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教材自阅(课外)
二.教学目的: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了解扩散现象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难点: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四.教学内容(牢记):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有三个:一是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二是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
规则运动;三是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直径以10︿-10即埃来量度。
3.扩散: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扩
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是分子运动的实验基础。
4.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当分子间距大于平衡位置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小于
平衡位置时,斥力起主要作用。
5.气固液的分子情况:气体:分子间距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除碰撞外几乎不受相互作
用力。分子除碰撞作匀速直线运动。
...点击查看全部>>
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固定的体积。
液体: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在一位置振动一会,又到其它位置振
动。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固体:分子间距小,分子间作用力大,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振动,有固定的体
积和固定的形状。 (物体以气固液哪种状态存在,是由分子的结构决定的)。
6.对物体熔化的解释:当晶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振动加剧,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力已不能把分子的约束在一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晶体分子有规则的排列被打
破,固体变成液体,这就是熔化。
五.基础练习(巩固):
1.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这一现象表明物质的分子在 。
2.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力和
力的作用,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不容易飞散开,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
的缘故;压缩液体和固体很困难,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 缘故。
3.关于扩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气体有扩散现象; B.只有液体有扩散现象;
C.气体和液体有扩散现象,而固体没有; D.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有扩散现象。
4.下列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例子,其中不恰当的是( )
A.将一些盐放入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一杯水都有咸味
B.扫地时,灰尘飞扬;
C.香水瓶打开,在其周围可以闻到香味
D.把一滴黑墨水滴到一杯清水中,过会儿,清水变黑了。
5.扩散现象说明(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之间可能有间隙
6.“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段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分子间没有
.
六.中考练习(提高):
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嗅到瓶中醋的气味.这是因为(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存在引力
2.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1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
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
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
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
B.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
C.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氢原子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5.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
行解释的是( )
A.风的形成 B. 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6.用图16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
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
或“B”)瓶.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温度下(填序号
)气体扩散最快.
7.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倒扣一个
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图16甲).抽掉玻璃板后
,最终发现两瓶内气体颜色基本相同(图16乙)
(1)这是一种什么现象?(2)它说明了什么?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