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石家庄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石家庄家教网  >  徐老师主页  >  徐老师的文章
家教徐老师的文章列表
优生与差生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3-12-12 阅读:23次

      争取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说给老师听。
  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这对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面对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解答。程度差的同学往往还没有听明白,老师就往下讲了。课堂上讲的内容,有很多时候又是环环相扣的,前面的没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导致下面的更加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听课失败,如果课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如:马上追着问老师),逐渐就会沦为“差生”的行列。
  那么,身为“差生”的我,该怎么听课呢?策略是:“抢答。”
  不要怕回答错误,不要怕出丑,不要计较别人的善意笑声。只要你不是故意捣乱,没有人会责怪你。
  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哪里不懂?下面该着重讲解哪一部分?是否该“再讲一遍”?这时,老师会进行提问、设问,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或集体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积极的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大声说出来,让老师听到,尽可能使老师下一步的讲解是针对你的理解而进行的。
  如果你时刻在准备着进行抢答,你的注意力,一定会很集中,听课的效率也一定会很高,学习就会逐渐变得轻松、有趣了。

 马上准备一个“备忘本”,把问到的知识记下来。
  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一错再错”现象,但是优秀学生“一错再错”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差生”。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保持较好的成绩,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这里为什么要强调“真正”两个字呢?因为我们的“差生”遇到不会的题目有时也去问老师,也耐心地听老师讲,也听懂了。
  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这样的题,下笔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有那么一点还没有理解,“卡壳了”,重蹈了“一错再错”的覆辙。若是当时问过之后,马上把它完整的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马上“打破沙锅问到底”,就不会出现后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谓“行百步而半九十”。就差一个“写下来”,却道出了“优生”与“差生”的丁点区别,天壤之别!

 

对症下药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3-12-12 阅读:20次

  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待优生进行摸底排队,以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待优生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对于因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而成绩差的学生,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明确青少年学好文化知识是首要任务,是关系自己美好前程的大事。同时对他们的作业及时检查,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注意听讲;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多读书多背书等等。而智力迟钝、反应不灵活的待优生,跟他们讲“笨鸟先飞”的道理。鼓励他们只要肯下功夫,勤奋学习,多练多读,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对那些顽皮,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坚持打持久战。上课时,让他们坐在讲台前,时时暗示,提醒这些学生集中注意力;作业时,坐在他们旁边看着做,边看边指导,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既能提高他们作业的质量,又能帮助他们改正拖拉,懒散的不良习气。

 

发表于:2013-10-01 阅读:32次

一、容易找工作。已有数据显示,虽有人看不惯名校生的态度能力比,但名校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多好企业只在名校做招聘。

      二、更多的见识机会。名校的讲座与国内外嘉宾和领导来访机会显著地多,很多著名学者也会在名校开课,名校还可以吸引到更多一般学校的学有所成的学者到这里来,因此听到各方面观点的可能性也大。

       三、社会尊荣感。人家问你在哪个学校读书,你的回答是某名校往往很容易得到别人的表面尊敬。

       四、更好的奖学助学机会。名校校友的出息机会大,或者有出息的人愿意攀附名校的多,在名校有更多的各样人设立的奖学金、助学机会、创业基金,如果你是名校学生出去拉学生活动的赞助就容易多了。

       五、留学的优先。国内的有数的名校生是国外著名高校留学的主力,他们更容易被接收,也更容易有选择不同的留学学校的机会。

        六、社会关系的延续。名校生的社会影响半径更大,得到其他校友提拔的与帮助的机会更多,因此名校往往有更强的社会圈子。

        七、你上了名校,你的下一代也更有机会上名校。这个研究来自对美国长春藤系名校生的研究,但我想道理也适合中国的名校。事实上名校确有某种规律与路径,在其中的人更容易明白行走的模式。

说课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3-07-01 阅读:28次

 说学情

一、 说教材

  “函数的奇偶性”是人教版数学必修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函数的一个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学习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概念.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两个特殊函数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为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习奇偶性,能使学生再次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二、 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之前,已经对于奇数和偶数,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有所认识,但是用函数和变量思考函数的奇偶性是第一次.学生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也学习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段函数等知识,但是对不同函数的共同性质的认识还是第一次,因而会遇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

  由于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开始就触及到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和函数符号语言,对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从一开始就使得思维梯度的变化大,造成对抽象符号语言的不适应,特别是第一次见到含有函数符号的等式  , ,对于这些等式的意义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是一个困难;

  在初中学习函数时,都是由函数的解析式得到函数的图象,而由函数的图象认识函数的特征也是第一次遇到,从哪个角度思考,怎样思考,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1)从形和数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回 会利用定义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判定和几何意义。

  难点: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

  五、说教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几何直观成为可能,从而反过来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达到“数形结合百般好”的效果。

作为一线教师,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此引用一句古人的诗句来与同行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