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刘老师的文章列表 |
---|
孩子粗心怎么办?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3-06-04 阅读:64次
粗心”这是与众多的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当问及孩子学习状况时,百分之八九十的家长脱口而出的回答。孩子粗心怎么办?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或者试卷,看看出错的地方很少是难以攻克的拦路虎,却是一些很简单很基本的题目。于是做父母的大发雷霆或苦口婆心,而孩子却是我行我素。这令家长们大伤脑筋。其实,简单的外部现象背后有着内在的心理原因,粗心并不是偶然发生的。
一、 “粗心”的表现形式: “粗心”表现在学习方面比较突出,如: 1、表现在数学方面:把符号看混,如:“+”看成“-”把数字看混,如“5”看成“3”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数错了数等 2、表现在语文方面,如:学拼音困难,阅读能力差,错别字多,作文偏题等 3、孩子“粗心”,往往也会表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如:上学时忘 了带做好的作业本,开门进屋后忘了把钥匙拔下来,自己的东西总是丢三 落四,到用的时候满世界找也找不到等。 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孩子的粗心问题。其实不光孩子,就是我们成年人也会经常粗心,只是经常被我们忽略了。孩子的粗心之所以如此被重视就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孩子的粗心在学习和考试中有很明显的体现,所以家长们就把孩子的粗心看成是很严重的问题。既然成年人都会粗心,那么小孩子的粗心大意又怎会有那么不可饶恕呢?一般说来,粗心大意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二、导致孩子粗心的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1、儿童的视觉识别和记忆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出现看错或看对写错的现象; 2、注意力不够集中,心在此而意在彼,那错误也就难免会发生了; 3、有时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错误实际上是基础不够扎实、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技巧不熟练造成的; 4、任务太多,孩子心急,也会造成粗心; 5、没有养成良好的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平时做事情都有老师和家长来协助其检查错误并改正,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及时检查、及时改错的习惯。 6、是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什么都心不在焉; 孩子粗心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有气质因素,有些孩子对感觉刺激的敏感性较差,而注意力又容易受干扰;也有知觉习惯的因素,对知觉对象的反映不完整、分辨不精细;还有兴趣的因素,对感兴趣的事情比较仔细,对不感兴趣的事情马马虎虎等。最令人伤脑筋的是粗心会变成一种行为方式,演变成凡事都冒冒失失、粗枝大叶,成为真正的“马大哈”。 三、粗心的孩子往往是动手快于动脑,事先缺乏仔细的观察和全面的思考。这一情况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会有所改善。但对已经形成粗心习惯的孩子,则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细致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新的知觉、思维和行为的模式。 1、要求孩子思想上重视。应该正视粗心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责任心。一个人缺乏责任心,做事就敷衍潦草,必然容易出错。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事负责任,这样,他才有资格督促孩子办事认真,细心检查。这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比如洗碗就得洗干净,写字就得写整齐。干不好就重来,绝不凑合。做事一丝不苟,这一点不能客气。必须重视粗心问题,这是思维精密性差,并不是小问题,在21世纪数字化时代是大问题。 2、告诫孩子做事情绪要适度。有些学生自恃聪明,对待学习觉得自己一听就会,学习紧张度不够。做题时不认真审题,致使题目中一些重要的细节被忽略,结果造成了错误。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与老师配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以促进孩子提高成就感、紧迫感。 情绪如果过了头,学习的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孩子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松松垮垮,自然难免出错;但是过于紧张,反而会出现注意难以集中,思维混乱,疑神疑鬼,失去自信。因此,无论是听课、做作业还是考试,都需要适度紧张而愉快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的最高境界就是平常心。如果孩子既重视考试,认真准备,精心复习;也不惧怕考试,考前休息好,不过度焦虑,就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好成绩。 3、对于粗心孩子的家长应避免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横加干涉,一见什么地方做错了,马上要求他改正过来。因为儿童的注意力是极易受到干扰的,你的这些做法只能让他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还有的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或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久而久之,孩子便就养成了这种一心二用的坏习惯。 