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武汉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武汉家教网  >  莎莎主页  >  莎莎的文章
家教莎莎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2-08-04 阅读:41次

      在语文现代文阅读中,选文内容多样,题目更是千变万化,但终究离不开几个固定的题型。现将几个主要考点归纳于上,惟愿给书山题海中苦读的学子们一点方向。当你翻看做过的厚厚几本阅读训练题时,是否能够发现与考点对应的真章所在呢?

      当然,语文学习非一朝一夕事,现代文阅读也不例外。当你望着所剩无几的阅读卷面分时,你不妨试试以下几点:

       1.学习课文和阅读文章时,注重理清文章结构特点,把握文章中心主旨和思路脉络,理解重点词句;

       2.平时勤于做文章的摘抄点评,对阅读写作有双重提高之效;

       3.阅读训练求多不如求精。做题前先对文章大意主旨进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结构,往往事半功倍;做题时结合考点列出答题要点答题,尽量使答案要点一目了然(可用1.2.3····标出要点),每个要点叙述不宜太繁杂;做完后结合参考答案认真订正,并思考哪些要点还未达到,语言有什么需要修改锤炼之处,文章的哪些潜在含义还未领会等等。

       4.注重基础积累,增加课外阅读。阅读写作事实上是语文积累的综合展现,一个词句、修辞、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欠缺的考生当然无法高水平地完成阅读题,甚至连基本的表达都有可能出现语句不通、表意不清的状况。故而了解该学科性质的学生和家长都会把眼光放长远些,不仅流连与眼前一题一分,而是着眼与平时一点一滴的基础积累,一篇篇课外阅读的视野开拓。

       理论唯有融入实践才能如鱼得水,当这些考点的答题思路应用于每篇阅读的思考中才能有所提高,从而厚积薄发。愿大家在广大的阅读天地间增添兴趣、提高能力、活跃思维,尽情感受和欣赏语文的广博。

 

发表于:2012-08-04 阅读:29次

考点五     作品感受

        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内容有着属于自己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在阅读中加深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多半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内容: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

6.发挥联想和想象补写有关内容。

方法指津:

1.观点评析式

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分析评论。切入点尽量要小,一般只谈一两点,围绕一个中心阐述理由,关键是要言之成理。

2.想象补写式

常见出题角度有补写人物语言、心理活动,想象补写情景、情节发展等等。答题时首先要联系生活实际,找到联想和想象的相同点、相似点、相关点,合理设想情节发展,或进行内容延伸扩展。

3.积累扩展式

这类题强调阅读积累,注重社会观察与实践,需调动多方面知识的积累全面思考问题。

4.句式仿写式

首先要审清例句的特点和结构,明确要仿的对象,再仿照例句内容调遣笔墨仿写。

 

 

发表于:2012-08-04 阅读:23次

考点四    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已知内容推测、想像未知内容,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的思想内容作出辩证的分析与评价。

方法指津

1.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全面理解,对基本信息的准确提炼。

2.抓住文章中的隐含信息。

3.注意一些关键的语言环节。

4.掌握必要的探究方法:A.根据文章前后文意探究;B.联系文章中心内容或主旨探究;

         C.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进行探究;D.联系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探究。

 

 

发表于:2012-08-04 阅读:47次

考点三   词句理解

       词句理解,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理解词句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通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词句在语境环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

方法指津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1.联系文章中心思想理解词句在文中含义。

2.联系任务形象理解词句在文中含义。

3.结合作者的情感理解词句在文中含义。

4.联系修辞特点来理解词句的含义。

理解词语题:

1.浏览全篇,把握主旨。

2.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具体分析词语所在的句子上下文之间的组合关系,词不离句。

3.结合文体、修辞手法来理解词语。

4.借助一定解释词语的技巧。

理解句子题:

首先得对语句本身确切掌握:其中用了哪些关键词语,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哪些修饰和限制;是怎样的语气以及包含了几层意思、几个内容要要点等等。其次是对上下文的总体把握,前后各说的是什么,与重要句子是什么关系:是铺垫还是对它的解说,前后句在意思的归属怎样确定,如何呼应与照应等等。

