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北京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北京家教网  >  郑先生主页  >  郑先生的文章
家教郑先生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4-04-11 阅读:109次

1. She always dreams of there ________ a chance to go abroad for further study.

A. being          B. to be              C. is                D. will be

答案:A

解析要点:此题容易选成C或D选项,因为理解为是dream of后所加的宾语从句,所以填谓语动词从而理解为是考察时态的题目。但在这道题目中如果理解为宾语从句,意味这引导词that被省略了(因为宾语从句中只有that是可以省略的),但是that却不能放介词后引导宾语从句,所以这种理解是不成立的。既然不能是从句,那出现在这里的只能理解为是非谓语动词,非谓语从此三种基本形式:vingvedto v,但是介词后只能用名词或动名词,所以选择用being,而there是副词,在这里不影响动词的形式,即答案为A.

2. ________many times, but he still couldn’t understand it.

A. Having been told        B. Having told   

C. He had been told        D. Though he had been told

答案:C

解析要点:解此题的关键是butbut是连接词,连接的前后两部分需要对等,but后面是个句子,所以按照对等原则,就要求前面也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体现句子的有CD两个选项,但是英语中连接两个句子只需一个连词即可,所以有了but就不能再用though,所以答案为C

此题还容易错选AA选项中的只是非谓语动词ving的完成形式,常在句子中作状语,强调该动词在谓语动作之前发生并完成的,既然做状语,那除了状语以外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如用A选项,句子正确的表达应该是:Having been told many times, he still couldn’t understand it.

3. There is a real possibility that these animals could be frightened, ________a sudden loud noise.

A. being there    B. there being    C. should there be    D. there was

答案:C

解析要点:此题that后应该是个完整的句子的形式,所以重点分析these animals could be frightened, ___a sudden loud noise这个句子,前半部分是个完整的句子,而且根据句意,后面部分应是对前面的假设。在英语中假设最常见的表达形式即为if引导的条件句,这里在前半部分用了could而没用正常时态的can,表明用到了虚拟语气。If的虚拟语气表现形式为:

对现在的虚拟:if…did/were…, ..would/could/should/might do…

对过去的虚拟:if…had done…,...would/could/should/might have done…

对将来的虚拟:if…should do/were to do/did…, …would.could/should/might do..

而且当if虚拟句中出现should/were/had时,可以采取省略倒装形式,即省去if,把should/were/had提到主语前。

所以这道题目that之后的句子还原即为:these animals could be frightened, if there should be a sudden loud noise(如果突然有很大的噪音的话这些动物很可能被吓着)

 

4. –I didn’t take notes at yesterday’s meeting because I had left my pen at home.

   --You________ mine, I________it.

A. must have borrowed/ wasn’t using    

B. may have borrowed/ didn’t use

C. could have borrowed/ wasn’t using    

D. should have borrowed/ hadn’t used

答案:C

解析要点:此题注意情态动词后面所接的动词形式,共有三种:

情态动词+do sth  (该动作主要是解释目前一般的状况或将来的动作)

情态动词+be doing sth (主要是描述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情态动词+have done   (描述过去的或是发生过的动作)

所以此题中出现的几个短语意思分别为:must have done—肯定做过某事;may have done—可能做过某事;could have done—本来可以做某事;should have done—本来应该做某事。

此题应该理解为:你本来可以借用我的笔的,我当时没有用,所以第二空也强调当时开会的时侯并没有用,所以用过去进行时,答案选C

5. ________, they had no chance of winning the war.

A. As they fought bravely           B. Bravely though they fought

C. Brave as they fought             D. Now that they fought bravely

答案: B

解析要点: 此题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尽管他们很勇敢地奋战,也没用机会赢得这场战争”。此处就考察到表“尽管”含义的连词,分别有:

thoughalthougheven if/thoughwhile(必须位于句首),as(必须倒装)

其中as表“尽管”时的倒装就是把该句中的表语/状语/vi提到句首,如提前部分由冠词,提前同时省略掉(这种用法时as也能换成though,但though也可不倒装)。

这道句中只有修饰动词的状语bravely可以提前,所以倒装后即为Bravely as/though they fought,等同于Though/Although they fought bravely…

 

6. Which do you enjoy ___________ our weekend, fishing or watching TV?

A. spending      B. to spend      C. being spent     D. spend

答案:B

解析要点:此题容易误解为考查enjoy+doing的用法,但是这道题目是对enjoy后的宾语来提问,也就是说which就是enjoy的宾语,而后面的只是表示度过周末这个目的,所以表目的用to do sth,答案为B

与此题类似的题目有:Every minute should be made use of to study.此题中的to study也是做的整句话的目的状语,而make use of使用的被动语态,它的宾语其实是every minute,所以如果还原应该是make use of every minute to study

 

7. Jack fell in love with Catherine ___________ he met her in the university.

A. for the first time                B. first time

C. the first time                   D. a first time

答案:C

解析要点:分析题目,空格前后都是完整的句子,所以我们这里需要的是一个连词才能把两个句子连在一起。纵观四个选项只有the first time 这个名词短语可以活用为连词,译为“第一次做….的时候”,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与此相类似的可以活用为连词的名词短语有:next timeeach timethe moment/second/minute(…)

如:Each time I see himhe is always watching tv.

The second I get to BeijingI will call you.

 

8. The officials soon realized that, __________, things would get worse.

A. unless dealt with it properly             B. if not properly dealing with it

C. unless properly dealt with                D. if dealt not properly with

答案:C

解析要点:此句that应该是个完整的句子,因为that引导的是个宾语从句,我们主要分析从句。根据题意,从句的意思应该是“如果没有恰当处理,事情会变得更糟。”而我们所学过的可以表示“如果不”可以用if..notunless。这两个词后面都应该加完整的状语从句,但是此题考到了状语从句的省略形式。状语从句有两种省略方式:1.当主从句主语一致且从句中主语后紧接be时,可以省略从句中的“主语+be”;2. 如状语从句中主谓是it is时,可以直接省去it is,常见的用法有if necessary/possible等。

发表于:2014-04-10 阅读:88次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租地理教学任务,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担任初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3、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4、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使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5、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设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中国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结合教材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学生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位。还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六、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1、综合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2、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效果的反馈,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

3、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习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

   七、今后的工作目标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发表于:2014-04-10 阅读:41次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地理真的很难吗?以前我觉得地理真的挺难的,怎么学都学不好,都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背过的内容,到了考试还是错,要不就是记不住,我想跟我一样苦根儿的同学很多吧!有时候真的觉得好无助,也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后来我才明白学习地理也没那么难背,其实要想学好地理,除了上课认真背,这些基本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遵循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进步的,那到底怎么才能进步呢?我把在中考状元李晓鹏新浪博客里看到的关于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正在为学习地理而苦恼的学生。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同学们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的话可以亲自去李晓鹏新浪博客看看,他的博客里面有对地理知识的不同见解和学习方法,我自己从中就受益很多。
发表于:2014-04-10 阅读:41次

关于如何学习地理,采用何种方法,我想说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或许有些同学会发出疑问,面对生僻的专业名词和花花绿绿的地图,如何能产生兴趣?我们常说学习来源于生活,那么,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就应该多去感知生活中有关地理的方方面面。

假期里,我们不如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去一个地方,也就多知晓了一个新的地名;感受一会儿秋风送爽,也就懂得风的来去;观察一处民居住宅,也就明白了当地的气候风俗。即使没有机会出去看看,呆在家中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了解世界众多不可思议的地理奇观。我相信只要你去亲身感受大自然,亲身体验生活,你就会被地理的无处不在所着迷,你就会被地理的无穷魅力所折服,那么你的兴趣也就来了。

