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银川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银川家教网  >  谭家辉主页  >  谭家辉的文章
家教谭家辉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4-03-02 阅读:109次
前段时间我接待了两位家长,本来约好下午两点到学校里见面,但是两位家长提前到学校,可以看出他们对遇到的问题很焦急也很重视。 成绩下滑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家长焦虑万分 从父母口中简单了解了一下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他们的孩子为了考入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高中,从初三来到培训学校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孩子以所在学校全校第五名的成绩考入山师附中。考入山师附中是很多学生的骄傲,也是对他们努力学习的肯定。孩子刚进入高中后学习状态非常好,但一个半月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在期中考试后,家长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预期的那么好,随后学习的热情也没以前那么高,接连几次的考试在班里的名次也逐步下滑,妈妈说现在孩子对学习几乎已经失去了兴趣。 对于每位父母来说,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父母变得焦急万分,于是和孩子开始不断的进行谈话和沟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时间长了,父母越来越焦虑,与孩子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甚至变得僵化起来。 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怎么变得这么“坏” 了解完基本的情况,妈妈反映在以前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还很好,她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上心,孩子也很懂事听话,做什么事都非常让人放心,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 但是从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开始,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开始变“坏”。孩子因为在校打架,老师就通知家长把孩子领回家反省。孩子回家后前两天一直在家学习,过了两天和父母商量好要来培训学校上自习,有不会的题就问老师。但是有天晚上孩子的妈妈到学校来接孩子却没找着孩子,就到孩子常去的网吧找他,结果发现孩子在网吧上网。回家后因为非常气愤,妈妈就开始教育孩子,甚至动手打了孩子,这样家长和孩子闹的不可开交,这样接下来几次因为上网的事,父母和孩子也每次都会动手,在气愤之余,也说了很多气话。 而父母也反映孩子非常“懒”,回到家也不做家务,也不知道收拾自己的物品。随着和孩子关系的僵化,父母对教育孩子也变得头疼起来,也开始静下心来开始审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在寻求一些其他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教育“坏孩子”首先要明白“坏”的根源

其实,对于初中高中阶段的孩子,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开始在生活和学习里争取更多的“自主权”以及做一些能够凸显“自我”的行为,这个阶段也是他们心理反应很敏感的阶段,孩子对身边人对于自己的态度会很看重。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形成原因就采取极端的措施,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导致亲子关系的更加恶化,同时也可能导致孩子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易采用武力解决的模式。 面对开始出现“坏”毛病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做出太强烈的反应,要试着跟孩子在沟通中解决问题,要弄明白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的根源,只有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如果一遇到孩子出现问题,就一味的责难和大骂,那么对于孩子而言,有时只会有逆反心理,对于解决问题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同时,在青春期的孩子,有时他们十分在意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也需要家长的鼓励。对于学习来说,孩子本身学习的压力很大,即使很想学好,但是以前落下的内容较多,不知从何下手,如果目标过高过急,短时间内达不到,也会挫败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在父母面前得不到认可和鼓励,内心也可能变得更为孤独、焦虑,为了排解压抑,有时候孩子会把眼睛放到网络或者其他的一些事务上。 至于父母眼中孩子的“懒”,我想“每个懒惰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勤劳的父亲或者母亲”,是因为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让孩子做任何事,让他们养成了不动手的习惯,而孩子长大后家长觉得孩子应该会做也应该去做一些家务了。我们仔细想想,让一个从小养成习惯的孩子现在立马有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实在是有点为难孩子,试想,对于同一件事情,家长对七八岁孩子的要求和对十五六岁孩子的要求和标准能一样吗?所以如果以前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那么从现在起就试着让孩子动手处理自己的事情,不要强求他们一开始就多勤快,把事情做的多好,要慢慢的开始改正他们以前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 每个孩子一开始都不会是“坏孩子”,只是当有时他们的行为和表现达不到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对他们产生的一种误解。而当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切忌一味的打骂,不要把与孩子的关系闹僵化,这样对教育孩子和纠正孩子的错误并不利,要从问题的本身找原因,从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打骂、体罚并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方式,而是在与孩子一起生活中,从自身言行,处事的生活细节来影响孩子,让他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些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榜样,父母的处事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发表于:2013-10-12 阅读:88次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必须通过交流才能有所提高。英语又是一门外语,在中国,几乎没有语言环境,要想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多开口说话之外,是否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也至关重要,因为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其他技能的基础。因此,加强听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感,让学生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从而以“听”带动“说、读、写”,提高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重视基础,把握好语音语调关
    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要听懂英语是很困难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等。有的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掌握每一个单词的准确发音,因而别人说出的单词和他所学的对不上号,自然就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的多少,其熟练程度及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等会造成学生的听力理解困难。由于语法知识不牢固、词形的变换,学生很难判断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等,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标准的语音语调是保证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准确获得听力信息的前提,所以教师应向学生传授诸如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失去爆破以及语调等知识。掌握了地道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方法,学生才能听懂并越过听力的语音障碍。利用口语教学和听力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积累知识是提高听力的关键
    词汇量的积累在英语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词汇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一定要帮助他们反复操练课本上的单词,让他们对这些单词渐渐熟悉、听懂。如果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可扩展单词,但最好是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
    了解外国文化、习俗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听力内容。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免受母语影响和本民族文化习俗的干扰,再加上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因而会出现“跨文化交际错误”。因此,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教师一方面要就英语和汉语语法做适当的比较和说明,另一方面也要对英语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差异向学生作些必要的介绍,使学生能全面听懂材料,减少“跨文化交际错误”,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三、营造有效的听力环境
    听力环境是制约听力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时其母语思维已经根深蒂固,除了在课堂上听教者讲几句英语外,绝大部分时间输入的信息仍是母语。为了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学生应大胆地为自己设计并争取更好的听力环境。例如,创建英语角、开展英语朗诵竞赛,坚持每天听、看电视英语教学节目、听英语广播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能置身于良好的听力环境中。这种英语视听氛围不仅能很好地促进英语听力教学,也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从而让学生热爱英语。长此以往,对听力水平的提高无疑大有裨益。
    四、发挥学生主体、家教主导的作用
    听力训练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是整个训练的主体,家教只负责组织教学、掌握教学程序、对个别疑难问题进行讲解等,不可长时间大量讲解,以致喧宾夺主。学生只有主动地、积极地投身到苦练中,听力训练才能落到实处。当然,这不是取消家教的主导作用,而是家教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听力材料,帮助学生寻找规律、指点迷津,把听与读、听与说、听与写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听力,要注重多方面的培养。作为英语家教,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内外用英语进行交流,设计一些合理的材料、创设一些有效的情境活动,从而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听力任务。相信在家教老师的正确引导及学生的努力学习下,学生的听力水平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