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
- 0
- 已有0人评价
- 资料编号:15991
- 资料类型:真题/中考/语文
- 资料版本:北师大版
- 适用范围:全国通用
- 授权方式:转载
- 所属地区:江苏省
- 资料格式:doc
- 上传日期:2011-08-31
- 等级评定:免费资源
- 下载次数:315
资源概述与简介:
2011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
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
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
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元 ▲ ( xiāo) ② ▲ (yú)越 ③习以为 ▲ (cháng) ④明眸善 ▲ (lài)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一侧枕河石栏把时光留转诉说给你,两眼沿路古井将几多风雨
...点击查看全部>>
深蕴其中。俯身探视苔
痕青绿的井口,你会平添感概:两千年了,历尽苍桑,它依然清澈无比!抬首凝望墙
影斑驳的老宅,你会顿生暇想:喇叭声响,爆竹连天,一顶花轿抬进巷来……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则不复也。”(《论语》)
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 。(《孟子》)
③ ▲ ,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 ▲ 》)
④烽火连三月, ▲ 。(杜甫《春望》)
⑤天街小雨润如酥, ▲ 。(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⑥几处早莺争暖树, ▲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⑦蓬山此去无多路, ▲ .(李商隐《无题》)
⑧ ▲ ,月有阴晴阳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名著阅读。(5分) ①《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路后,急切希望有人来救他们,但后来汤
姆见到了人,却吓得动弹不得,这是为什么? ②《水浒传》中,林冲是被谁陷害刺配沧州的?这人又派谁收买了押送林冲的公差?当公
差在野猪林想要打死林冲的时候,又是谁救下了林冲?
5.下面是某位主持人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几处语病,请按要求修改。(3分) 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饮食卫生工作是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今天
,我们有幸请来了从事肠道疾病研究多年,在国内医学界小有名气的王健教授,他将
用生动的案例告诉大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做法并非没有问题,只要及时纠正,
才能获得健康。
①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 ▲ ”一词。
②文中有一处语言不得体,应将” ▲ ”改为“ ▲ ”。
③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 ”改为“ ▲ ”。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战则请从。”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B. 又何间焉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C. 小大之狱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 忠之属也
召令徒属(《陈涉世家》)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 (2分)
A.何以战?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9.这段文字中,曹刿和鲁庄公讨论的中心话题是什么?曹刿对此表明了怎样的观点?请
都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
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
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或曰:“食菱须去壳。”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阅读《孔乙己》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
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
意的高声嚷道,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
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
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
空气。
………
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
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
“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
,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
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
“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
11.孔乙己被酒客揭短后竭力争辩,为什么言语中要夹些“难懂的话”?作者这样安排有
什么用意?(3分)
12.“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一句中的“仍然”一词表现出掌柜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2分)
13.叶圣陶评价《孔乙己》一文时说:“小说中最妙的文字是‘孔己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处.(3分)阅读培根《论友谊》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6题。毕达哥拉斯>>收起
其他相关资源
-
湖北省/真题/中考/语文
2013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7-10-16下载0次82.5K
-
北京市/范文/三年级下册/语文
三年级阅读背诵课文,非常实用有效...
2016-11-02下载4次48.5K
-
北京市/其它/大学/语文
介绍了如何做老师的具体过程...
2016-11-02下载2次64K
-
陕西省/作文/高考/语文
关于高考作文的非常实用的备考资料,内容丰富,精品汇集。...
2016-07-23下载0次66.6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