再者是学习地理的具体方法。其实学习各科的方法大同小异,无非是预习、听课、做题以及复习。这里,我主要想说预习和复习的具体方法。对于预习而言,只需花费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足以让你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而对于复习,我们要明确复习是为了加深我们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记忆。关于记忆,可运用回想法,即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零散时间来进行知识的巩固消化。具体方法是,在下课后的几分钟里,我们可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复习记忆刚刚所学习的知识点,遇到记不起来得知识一定要翻开书看一下。

在平时学习中,可以在每个单元结束时,以图解的形式画出知识结构图,用图解记忆整理知识。在每次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内,运用回想查看法记忆效果将更明显,此为速记,可以充分应对考试。

其实谈了这么多,学习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记忆的效率使记忆更长久。为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地图作为记忆的承载着,从而形成系统记忆。

综上所述,在建立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以巧记,图解记忆,速记,理解记忆,系统记忆等记忆方法为学习机制;以扎实学习筑基础;以深入理解促提高。最终实现通盘把握,融会贯通。

以上就是我对学习地理的认识和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愿大家共勉。

发表于:2014-04-10 阅读:79次

有人说在文科里“得文综者得天下,得地理者得文综”。但很多同学在高三开始时会和迷茫地发现地理似乎怎么也学不好。我也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地理白痴,记得有一次我比年级第一低了5分,可地理却比人家少考了29分!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补救后,地理成绩逐渐变得优秀。

首先我分析了自己地理失败的原因:(1)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不好好做笔记。(坏习惯害死人啊!)(2)老师让买的初中教材没有弄到手!(没有教材是最影响听课质量的事,所以补课前要趁早借到教材啊!)(3)不爱看地图(不看地图你学什么地理啊!)(4)做题太少

针对以上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                 明确区域地理这个突破口。众所周知地理学习分三个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那为什么我要选择区域地理作为突破口呢?我是这样考虑的:人文地理较简单,好突击,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自然地理咱倒是想补,特别是地球太阳那块儿,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0810年地理选择题最后三道,难得老师都不愿意跟我讲啊!这种出大力也未必讨好的活儿还是缓缓吧!而区域地理是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综合,而且绝大部分高考题都以考区域地理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突破地理不妨从区域地理着手!

二,                 充分利用北斗教辅的《图文详解》这本好书(那上面主要是区域地理部分经典)。我把这本书上95182页的内容翻来覆去地记忆,还做了很多补充笔记。后来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每个分区的地形地势,气候,植被土壤动物,重要国家城市,河流等我都记得很清楚。没事儿的时候就记记地图吧!经纬线就好比历史里的年代,不能不熟啊!

三,               做大量高考区域题。《五三地理》和《五三文综》上的区域都被我认真地做了两三遍,有细致地总结了一下答题模板。比如说气候类的问题无外乎以下几点(1)名称,成因,分布,特殊情况及其成因,影响。(2)特征描述。温度里要描述高低,年较差与日较差(常和农业挂钩)降水里会考降水类型,多少和季节分布差异。(常与水资源挂钩)答题模板主要来源于高考题,也包括日常的模拟训练题。再次强调一下高考题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四,        背我同桌那让我叹为观止的好的笔记。(有这样一个贤惠善良的同桌好幸福啊!)这个过程让我区域地理每一部分的经典问答题都整理了一下。比如印度沙漠形成的原因:(1)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收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生性下沉气流,降水稀少。(2)深居内陆,水汽少,气候干旱(3)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4)开发历史悠久,植被破坏严重。如果你们老师很贤惠的话,试着请她整理一下吧!

五,               利用早读晚读时间狂背国土整治那本书。那里的课文都是高考题答案啊!(0809四川卷)但遗憾的是我高考时没撞上。

 

六,               地理成绩变得优秀以后,我也适当研究了一下自然地理,比如气候,自然资源及灾害。

      地理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我介绍的只是其中一种较易操作的。希望它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发表于:2014-04-09 阅读:28次
 [说明:这是给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写的文章,束定芳等策划了一本《外语教育专家谈》,有的稿子先在《外国语》上发表,然后成书。这里写的很像回忆录,多属40年以前的事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这里谈到的许国璋、王佐良等人,已经开始不被年轻人所熟悉了。因为本文集中多次提到这两位老人,所以有必要在此介绍一下。王佐良先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著名教授,历任北外副校长、英语系主任等,在英国文学、文艺理论及翻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许国璋先生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著名教授,历任北外英语系主任、语言所所长、《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是杰出的语言学家和英语教育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在语言学领域做出过开创性贡献,他的大学《英语》教材历经30年而不衰,堪称我国同类教材的典范。这两位老人的学术思想和治学风范影响了我国外语界的几代人。]

 

   我在中学学的是俄语,1960年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俄语系。但报到时却得知我被分到了英语系。我的同班同学都学过英语,至少知道800个英语单词,发音也没有太大问题。惟独我这个农村孩子一个英语单词也不知道,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更可笑的是,别人说yes时,我会不自觉地说出俄语的音/da/;别人说no时,我会说/niet/。发英语的几个元音时,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经常在班上引起哄堂大笑。好在我在班上年纪最大,脸皮也厚,又是团干部,因此无论别人怎么笑,我也没太在乎。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夏祖煃老师,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真诚、热情的工作态度;他经常鼓励我这个最落后的学生。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因此我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过。我把周末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对着镜子练发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嗓子都练哑了。当时全班只有一个大型录音机,要听大家都听,不听谁也别听,录音机死沉死沉的,也不可能搬到宿舍去。录音里只有精读课文和生词,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其他听力材料了。我还经常在黑板上练拼写,写满一黑板,就擦掉又写。单单这发音和拼法,就不知道花去了我多少时间。我的语法还算好,当时没有什么专门的语法课,精读课文中出现什么语法现象,老师就顺便讲一下。但总的来说,在第一学年,我一直是班上的最后一名。到一年级结束的时候,我才算入了门。


  
二年级仍以精读课为主,它既是英语输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口语、笔语练习的主要场所。同时,还开了泛读课,让我们读最简单的英语小故事。从二年级起,老师还要求我们用英英词典。我记得第一次拿到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时,查了一两个词,心里就十分激动:我可以用英文解释英文了!初用英英词典时,当然也遇到不少困难。为了查一个词,不知道要查多少其他词。有时查来查去,就忘了最初是要查哪一个词了。但是,英英词典使我们看到了英汉词典中解释的局限性和误导性。从根本上说,查完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并不能够真正学会使用一个词。只有查一部好的英英词典,才能真正搞清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和用法。随着词汇量的扩大,使用英语词典的兴致也越来越高。有时,查上瘾来,会查上个把小时,忘记了正在读的文章。那时,我们都把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上标的25个句型背得滚瓜烂熟。总之,查英英词典本身就是在学地道的英文。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精读课的作用是最大的,一切基础知识都来自于精读课。此外,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那些简易读物。这些小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并让我眼界大开,因为里面有一种全新的文化。与此同时,我还惊叹于其中简单、地道的英文所包含的极强的表达力。那时,我的词汇量极其有限,但这些小书带我进入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一年之内,我读了近百本简易读物,是这些书使我感受到英语的语言之美,让我体验到地道英语的味道,并逐渐培养了我对英语的一种直感”(to cultivate a feel for the language)。这时候,我对英语的成语、习惯用法、动词搭配、漂亮的语句等,已变得十分敏感。遇到这些内容,注意力会突然集中,并将它们立刻背下来或抄在笔记本上。对于好的句子或段落,我会反复读,强行记,甚至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在课堂上或作文中用上几个背过的句子或短语,在同学面前显摆两句,都感觉非常享受。因为看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到二年级时,我已经丢掉了落后的帽子,开始名列前茅了。


