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小王的文章列表 |
---|
如何提高物理成绩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3-05-26 阅读:36次
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物理成绩也不是一件难事。 有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来不得半点含糊。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我给大家介绍一种“6+2”学习法,所谓“6+2”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分析。 1.预习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后进入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可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上课 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 (1)主动听课。 有人将我们的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指导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有的同学总是感到困惑,说“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对此,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板书复印”。笔记中我们要记的内容应该有:记课堂重点、记课堂难点、记课堂疑点、记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记课堂“灵感”等等。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 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中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3.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另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也是战胜遗忘的需要。 4.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很多同学认为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5.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这里,我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要经常进行错题改正,建立错题档案本,错题不能只抄在本上,就完事了。必须要做定期复习,并且做上标记。一道错题,若第一次复习题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时间过得长一些再复习,若复习三次都对了,可以做上标记,可以暂时不用管了,以后放寒假、暑假,高一学年期末考试前再复习,这样,虽然你抄的错题越来越多,但通过每次的定期复习,不会做的、再做错的题目应该越来越少。 关于做错题本的建议: (1)分类别抄错题。(用什么样的类别自定,例如按“章节”)。 (2)抄错题本身就是一次复习。用明显的颜色总结,归纳错误原因,以及得出的小结。 (3)将题目抄在正页,在反面抄录答案,每一页在页边上开辟空白行,专供写错误原因,得出的小结以及复习的标记(日期,第n次)等用。在这部分中,有一个问题需要再明确一下,就是对做题的格式,对做题的必要的文字说明的严格要求,这样严格要求是不是限制了同学们的思维呢?我们认为不是,同学们在拿到一道题,尤其是较难题,复杂题时,思考的过程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不受格式的约束,应该形成一个大致清晰的思路,进而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时再往作业本上写,或写在考试的答题纸上的时候,应该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思路,它需要非常严密的推证,包括物理量的假设,适量公式的条件,以及过渡的话,等等,这应该让每一个看的人都能明白你的思路和方法。 6.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以上六个环节是学习新课的基本进程,它们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十分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对学习的进程产生不良影响。在这六个环节之外,我们在学习每一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即在学习每一章前,我们应对这一章内容进行预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制订一个学习计划,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外,在学完每一章后,我们就应该对这一章进行系统总结,常用的方法是画该章的知识网络图,它可以使我们对该章的知识有一系统的了解,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该章,实现对知识掌握的“升华”。 当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还应该再多一个“知识拓展”的环节。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再参考一些参考书、课外资料,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对此,在这里我们不再赘述。 其实对于上面我们所说的这些,每一位同学以前都有所了解,现在我们提出来进行分析目的就在于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只要我们能严格落实学习进程的这几个环节,将学习踏踏实实地对待,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一个好的成绩! 祝愿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收获美好的未来吧!
|
关于数学学习方法的总结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3-05-26 阅读:44次
我中考数学,高考数学都是满分,进入大学后参加了国家数学建模和国际数学建模一等奖的成绩。很多人问我怎么把数学学好的,当时自己都是笑笑回答“运气罢了”。当然成绩的取得运气是一方面,但是今天很想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一些数学头疼的孩子有些帮助。 个人感觉数学学好的前提是兴趣,有了兴趣后面自然很轻松,因为是没有压力的学习的,这样的心态下是快乐的,自然效率很高。记得当时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科学家的名人传记,尤其是爱因斯坦,欧拉,波尔等等这些物理名人们,那时候对他们的数学能力就特别着迷,记得书中讲到爱因斯坦10岁就将勾股定理证明了出来,自己看完后也迫不及待的看勾股定理了,然后试着去证明。后来的学习也多半是在这样的心态下进行的,那时候就是单纯的喜欢,看到东西就想钻研下去,任何定律公式都感觉特别亲切,过目不忘。所以特别建议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小学的,初中的可先从激发孩子兴趣入手,这些可能对于学习成绩提高的效果开始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后来的重要性是非常非常大的。具体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练习,从数学中获得成就感,或者听一些数学家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孩子的兴趣。 第二点,自己想谈谈具体的学习方法。第一课堂内容非常重要,学习的时候务必珍惜每一次上课机会,把课堂的东西领会了,可以节省很多课下的时间,而且事实证明,高效率的听课对于知识的理解特别重要,相比于课下做题或者自学或者再补课,都是不如课堂的。第二关于数学中的做题,关于这点很多人争执很大,有的人认为数学就是做题,题做多了自然就会了。我想谈谈自己在这点的看法,数学现在也是一门应试,适度的做题是必须的,但是做题的态度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做题要首先保证老师规定强调的重点题目做完做对。很多人喜欢课下做些老师没见过的难题或者新题,幻想考试时候碰到,比别人会。这是非常不好的,第二在做任何一道题的过程中要认真,这个认真就是要要求自己会做一次做对,平时练习中就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幻想考试时候再认真起来。还有就是做题完了务必要学会总结,总结这道题的考点,这道题有什么创新的地方,不要做完就做完了,如果做错了更好,一定要把错题好好总结一下,把错题总结好是提高成绩最关键的一步。 最后想跟大家说,对于应试来说,数学成绩的提高并不难,只要有个正确的方法,肯下工夫。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用。如果有人对我感兴趣可以加我扣扣聊,贰武贰壹陆肆肆捌柒 |
数学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发表于:2011-09-23 阅读:49次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数学学者们通过对数量以及数学形状结构模型的研究,进行对大中型的物质形态以及微型的物质形态进行计算和判断。然后通过对具体数据的推理和论证得出相关的概念。很多人会认为数学知识很简单,只有那几本书的东西,其实在每一本数学教科书的背后都倾注着很多学者的心血。甚至于说每一个概念,每一条定义都是经过学者们反复论证的结晶!
数学这门学科是神圣的,是无数学者研究的成果。它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予很多的帮助,对于人类经济以及社会的进步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好数学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数学是怎样学好的呢?下面给大家小编了几条数学的学习小秘诀以供参考使用。 1基 础理论学起:在学习数学前首先应该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学习,因为数学的每一个理论或者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前一个基础理论为前提的,是环环相扣的理论链的关系。带着这种观点去学习也就不必去死记硬背一些定理、推理之类的知识了,学习起来自然就显得更加容易了! 2避免眼高手低:数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熟悉、理解基础理论概念只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最终的目的还是用于实际的操作中,或者说用于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所以要勤于做题练习,坚决避免眼高手低的学习态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也不例外! 3四大思维模式 :数学体系的四大思维体系:数形结合、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方程思想。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要做到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有机结合,用已知数值通过函数的方式和方程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未知待定的情况下,通过分情况的方式加以讨论并解析出问题的不同情况的答案! 4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孩子或许天生就有对数学这方面有很大的兴趣,能快乐的学习数学。如果对数学不感兴趣,笔者认为也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培养:激发孩子求知欲;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引导孩子思维多元化。 5探索求知精神:做好以上四步,你就能轻轻松松的学好数学了。如何由“好”到“精”呢?这就需要探索求知精神了。每个人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当你对困难的求知欲超过别人的时候,你在精神上就超过了对方,这是一种学习数学的境界! 6勤奋成就人才:每一个成功都是三分靠的上天“注定”,而七分靠的还是“打拼”。即使再有头脑,再有数学天赋的人,如果一味的在学习中懒惰,在数学方面也不会有很大的作为;而一些即使平平的人,在勤奋的督促下也能做到一番作为。勤奋是成功的阶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