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厦门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厦门家教网  >  小红主页  >  小红的文章
家教小红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2-08-13 阅读:37次
 三月八号,告别专八的“折磨” ,冒着小雨,踏进新店中学开始实习生活~

      转眼过了————

两个月~    

 

这段日子以来,日记本上记载着许多镜头,充满温馨的感动和感激~当然也有些不愉快的小插曲。。。。。。我只能用文字记载几个片段,因为要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一时述说不完~

高一(4)班,让我觉得很有亲切感,因为曾经我也是高一(4)班的学生,虽然不是在同一个学校的, 但还是觉得很激动~

 

镜头一      

 

第一天早自习的时候,也许真的是自己错怪银路了,噼里啪啦数落他一翻,责问他为什么不读书,结果闹得十分不愉快(这是该检讨下的)。后来发现银路其实是挺懂事的一个人,挺不错的一个学生~

 

镜头二

第一天晚自习的时候,惠清递来了友好的问好,让我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也让我心中的激情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

 

镜头三

貌似第二天晚自习的时候发现小扬在听MP3,由于之前的冲动闯祸,这次我就没有不问青红皂白地数落他了,而是提醒他要好好利用自习时间。没有想到下课时,小扬竟然跑到我跟前来跟我说“老师,对不起,我不该在自习的时候听MP3的”。当时只有一个感觉“感动”,这是作为老师感觉最高兴的事了~

 

镜头四

 

月考结束后,我主动找了几个学生谈话,没有想到其他人竟然说“老师,我也想和你谈谈”,那时心里感觉幸福,有被信任的感觉~特别是燕双和玉青两人的表现更让我觉得欣慰~

 

镜头五

 

给他们开了次班会,但不是很成功,可能是在准备的过程中,自己太过于自我了吧,没有很好地做到换位思考,所以班会没有自己预期的好~有点伤心

 

镜头六

 

4月14号晚上有个学生生日(其实现在我还弄不清楚是谁生日,因为我一下子听到三个人生日,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真的那天过生日),他们邀请我去参加,其实真的很想去,但是太晚了,家人会担心的,所以我决定放弃这次与他们更进一步了解的机会~我想以后会再有这种机会的~

 

镜头七

由于Grandma passed away  我五天没有见到他们,第五天晚上辉煌就发短信问我怎么没有去,上Q后培源和志琳也在问,真的就一个感觉“感动”,发现自己付出的还是有点收获了~

 

镜头八

这些小孩都很贪玩,又不爱读英语,每次英语作业都会有很多人不交,但庆幸的是每次向他们要的时候,他们都会很快地补上。虽然我知道他们只是机械化地抄上,但仍希望能纠正他们对待英语的态度问题。这里就不重提那些老不交作业的小P 孩的名字了。

 

镜头九

“老师,坐这边吧,跟我坐。。。。。。”这貌似是超声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其他学生也很喜欢跟我讲这句话,每次我都想真坐下去跟他们聊天了,但是又怕一讲下去就停不下去,耽误他们学习的时间,真是纠结

 

镜头十

我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三班的,他们很积极配合,在我的鼓励下都会积极回答问题。上完课时,我觉得特高兴。之后四班的有些学生知道了,就问我为什不上他们班的,那时候就觉得特感动。

 

镜头十一

最后一堂课,上的是作文课,两个班的学生配合得都还不错,都能积极地问问题,感觉到了他们之中有股不舍之情,只是已经是最后一课了,我帮不了他们什么了。

 

镜头十二

下课后,燕燕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物给我,说是四班学生要送我的,还讲了一些祝福的话,(心里乐开了花~)只可惜礼物里面少了他们的文字,那是我最想要的(o(∩_∩)o...)。之后玉青和燕双也拿礼物送我(伯母建议我要藏起来当嫁妆,很有纪念意义,我已经打包好了,呵呵)。下课后本想和他们和照的,但由于大家归家心切,我也就没有让他们留下了。在临走前每个人都给我送上美好的祝福,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在回家的路上,三班的三个女生突然把我拦住,送了我一份礼物,当时内心的愧疚感变得十分强烈,两个月以来,我的重心一直都放在四班的学生身上,因为四班的学生都比较贪玩,三班的会比较自觉一点,我心思就偏了~所以对三班的了解就比较少,真的很遗憾~

因为责任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2-08-13 阅读:41次

其实并没有生气,只是伤心和惋惜。

其实可以不管的,只是放不下,因为责任。

曾经告诉那些小P 孩“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只是在阳光充足和雨水饱和的情况下,应该自己破土而出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为着这个信念,总觉得自己有那么一份能耐,有那么一份力量能够贡献光和水。

每所房子都要打好地基才能够牢固,同样的,每个人应该从小就端正好态度,不管将来发展成什么样子,只要态度端正,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我不想看到你这样毁掉自己,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要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就得从小把习惯养好,把态度端正好。我可以接受“开玩笑”这种借口, 但放不下这一责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