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
作用等。
3.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
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点击查看全部>>
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
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
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
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
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
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 NH3↑ + H2O + CO2 ↑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
(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
(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
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 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
(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
(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
(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
8. 研究“铜绿”性质的有关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铜绿” |产生大量气泡,并且看到“铜绿”溶解形|铜绿能与盐酸作用形 |
|和盐酸作用|成蓝色溶液。 |成二氧化碳,氯化铜 |
| | |和水。 |
|2.“铜绿” |绿色固体受热后变成黑色固体,在试管|铜绿受热能分解黑色 |
|受热的变化|壁上有水珠生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的氧化铜,水和二氧 |
| |变浑浊的气体。 |化碳 |
“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
氧化碳[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CO2↑+
3H2O]。“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2 78% , O2 21% , CO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
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 、N2 、CO2、H2O等。
3、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
括SO2、NO2、CO,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
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工业上“固硫”常使用
生石灰或石灰石)
4、O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
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O2的化学性质: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如下
|燃烧的现象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 | |
|出大量热 |C+ O2══ CO2 |
|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 | |
|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O2 ══SO2 |
|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 | |
|,产生大量白烟 |4P + 5O2══2P2O5 |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 | |
|黑色固体 |3Fe + 2O2══Fe3O4 |
|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 | |
|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
5、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2)支持燃烧:炼钢、发射火箭、氧炔焰等。
6、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物理变化)
7、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2KMnO4═══K2MnO4+ MnO2 + O2↑ ;(2)2H2O2 ═══ 2H2O + O2 ↑。(可用排水法收集O2 ,因为O2不易溶于水)
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物的溶解性、密度、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与水反应
8、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1)产生途径:人、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等含碳燃
料的燃烧,动植物遗体的分解;(2)消耗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的吸收作用
。
9、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如何比较二氧化
碳和甲烷的温室效应能力?[注意设计实验时对变量的控制])
10、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
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 + H2O ═ H2CO3 ;
加热上述红色液体会恢复为紫色,因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H2O + CO2↑
(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 CaCO>>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