的授课方式,不是唱独角戏,而是利用这个优势,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其对知识的回顾和理解。再通过每个知识点不同类型的例题,考察并深入他的理解情况。最后,还应对复习的知识点有个框架的展示和小结,直观地帮他建立知识网络。不过,既然是复习课,受时间的限制,知识量会较多(一般一次复习一个月的知识)。此外,不像老师讲新课那样,没有宽裕的时间留给你去复习掌握。所以,辅导后学员一定要对讲的知识点(特别是薄弱点)进行及时的复习并做相应的习题,做到看到一道题就知道它考察的知识点,即使不会做,也要知道它考察了什么,自己为什么不会做,是哪方面的理解出了问题;通过学生完成习题的情况,家教再有针对性地布置些综合性的习题,提高能力。所以,如果授课以一周一次,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去消化,才能保证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辅导要想有效果,不是个轻松的过程,需要学生,家教,家长三方的配合。其实,如果学生学习方法正确,又肯用功,学习肯定是比较优异的(即使有些小问题,完全可以在学校解决——老师通常比较偏爱提问的学生)。那么家教的工作,相应就是规划复习内容,查漏补缺,监测学习过程,好比指引学习路上的捷径。所以最理想的辅导效果,不仅是学生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还要学会怎么去理解知识,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水平;通过一个科目的提高,把学习能力迁移到其它科目,又可带动整体的学习。

       最后一点想法,家教就好比拐杖,是学生不会走路时的辅助工具;学会走后,自然就不需要拐杖了——要想走得稳,甚至跑到别人前面,靠的还是自己。

      

发表于:2012-05-15 阅读:160次

    自从上了大学,我和身边的一些同学开始了兼职家教生涯。5年来,通过不断地总结反思,我有很多感悟,这里就谈谈家教的选择问题。

    首先,家教自身实力是第一位的,这点家长们都知道,所以比较青睐顶尖名校的学生,有的甚至觉得大一新生才经历了高考,中学知识掌握得最牢。我觉得,除了以学校为参考外,还应考虑其他问题,学生家教一般没经过专门的培训,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自身学习优异只是前提条件,而是否能辅导好学生的学习,还需要表述,沟通,亲和力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只有在丰富经验中才能培养。这些,从初次和家长的沟通,和孩子的交流中都可观察到,有经验的通常都比较熟稔,懂得用不同方式和不同类型孩子快速拉近距离。

   此外,家教的责任心和态度也是必须的。如果仅把家教作为赚钱的方式,是很难全心投入的。这点我很有体会,身边的一些同学,课前几乎不备课,觉得中学的知识很容易没什么好看的。其实,这非常不负责。经验丰富,教了几十年的老师都被学校要求备课,这样才能保证课上每分钟的质量。作为家教,更是要多花精力在准备上,除了熟悉知识本生,还得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掌握情况因材施教。以我的经验,起码要花上补课一倍多的时间备课,才能保证一次有质量有效果的辅导。而家长怎么快速地发现这点也不难,如果一个家教,上门后简单了解询问下孩子的情况便开始补课,以后也不太可能多花时间准备。个人觉得,首次上门,首先应和家长孩子口头上沟通,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学习状况,比如是否有厌学情绪而被迫学习,还是主动想提高,以及当前整体的成绩,最薄弱的科目,期望达到的水平等。然后,认真分析孩子成绩清单,进一步了解学习水平及成绩起伏情况。最后,因仔细查看孩子的试卷及作业,了解其答题习惯思路等,以准确定位孩子学习症结所在。最后,才是向家长提出一个系统的辅导方案,决定需不需要试讲。有些家长初次也会对家教进行考察,比如出几道题把关,其实这很片面;出些怪题偏题更没必要,这和常规辅导没什么直接关系,除非是奥赛补习。正式补习后,负责的家教一般会布置一些任务巩固当天的讲解,平时也常会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完成情况。如果平时从来不主动联系,很难说明对孩子的辅导上了心。

     最后,还有一点很感触很深的地方。有的家教补课方式以讲题为主,比如先简单把知识点念一遍,在陪孩子做 相应的套题,订正后,讲解错的习题。这基本上不需要准备,只要重点高校的学生都有这个实力,很省事,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而家长们似乎也很接受这种方式,因为他们通常并不了解教学,觉得只要能把不会的讲懂就是专业的。其实学习(特别是理科)是个知识不断体系构建的过程,它每章每节不是独立的,编排顺序也是循序渐进的。所谓学习好,不但是每个知识点的掌握,也是整个知识点结构的构建,它们是相互关联,前后呼应的,形成一个知识网。而解题,只是对知识掌握的巩固和应用;难题,则是要求对知识理解更深的把握,以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所以,基本的东西没掌握,所谓训练解题技巧只是空中楼阁。而仅仅通过做题查漏补缺,即使发现了错题背后的知识点,当时讲懂,很快也忘了,因为讲解的知识是孤立的,撞到一个算一个,孩子并不能真正理解它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对本质上提高没什么帮助。从效果上,我想家长们多少也能体会到。至于单纯地辅导孩子家庭作业,就更没意思了,孩子可能很乐意,因为他们不需要多动脑就能完成任务,而结果很可能使孩子产生对别人的依耐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