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期末复习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 运动的描述
1. 参照物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__________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1.定义: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__________.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_________
_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
慢,采用:______________。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
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3.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定义:
...点击查看全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______
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___________变形__________,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_____
运输中单位_______ 两单位中______ 单位大。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Ⅱ 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A.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B.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__________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_____测路程,用
______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
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__________,自行车速度__________,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________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三.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____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
具是__________。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 , , , , , 。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要求识记)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_____m.课桌高____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___.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___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
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__________(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_____
_____。(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其它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
位组成)。
6.误差:(1)定义: 叫误差。(2)产生原因:
. 。(3)减小误差的方法: .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而错误是由于 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7.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四.力
1.力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________或________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____(可以不接
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
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或________。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
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⑶弹簧测力
计:
A.原理:________________。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
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
量程。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
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
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
7.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
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⑶伽利略的推论是: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⑷伽科略
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
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