  
三年级的经历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首先,精读课文的人文味越来越浓了。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示范,同时也是很好的文学熏陶和人文教育的材料。哲理越来越多,语言越来越美,有讲头,有读头。其次,这时我开始读原版英文小说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原著才是英语教育的开始。原著中的语言不再是为照顾学习者的水平和语法的需要而改编,而是作者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且,大部分原著都出于语言大师之手。更重要的是,原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方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人情事理、自强精神,以及如何开玩笑、如何带来幽默效果等。原著把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当时,老师告诉我们,不读上几十本原著,英文是学不到家的。原著既保留了语言的原貌,又保留了文化的原形。再有,就是三年级开设了正式的写作课。在此之前,我以为说英语最难,因为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后来,我又感到,听懂英语最难(如听英语广播),因为你不能控制对方的讲话速度。等到开始学习写作,我才意识到,一个人英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书面英语的水平如何。最初,我以为把重要的话写下来就是作文。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错误的理解。书面英语是最讲究、最严谨、需要经过反复推敲的语言。语言之美,多体现在书面语上。讲话不能像背书;同样,写作也不能像讲话。记得有一次我写到:“Now I’m going to say something about……”,老师上来就是一个大红道:“Too chatty! This is not writing!”。当我连续使用同一个结构时,老师又批上“Vary your structure please”。如果一个词在相邻的句子中同时出现,老师会划出该词,并批上“Bad style!”的字样。老师改过几次作文之后,我悟出了一些写作之道。可以说,我现在对书面英语的认识,以及我现在的英文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益于三年级的写作课,是写作课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四年级时,学校开设了一个高级翻译班,俗称尖子班,入选的有吴一安、秦秀白、王英凡、唐闻生和我等9个人(但不知为什么,这个班办了不到一年就解散了)。办这个班的初衷是要把这些人培养成高级外交翻译。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两件事:一是伊莎白把我们的语音语调重新纠正了一遍。她先让我们听一家英国出版公司出版的录音带,有诗歌、剧本,也有小说,都是百分之百的PR,典型的英国上层社会的发音,漂亮极了。然后,她让我们模仿一些段落。最后,她还让我们设想是在人民大会堂宣读一个领导人的发言。她说我们底气不足、声音不稳,一拉长声就走调。她要求我们两个人相隔50米对着讲,每天早晨至少练半个小时。虽然没有当上大翻译,我的朗读水平却大大提高了,能把一个故事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些都是那年长的出息。二是学了不少外交文件和人民日报社论的翻译。我们当时把Beijing Review(那时叫Peking Review)看了个遍,把当时的重要文件、社论、评论员文章(国际的)都拿来进行英汉对照阅读。学了很多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固定译法,包括三面红旗大跃进人民公社以粮为纲等。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读惯了英文不说原著的人刚接触Beijing Review可真是不舒服,总感到有一种语言与文化的不相匹配:英语不是为这种中国式的表达而造的。后来就慢慢习惯了,而且也认识到,要想向世界介绍中国,这种英语是我们的惟一选择。尽管有人常批评China DailyBeijing Review的英文有很浓的中文味,但是这种英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为接受,而且,像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英语一样,已经成为英语的一种变体。语言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百分之百的翻译是不可能的,但总可以找到解释原文的方法。有点中国味的英文保留了一些乡土气息,这也是好事。像三自一包三反五反五讲四美三个代表等短语,只能先直译过去,再加个长长的脚注。但是,应该说明的是,刚开始学英文时,不要拿Beijing Review做课文,而一定要拿本族人写的地道的英文做课文。把英文底子打好之后,再读Beijing Review,就不会影响你对英语的直感了。


  
对五年级的印象不太深了,但也有两件事值得一提,只是时间的先后顺序记不太清了。一是我们学了翻译,特别是汉译英。教我们的是薄冰和钟述孔两位老师,他们都很有水平,上课也非常有趣。这门课使我认识到,英文不学到家,翻译是谈不上的。与此同时,我还意识到,汉语文字看似已懂,实则不然。例如,汉语的小句,在英语中要降格为从语,才能真正体现原文中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并保证译文准确、可读。翻译远不是词与词、结构与结构的一一对应;要比这复杂得多。没有对汉语的透彻理解,没有足够的英语造诣,是做不了翻译的。比如遇到摇羽毛扇的人(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若直译为“the person who waves a goose-feather fan”,那就是败笔,因为外国人根本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但如果加上“mastermind”,就清楚多了(见《汉英词典》第1183页,外研社)。但有时这个典故也用作贬义,指在幕后操纵或出坏点子的人,这时,可译为“a person who pulls the strings—the string-puller”。不过,上述例子仍属于翻译中浅层的、局部的问题。更深层的问题是,除了具有高超的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之外,译者的阅历和文化底蕴与作者不能相去太远。要想翻译《红楼梦》,如果不了解曹雪芹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矛盾,不洞悉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译文最多也只能是貌合神离。


  
第二个印象是我们在五年级学了不少《毛泽东选集》的英译文章。那时在1965年,全国正在酝酿文化大革命。教学上开始强调政治挂帅,《毛泽东选集》的英文版进入了课堂。客观地说,《毛泽东选集》英译本是我国几十位翻译家花了多年的时间,经过反复推敲而打造出来的一部精品。裘克安、庄绎传老师都参加过此书的翻译,并给我们讲过翻译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现在,没有人再拿英译《毛泽东选集》当课本了,或者有人始终看不起这样的翻译。但是,我要说,我们从英译《毛泽东选集》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它帮助我们体验翻译过程,认识翻译技巧,感受文化异同。举几个有趣的例子吧。当时我们每天背颂的一句毛主席语当是: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咋一看,这句话简直没办法译成英文。等我读了英译文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没读懂原文。阶级斗争一词,我一直把它当作名词词组来看待,所以没法翻译。而英译文为:“Classes struggle, some classes triumph, others are eliminated. Such is history, such is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译得妙极了。有些中国俗话译成英文也相当困难,要想译得准确、地道,必须要下一番工夫。有一条毛主席语录说,凡事应该动脑筋想一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英译文为:“We should always use our brains and think everything over carefully. A common saying goes: ‘Knit your brows and you will hit upon a stratagem.’ In other words, much thinking yields wisdom.”注意,第一句加了主语“we”“Hit upon a stratagem”译得好,还有“yield”也用得恰到好处。这些用词,只有英语语言造诣极深的人才想得出来。另一条毛主席语录是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仅要看部分,而且要看全体。一个蛤蟆坐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英译文为:“In approaching a problem a Marxist should see the whole as well as the parts. A frog in a well says, ‘The sky is no bigger than the mouth of the well.’ That is untrue, for the sky is not just the size of the mouth of the well.”注意,这里的“no bigger than”用得好,“the mouth”加得准确,将字漏掉,处理得好,“the size”又巧妙地避免了重复。