 

发表于:2012-08-04 阅读:37次

考点二   要点概括

      概括,就是化繁为简,化具体为抽象。概括阅读材料的要点,包括分析归纳段落意思、层次意思和整篇文章的中心等。要准确地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首先要弄懂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来。

方法指津

      阐释能力

      1.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进行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

      2.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即利用具体的材料或经验作出解释;

      3.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阅读作品,不仅要能够理解它的明示信息,而且还要能够理解它的隐含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 ,准确理解作品。

      综合能力(分析、归纳)

      1.科学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2.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3.注意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

具体方法:

1.直接提取要点。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提取出这样的词语和句子,经过删改,可转化为自己的答案。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自己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如怕遗漏,可先分部分、分层次,将其脉络把握,再概括层意。

3.概括性语句的选用一般是判断句。考生在判断时一定切记要结合原文内容整体感知,不可臆断,也不可只抓只言片语,要结合作者写作意图避免以偏概全和随意拔高。

发表于:2012-08-04 阅读:27次

考点一   文意把握

       文意把握,多数时候指的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正确把握文章文意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就是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对文章进行全面而仔细的通读和理解,经过反复研究,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能够达到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实际考查中,这类题目可以以各种灵活的形式出现,其考查内容也是全方位的,但题目设问方向均从文章整体出发。

方法指津

   感性认知(初级)

   1.了解背景,明确用意。

   2.把握情感基调,体会精神面貌。

   3.把握文章的行文线索。

      线索就是串起整体思路的纲。或以人物行踪的迁移,或以情感的变化,或以时间的转移、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理性认知(深入)

   1.分析题目,揣摩中心。

   2.把握内容,了解意图。

   3.理解思路,辨明行文结构。

   4.精读首尾,体味主旨。

 

 

      

发表于:2012-08-04 阅读:39次
      面对刚出现的化学,大家最初都抱有一定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然而有部分同学入门较慢,或者还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化学方法。但是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化学,千万不要给自己下学不好化学的结论。化学涉及数学、物理等多科知识,有的学生因为数学、物理学不好,就妄下结论,觉得自己学不好化学。对于一门新的学科,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你对自己的期待度,将直接决定你以后的成绩。

  在刚开始学化学时,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考了几次高分,于是认为化学只要背了就好,其实这也是不对的。不注重理解,不弄清每个问题的源头是无法学好化学的。还有的学生觉得自己聪明,上课不记笔记、不注意听讲。这部分学生开始时化学成绩可能还不错,但是随着化学难度加深,只靠死记硬背是无法保持高分的。  

对于入门较慢的学生,请别着急,只要认真听讲,在老师的带领和自己的努力下一定会进入化学的大门,千万不要因为一开始的成绩就觉得自己学不好化学。

发表于:2012-07-31 阅读:56次

       最近有幸接了一份语文家教,在对阅读作文的辅导过程中我感受良多,现与大家分享。

       该生学习态度良好,基础还算不错,但在最近语文学习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自身积累不够,又未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该同学在阅读写作上尤为困难,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写作思路缺乏。在暑期的短期辅导中,结合学校作业安排,针对该生的弱点进行重点辅导,旨在注重积累、启发思路、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阅读训练中,并不急于分析题目,而是注重对文章大意、结构、中心等的分析,把握文章的核心后,习题自然迎刃而解,该同学也在训练中逐渐了解分析问题的思路、解答问题的要点。面对该同学难以下笔写作的困扰,我从词句积累、例文引导、思路开拓三方面给予指导,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素材,并与其探讨思路,细致地引导其修改习作。在平时的作业中,鼓励他多将所阅所想通过口头叙述简短的写作表达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该生可以自主完成简短的写作并在指导下自行扩充内容。最重要的是,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并在半自主的假期学习中领悟如何合理安排作业、自主查阅资料出色地完成假期学习任务并使自身能力得以提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