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上海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上海家教网  >  倪老师主页  >  倪老师的文章
家教倪老师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4-10-26 阅读:21次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  “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薄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代希腊                  D. 古代中国

【答案】C

【解析】考察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是奴隶主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是君与臣的关系,无所谓的公民一说。雅典是奴隶制民主国家,实行的是奴隶制民主,依法治国,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故题干材料所描述的现象符合古代希腊的情况,雅典是古希腊典型的奴隶制民主制国家,故应选C

2. 下图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

A. 犹太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答案】B

【解析】考察世界三大宗教的传播。依据所学可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其向外传播主要有两个方向:相北,经中亚地区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犹太教产生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也产生于这一地区;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的麦加。故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

3. 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 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B. 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答案】A

【解析】考察历史研究中史料的运用。历史研究中史料的运用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考古发现的遗物、遗迹可信度最高,其次是历代所著的史书,第三是文学著作、历史传说等,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以作为旁证,但不能作为证据单独应用。故应选A

4.右图反映的情景是

A. 柏拉图在雅典学园讲课

B. 中世纪大学教师在授课

C. 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

D. 民间艺人吟诵《荷马史诗》

【答案】D

【解析】考察古希腊的文化。《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英雄史诗。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诗人荷马整理而成。题干中的图片体现了《荷马史诗》这一特点。故应选D

 

5. 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C

【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西汉时候,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又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从此,教育被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还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也建立了各级学校,形成地方教育系统。这些学校中都教授儒学,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故应选C

6. 唐朝贵族的体育活动广泛多样,马球运动尤为盛行。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史实是

A. 丝绸之路的繁盛使洗浴的风物传入中国

B. 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国家财富的增长

C. 朝贡贸易加强了与南洋诸国的交流

D. 民间海外贸易因海禁政策取消再度活跃

【答案】A

【解析】考察唐朝时的中外交往。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唐时中外之间社会风俗的交流。B项是经济方面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朝贡贸易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亦不合题意;海禁政策是明末以来实行的政策,故D项错误。故应选A

7. 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北齐

【答案】D

【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强了北方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一些鲜卑族的习惯也为汉族所学习。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分别又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故应选D

8.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儿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布了

A. 募兵法和保甲法          B. 青苗法和农田水利

C. 将兵法和均衡法          D. 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答案】B

【解析】考察王安石变法。为解决北宋积贫的局面,王安石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如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等。募兵法、保甲法、将兵法属于强兵之法;科举新法属于取士之法。故可排除ACD,故应选B

9. 将粘土上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以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A. 《史通》              B. 《农政全书》

C. 《农书》              D. 《梦溪笔谈》

【答案】D

【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题干所描述的是北宋毕昇所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而北宋时期沈括的《梦溪笔谈》,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的知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就是由这部著作记载下来的。故应选D

10. 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 江浙行省              B. 宣政院

C. 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答案】D

【解析】考察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时候,为加强对台湾、澎湖地区的管辖,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琉球和澎湖,琉球即今天的台湾。宣政院是对西藏的管辖;江浙行省是对江浙地区管辖的地方制度;中书省是当时最高的中央行政机构。故应选D

11. 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出应填上

A. 日本派出遣唐使

B. 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

C. 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

D. 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答案】D

【解析】考察中外文化交流。从时间轴的“?”前后内容、时间上可知,此处应为明朝时期中外交往的内容。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A是在唐代;B是近代的事件;C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的。故应选D

1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 《孟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道德经》

【答案】A

【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从题干的内容来看,应是儒家思想家的主张。《孟子》儒家的著作;《庄子》和《道德经》是道家的著作;《韩非子》是法家的著作。故应选A

13. 据《史记·太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庭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史马迁

A. 侧重口述史料收集      B. 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答案】B

【解析】考察司马迁与《史记》。材料“到各处实地探访”说明A错误,B项符合题意;司马迁因秉笔直书而遭“宫刑”,故D项错误,应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故应选B

14. 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抗议”

A. 抗议《圣经的权威》    B. 抗议国王的权威

C. 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    D. 抗议贵族的权威

【答案】C

【解析】考察西欧的宗教改革。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经济上拥有大量土地,占有大量财富;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思想文化上垄断教育,其影响无所不在。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掀起了反对教皇和教会至上的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故应选C

15. 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A. 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

B. 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

C. 欧洲中世纪被称作“黑暗的时代”,也被视为“田园牧歌的时代”

D. 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

【答案】D

【解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该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6516日正式启动,到2000915日通过国家验收。2000119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经过广大史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通过对大量考古发现的研究,使人们对夏商周三代的起讫年代有了明确的认识,确定这三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实实在在的存在。这一成果使夏商周从“传说”时代,一跃转变为有据可查的真实历史时代,即“信史时代”。故应选D

16. 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以上思想体现在

A. 《十二铜表法》        B. 《汉谟拉比法典》

C. 《民国民法典》        D. 《钦定宪法大纲》

【答案】C

【解析】考察中外法律文件。题干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反对封建特权”。 《十二铜表法》、《汉谟拉比法典》是奴隶制性质的法律;《钦定宪法大纲》是封建性质的法律。《民国民法典》是近代中国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件。故应选C

