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刘老师的文章列表 | ||||||||||||||||||||||||||||||||||||||||||
---|---|---|---|---|---|---|---|---|---|---|---|---|---|---|---|---|---|---|---|---|---|---|---|---|---|---|---|---|---|---|---|---|---|---|---|---|---|---|---|---|---|---|
一、动与静 [初中物理]
发表于:2010-10-28 阅读:59次
一、动与静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等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3) 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例分析、对比、交流与讨论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 教学重难点 】 运动和静止的关键取决于参照物。 【 教学过程 】
【 实践活动 】 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或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影视方面的题材激发大家的兴趣和想像力,说明相对运动这个简单的物理知识在现实中也是有很大用处的。摄像师要以什么为参照物才能拍摄出我们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 【 课后作业 】 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 【 教学反馈 】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自主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机械运动录像片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学习。使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
||||||||||||||||||||||||||||||||||||||||||
中考物理三点建议 [中考物理]
发表于:2010-10-28 阅读:26次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随着课改大面积的深入推进,各地中考的题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2006年是新教材中考的第一年,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方面的考查应有所体现。笔者研究了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省市中考题,预测今年的中考热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供老师、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复习要点 1. 抓住基础知识。中考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3:1:1,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为此学生要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例如:去年涉及的“指甲刀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力学”等。复习时同学们应在近两年的相关题目中了解此类题的出处、分类和答题技巧,更主要的是发现不懂的问题多亲自去做、去看、去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 3. 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考试说明》中提到:考卷中要设置适量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此类题目因初中知识程度有限,只能是浅层次地开放,首先要放下畏惧心理。从近两年物理命题中可看出,开放型物理题大致可分三类,即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对于开放型物理题常常没有现成的解答模式,而是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重视一题多解,不能浅尝辄止。 4. 加大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提高。近几年中考物理题中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掌握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试题的关键。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主要有:(1)考查对问题实验过程的感悟;(2)考查各种仪器在科学探究及实验中的作用;(3)考查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4)学生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5)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此部分的复习方法应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复习每个实验及相关的基本内容,然后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反复操作练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5. 提高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生活中源随处可见,各种商品的说明、须知、用法及列车时刻表等都向人们提供着,善于迅速从资料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具有的能力,因此近两年围绕铭牌、说明书、数形结合——物理图象等命出了一些类题,应引起重视。考试中的给予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同学们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大致步骤,平时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收集有益的能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6. 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应把所学知识再分成专题进行复习。复习时要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摆脱“学科本位”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热点问题 通过观察总结近两年的各地中考试卷,发现热点主要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注最新科技发展,例如磁悬浮列车、火星探测器、神舟飞船等;(2)关注时事新闻;(3)关注估测能力,例如估计考场温度、估计自己上三楼的功率等;(4)关注问题的提出,例如试卷上给幅图片,让你针对图片所画内容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解答。 三、题型结构 1. 近几年物理题型的显著变化是多了定性的简答题,少了定量的计算及死套公式的试题。学生对于陌生的简答题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着手,解答不得要领的毛病,再加上简答题的题目很多,出题方式灵活,给中考复习带来一定困难。这里将这种题目的分类及解答方法简叙如下: (1)纵向分类。按照课本内容逐一理解概念,把题目归为:力的问题、运动问题、光的问题、蒸发问题、液化问题、浮沉、杠杆、安全用电问题等等。每类题目都有各自基本的答题模式。(2)横向分类。据解答方式不同,可把简答题分为:直接叙述题、用数学语言帮助解答题、需用图帮助解答的问题。对于此类题目学生要认真体会答题的顺序,理解每条答语与题目的联系,多做几道题目,多比较答案就能创造性地答好问题。 2. 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获得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科学探究。 |
||||||||||||||||||||||||||||||||||||||||||
中考简答题的答题思路方法 [初中物理]
发表于:2010-09-29 阅读:223次
1) 找到“题眼”,转化成物理语言。 (2) 链接知识点。 (3) 结合题意分析解释。
例题1 如图1所示,为什么用剪刀的A处比B处容易剪断物体? (1)题眼:“容易剪断”——用力小或省力 (2)链接知识点:杠杆平衡条件。 (3)结合题意解释: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当动力臂l1和阻力F2一定时,阻力臂l2越小,动力F1就越小, A处到支点的距离比B处到支点的距离短,阻力臂也就越短,所以用剪刀的A处比B处容易剪断物体。
例题2.生活有“爬得越高,跌得越重”之说。当地面垫有较厚松软物体时,就可避免跌得严重问题。试利用功与能的关系等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道理。 (1)“题眼”:“跌的严重”——人受力大 (2)链接知识点:功、能、功能关系(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3)结合题意解释:同一物体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则做功的本领越大。当同一个人从同一高度下落重力做功相同,落到较厚松软物体上时,对松软物体做功使其形变较大,根据W=Fs,人对松软物体的作用力就较小,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人受到松软物体的撞击力也较小,避免了跌的严重。
例题3.如图2所示,国际比赛中,撑竿跳高的记录能超过6m,比普通跳高的记录高得多,这是为什么? (1)“题眼”:“高的多”——高度大。 (2)链接知识点:重力势能大,克服重力做功多 (3)结合题意解释:撑竿跳高时,人和地对杆的作用力使杆发生形变而具有较大的弹性势能,比普通跳高时人踏地时获得的弹性势能大的多。杆在恢复形变时对人做功也较多,根据W=Gh,在重力G相同时,W越大,高度h越大。
例题4 有一种电热水器里面有两根发热丝,单独将其中一根接入电路时,热水器中的水经5min沸腾;而只将其中的另一根接入该电路时,同样的水要经10min沸腾。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说明理由。” (1)“题眼”:“热水器中水沸腾”——电热丝放热。 (2)链接知识点:焦耳定律 (3)结合题意解释:电阻丝接入同一电路,电压相同,根据焦耳定律Q=I2R t=U2 t/ R可知:烧水时间不同可能是电阻丝的电阻不同导致。烧开同一壶氺,需要的热量相同,电压一定,烧水用时间长,说明所用的电阻丝电阻值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