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成都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成都家教网  >  小马主页  >  小马的文章
家教小马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5-10-16 阅读:128次

吉诺、弗朗西斯卡蒂

  1.是因人而异的。拉弓根时,在pp的情况下,稍稍用一点手指动作,如果用手腕就一定会听出换弓痕迹。在ff的情况下,换弓就要用整个手,手指要有弹性,并使用四分之三的弓毛

  2、在弓尖换弓,不管是pp还是ff,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手指动作。同时,肘部要有特别放松的感觉。换弦时,腕和肘应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Jascha Heifetz 亚沙、海菲兹

  当我们在弓根换弓时,应当感到弓是手臂和部分手腕的继续,就像小提琴是另一个手臂的继续一样。如同射击那样,枪应当时你手臂的一部分。当手臂与弓相互矛盾时,就会感到很笨重的。

  耶胡迪、梅纽因

  1、只有在换弓时右手指动作在是有价值的。它可以调整运弓,使弓的上下运行呈直线

  内森、米尔斯坦

  1、把上半弓训练的与下半弓同样有力是重要的。肩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肩部力量的演奏家肯定有更均匀的声音。

  2、运弓中我不赞成使用过多的手腕和下臂动作

  3、特别是弓根换弓时,我不赞成使用手腕。手腕任何细微的动作也会产生杂音和明显的换弓痕迹。用手臂动作换弓能获得良好的控制。.

  4、减少运弓量有利于平稳换弓

  拉斐尔、布朗斯坦

  1 取得发音的均匀,我们必须对手及弓的自然重量加以认识和弥补。下弓时弓的自然重量比上弓要大,演奏上弓时我们就要用较快的弓速来弥补音量。

  2、为了平衡全弓的音量,在弓根运弓不用手臂重量并要适当加快弓速;而弓尖运弓一定要用手臂的重量,也需要适当加快弓速

  3、不管是上弓还是下弓,“快-慢-块”是控制运弓速度、取得均匀发音的公式

  4、弓根平稳换弓主要要做到保持手的拱形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弓承受过多的重量。

  5、弓尖的换弓由前臂发动,在弓根部位之外的其它弓段换弓不需要特别的协调动作。

  6、换弓动作是由手臂、手腕、手指联合组成的7、平稳换弓要与左手动作配合好,避免出现换弓杂音。

  拉斐尔、布朗斯坦(《演奏科学》)

  1 、当把弓子放在弦上时,手臂的重量应当集中在手腕和食指上面。

  2、为了把弓放好,手腕要平,手背是弯曲的。当弓子放到弦上的时候,手臂应当成为一条平线,运弓从弓尖到弓根,应当是在一条水平线上均匀地运行。

  3、要演奏地更有重量的话,就要让手腕更为下沉,并把重量更多地集中在1、3指上

  4、演奏下半弓时,应但使用从肩部开始的整个手臂的动作,演奏到中弓时,当手肘有一点张开后,手肘处大约为90度角,从中弓开始到弓尖,就应当只使用小臂来演奏。演奏上弓从小臂开始,以整个手臂的运动来结束,注意不要抬肩膀5、在演奏强力度的上弓时,需要理解地心引力把手臂向下吸的原理,所以应当使用快速运弓,但是不能有重音。

  6、在演奏下半弓时,运弓速度就是要快,小臂使用的压力要小,在弓中时,弓速就要放慢一点,到弓尖时再加快,并加上一些重量,弥补弓尖部分所缺少的自然重量。在演奏上弓时也是使用这种变化。

  7、当用全弓拉一个音符时,需要给这个音的后一半留更多的弓子,让它能呼吸。

  8、演奏强烈的声音时,运弓要短而急促;演奏轻的乐句时,要使用较长的运弓。弓杆不要直立在弓毛上面,而是向琴头倾斜45度。演奏细致柔和的声音时,要用靠弓尖的部位演奏,这个地方演奏柔和的换把位更有效果。