17. “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的颁布者是

A. 林肯                  B. 明治天皇

C. 威廉一世              D. 亚历山大二世

【答案】D

【解析】考察俄国1861年改革。题干反映的是1861年俄国改革的情况,当时的俄国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故应选D

18.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A. 《政府论》            B. 《共产党宣言》

C. 《乌托邦》            D. 《共同纲领》

【答案】B

【解析】考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依据材料可知,代替的是“资产阶级旧社会”,故此话应出自反映无产阶级利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文件。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D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它是一部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文件,不合题意。AC明显错误。故应选B

19. 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后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A. 宁波                  B. 广州

C. 上海                  D. 福州

【答案】C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从图中的数值变化趋势及年代可知应是上海,因五口通商后,上海逐渐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港口城市,故税收也呈现出较大的变化。故应选C

20. “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

A. 开元盛世             B. 戊戌变法

C. 康乾盛世             D. 清末新政

【答案】C

【解析】考察东西方的差别。依据所学可知,“万能蒸汽机”是瓦特1785年制成的,当时中国应正处于康乾盛世时期,乾隆皇帝于1795年退位。开元盛世是唐代玄宗年间:713年——741年;戊戌变法是1898年;清末新政是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的改革。故应选C

21. “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他”是

A. 列宁                 B. 拿破仑

C. 彼得一世             D.斯大林

【答案】A

【解析】考察历史人物——列宁。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流放”、“彼得堡”、“ 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而“ 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应是指俄国十月革命。故应选A

22. 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

A. 《时务报》           B. 《国闻报》

C. 《申报》             D. 《民报》

【答案】D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康梁为首的保皇派之间的论战,而《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刊物,《新民丛报》、《时务报》、《国闻报》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报刊。故应选D

23. 右侧老照片是一张学生合影,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A. 19世纪初期

B. 19世纪中期

C. 20世纪初期

D. 20世纪后期

【答案】C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从照片中学生的服饰、头发的变化可知应是20世纪初期的照片。学生身着学生装,短发,女生着短裙,正与这一时期的社会时代相适应。“断发易服”是辛亥革命前后的特征。故应选C

24. 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须,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C

【解析】考察第二次国共合作。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共取消“苏维埃政府”,并将红军主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进行了气壮山河的八年抗战。故应选C

25. 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他在救人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传:“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考察历史史实、史论与史识。依据所学可知,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是对这一历史史实的解释。故应选C

26.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A. 《华沙条约》          B. 《北大西洋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凡尔赛和约》

【答案】B

【解析】考察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尤其是国家利益上的冲突愈演愈烈。为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的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声称“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故应选B

27. 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中国的领土。代表中国与会的是

A. 国民政府              B. 中华苏维埃政府

C. 北洋政府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答案】A

【解析】考察开罗会议。1943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的开罗召开了开罗会议,协调三国对日作战。当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是蒋介石国民政府。故应选A

28.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之处: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

A. 三权分立原则          B. 地方自治原则

C. 主权平等原则          D. 一国两制原则

【答案】D

【解析】考察祖国统一大业。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共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的制度。这一制度首先在香港问题上成功实践,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国以“一国两制”的形式收回香港,在香港建立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的自治。故应选D

29. 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A. 土地改革

B. “文化大革命”

C. 粉碎“四人帮”

D.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考察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从图画中的内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正是这一时期的三面红旗,可知应是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故应选D

30. 中国正式起诉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发起的13起反倾销措施,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 中国参加了亚非会议          B. 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

C.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考察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为中国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创造了有利条件。题干所反映的现象正是正确利用这一规则的体现。故应选D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  

 

   A、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B、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

   C、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

   D、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

【答案】BADC

【解析】考察古代罗马的制度。依据所学可知,罗马原来在共和体制下,国家的最高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的手中,随着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这一权力也就由元老院转到了帝国君主即元首一人的手中。这是由共和到帝制的突出特征。故最佳答案应选BAD是特征,但不是主要的;C不合史实。

3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称”。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答案】DACB

【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依据所学可知,B不合史实,应排除。其它选项都有表现,但最突出的应是D,因为材料“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至于AC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故最佳应选D

33、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A、辅助皇帝行使权利的机构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答案】CADB

【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时期。为加强君权,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大权都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从图中也可看出,内阁与军机处都处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军机处地位又高于内阁。故最佳应选C

34、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卢俊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的状态,人们为了自保面缔结契约

   B、人们在订契约时让渡了属于自己的权利

   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认得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参与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答案】CBDA

【解析】考察卢梭的思想。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等。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侵犯了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分析选项,C项最合题意,故最佳应选C项。

35、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是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规划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答案】BCDA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从材料可知,杜亚泉看到了西方文明的先进与不足,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好可以弥补西方文明的不足,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可取之处。而陈独秀则认为西方文明一切都好,中国传统文化都应抛弃。分析选项,B项最合题意,故应选B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议会令状

    以下是14世纪英国议会的令状横卷形: 主教及其他高级教士、郡守、男爵、郡属骑士、市民代表和市民议</div>
						</div></td>
					</tr>
                    				</table>
		  </div>
	<div clas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