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北京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北京家教网  >  王老师主页  >  王老师的文章
家教王老师的文章列表
初中生学习方法 [初中理综]
发表于:2016-08-25 阅读:271次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一、初中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1.突出一个字(克服一个字)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字,怎么突出

:怎么个勤法,从这个字面上来看,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听,眼睛看,接受信息)

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消化信息)脑勤(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点就行了呢?不是。这个字还有缺陷,在聪下面加上

手勤(动手多实践,不仅光做题,做课件,做模型)

这样的人聪明不聪明?

最大的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做到—— 上课认真听讲(这是根本)回家先复习再做题如果课听不好,就别想消化知识

 

2.学好初中数学还有两个要点,要狠抓两个要点:

学好数学,一要(动手),二要(动脑)。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

动手就是多实践,多做题,要拳不离手(武术)曲不离口(唱歌)

同学就是题不离手,这两个要点大家要记住。

动脑又动手,才能最大地发挥大脑的效率

 

3.做到三个一遍

大家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听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吗?

培根(18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

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何重复,我给你们解释一下:

上课要认真听一遍,动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课

考试前

 

 4.重视四个依据

读好一本教科书——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

记好一本笔记 ——它是教师多年经验的结晶;

做好做净一本习题集——它是使知识拓宽;

记好一本心得笔记,最好每人自己准备一本错题集

 

二、分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数学的学习。

 

 1.课前做什么,预习。有的同学会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上课听老师讲讲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预习。其实预习非但不浪费时间,而且有很大的益处。首先,预习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锻炼。老师不可能教给你全部的知识,很多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自学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其次,通过自己预习得到的要比通过上课听老师讲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那该如何预习,预习些什么内容呢?第一,要看课本,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题,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理解。因为这就是基础,万变不离其宗,后面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这个基础。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随堂练习。因为通过什么来检测你是否理解了概念,只有通过题目。课后的随堂练习的设置就是理解基本概念后的简单的运用。如果预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书上做好记号,上课时就要着重听这部分内容;如果内容简单,自己能理解,那上课时就要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和自己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

 

 2.课上做什么,认真听讲。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课上认真听十分钟胜过课后自己看书三十分钟。那么上课该如何认真听讲,听什么。第一、带着在预习中未懂的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

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

第三,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课后要及时进行向老师请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听课中注意不能只听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听老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明白了解题思路,你是学会了做这一类题,而不是只是一道题。

例题是为巩固数学知识而讲,例题的作用是举一反三。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老师带着一个初一班,他每周都测验他的学生,而且公开告诉他的学生,考题全部他上课讲的例题。学生开始一片哗然,90%的学生有信心拿满分,只有班上几个最差的学生不敢这么说,很快第一次测验结果出来了,及格率48%,满分率不到8%,第二次情况有所好转,初一时这个班数学成绩与同年级数学特长班平均分相差12.5分。初二时与数学班只差1.5分,比年级平均分高10分。初三毕业,这个班几乎与数学特长班没有区别。

第五,注意听老师在课堂中补充的例题,这些例题通常具有代表性,听老师的解题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要学会自己可以动手解决这一类问题。

 

3.课后该怎么做,完成练习和作业。要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并不是题海战术。只顾看书,而不做或少做练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而一味的做题,而不顾解题方法,也是很难在学习上收到成效的。

做练习要在有充分的准备之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所谓有充分准备,就是要先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和老师补充的例题,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之后才能做练习。如果课本知识还有不懂之处,应先复习课文,询问同学或老师,直至懂了之后再做练习。

  

所谓认真,是指对每个习题都要认真思考,对问题的每个细节都应思考清楚。注意养成一个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会在你的一生中大有益处。另一方面,要认真演算,注意解答表述的条理性和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常常在考试中马虎出错,究其根源,必然形成马马虎虎的坏习惯。而马虎会长久地带来危害,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十分顽固,很难克服。

  

所谓独立完成作业,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因为做练习的目的,一是巩固所学知识,二是检查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敢于啃难题。遇到难题一定要反复仔细推敲条件,深入思考,在山穷水尽、自己能力确实承受不了的情况下,问问别人是可以的,不要一觉得难,就不想做了。当然,做难题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有些同学以为这样做不合算,不如问问省事,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其实,帐得算两笔,比如你由于解难题耗费的时间较长联想过很多知识,设想了很多解法,都失败了,似乎收获是,但事实上,你获得了大量的副产品,而这副产品的价值会远远大于本题目的价值。因为,由于解题的迫切需要联想了很多知识,恰好是对这许许多多知识积极的复习;你想出了很多方法,虽然没有能解决这个题目,但它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对提高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况且这一个个方法很可能在解决其他题目上奏效。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把费尔马大定理这道难题叫做能下金蛋的母鸡。正是因为有很多数学家在攻克费尔马大定理的失败中,发现和开创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大大地推进了数学的发展。

