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老师的文章列表 |
---|
小学教育的个人思考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3-11-11 阅读:15次
小学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根本,其水平的程度决定了质量的高低,因而对于小学教育的严抓势在必行,可如今小学教育仍然不能从“应试”的思维中走出来。 虽说本人未从事基础教育行业,但曾经的梦想是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随着成长的步伐也越来越追求所未完成的梦想,对于教育行业也有着情有独钟,时常会寻思教育体质,深有感触。现将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写于笔下。 1、重视学习的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比如:阅读、观察、体验、动手、思维、运用、表达等,这些技能和习惯不是直接地把知识灌进孩子的大脑,而是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容易接收。这项技能要比现成的知识要重要得多得多。让孩子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而不是使学生陷入枯燥无味的学习氛围中。 2、追求小学教育的“童心、童真、童趣”本应有的内涵。当前,小学教育已经没有“儿童味”,学生除了大量的课后作业要完成,还要来自家长方面不断提高成绩而去参加辅导班的压力,结果有很多孩子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3、培养孩子的内在品质,包括自信心、同情心、责任心和意志力。作为成年人,我们都会充分认识到这些东西是多么重要,可是,在我们的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谁去认真研究,小心对待过?大多数人,常常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去驯服孩子,教师俨然成了一个道德审判员,把一些在孩子们看来不值一提的“错误”变小题大作,不能让小孩重拾信心。 4、注重对小学生的学习评价。对小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劳动付出”的评价,而不是结果,或是考试的分数。如果我们早早地把孩子们引导到“为分数,为名次”而学习的话,那么孩子们从小就会把学习本身的兴趣放在脑后,而去关注自己对考试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长此以往,他们就会牢固的认定“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获得高分”,这种导向必然让学习过程变得平淡无味,更严重的是让一部分学生早早地被大家认定为“差孩子”,而变得没有自信。 5、切实改变对小学教育的评价与管理。我们对小学教育的评价和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改进小学教育现状最根本的要素,很多管理者仍然简单地以考试成绩作为管理小学和评价小学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这是小学教育畸形发展的“罪魁祸首”。作为一名有良知和有责任心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彻底放弃“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价办法和管理模式,真正地把学校校长和教师们引导到“培养人”的领域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