  
回忆起来,在北外学习期间,我遇到了好老师、好教材和合适的教法。那时,虽然我们没有快译通文曲星现代武器,也没有现在这么多英文书籍,甚至连像样的课本都没有,都是些油印的教材,但我们学的是地道的英语,有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的练习。老师讲的英文非常漂亮,作业改得细致到家,也没有这样、那样的考试。真庆幸,那时托福式的考试还没有问世,我们没有靠打钩钩学英文,没有在选择题上浪费任何时间。


  
尽管我们当时的学制是五年,毕业时也觉得学了不少英文,但一开始教书却发现,大学期间只是打了个基础。教过几年书之后,才懂得什么叫教学相长。越教越感到自己的不足,与其说是在教学生,不如说是在教自己。首先,在备课时,我通过大量查词典,搞清了许多词的词义和用法。备课时,我比学生查的词多得多,有些词是先查英英词典,再查英汉词典;有些是先查汉英词典,再查英英词典。查词典的过程中,我还常常被其中有意思的信息所吸引,有时在一个词上花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记下很多与备课无关的短语或搭配,而且还感觉乐在其中。接着,我就借助词典,参考教案,转述(paraphrase)课文上的难句。一节课准备下来,自己要编写几十句漂亮的句子,再背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使用。这种备课方式一直持续了很多年,我的口、笔语能力大大提高,英文也越来越讲究了。刚教书时,由于我是教研室里最年轻的,因此教研室里的小差使一般由我来承担,结果又使我受到很好的锻炼。例如,三年级教学组决定每周给学生广播两次英语新闻,我就接受了这个任务。为了这15分钟的广播,我要找5-6条新闻,写出7-8页的英文,请刘承沛老师修改,最后才能播出。刘承沛老师拿过笔来唰唰就改。不一会儿,我写的东西就变得面目全非。他下笔之快,用词之准,文体之潇洒,实在让我佩服。他的批改是对我这份兼职的最好回报。再比如,三年级的翻译练习答案没有人做,又是让我做。做完后,由钟述孔或薄冰老师修改,然后再打出来发给每位老师。同上个例子中的情形一样,每次我写的东西都被改得满篇是红,有时真叫我无地自容,但是我从中学到的东西和悟出的道理却让我受益终生。还有,教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我什么课都教过,精读、泛读、口语、听力、写作、翻译、报刊阅读。每一种课都需要了解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讲得深,学生才不至于浮在表面。为此,我经常帮助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深层意义、社会意义、文体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去欣赏文字的美与力量。这似乎是北外的教学传统。老师教我的方法(或使我受益最多的方法)又被我用来教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不仅有语言信息,更充满了百科信息和智慧火花。课上得引人入胜,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教育家叶澜先生语)都得到提升。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经常查英文百科全书、英国文学指南、美国文学指南、历史和文化书籍等。有一次,为了讲几篇有关中东的报刊文章,我把中东战争史查了个遍。学生听得异常兴奋,无意中就吸收了很多信息和语言知识。为了把历史讲解得更生动、精彩,我随后还阅读了《邱吉尔战争回忆录》、《艾登回忆录》、《第三帝国的兴亡》等书,这批书从另一方面开阔了我的视野。这些书都是关于当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史料翔实,风格大气,语言堪称精品。特别是邱吉尔的书,气势宏伟,场面壮观,思想深刻,充满智慧。他的语言使我对语言的力量与神奇感到惊讶。这样教过几年书之后我才认识到,教外语决不单纯是外语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与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等紧密结合。因为语言是载体,文化知识是内涵,没有内涵的语言教学必定是苍白的、枯燥的、不受欢迎的。


  
年近不惑,我又有幸读了北外的硕士研究生,这是文革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我们当时师从许国璋、王佐良等先生,学的是英语语言文学。撇开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普通语言学的专业知识不说,仅就英语学习而言,那几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等到研究生毕业,我才算比较成熟了。许老他们每周给我们上一节课,我们盼一星期才能见他们50分钟。可是这50分钟却是莫大的享受。他们那种博古通今的气派,让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的治学严谨与大师风范,又让学生们心生敬畏。当时,同学中流传的一句话是:“Their knowledge makes you suffer from the pain of inferiority”。我们都记得许老有一次给我们批作业,有几个人得的是从上到下的大红叉,被说成一页纸全是狗屁不通。我们读书常常不记作者,许老对此大为恼文。有一次,我好不容易记着刚读过的《语法》这本书是Palmer写的,不曾想许老却问:哪一个Palmer?有两个Palmer我只能对自己的无知摇头叹息。我与王公谈起莎士比亚的剧本,他问:哪个社出版的?我得意地回答:剑桥大学出版社。他接着问:哪年的版本?我又被问住了。最后,他告诉我,读莎士比亚,版本很重要。在有过多次这样的羞愧难当的经历后,我才慢慢懂得书的作者、出版年月、出版社、版本的重要性。许老能够背诵莎士比亚剧中的一些对话,王佐良先生可以一首接一首地背诵英语诗。当我们对此表示惊奇时,许老说:这算什么?我们在英国上学时,老师们没有一个是念稿子的。引到什么剧本,第几场、第几幕都是背出来的。他还告诉我们,钱钟书等几位著名学者聚会时,几个人围着桌子坐下,一个人喊道:好了,现在开始背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的the Trial一场,从你开始。于是,大家就开始背,主持人点到谁,谁就接着往下背。没有人讨价还价,也没有人忘词,背错了就受罚。看到许国璋、王佐良先生的学问如此渊博,我们完全相信上述故事是真实的。两位先生让我们懂得“It’s humanly possible to know that much!”这句话后来在我们同学中广为流传。我特别欣赏“humanly possible”的说法,因为我们很容易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用天赋不够当幌子,就不再去挑战自己的极限。


  
研究生班开班不久,许国璋先生就带着我们这些弟子参观了英语系的资料室和学校图书馆。他站在离书架3米开外的地方说:要练出两种本事。一是从很远的地方就能认出一部书,也就是说,要记住它的physical appearance。二是要知道系资料室的某一个section应该有的书。例如,要一眼能看出他们缺某部词典(O. E. D.),或缺某种杂志(如美国的Language)。在学校图书馆的一书架Language杂志合订本前,他得意地说:我们是最近才开始订Language的,我还亲自给杂志社写信,把过期的几十期统统补齐了。要等现在再补,可能已经绝版了。两个多小时的参观,他在多处驻足,评说着词典、百科全书、指南(companion)、文学名著、文艺批评、西方哲学、文化、历史等书籍及国内外的多种杂志。让我们吃惊的是,点评哪个角落的书,他都如数家珍。若某本书不在,他会发现放错了地方或向管理人员询问书的去处。他还说,书要年年购买,要留意国外的出版行情;出了好书就一定要买到,否则别人会笑话。言谈之中,他对书的至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次参观在弟子们心中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何时才能对北外的图书馆熟悉到这个份上?