  9、当演奏双音时,弓的重量主要放在高音弦上。在演奏八度时,弓的重量大部分应当放在低音弦上,这样发出来的声音不刺耳。

  10.在弓根演奏时,不管演奏是多么强的力度都不要压弓,一直到弓毛可以很好地深到琴弦中去的地方,才可以加压力。在弓尖的地方就必须演奏得结实有力。

  11。在演奏长弓时,中弓是节省运弓最好的地方。我们可以把运弓看作成快-慢-快的模式,在弓尖处用重量,而在弓根处不要使用重量。

  12.演奏那些向前运动而持续强烈的旋律时,在每次换弓之前,心里要有个起拍。

  13.换弦之前的那个音要拉足,大多数换弦,特别是琶音式的乐句要使用整个手臂的动作,手腕要牢固。一般来讲,在强力度下的反复换弦,手腕要保持不动,用整个手臂的动作。在轻的力度时,用手腕微小的波浪式动作。

  14.对于所有的换弦来讲,都要集中注意力在运弓的水平动作上,并尽量减少换弦的垂直动作。

  Ivan Galamian 伊凡、加拉米安

  1、当运弓靠近弓根或弓尖,我建议稍稍减慢一点弓速,可以有效地克服换弓时加速的倾向。

  2、是用手臂换弓或用手腕换弓这并不重要,重要的不是怎么换弓,而是换弓时保持原来的弓速。

  3、我赞成运弓使用四分之三的弓毛接触琴弦。

  4、弓根用弓毛应该比弓尖少,过了中弓之后,弓毛要逐渐放平,到弓尖时几乎用全部弓毛。

  5、在演奏ff的乐句时,不到中弓就可以把弓毛放平。

  6、长弓的弓子发抖,除了自然的精神紧张因素之外,大多是由于右臂或右手腕的紧张造成的,也可能是弓弦角度不正确的缘故。

  7、我们发现用肘吊住弓子演奏比用手腕吊住更容易发抖。演奏者应集中练习长弓,来发展美好的pp的发音。

  8、运弓的根本原理就是右手臂、手和手指采取自然的运作。整个右手臂的技巧是建立在一个“弹簧系统”上的。手臂、手和手指的弹性,就应当像我们在走路时推、脚和脚趾的弹性作用那么自然。

  9、运弓起奏一般有三种方式:一、非常平滑的,像母音一样不太明显;二、清楚,向子音一样;三、有或多或少的重音。

  10.换弓平稳的两个要素:一、在换弓之前,弓速必须放慢;二、压力要放松。

  11.为取得直线运弓,弓必须与琴马平行。弓子如果拉得不直,弓弦接触点就会乱跑,就会损害音质

  12.运弓的三个阶段:三角形、方形和弓尖。全弓运弓有三个不同的阶段:一、弓根时,手臂和乐器形成一个三角形;二、弓中时,就形成了一个方形;三、当弓在弓尖的地方,右手臂几乎是伸直了,肘部原来所形成的直角,现在几乎是一个平角了。

  13.从方形往上运弓到弓根,弓应当逐渐地、稍稍地倒向指板。这样可以保持在弓根时的直线运动,可以使弓毛里面一边离开琴弦,抵消了弓到弓根时所自然增加的重量和压力,有助于手腕的正确动作

  Louis Persinger 路易斯、帕辛格

  1、任何看上去别扭的东西都说明是不正确的,过高或过低的手臂位置都会产生紧张。2、换弓时手指想做什么就让它做什么,我们只需要注意手

  伊扎克、帕尔曼

  1、在演奏下弓,到达弓尖时,总是要求用稍微夸张一点向外运行,即离开演奏者的身体。在演奏上弓时,则做相反的动作。总是连续不断地下弓出去,上弓进来。

  2、俄国式的握弓有一种倾向,容易使用靠近指板演奏的方式。假如你想演奏出大的音量,那么使用法比学派的运弓是比较容易拉出大音量的。

  3 、在演奏到弓尖的地方,手腕应该稍微画一个小圆圈,可以去掉紧张。我们必须去掉紧张

  4、整个手臂的各个部分都应该参加运弓动作

转自 微信公众平台 小提琴课堂

发表于:2015-10-13 阅读:37次

小提琴素有乐器皇后之称,其音准,姿势,技巧都比较有难度。不过只要你有决心,信心和耐心,小提琴就算再苦再累你也能学好。

学习小提琴的年龄大概在4至7岁这个年龄阶段启蒙比较合适。但年龄问题不是那么死板的,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很小但是接受能力很好;有的孩子长到一定岁数才突然开窍,一下子突飞猛进。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安排。但只要想学、肯下功夫学,学小提琴几岁开始都不晚。成人起步者一样有学好的可能。

