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8.2解直角三角形(5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
- 4
- 已有1人评价
- 资料编号:14938
- 资料类型:教案/九年级下册/数学
- 资料版本:人教版
- 适用范围:全国通用
- 授权方式:转载
- 所属地区:北京市
- 资料格式:doc
- 上传日期:2011-08-30
- 等级评定:免费资源
- 下载次数:157
资源概述与简介:
课题 28.2 解直角三角形(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pic]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
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pic]素?
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21世
纪教育网
(1)边角之间关系
[pic]
[pic]
如果用[pic]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pic]
(2)三边之间关系
a2 +b2
...点击查看全部>>
=c2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教学过程
1.我们已掌握Rt△ABC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
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
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学生思考后,继续引导“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让全体学生的
思维目标一致,在作出准确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概括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
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pic]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例题
[pic]例 1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b=[pic],
a=[pic],解这个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
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
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选一种板演.
解 ∵tanA=[pic]=[pic]=[pic]
[pic]∴ [pic]
∴ [pic]
∴C=2b=[pic]
例 2在Rt△ABC中, ∠B =35,b=20,解这个三角形.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选出最好方法,教师板书.
[pic]
[pic]
[pic]
[pic]
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答:先求另外一角,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边.计算时,利用所求的量如不
比原始数据简便的话,最好用题中原始数据计算,这样误差小些,也比较可靠,防止第
一步错导致一错到底
注意:例1中的b和例2中的c都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或其它三角函数来计算,但计算出的值
可能有些少差异,这都是正常的。
4.巩固练习
P91
说明:解直角三角形计算上比较繁锁,条件好的学校允许用计算器.但无论是否使用计
算器,都必须写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这些题目,不要马马虎
虎,努力防止出错,培[pic]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与扩展
1.请学生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五个元素,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
是边),就可以求出另三个元素.[pic]
2.出示图表,请学生完成[pic]
| |a |b |c |A |B |
|1 |√ |√ |[pic] |[pic] |[pic]21世纪教|
| | | | | |育网 |
|[pi|√ |[pic] |√ |[pic] |[pic] |
|c]2| | | | | |
|3 |√ |b=a•cotA |[pic] |√21世纪教育网|[pic] |
|4 |√ |b=a•tanB |[pic] |[pic] |√ |
|5 |[pic] |√ |√ |[pic] |[pic] |
|[pi|a=b•tanA |√ |[pic] |√ |[pic] |
|c]6| | | | | |
|7 |a=b•cotB |√ |[pic] |[pic] |√ |
|8 |a=c•sinA |b=c•cosA |√ |√ |[pic] |
|9 |a=c•cosB |b=c•sinB |√ |[pic] |√ |
|10 |不可求 |不可求 |不可求 |√ |√ |
注:上[pic]表中“√”表示已知。
四、布置作业 课题 28.2 解直角三角形(二)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
解决.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pic]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
,从而[pic]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
难点: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五个元素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口答.
2、在中Rt△ABC中已知a=12 ,c=13 求角B应该用哪个关系?请计算出来。
(二)实践探索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pic]一般要满
足[pic], (如图).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 1 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pic]等于多少(精确到1o) 这时人是否>>收起
其他相关资源
-
陕西省/课件/高考/数学
3.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2019-06-18下载0次3.13M
-
陕西省/模拟题/高考/数学
【2015天津文12】已知 则当a的值为 时, 取得最大值....
2017-10-21下载3次43K
-
湖北省/学案/高二上册/数学
鑫三好数学高中数学培训讲义,由数学培优网熊老师编写...
2017-09-26下载6次107.87K
-
湖北省/学案/高二上册/数学
武汉鑫三好数学高中数学培训讲义,由数学培优网熊老师编写...
2017-09-26下载2次116.8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