  
此外,我们那个研究生班还有幸请到多位外国专家来讲学,讲语言学的是英国人John Reed。此人闲话很少,出口成章,是他第一次让我们真正接触普通语言学。我们这些毫无语言学根底的人,首次读到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但还没有看到他的A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记得那时我们对langeparole, signifiersignified这些概念都感到十分新鲜。当时因为图书资料奇缺,我就把Reed先生的七八讲的讲课录音一字不漏地听写下来。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这次大规模的听写,许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在我的头脑中牢固地建立起来。另一位讲语言学的来自匹兹堡大学的安东尼先生,一位热情、和善的老人。他向我们介绍了美国语言学的发展状况(10文革使我们对外界了解甚少)。尽管这些信息已经过了二三十年,但是对我们来说,却显得那么新鲜。还有一位教英国文学的专家是英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派来的布朗先生,此公学问不错,但是态度傲慢。这里,我不是单纯列举事实,而是想说明,我们当时因为深感自己耳目闭塞,因此下定了奋起直追的决心。当时,十几名学生学习起来如饥人觅食,势不可挡。拿到一部经典名著,常爱不释手,读个通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愤怒的青年人运动the Angry Young Men Movement)。读研究生的前两年,我就写出了三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是评论愤怒的青年人运动。我读了包括Look Back in Anger, 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 The Lonely Long Distance Runner, Take a Girl Like You等多部愤怒青年作家的代表作,查阅了当时(60年代)的社会背景,又读了重要作家对此次文学运动的介绍和评论文章。我先把英文成稿交给布朗先生一阅。他大为高兴,在我的文章后批上“Tour de force”(法语,意为出色之作),他还当面对我说:“I fell duly rewarded to see a paper of this quality written after I have lectured for two months here in Beijing”。此后,这个傲慢的人也变得友善了许多。得到鼓励后,我大着胆子把文章给王佐良先生看。几天之后,他在饭桌上对我说:你把文章译成中文,明年3月我们在《外国文学》的第一期给你刊登。还有一篇文章是介绍乔姆斯基的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于第二年发表在复旦大学主办的《现代英语研究》上。那似乎是国内关于生成音位学的第一篇文章。当时,是许老让我读了这本书。读过之后,我用英文写了个paper,并将文章给安东尼先生看。他说:“It’s very good. You’re a complex person. The generative rules are very complex and you understand them all right”。听了他的话,我放心了。接着,我又把文章译成汉语,给许老看。许老看了前四分之一,后面那些元音重读规则过于技术性,他没有看就说:你寄出去,让他们去改吧,复旦会有人懂。虽然那篇文章只介绍了乔氏宏篇巨著的前三章,也是最简单的三章,但它的发表给一个初学者带来的自信与愉悦却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因为这意味着我能读懂当代最深奥的音位学了。


  
总之,学习道路是漫长的。当时,这些事情一件一件发生的时候,似乎都是偶然的、孤立的、随意的。现在回忆起来,它们又好像是必然的、有联系的、有计划的。把这些事件串连起来,使我们看到北外英语系伟大的教学传统,看到那些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轨迹。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指出了成功学习者不可偏离太远的学习道路。这条路是漫长的、艰辛的;同时,也是愉悦的、慰籍心灵的。路上有一座座里程碑、一道道风景线,一个比一个殊胜,最终通向令人向往的境界。


  
回首往事,我不免有些怀旧。我们当年的生活是清苦的,却落得个耳静心静。每个人的工资都是几十元钱,每个人住的都是筒子楼,没有红眼病,不用为买车买房去拼命教课挣钱。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教书还是教书。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要操劳得多,这是这一代人为追求高水平的物质生活所付出的代价。这种现实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年轻人学问与教学的精细。当今世界,坐得住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心里像长了草。有的人学了两三年英语就认为够用了,着急忙慌地找个外企上班挣钱。而我们这些人,学了那么多年,仍然认为自己学得很不够。王佐良先生经常引用的一句英文是:“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大意是半瓶子醋最可怕。心情浮躁、急功近利、轻视学问的种种表现,最终会使教育事业付出沉重代价。


  
还有一件值得讨论的事,前几年,有人反对文学路子,认为英语课上的文学材料过多了,过时了,要多讲科学和科技英语。多些自然科学的材料本无可厚非,但不让文学进课堂,却实在是欠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语言不学点文学,无论如何也学不出味道来。科普英语的结构和意义都比较直截了当,没有太多好讲的,也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语感。可充当课文的材料最好是旨意深厚,文思周密、意味深长的,必须经得起咀嚼和品味。此外,文学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人文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生活——特别是如何顶住压力,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对待坎坷,又如何以平常心面对成功和荣誉。中国的独生子女太需要这方面的教育了。


  
就今天中国的外语学习的大环境而言,我以为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表面上看是方法问题,实际上,方法背后是深层的学习理念问题。


  
首先,对待学习要有科学、踏实的态度。学习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下扎扎实实的功夫,不要总想投机取巧,也不要相信那些引诱你投机、以使他赚钱的歪门邪道。所谓的疯子英语傻瓜英语学习方法革命等,都曾经迷惑过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只要稍稍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几百年来,那么多的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用毕生的精力从事科学研究,都没有发现什么成功秘诀。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学习》刊登了多篇专家如是说,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了《外语教育往事谈——教授们的回忆》,大连外国语学院出版了《外语名家论要》,写文章的一百多位老人也众口一词,都说学外语没有什么捷径好走——只能是多读、多听、多说、多写。惟独在21世纪初,中国出了救世英雄,能用灵丹妙药让中国人在几个月内学会英语,这究竟有多大的可能性?难道那么多的哲人都比他们笨?那么多的科学家都比他们傻?根本不可能!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有一点:哲人与科学家尊重真理,不想骗人;而救世英雄却是以金钱挂帅,不顾事实,无知无畏。你可以,也可以。但有一点,你能会莎士比亚,我才信服。你能会同声传译,那才算本事。仅仅是为了克服羞涩感,用不着去发疯发狂,只需在心理上做些调整就可以了。也用不着在楼顶上一遍遍地喊:“It’s impossible!”“I can speak English!”我看到那么多的青年人相信这些歪门邪道,感到十分痛心。我在给英语教师做报告时,曾多次提到,相信疯子英语傻瓜英语就相当于痴迷歪理邪说,在场的数百名教师对此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可见,绝大多数老师都是认同这种说法的。


  
其次,学习工具不能代替学习过程,高科技不能代替记忆。现在,学习外语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英语的文字材料、声像资料应有尽有;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文曲星快译通词霸等不一而足,有些我都叫不上名字。该如何看待这些东西呢?当然,这些都是有助于学习的工具。问题是学习者该如何使用这些工具。适当使用,有益学习;使用不当,则影响学习效果。例如,材料太多,不知道如何选精品来学。桌子上摆满了书,结果是摸摸这本放下,摸摸那本又放下,不能安心读任何一本。古人云:心头书要多,案头书要少,就是说要专心致志。再比如,有了文曲星快译通,有些学习者认为,再也不用去背单词、查词典了,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快译通再好、再快,里面的东西仍然在你的头脑之外,不是你的知识的一部分,也不能构成你的水平和能力。你在大会上做口译或用英语宣读论文时,总不能指望文曲星快译通来解围吧。就是在笔译和写作中,你也不可能字字查文曲星快译通。这些工具只能在应急时用,要想真正学好英文,还是要借助于好的纸质词典,将词义、常用搭配、例句等一一列出。要想真正悟出点东西,还是要靠查词典这种慢功夫,急是出不来悟性的。再说,在文曲星上查多少词堆在一起,也只不过是中国式的英文,而决不会是地道的英文。总之,外语学习是慢的,是细活,急功近利、毛毛糙糙是决不可能学好的。


