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2011年(春)九年级诊断性考试
语 文 试 卷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 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卷 (共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18分)
注意事项:
1.
第Ⅰ卷共2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
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
第Ⅰ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点击查看全部>>
。(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jīn)打了个寒颤(zhàn
)。
B.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hún)浊吗?你好,溪流妹
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要我与你唱和(hè)吗?
C.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yuán),埋没于蓬蒿(gāo)荆棘
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zī)不倦地汲(jí)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而久经决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确就在这天空中荡漾。
B.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
位大师的接见。
C.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阴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D.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着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嘘短叹
,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
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
B.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
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
的心怀。
C.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
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D.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有用心,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
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 同时得到
B.乞人不屑也 屑:轻视
C.死亦我所恶 恶: 讨厌,憎恨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感激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B.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乡为生死而不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
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B.
文章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自然引出中心论点,这种以一般的生活
经验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白、形象生动
。 C.文章的第二段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从
反面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
,从正面说明有人丧失“本心”。 D.本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
雄辩、善辩的才华。如第二段中连用三句排比句,对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加
以批判,语言极为流畅,气势也很充沛。
第Ⅱ卷(共82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共10分)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分)
译文: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分)
译文:
8. 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句填写,4分)
①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④ ,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⑤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⑥天街小雨润如酥,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