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2. 疏通大意,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背景,指导学生诵读及指导欣赏散文及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评述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
、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点击查看全部>>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
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课涉及到的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
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2.介绍李白其人其事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
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
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唐玄宗天宝九
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
,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
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李白性格
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
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
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
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
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
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此诗,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三
秦署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3.回忆李白诗中的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纵观李白的诗歌创作,浪漫俊逸,豪放自然,尤其是他善于想象和夸张,使诗歌气势磅
礴,后人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关于这点,我们已经在学过的诗句中感
悟到,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蜀道难》,再来感受他这种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
他寄托于其中“济世救民”的思想。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
(一)翻译:
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
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
裂山崩中死去,这样之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通相连。
上有那使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转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迴川
。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为攀援而发愁。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
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
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
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
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
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
,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晚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还要警惕长蛇的暗算
。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
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二)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
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
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
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
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
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蜀道
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
山名)之阻。文章主旨:
这首诗以丰富奇特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以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描写了蜀道之
高之险,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并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全文结构:
第一段写蜀道之高峻及蜀道来历,即一叹蜀道之高。第二段借“问君”引出旅愁,把读音
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山高水急的境界,此即二叹蜀道之险。第三段是告诫西
游的人:剑阁是蜀之门户,形势险要,多发叛乱,即三叹蜀中战祸之烈。(三)重要实词:
1、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
2、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3、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5、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6、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钩连:钩通相连)
7、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
8、枯松倒挂倚绝壁(倚:靠)(四)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五)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同“非”)(六)设置问题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思考中来: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贯穿全文,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教师补充: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
、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
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
,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答案及提示要点:
(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①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