  
最后,不要用考试代替学习,不要用试题集代替课本。目前,应试教育现象十分普遍,考试过多,很多试题或题型不够科学。学习者花了很多的时间做题,最后拿个什么证,但是英文却没有学到手。这是为什么?因为,学一门外语,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其中有死记硬背的成分,也有熟能生巧的成分。学习词汇、语法等,是硬记的成分,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但是,使用语言,却需要多练,是艺术性的工作。现在的考试,多半是多项选择题,这种题型,易于测词汇、语法知识,不容易测出语言运用能力。再加上写作所占的比例太低,又没有口语考试,最后的结果就是分数很高,但语言运用能力却十分低下。目前,拥有各种外语证书的人已经达到几千万了,为什么外语人才仍然相当匮乏呢?在这里,我想告诉学习者:凡是经过突击可以提高分数的考试,都不是有效度和信度的考试;凡是用大量的上课时间教你考试技巧的老师,决不是真正负责的老师;靠划ABCD是永远学不好英语的。我劝学习者不要太在乎拿个什么证,那不过是中国的土粮票,是自我安慰。中国加入WTO后,需要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外企用人,看的是求职者的英语能力,才不会去理睬你手中的那个证书呢。国际人才竞争,要靠本事吃饭;七大姑八大姨没用了,含金量不高的证书也不值钱了,还是老老实实学点真正的英文吧。


  
动笔之前,我决心要写出几句有意义的话来,以免愧对读者。但文章写完之后回头一看,不过是一本流水账。可见,一个人要超越自我是多么难啊。因此,以上文字,与其说是想给读者什么启迪与教诲,还不如说是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回忆自己在与恩师的神交中所获得的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升华。

 

怎样学好英语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4-09 阅读:71次

想学好英语,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头疼,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同学说:英语单词我今天记了明天忘,我太笨了,唉,我算没治了。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初学英语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树立必胜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丧失了上进的动力,稍遇失败,就会向挫折缴枪,向困难低头。你就会感到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自然也就不会取得好成绩。但是,只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学英语的必要性,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开始时多参加一些英语方面的活动,比如 ,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读英语幽默短文、练习口头对话等。时间长了,懂得多了,就有了兴趣,当然,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然后,就要像农民一样勤勤恳恳,不辞辛苦,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一定会取得成功,收获丰硕的成果。毕竟是No pains, no gains吗。

练好基本功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谈不上继续学习,更谈不上有所成就。要想基本功扎实,必须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以下五到

一、心到。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

二、手到。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是书的空白处或字里行间,这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三、耳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专心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听见听懂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理解领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迅速作答,对比同学对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四、眼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五、口到。学习语言,不张嘴不动口是学不好的,同学们最大的毛病是读书不出声,害羞不敢张嘴。尤其是早读课,同学们只是用眼看或默读,这样就只有视觉信息,而没有听觉信息在大脑里的反馈,当然记忆也不会太深刻,口部肌肉也得不到锻炼,也就很难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所以,要充分利用早晨头脑清醒的时间,大声朗读;课堂上要勇跃回答老师提问、积极参与同学间讨论和辩论,课下对不清楚的问题及时提出,要克服害羞心理,不耻下问。对学过的课文要多读、勤读、苦读,可以跟录音机读,竭力模仿其语音语调以纠正发音,要读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一些精典文章最好能背得滚爪烂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练习英语口语,比如,与外教交流、参加英语角活动、与同学进行对话、讲英语故事、唱英文歌曲、演英语短剧、进行诗歌朗诵等。除了对课本中的范文要细读精读之外,还要多看些适合我们中学生的课外读物,既可增长知识,又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阅读水平。

学英语,词汇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没有了词汇,也就谈不上句子,更谈不上文章,所以记单词对我们就显得极其重要。记忆单词关键有二:

一是持之以恒:每天坚持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过几天再回头复习一次,这样周期循环,反复记忆,经常使用,就会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并牢固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下来,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是良好的记忆方法:记忆单词的方法很多,学无定法,但学有良法。我认为,张思中的集中识词,分类记忆不失为一种适合中学生的好方法。把中学生应掌握的3500个单词集中汇总,分门别类,先过单词关,然后再学教材,在课本中使用和巩固它们的用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同一元音或元音字母组合发音相同的单词归为一类;根据词形词性、同义词反义词等集中记忆;把相同词根、前缀、后缀、合成、转化、派生等构词法相同的单词或词组列在一起集中识记印象比较深刻,记忆效果也比较明显。这样每天记4080个单词,坚持不懈,多联想,多思考,多使用,词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注视单词的用法和词组的搭配,牢记老师讲过的单词惯用法和句型,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解题,而且在写作时也会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把单词记住,了解词性、词义,掌握其固定搭配与习惯用法,背会时态、从句的各种用法,工作只是完成了一半,我们还得将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就像学游泳,光学理论,不下水应用,不等于掌握了这门技术。不必要搞题海战术,但一定量的典型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先重视基础练习,如课后习题,单元同步练习,这些是针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性练习,不能好高骛远,光想着一口吃个胖子。基础知识掌握后,有的放失地做一些语法方面的专项练习和考试题型的专题练习。特别提倡同学们准备一本错题集,把平时做错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题或语言点记录下来,以备将来查漏补缺,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是一种语言,不是记住了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项目就是把它学好了,关键在于使用语言,所以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英语学习首先是一个记忆过程,然后才是实践过程。学习英语,无论如何,勤奋是不可少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也没有所谓速成的灵丹妙方,急于求成,不做踏实工作,是学不好英语的。任何成功的获得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对考试的失败,冷静分析,认真思考,只要对胜利充满信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胜利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英语心得体会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4-09 阅读:82次

有这样一句话: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以算得上是对想学好外语的朋友们的绝好忠告。

 

 

我是个English major,在英语系呆了将近四年,不谦虚的说,成绩还算挺好,但我从来也没有“头悬梁,锥刺骨”那样刻苦用功的学过,有时看到一些同学拿着厚厚的英语书坐在教室一角一“啃”就是三四个小时,心理很是佩服,但学习的时间和学习效果未必是成正比的,这样的同学考试成绩也未必会太好(起码对我来说)。于是同窗们不免会问: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呵呵,这可是个高难的问题,答案会有几十种,因为回答的角度不同。多读,多听,多说,还要勤奋......()

在许多人眼里,English 就是“应该累死”,那浩瀚的单词犹如漫天繁星一望无际,无尽的语法好似绵绵群山连绵不绝,不舍弃几公斤的体重怎么能学好英语呢。

但要我想给大家的唯一个建议就是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有了兴趣就好办多了,成功未必这么难,一定要找到适当的方法,我觉得自己在学英语的时候就象在娱乐,(或者说根本就是在娱乐)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今天先说说听力。

 

 

听力——好象很难哦!学校发了很多听力磁带(装满了我两个鞋盒子)但我一本都没听过。别人听这些磁带时,我就租好莱坞大片回寝室看,现在科技很发达,看片时能听原声也有中文配音,但咱学英语的如果还让电视里的外国人说中国话,不是让人笑话嘛!

听英语!(再说还有中文字幕呢)别的同学2个小时把一本磁带听了4遍,我用2个小时看了一部英文电影。但效果可是绝对不一样的!他们(我指听磁带的同学)的最高境界也只不过能把磁带内容完全听懂。但一部英文电影带给我的远不只这些,其实一部英文电影就包含了许多英语听力精华:

 

一,电影总要有情节,这就包含了听力对话里的大量内容,如日常寒暄,交际用语,高兴,气愤,需要,欲望的表达等等。

 

 

二,我不相信他们(知道我说的是谁吧)在听过一盘磁带后再过一星期还能清楚的记得里面的内容。但看电影就能,因为电影是有情节的只要你能想起里面的情节,就会想起演员说过的那些话,而且印象非常深刻,别说一星期,就是一年我也不会忘。

呵呵,这么说是不是有点抽象?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下面是一道CET English(大学英语)听力测试题

A: hey,has the cat got your tongue?