4、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上,家长要早一点放手。家长嘴里说自己孩子依赖性强,其实是大人们在潜意识里离不开孩子,无论孩子做什么事都要过问,常常令孩子们的反感。包揽了孩子的一切,让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差,而令大人们反感。常听人说,“有个能干的妈妈,就一定有个笨女儿”,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孩子的房里一团糟,鞋子东一只西一只,他的作业本往往字迹潦草,页面不规整。一个孩子常常丢三落四,做事会凭兴致所至,往往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常的完成某种行动的需要。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孩子认真仔细对待任何事情的好习惯。因此,在生活上养成自己的物品自己管,培养孩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物件应该摆在固定的地方,一切显得井井有条。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训练孩子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帮着家长洗碗,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能让孩子,变得仔细,有条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表,能让孩子变得有计划,有顺序;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能培养愉悦平和的心境,让孩子做事不骄不躁。这要求家长有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在学习上,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的习惯,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要有错题记录,开始时家长每隔一天同孩子一起汇总一下错题原因,统计其中因粗心做错的题所占比例,此项工作将随孩子学习认真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向孩子提出很具体的要求,如:放慢做作业的速度;做完作业自己检查一遍;检查方法是做一题检查一题。做得好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得不好,应给予批评,让他重新再做一次,把关要严格,不能心软,最后不了了之。家长要让孩子正视粗心的坏处,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细心的好处,必要时让孩子承担因为“粗心”所导致的后果。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5、用目标激励孩子上进。可同孩子一起制定减少“×”的近期目标,并辅之以奖励措施。如:本周或今天作业本上有五个“×”,下周或明天要求减少一个“×”,直至消灭“×”。每到一个目标就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这种用目标来激励孩子上进的方法,也能帮助孩子逐步乃至最终消灭因粗心造成的错误,从面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6、要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给孩子细心的心理暗示。如果家长一再地说孩子粗心,做事慢,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习惯,真的认为自己粗心。相反,家长把目光放在孩子细心上,在孩子心理就有一种自己“细心”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拿“细心”的标准要求自己。成长中的孩子自我意识还比较薄弱,很在意周围的眼光,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优点上。纠正粗心,养成细心的习惯,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7、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知觉辨别能力。如向孩子提供“找相同点”和“找不同点”的图画,让孩子去发现各种细节上的变化,培养他们仔细观察、仔细比较的能力,并要求他们把比较的结果用语言大声地讲出来,以巩固知觉的发现。这种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哪怕是看到树叶上的一只小虫,也可以让孩子去仔细看看(注意,不要去捉虫子),虫子身上有几个花斑、几条腿等。 8、要培养孩子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年幼孩子的思维缺乏可逆性,难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同一问题,需要成人具体指导。如将两根等长的棒子前后错开如“———”放在孩子面前,问他们哪一根长。有的孩子指着上面一根,说它长,有的孩子则认为下面一根长。这时,你可以引导孩子换一个视角看这两根棒子。说上面一根长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只注意到棒子左端的情况,当让他们同时再看看右端的情况,结论就变了;讲下面一根长的情况则相反,孩子只注意到右端的差异,而忽视了左端。要让他们学会注意两端。 9、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如写毛笔字、缝纽扣,穿针线等,这能帮助锻炼孩子的细心程度。还有,我经过实验发现,出声地朗读书报中相同的内容,时间相对集中,而且不受人打搅,直到读到毫无差错为止。长期坚持,这个办法能使孩子变得耐心、专心和细心。 纠正孩子的粗心,是一件细致的、艰难的、经常反复的工作,需要家长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以责骂。因为被骂得情绪紧张、兴致全无的孩子只会变得更加粗心。给孩子以“我能克服粗心的毛病”这样的信心支持系统,再给他创造一个“静”的环境,家长和孩子共同去持之以恒地努力,孩子粗心的毛病克服并不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