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王老师的文章专栏 |
---|
不要让孩子过早入学
发表于:2012-08-31阅读:33次
|
由于对孩子自幼培养的重视,大多儿童三岁能识数识字,四岁能背文吟诗,智力得到较好的开发,无疑这是一件好事。但接下来的是许多家长自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于是想方设法打破关于入学年龄的限制,过早的送孩子入学接受正式的小学教育。其结果,孩子一旦学习吃力和失去学习兴趣,便一蹶不振,再无进取之心,由此把孩子较好的天赋活活扼杀在了学习的起步阶段。
要知道,儿童的身心发育是其学习和智力提高的生理与物质基础。不到一定的年龄,其身心就达不到一定的负荷。显然,一般而言,五岁儿童与6岁至7岁的儿童相比,身心的发育存在有明显的差异,不论理解问题、接受知识的能力还是承受学时乏倦的能力都要弱得多,因此,即是是基础比别人好些,也很难在每天的学习中处于轻松状态和居于较好成绩的地位。一旦学前所学的一点余粮用完,吃力的局面就会出现,进而开始的就会是无学习兴趣、不自信等等不良循环。 少儿的学习是特需健康的心理支撑的。自信、兴趣是健康心理的最重要因素。试想,一个孩子学业成绩每次都能名列前茅,老师的褒扬、同学的眼光、家长的笑脸,不都是对他的激励吗?当他偶尔一次落后之时,他能不再想名列前茅吗?反之,一个从未尝过轻松名列第一乐趣的学生,是很产生夺取第一的信心和兴趣的。 笔者有个外孙,由于小时未见其有超越其他儿童的处,2003年入学报名,他差几天不到入学的周岁年龄,便坚持下一年入学,结果是他成了同学中的年龄较大者,站队的排头兵,学习起来也较轻松,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接连而来,偶尔考个第三名以后,不用家长说什麽,自己就懊悔不已,现在已读初二,学业依然稳居上游。其之所以这样,主要的就是积累基础的支撑使他始终有学习好的信心、兴趣和动力的缘故。反之,没有这一支撑,家长再努力督导,恐也难有成效。 自幼聪慧而过早入学、因而掉队并难以回转的例证比比皆是,笔者在此不再列举。一旦滑落,重拾信心、兴趣难矣。故令孩子过早入学,不能不是家长的一大过错、家教的一大误区。 文章来源于青岛家教网http://qd.jiajiao400.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