B:can't u see i'm doing my work?

 

question: what did A mean?

A what are you doing B why don't you catch the cat

C why do you keep silence D why not help me

这道题实际就是问has the cat got your tongue 什么意思 应选c (你怎么不说话呢)

即使你知道或者是在什么书上见过这句话,我想即使不是菜鸟的话也要用3秒钟才会反映过来,若语速快的话,就要更长的时间了。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看看一部不错的恐怖片 小岛惊魂 讲的是一个单身母亲和她的两个孩子住在恐怖城堡的故事,我清楚 的记得里面女主人公有一天训斥她的4个仆人时说的一句话她用很夸张的语调训斥道:Has the cat got your toung?(你们都哑巴了吗),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因为这是一句很实用的话,我想大家都看的出来。

有了这个经验回过头来再做这道题,简直,简直,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简直就象玩似的。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第三,从一部好的影片不止中,我们不止学会几个单词,句型,影视的艺术,人性的感悟,人生的哲理。。。这些又岂能是那些无聊的听力磁带所能展现的呢?

 

 

不知道大家对voa 印象怎么样,起初我对这东西很反感,老师说必须天天听,听力才能好,于是同窗们痛恨老师,更痛恨voa,谁有那种毅力啊?!

我不主张天天听,偶尔听听还行,人脑不是电脑,听的多忘的也多,我有一天心血来潮,把一小段voa 录了下来,关于ozone layer(臭氧层)的,很短,不超过10句话,我听了10便,不算多吧!本来内容不多,而且也挺有意思的,于是我就把它背了下来,一天上课时,我们外教老师让大家讨论关于环境的话题,结果我就把 那段voa十句话 说了一便,说道ozone layer 同窗们满脸疑惑,不知我所云云,但老外听了后把我大加

赞赏了一顿,硬说我学识丰富,连臭氧层都知道,其实哪是 啊,全托voa的福了,于是我对voa 就有了兴趣,时不时就听听,或录一小段,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感觉挺爽。这就是兴趣。

 

 

那位同学问了:那我没兴趣可咋半啊?答:培养!如果你就有兴趣就最好了,如果没有就要培养。那位同学又问:咋培养啊?!答:你自己想!你不能询问如何学习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说怎么样培养兴趣,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看你学英语有什么样的环境优势。(群众:别讲大道理!)sorry!

再举个例子,我把我的鞋脱了,让你穿,肯定不会合适,因为咱们脚的大小不一样嘛,这就叫个人实际情况。其实英语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再举个例子(别着急,最后一个了)我随便说个单词:robust, 你认识吗,不认识吧,这是个大学四级词汇。但我要是说“乐百氏”,你就不会陌生了。咱们平时喝的乐百氏就是robust的音译,强壮的意思。怎么样,你喝水时是不是只看帅哥黎明来着?没注意他旁边的这个单词吧!

发表于:2014-04-09 阅读:36次
暇之余,常常思索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在剑桥工作的这四年里,我接过小班,大班,混合班,也接过别人的班,可以说是学生经历丰富。这里,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提高常规训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常规也不成课堂。对学生不控制不行,控制死了也不行,英语学习就是要给学生更多说话的机会。给学生自由但是不能放任自流。自由要与纪律相结合。

首先来分析一下学生的性质,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认为学生分为三种性质,第一种是中性的,这种学生既不促进也不防碍课堂秩序;第二种是恶劣的,戏弄同学,嘲讽老师,接话茬等;第三种是孺子不可教也,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和家长沟通好,做到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理解我们的工作就好。不管遇到哪一类学生让我们生气,经验告诉我不能大动肝火,否则会激化矛盾,会产生更严重的叛逆,这一点在中学生中很明显。

结合上述几种情况,给大家介绍几种实用的方法。

1.                   声势镇压。这个方法要适用,找准机会“发火”。

2.                 突然提问:这个问题一定要刚刚讲过的不太难的问题。这个方法适合中性的学生。他们走神后回答不出来问题,通过这种方法一是可以提醒他们二是在告诉他们答案的同时也变相复习了,可谓一举两得。

3.                静观:眼神控制。可以利用身体语言,比如手势配合数数;拖下巴等,给学生一种条件反射似的提醒。

4.                 连带惩罚

5.                 纪律委员: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效应,使他们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

6.                 调座位:注意男女生搭配。

7.                 奖惩制度:一定要有力度。老师要说到做到。

8.                 小板会:利用好剩余课堂时间,进行阶段总结。

9.                 课后谈话。

    但是不管用哪种方法,管不如防。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提高常规。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清教学风格和原则,比如给自尊心三次机会等可以突出老师管理特点的“警告”。

第二是兴趣与教学。我认为兴趣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有效教学,提高质量既可以培养兴趣又可以防止流量。有效教学可分为三个方面,三个精神方面,首先是微笑进课堂。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那么一课之际在于笑;然后是激情上课中。有效的课堂在激情中展开,只有具有激情的老师才能让课堂多情善感,才是情感的课堂;最后是亲近在课下。幽默,欢快和聆听都能帮助促进师生和谐。

有了情感前提,我们就可以“开课了”。首先是课初导入,可以是笑话、谜语、歌曲、英汉方式唠家常等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是课中设置,这是能不能上好课的重点。我会给学生渗透一个观念:答错了允许重答;答的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老师出错允许批评;必要时允许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用的几种方法是:游戏教学、故事教学、单词卡片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游戏教学是主打,主要游戏方法有猜一猜、模仿、找茬、设置卡通人物代表小组比赛、接龙和爬楼梯等。注意游戏不要太复杂,如果游戏会乱,就少做或者不做,鼓励孩子多参与,训练他们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故事教学可以细化为读故事和讲故事。读故事训练孩子的复述理解能力,讲故事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在复述过程中渗透重点和难点。单词卡片帮助老师来教单词,主要方法有听音找词、歌曲找词、看一点猜全貌、闪词看灵敏和首字母提示抢答..
发表于:2014-04-09 阅读:41次

本文作者三年间从四级勉强及格到高级口译笔试210,口试232。找工作面试时给其口试的老外考官听了一分钟就说你的英语不用考了。虽不敢说方法一定是最好的,但从现在开始随便谁不要再去找学习资料,每天花两个钟头照说的做,坚持三个月的提高会超过你过去三年。
:网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论坛是普特www.putclub.com上面的听力资源很丰富,沪江www.hjenglish.com和旺旺www.wwenglish.com上一些材料的也很不错,从中间随便挑一个网站坚持即可。但是千万不要一个个都听过来。记住,开始阶段100篇文章听一遍,不如一篇文章听100遍。如果基础比较弱,那么每天慢速VOA(大概比四级听力稍难一些)听两篇,每篇10遍以后再看原文,弄清楚每个单词的意思,看完以后再听10遍以上。保证两周以后你回去听四六级听力会很不耐烦。过了慢速就可以听常速了,还是精听为主泛听为辅。
常速还不过瘾,可以去找talkshow来听,譬如Saturday Night,在优酷或者土豆上都有。
不要问这样做有没有效果,我坚持了三个月,以后看美剧大部分时间不需要看字幕。
顺便说下论坛的作用,上论坛不要问这个词什么意思这类低级问题,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查字典,别人的时间也是时间。但是一个句子弄不懂,就不要自个儿纠结了,尽管去问。另外要懂得投桃报李,有能力也尽量去回答别人的问题,教学相长。

