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1.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 B.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C.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人就看见了它
D.饭店墙上装一面镜子,可增大空间的感觉
2.如图7所示,猴子看见水井中的“月亮”,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的“月亮
”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C.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D.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B.物体越小,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4.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旗杆旁边地面上有一个人工水池,旗杆倒
映在清澈的水中,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和在水中的倒影的长度变
化情况是( )
A.从早到晚,旗杆在地面
...点击查看全部>>
上的影子先由短变长又由长变短B.从早到晚,地面上的影子长
度不变
C.从早到晚,水中的倒影的长度先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
D.从早到晚,水中的倒影长度不变
5.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是因为光发生反射而形成的 B.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C.太阳灶是凸面镜的应用之一 D.在墙上挂上平面镜,能扩大视觉空间
6.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
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右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
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
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7.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第7题)
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在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大树的影子
B.教室里的黑板“反光”
C.斜插人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 D. 小孔成像
9.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文中( )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10.下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由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11.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
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
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
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木绝对平行
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12.小明仔细观察了右图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
A.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D.光从玻璃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3.如右图所示,OA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60º,关于入
射角α、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α=60º,β<60º B.α=60º,β>60º
C.α=30º,β<30º B.α=30º,β>30º
14.光从空气中斜射到一块水平透明玻璃板上,设入射角为α,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之间
的夹角为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随α的减小而增大 B.β随α的增大而增大
C.当α=30°时,β在120°到150°之间 D.当α=30°时,β可能大于150°
15.为了制作一束平行光,班里的同学提出了以下的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
A选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B选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
上
C选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凹透镜的2倍焦点处D选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凸透镜的2倍
焦点处
16.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
看到
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17.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C.
“老花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
的像
18.小明在白塔前某处想拍摄白塔的全景像,但其发现在该位置无论如何调节调焦环都不
能得到白塔的全景像,那么小明该( )
A.将相机向前移动,且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B.将相机向前移动,且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C.将相机向后移动,且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将相机向后移动,且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9.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
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20.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
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
,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第20题)
D.不论光屏移到>>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