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的农业
教材内容说明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国城
乡面貌日新月异。但是,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
地位。教材将“中国的农业”单列一章讲述。
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在今后相当长
...点击查看全部>>
的一段时间内,农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
的基础。作为公民,应该了解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为此,
本章教材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将中国农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在时间上的发展联系起来
,以求学生能在总体上认识中国农业生产及其发展。在具体内容的编排方面,教材本着
实事求是的态度,既写成就,也写问题;既从时间序列进行纵向比较,也同世界上的一
些国家进行横向比较,使学生能对我国农业有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本章教材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各部门的生产、分布和农业的发展两
部分内容。
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个部门。在我国,狭义的农业,也就是种植业占有重要地位
。其次是牧业、林业和渔业。所以,教材将种植业单列一节讲述,而把林业、牧业和渔
业合为一节讲述。副业其实是分别以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为主的农村,为搞活经
济而发展的辅助产业,因各地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地区分布上没有多少规律可
循。因此,教材没有单讲副业。另外,在我国,粮食问题不仅在种植业中,就是在整个
农业部门中,也是头等重要的问题。粮食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影响我国的国计民生
。所以,教材在种植业这一节中,突出讲述了粮食生产。
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中国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教材要在一节课中全面讲述
这一问题是不可能的。在编写这部分教材时,力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将着眼点从
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转到观念教育上。为此,教材分别从成就、潜力、前景三方面,讲
述中国农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将重点放在现在,即我国农业开发的潜力。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知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使学生知道农业的五个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三、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分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以
及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特点。
四、使学生认识到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抓紧粮食生产和
发展多种经营的关系。
五、使学生大致了解我国的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六、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课时安排
本章共3课时,建议引子和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1课时。
|第一节 种 植 业 |
| |
|教学内容分析 |
| |
|本章开篇安排了一段引子,希望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是交待农|
|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二是引出在我国抓紧粮食生产尤|
|为重要。这两个目的,教材都通过安排学生活动来实现。对于|
|第一个目的,教材首先给出一幅“农业分解图”,让学生在图中|
|读出农业的五个部门及其主要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说出这些|
|产品在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主要用途,从而使学生能形象|
|地认识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接着,教材以简洁的文字|
|指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第二个目的,教材安排|
|了小栏目“想一想”,使学生通过思考,了解我国抓紧粮食生产|
|的重要性,为下面讲述我国的粮食生产打好铺垫。 |
|第一节种植业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其一是种植业与自然条件的|
|关系,讲述的中心问题是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
|物的分布规律。其二是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的关系,讲述的中|
|心问题是如何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
|种植业的生产对象是农作物,而农作物的生长受着气候、地形|
|、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的约束。自然条件的这些因素,每一|
|个都能成为某地某种农作物种植的限制性因素。教材为了便于|
|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没有分别介绍各个自然要素对种植业|
|的影响,而是将问题综合为两个方面,即适宜耕作的土地和有|
|利的气候条件。接着,教材以强有力的例证(具有以上两个特|
|点的几个地区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来说明这个问题,以加|
|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种植业最早的|
|国家之一。可以说,种植业是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文化的基础|
|。教材在讲述自然条件对种植业的影响后,将话题转到中国种|
|植业历史之悠久。这段文字在教材中既起到承上起下的过渡作|
|用,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是本节以|
|至全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以让学生积极参予的方法来处理这|
|个知识点。第一步,教材从“水田、旱地、山区种植业景观”素|
|描图开始,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图后的“想一想”)。这几个|
|问题比较简单,与教材要讲述的主题也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
|,这样能使学生在接触主要问题之前,对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种|
|植业有个直观认识,并能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第二步,教材|
|紧接着安排了“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让|
|学生读图分析。这次学生活动,使学生在运用刚学过的“自然 |
|条件对种植业的影响”这一知识的基础上,直接触及主题。第 |
|三步,在学生连续的参予活动后,教材讲述了我国南、北方耕|
|作制度的差异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以对学生的参予活动进行|
|及时的引导和归纳。第四步,教材接着又安排了“做一做”,让|
|学生在反复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
|教材在讲述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时。采取的是由大到小的方法。教材先交待我国种植业主要的|
|分布地区,并点出影响我国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分布的主要|
|的自然条件是气候因素。然后以秦岭-淮河-线为界,说明我国|
|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别。最后才分别介绍我国从海南岛>>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