:
说起来很奇妙,我起初也只是打算先过听力关,按照上面的步骤坚持了3个月,不过在听的同时跟着读,后来因为听的太烂太无聊,会跟着录音一起背,两个月下来发现开口说英语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回头来看,英语的口语真的是看似入门很难,但是真的进去了也就那么回事。不过高口训练的英汉对译还是很有用的,实际上拿新概念的材料就可以做,无非是看这英文说汉语看着汉语说英文,然后再对照原文进行纠正。
再强调一下,我不是生来语言高手,四级考了两次,现在周围人觉得我英语很牛,实际上只要我的方法谁都能学会,看你能不能坚持。

:
读的一个基础是单词量,单词不够的话读书是痛苦不是享受。四级单词是最最最起码的要求,有了四级基础,语法还凑合的话,建议直接看上国外报纸网站看文章,建议看经济学人,www.economist.com,或者纽约时报www.nytimes.com每天不要看多,看一篇就够了。开始碰到生词会很多,感觉很难受,但是一定要坚持,碰到所有不会的单词,都要记下来弄懂。
碰到不会的单词怎么办,查谷歌字典http://dict.google.com,或者 韦试辞典的在线版www.merriam-webster.com/
单词如果今天记住明天忘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找本专门的本子记下来,不要大本子,要可以随身带的那种;如果能经常上网,也可以试一下一起背单词这个网站www.17bdc.com,可以让你在线背单词,跟本子比最大好处就是不怕学习记录丢了,而且它有记忆曲线的功能可以提醒你复习。
再说一点,英语阅读材料中,最简单的是专业文章,其次是新闻,最难的是小说。我花了一年多时间就毫不费力的可以读懂纽约时报,但是很久以后才能勉强读完Da Vinci Code。但是真的读完一本几百页的小说,带来的成就感是读几篇文章难以比拟的。

:
这个其实要看个人目标了,如果是达到和他人书信email交流的目的,其实前面3个步骤下来,写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
如果还要追求文笔,可以去看看华尔街日报中文版http://www.cn.wsj.com/上的双语内容,可以通过比较来学习如何用于英语来进行正确和优美的表达。另外译言www.yeeyan.com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些网站是从网上找来的,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1.http://www.texun.cn/addrso/index.htm
特训网:English Learning Websites
2.http://broadcast-live.com/Live Radio and TV from Around the World
3.http://www.nxenglish.com/voa01_1.aspxVOA Special English Introduction
4.http://www.vocaboly.com/vocabulary-test/Various Vocabulary Test online
20-40 quick- medium – thorough different levels of test
5.http://www.tomx.com/listen/vocabulary/1402.htmlVOA Special English Vocabulary 1500
6.http://tv.etshow.net/ETSHOW
网络电视其次推荐我和同事们一起收集的网址:(特别要强调一点:希望大家对这些资源要取之,学之,用之!因为If you don’t use it, you will lose it!
adventuretv,
提供视频资料,内容多是各地的风土人情,很不错:http://www.adventuretv.com/
纽约时报,网上看新闻的好地方http://www.nytimes.com/
英文MP3下载的好地方http://www.mp3raid.com/archive/archive/m/2/
英文剧本下载的好地方http://huajun.com/juben.htm
一个个人主页,从这里可以在线收听新东方的25盘磁带http://www.intron.ac/study/toefl.html
英文锁定,每日读图http://www.icansay.com/index.php?ChannelID=12
英文锁定,综合学习网站,全面的英语教堂www.icansay.com
旺旺英语网,英语语音电子杂志www.wwenglish.org
Englishtown
,专业英语培训www.englishtown.com
新东方网络课堂,名校在线 class.tol24.com
疯狂英语俱乐部,李阳疯狂英语www.crazyenglish.org
天英语,词汇中心 english.chinaschool.net
时尚英语,丰富的学习资料www.oh100.com/huayuan/english
当当当,免费英语学习资料www.downdowndown.net
英语时空,英语文章大全www.yysk.net
英语麦当劳,英语教学快餐 english23.6to23.com
听世界,各级听力训练www.icanlisten.com
Be Beyond
,英美风土人情www.bebeyond.com.cn
洪恩,英语学习的好去处www.hongen.com
空中美语http://www.englishtide.com
英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联合搞的免费学习网站,适合初学英语者http://www.in2english.com.cn/
GARFIELD
官方网站www.garfield.com
语法http://www.dailygrammar.com/
大量的資料﹐非常不錯http://www.english.ac.cn/
无忧雅思http://211.147.1.40;
雅思的官方网站http://www.ielts.org/
雅思考试网东西不多http://www.ieltsnet.net/index.htm
关于雅思的一些资料http://www.rotolife.com/cgi-bin/newarticle/list.cgi?class=1&type=4;
英文电影剧本站专题 提供14部电影英文剧本http://snowbear.3322.net/spelling/film.htm
提供了24部英文电影剧本http://www.c2000.com.cn/mov/m4.asp
提供了10部英文电影剧本http://goldnets.myrice.com/navi/50250.html
子曰电影网的电影剧本下载太多了http://www.ziyue.com/downloads/s.php?type=s|http://www.21zx.net/movie/m4.htm
银海网 下载电影剧本好多啊http://www.filmsea.com/download/_index.asp?swzm=a
Screenplay
电影剧本http://www.babelcn.com/ebook/screen/index1.htm
这里的囊括了现在流行电影的剧本http://www.english.ac.cn/movies/playwright.htm
一个教育网站提供的英文剧本下载http://www.dreamabroad.net/chinese/html/download/movie_01.html
看电影学英语http://211.154.143.185/gate/gb/www.chenhen.com/html/english/speech/movie-english.htm
听力专题
一个很不错的英语学习网站,VOA资料很全http://zflyingbird.myetang.com/index.htm
http://www.quancheng.org/tabwork/catelist.asp?cateid=23
一些VOA新闻的文本
http://www.icanlisten.com/standard_english/index.htm
有一部分听力
http://www.englishabc.net/ae/
《美国习惯用语 Words & Idiom》是Voice of America推出的免费广播讲座
http://mpfree.org/english/voamain.htm
自由MP3VOA资料下载不少哦
http://edu.china.com/zh_cn/elearn/second/test/index.html
中华网关于VOA的听力技巧的一些文章,当然也有别的好东东
http://www.cgeng.com/memberarea/listen/listen.asp
很不错的听力网站,有初级中级高级
http://www.22av.net/
免费的听力新闻,带文本
http://www.xsrtvu.com/jiao/lgs/wangye/VOA1.htmVOA
英语广播收听技巧听VOA的朋友可以看看
http://www.100steps.net/newsshow.php?serial=311&good=
CAC7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听力样题录音下载
http://www.xsrtvu.com/jiao/lgs/wangye/VOA1.htmVOA
英语广播收听技巧很不错的技巧文本
http://www.english.ac.cn/listen/index.htm
超酷的英语听力站,也是个老站点了,有如下内容:新概念英语 听力入门 现代文阅读 ESL-Lab分级测试 CNNSF新闻测试 《圣经》在线 ,强烈推荐
http://putclub.6to23.com/
普特英语听力网站
http://www.oeol.net/
牛津英语在线 Oxford English On line
http://www.putclub.com/
英语新闻听力Put English Club,网站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A. 新闻英语;B. 英语教程;C. 资料下载; D. 科技英语; E. 普特论坛
通用英语百句(视频)***http://www.ol.com.cn/class/train/english.htm
CNN
英语学习资源*****http://literacynet.org/cnnsf/
现代交际英语(视频)****http://www.gz.supergnet.com/local_content/zhang/edu/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