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增长率问题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增长率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
交流意识。二 学生分析
1.
授课班级为平行班,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和交流讨论的时间,谨防填
塞式教学。
2.
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
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
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
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教材分析
本章在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教学内容中属于重难点,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它不仅承接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应用的思想,且对二次函数、高中的一元二
次不等式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
...点击查看全部>>
奠基作用。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
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本节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为解决增长率问题。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如何解决增长率问题。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提出不同的与增长率相关问题,并解决他们。
4、课时要求:1课时
四、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合作交流,建构主义。
五、教学策略
多媒体辅助,但根据本课程需要,主要采用粉笔加黑板式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
不断发现新问题,再进行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播放一段音乐,主要教学环境为粉笔加黑板,形式传统,理念为新课改理念。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
|活动1 |激发引导学 |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再确定小 |以学生为本|
|情境展示北京 |生根据情境 |组代表展示问题 |,培养学生|
|奥运会主题歌《|提出与本节 | |主动探索能|
|我和你》一经网|课题相关的 | |力以及合作|
|上发布,网上 |问题 | |交流意识。|
|点播次数不断 | | |在此活动中|
|增加。2008年8| | |教师还应重|
|月9日,一网站| | |点关注后进|
|公布点播次数 | | |生的参与度|
|由20万次,8月| | |。 |
|11日达到45万 | | | |
|次 | | | |
|? | | | |
|活动2 在学 |书写学生代 |学生代表积极发言。 |让学生勇于|
|生交流讨论后 |表提出的问 |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如下 |展示自我,|
|在黑板上展示 |题,引导学 |: |并给予肯定|
|问题 |生观察并了 | |评价,提高|
| |解自身可能 |问题一:如果两天点播次数增 |学生的学习|
| |没想到的问 |长率相同,那么这两天平均增 |积极性。让|
| |题,实现资 |长率是多少? |学生共享交|
| |源共享 | |流讨论后的|
| | |问题二:若11日的增长率比10 |问题资源。|
| | |日增加10个百分点,求11日的 | |
| | |增长率? | |
| | | | |
| | |问题三:如果8月12日增长率与| |
| | |前两日相同,求8月12日点播次| |
| | |数? | |
| | | | |
| | |问题四:如果按照这两天的平 | |
| | |均增长率,那么8月10日的点播| |
| | |次数是多少? | |
| | | | |
| | |问题五:如果8月12日的增长率| |
| | |是前两日平均增长率的1.2倍,| |
| | |求8月12日的点播次数? | |
|活动3 |引导学生回 |回答解应用题的步骤:审题—— |强调要解决|
|复习回顾 |顾解应用题 |找数量、等量关系——设未知数 |实际问题时|
| |的步骤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