小提琴家所追求的目标是能豪不费力地演奏出好听的声音,有成就的小提家认为能演奏纯净、优美的声音是取得最高成就的标志之一。小提琴演奏中的飞跳弓、滑音等一些高难度技巧确实为演奏者所向往,但是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确是最重要的。

在演奏技巧方面,有大致如下几点需要注意的。

一、提琴

提琴是小提琴演奏中的一个环节,正确的姿势是把小提琴放在锁骨上,用左下鄂将它夹住,尾板对准喉咙中间,琴身与人的肩膀构成45度角,但是在演奏中,有些人对持琴不太重视,往往用下鄂夹琴,这样会使演奏者感到不舒适,会产生僵硬的感觉。还有琴头过于偏低,琴头过低就会给左手增加重量,弓子也容易滑向指板。关于演奏时琴头的高度问题,高一点比低一点好。高的琴头可以把提琴的重量倒向脖子和户膀,演奏高把位时还比较容易。就持琴而言,切记不要使用蛮劲和任何强制性的力量来破坏自然环境、连续的平衡关系和平衡系统。对于一些脖子长的人来讲,使用肩垫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一定要注意肩垫的形状,形状要正确,在演奏中不是所有的人都采用肩垫,对于脖子短的人来说不用肩垫效果更好。

二、运弓

有些初学者在运弓时,特别是在拉到下半弓时,大臂夹着,这是一种毛病,拉G弦时,大臂应抬得于肩同高,因右臂随着拉奏各条弦的活动角度是各不相同的,拉D、A、E弦时可顺序略为放低,但肘部不能抬得高过手腕。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运弓时,整个上肢都在运动,主要环节是下臂的伸曲运动,同时上臂、腕与指要协调配合。

拉全弓时如何把声音拉得平均?关键在于运弓时食指要掌握好力度的变化(中指是配合食指的)。也就是拉上半弓,食指按弓的压力要大,小指应很松驰地放在弓杆上面;拉下半弓;食指对弓的压力要小,小指应适当顶着弓杆。只有这样来控制弓的力度变化,全弓拉出来的声音才能平均。在运弓中,无论是往弓根走,还是往弓尖走,各种运弓动作都要自然地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要把每种成分平衡得恰如其分。

三、发音

乐音由周期的有规则的振动所产生,它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强度、音高、音质。乐器的音色是由它所包括的泛音及其相对强弱所决定的。音色是音的色调,它不仅仅是一种共鸣好的发音,还包括色调的明暗、浓淡、飘滞与刚柔等等,它的变化是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和曲情乐意以及演奏者个人感受而变化。

良好的、多变的基本音色通过练习可以得到,要多听小提琴名曲,名家演奏,多模仿,模仿的目的是检验和校正自已的发音技术。当你能很好地控制弓,并能纯熟地调动它,揉弦技术运用得不错时,就可以相互配合起来,寻求到那种满意的和具有美感的音色。

小提琴良好发音的基本特点是音色圆润,富有共鸣,纯净、均匀。演奏要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情感,必须掌握声音强弱变化——即音乐力度变化。音乐力度变化范围是广泛的,有音响上的强弱、紧张度的不同、声音的尖柔等。何种效果用何种弓段,何处接触点都是有讲究的。一般先要练习强、弱、渐强、渐弱、顿和连等弓法。在奏强音时弓弦接触点应在近琴马处,弓速较快,右手根据需要加一点外力,应使用自然的重量,去掉手指人为的强制性压力,在奏弱音时,弓弦接触点应在近指板处,弓速较慢。

左手的手指尖是我们全身最弱的部分,只有用指根关节来完成指尖提负的任务,手指尖和琴弦的接触是由指关节所产生的作用。在演奏时尽可能高的把手指和指根关节抬起来,这样指尖与琴弦的接触由指关节的重量决定,更容易找到音乐中需要的音色。

综上,小提琴演奏方式,各种不同的动作都存在着各自运动的特殊性,它们都离不开身体各部位的松驰、自然、平衡这一普遍规律。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局部动作,都会与身体的其它动作产生关系。如果运用不当,就妨碍由平衡的动作所取得的流动感。小提琴演奏技巧是很复杂的一门科学。盲目地练习和不规范的练习方法会形成错误和不良的条件反射,会很难纠正,所以小提琴练习一定要规范,先掌握一些基本技巧。

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在该基础上更好地练琴。就像建大楼,只有地基打好了,才能安全地有保障地建到高层,并能终身受益。

 

转载于中国古典音乐家网 转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