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精品学案(人教版必修1)
-
- 0
- 已有0人评价
- 资料编号:16878
- 资料类型:学案/高一上册/物理
- 资料版本:北师大版
- 适用范围:全国通用
- 授权方式:转载
- 所属地区:
- 资料格式:doc
- 上传日期:2011-09-05
- 等级评定:免费资源
- 下载次数:43
资源概述与简介: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个静止的球,我们踢它一脚,就可以把力作用在球上,使它开始运动,并产生速度
;假如再去顶它一下,那就不只改变了它的运动方向,同时也改变了它的速度.力也可
以使物体的形状改变,譬如撑杆跳时,可以使杆发生弯曲.力的性质和特点有哪些呢? .
要点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特征
(1)力的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无论是什么物体,它都要受到力的作用;而只要有力的
存在,就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效果性
力的效果性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速度的变化.不管是
速度的大小还是方向发生变化,都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②物体形状的变化
.当我们用手压锯条的时候,锯条变弯,我们就说锯条发生了形状的变化.
(3)力的相互性
力存在于施力物体和受
...点击查看全部>>
力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
物体.我们将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力的矢量性
力是矢量,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往往不同.所以,要把
一个力完整地表示出来,既要说明力的大小又要说明力的方向.
(5)力的瞬时性
力可以发生突变,既可以瞬间产生,也可以瞬间消失.
(6)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称为力的三要素.
3.力的图示
(1)力的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图示:物理学中用一根有向线段来形象、直观地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
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用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
叫做力的图示.
(4)作力的图示需要“四定”:
①定标——选定作图的标度,即单位长度的线段表示多大的力.有几个力时,应当兼顾
各个力的大小,一般采用这几个力的最大公约数作为共同的标度.
②定点——确定力的作用点画在何处.画一个方块或一个点表示受力物体,并确定力的
作用点.
③定线——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所选标度和该力的大小确
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
④定向——在线段的末端加注箭头,指明力的方向,并且在箭头的旁边标出表示这个力
的字母、数值和单位.
要点二、重力和重心
1.概念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也叫重量.
理解重力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本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的,不论是否与地面接触,都受
重力作用,重力与运动状态和接触面的情况均无关.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是G=mg.式中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用kg,g是一个与地球位
置有关的量,叫重力加速度(g值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通常情况下,g取9.8 N/kg,表示质量是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6)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
2.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
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物体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的分布都有关系,跟物体的放置情况
和运动状态无关.
(3)对于薄板状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找出其重心所在的位置.这种方法依据的主要原
理是
二力平衡条件
一、力的理解
例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受到力,不会施
力
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相互作用才有力的作用
D.小说《水浒》中的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大力士”,是说他有很大的力
解析 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错误.不论物体是否有生
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也就是说,受力物体一定同时也
是施力物体,如马拉车,车也拉马,故B选项错.两个物体发生了力的作用,不一定需要
直接接触,如磁铁隔着一段距离时也能吸引铁屑,故选项C错.物理学中的“力”与现实中
的“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选项D错误.
答案 ABCD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可以发生在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
二、力的图示
例2 一个重20
N的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如下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不正确的是( )
答案 BC
解析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另外,
选取不同的标度,力的图示会有所不同.根据上述原则可知A、D图示正确,B、C则不正
确.
三、重力的理解
例3 如果重力消失了,将会发生的情况是( )
A.天不会下雨,也不会刮风
B.一切物体的质量都没有了
C.用天平仍然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D.河水不会流动
解析 下雨、刮风以及河水流动都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而引起的,如果重力消失
,这些自然现象都不会发生,故A、D正确.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与重力是否消
失无关,故B错.如果重力消失,放在天平托盘上的物体对托盘天平无压力,所以天平也
就无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了,所以C错.
答案 AD
四、重心的理解
例4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砖块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位置不变
解析 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所以A项错误;悬挂法确
定物体重心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因此B项正确;物体重心与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当质量分布不变、形状不变时,其重心不变,而形状改变时重心位置也改变,所以C项
正确,D项错误.
答案 BC
1.关于地面上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时,物体才受重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收起
其他相关资源
-
陕西省/课件/高一下册/物理
平抛运动的基础练习题,加深基础知识理解...
2017-07-05下载1次36K
-
辽宁省/试题解析/高一下册/物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2017-03-16下载0次855K
-
陕西省/期末试卷/中考/物理
陕西省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版带答案)...
2016-07-20下载1次722K
-
陕西省/同步练习/高三上册/物理
1.基础知道点回顾
2.重点方法规律讲解
3.经典例题
4.习题...
2016-06-11下载0次367.1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