铧强中学高2013届物理寒假作业(2)
1、2010年2月16日,花样滑冰运动员申雪、赵宏博为中国队获得了第21届冬奥会的第1枚
金牌。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比赛中的一个情景,此时赵宏博稳稳的托举着申雪一起滑行
着。对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赵宏博为参照物,申雪是静止的
B. 赵宏博对申雪的支持力大于申雪受到的重力
C. 申雪对赵宏博的压力与赵宏博对申雪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赵宏博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2009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决赛中,中国女队以8比6战胜瑞典队,夺得冠军。某同学研
究中国女队最后一次投出冰壶的运动,其受力与运动状态之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冰壶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必然受到外力的作用
B.冰壶之所以能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来维持它的运动状态
C.冰壶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速度大小有关
D.冰壶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速度不断减小
3、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5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
...点击查看全部>>
刹车后10 s内滑行的距离是50 m B.汽车刹车后2 s末的速度为10m/s
C.汽车刹车后10 s内滑行的距离是90 m D.汽车刹车后6 s末的速度为0
4、木块A、B分别重50 N和7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与A、B相连接的轻弹簧被压缩了
5 c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用F
=7N的水平力作用在木块A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0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2N
C.弹簧的弹力是12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2N
5、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
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B)(C)(D)
6、如图所示,bc为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串在杆上,靠摩擦力保持相对杆静
止,M又通过轻细线悬吊着一个小铁球m,此时小车正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
动.而M、m、均相对小车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M始终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当加速度增加到2a时
A.横杆对M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B.横杆对M的弹力增人到原来的2倍
C.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
D.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7、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了安全检查。右图
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
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
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m/s2。求:
(1)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
(2)行李从A运动到B的时间;
(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
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解:(1)滑动摩擦力F=μmg
代入题给数值,得 F=4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
代入数值,得 a=1m/s2(2)设行李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行李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1m/s。
则v=at1 代入数值,得t1=1s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
t2 = ( L -at12 /2)/v = 1.5s
运动的总时间为 T=t1+t2=2.5s
(3)行李从A处匀加速运动到B处时,传送时间最短。则
l=1/2atmin2
代入数值,得tmin=2s
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vmin=atmin
代入数值,得vmin=2m/s
8、为了缩短下楼的时间,消防队员往往抱着竖直杆直接滑下,先以可能的最大加速度沿
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以可能的最大加速度沿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假设一名质量m=
65kg、训练有素的消防队员(可视为质点),在沿竖直杆无初速滑至地面的过程中,重
心共下移了s=11.4
m,已知该队员与杆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最大可达到fmax=975N,队员着地的速度不能超过
6
m/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竖直杆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忽略空气对该队员的
作用力。求:
铧强中学高2013届物理寒假作业(2)参考答案
1、AD 2、A 3、CD 4、B 5、D 6、A 7、4N 1m/s2 2.5s 2s
8、解:(1)设该队员下滑中的最大速度为v,滑至地面前瞬间的速度为v1,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在整段过程中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下滑的距离分别为h1和h
2
该队员先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v2=2gh1 ① (2分)
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 v2-v12=2ah2 ② (2分)
fmax-mg=ma ③ (2分)
且s=h1+h2④ v1=6m/s 由③式得:a=5m/s2 (2分)
再由①②④式联立可得 v=10m/s (2分)
所以该队员下滑过程中动量的最大值p=mv=650kg·m/s (2分)
(2)由v=gt1 ⑤ (v-v1=at2 ⑥ (2分)
由⑤⑥式可得 t1=1s t2=0.8s (2分)
所以该队员下滑过程的最短时间t=t1+t2=1.8 s (2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