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西安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西安家教网  >  李老师主页  >  李老师的文章
家教李老师的文章列表
初为人师需注意 [高考化学]
发表于:2011-09-14 阅读:68次

初为人师要注意的,做家教的同学也可以看看

一位名师40年教学的20条经验
  
一、备课的经验
    1
、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
、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包括各次考试的题目,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
、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
、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
、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
、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
、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
、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
、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
、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
、每次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
、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
、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
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
、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
、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
、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
、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20
、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要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的或者严厉的目光住他。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某一人正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因为你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再无效,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必要时,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我知道了,你叫李勇,你叫王强。(心中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会知道老师这样做,这样说的意思。这叫杀鸡给猴看”——这样说有些不好捉摸,我表达的只是我们的目的。这一招儿肯定有效。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当时怎么样乱七八糟,傻呼呼地走进教室。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真的,有些小朋友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可爱。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带有强制性,约束性,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在三章——上课就应该怎么样做,不能怎么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
      
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有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火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
      
这样的表扬会更有效:
      “
第二组同学坐得最端正。如果班级里某一角落出现骚动
      “
李勇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如果李勇的同桌走神了,或者在做小动作。
      “
小强同学善于思考。”——如果小强的同桌读书心不在焉。
      
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心要时,把个别学生座位调动一下。请小勇和李丽对调一下座位。最好把个别自觉性差的学生调到离老师近的位置。
      
对此类问题,处理要果断,快刀斩乱麻,不必说什么。
      
      
、要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直呼其名的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地批评、提醒,有时效果更好。
      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
      
        
、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如果第一个词是老师领读,第二个词也是,那么第三个就要请优秀的学生当回老师了
        第一遍读课文是齐读,第二三遍最好自由读,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低年级易犯这个毛病)。如果要求全班学生读单词,能不能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那一定是很有趣,很有意境的。
      
板书,故意把写得大大的,把写得小小的;板书课题《骆驼和羊》,故意把前者写大,后者写小;板书课题《鲸》,故意把这个字写得斗大,如此,学生一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是变化。
      
第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由学生参与,第二次你如果参与进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有精神。
      
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个词则请他们以动作表示;这个词请学生用它说句话——在应用中理解,那个词请他们查查词典。
      
讲翠鸟、燕子的外形画简笔画;讲鲸,则让学生看图片。
      
学习《劈山救母》让学生讲故事,学习《桂林山水》,刚让他们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并背诵……
      
这都叫变化。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如是你在适当时机和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
      
表扬要有实指性,忌空泛。你做作业总是那么细心,很少有错误。”“你回答问题不但对,而且口齿清楚。”——这样说就具体了。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
    
        
、教低年级,可把全班分为几个组(如四个组),上课时,不论哪个同学在哪些方面表现好,都在他所在的组上画一面红旗或一只苹果;有人表现不好则擦掉一面红旗或一个苹果。下课时,表扬表现特别好的组。
      这个办法对维持课堂纪律很有效。
      
      
、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时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的人,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
      
可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宁静以致远。宁静是心无杂念,专心思考、刻苦钻研的意思。
      
有的学生很优秀,也喜欢举手,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知道你很优秀,当别人说不出,读不好,写不好时,再请你出马,怎么样?不能让少数学生独占课堂
      
        
、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一起玩。如果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倘若你犯规,同样要接受相应的处罚。
      
这样,学生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和他们一样。
      
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不应该也不可以有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上好第一节课。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材装在心里,准备好教具。组织好教学。一旦学生安静下来,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如果——
      
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
      
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
      
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
      
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
      

化学教育 [高中化学]
发表于:2011-09-08 阅读:43次

一、认真阅读化学课本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看化学书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 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2.抓关键 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3.理思路 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部分-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索,整体理解。


  二、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一)实验——学习化学的手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二)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三)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 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三、化学用语的学习


  (一)化学用语棗学习化学的工具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是研究化学的工具,也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所以,掌握它是很重要的。


  (二)写好记好化学式的方法    1.掌握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2.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三)掌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抓住反应规律      2.联系实验现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

发表于:2011-07-31 阅读:70次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应该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学科特点非常明显,而且,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只接触了一年的化学,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一开始就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喜爱,俗话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及喜爱一旦培养起来了,对以后的教学是有功不可没的地位!而且,通过教育能使他改变对某个学科学习的偏见,引导其正确学习复习做题,那才是最重要的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这无疑是正确的。不同的学生千差万别,让他们思想学习各个方面都齐步走,是不可能的。就短期说,只要每个学生都在他们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被认为是“教好”了。就长期说,教的学生部分成为优秀人才,多数成为合格公民,就应该被认为是“教好”了。有人把“教好”理解为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考上大学、甚至都考上重点名牌,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形成的片面认识,犯了思想上绝对化的错误。
同时,还要认识到,“教好”是一个过程。一方面,昨天没有“教好”,不等于今天不能“教好”;今天没能“教好”,不等于明天不能“教好”。另一方面,昨天有进步,还没达到“好”的标准;今天有进步,还是没达到“好”的标准;但坚持下去,不断进步,就能达到“好”的标准。这个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既是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老师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的激励——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做教师。但适合做教师的人中,不会教的老师、教不好的老师,肯定也是有的。
话说回来,那些“会教”的、“教好”的老师,也不是一上讲台时就“会教”、就能“教好”的,更不是天生的。他们也是逐步成长起来的。
如果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困难,学生没有取得自己期望的进步,教师应反思自己还有哪些做得不够好,及时总结提高,选择更合适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了教育目的。那么,就不仅是学生进步了,教师也进步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