对于数学《评价手册》:学习教吃力的同学只要完成基本题就可以了,中等的同学完成辨析与反思;好的同学加上探索与思考;还有额外学习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好一本课外书,自己挑选部分习题、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知识面的,在做题时尽量讲究一题多解,发展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过的题目希望大家一段时间(一周之类)要消化,对于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要掌握,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练习当中,我认为是次要的,而是主要的。出错的地方也正是我们学习中最薄弱的地方,把这些地方弄懂弄通,避免在同一地方摔倒二次,这比把十道习题演算正确收效也许更大一些。 

      

4.复习与总结。复习是为了巩固,和遗忘做斗争;总结是为了条理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有所提高。

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阶段复习要围绕每一节知识的重点、难点,阅读教材、听课笔记、练习本,从中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特别对于曾不大懂和理解错误或不够深度的地方,要着重复习巩固。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中要独立做一遍,检查一下对这些题目自己是否已经掌握。有些同学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现错误,或曾不会做的题目,再考时仍不会做,正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较难的知识与题日,不仅难做、难理解,而且很容易忘。反复复习的本身,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阶段总结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阶段复习,应该有较大的提高。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阶段总结,正是要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总结要提炼出每一章知识的重点、难点,每一小节知识的重点与本章知识重点的联系,做出条理性的归纳和概括,从而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5.课外自学与研究。课外自学与研究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与积累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解题能力。围绕所学的教材进度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及数学杂志,作一些较新鲜或难度较大的习题。课外自学应该是有计划地有节制地进行,不要影响以上环节的学习,更不要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在课外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颖而有价值的习题、一些好地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应该记下来,以便进一步学习掌握。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对于渴望成功的同学来说,艰苦的劳动与少说空话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正确的方法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摸索得出来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望大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务使你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发表于:2015-10-29 阅读:118次

数学的学习,对于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只有逻辑思维缜密的同学,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才能够做到解答准确,少有漏洞,这对考试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有哪些吧。

注意衔接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别非常大,从原本的实际思维转入抽象思维,需要一个大幅度转变。这就需要重新整理初中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高中知识特点,较快的吸收新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认真理解

对于高中阶段容易混淆的知识,要仔细辨识、区别,达到熟练掌握,逐步建立与高中数学结构相适应的理论本质与思考方法,切忌急于求成。

培养观察能力

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形成运用知识准确地表达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高中学习成绩优秀的有力保证。同样要注意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保证平和心态

学生在应试时常有厌试心理,有时会有些紧张,这是很正常的。但过分紧张也会导致考不好,所以平时应把练习当作考试,但考试时则平视为练习,心态好了,成绩自己就上去了。考试考得不好的话不能长久地心情沮丧,要将答案彻底记下,并与自己的解题思路相比较,发现不同之处记于心里,这样对于下次考试则很有好处。

减少解题失误

减少解题失误是考高分的关键。这需要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抓住题目重点,并围绕题心考虑其他条件与答案;其次,考虑要周全,避免出现遗漏情况,这需要平日思考事物的长期积累。

王老师寄语:建议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根据平时所学知识,注意细节,审清题意,不要茫然的作出解答,解答数学题最重要的就是细心,这一点希望同学们能够注意。

发表于:2015-10-26 阅读:109次

经常听到有家长问,数学拿满分的孩子都是怎样学习的。其实我想说的是,对于初中生,平时数学考满分是“自欺欺人”的事情。

中考数学满分的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因为初中的题目,尤其是初一初二的题目,谈不上有什么综合性,满分只代表这张试卷考察到的题型学生会做而已,甚至都代表不了这个学生真正理解了这道题背后的知识点,因为经常是同样的知识点变个形式考察孩子就又不会了,更别说一张试卷出题的局限性了。所以我经常在孩子考完100分,表扬鼓励之后,再给一棒子敲打敲打。每次考试都是发现自己问题的时候,如果考了满分,不代表没有问题,只代表问题被掩盖了而已,实际上是浪费了一次检验自己的机会,很亏的。考不到满分的,一定要好好分析试卷,答题习惯不好、基础知识问题、题型没见全、数学思维不够,针对自己的问题去提升。

当然,考满分肯定是很不错的,要给予鼓励。如果满分是浪费检验自己的机会的话,那我宁愿孩子们每次都浪费掉。平时用心做题,而非应付作业,经常积累错题并回顾。

能拿满分的孩子有两种,各位好好分析一下自家孩子特点,看看适合哪种。

【天赋型选手】

这样的孩子可以说是百里挑一。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就是受到佛祖耶稣菩萨老天爷等等的照顾的,要不然为什么别人学好几遍都学不会,这种娃只需要自己看一遍就会了呢?

不过这样的孩子其实是老师最担心的,天赋型选手最大的问题在于习惯,不踏实、不虚心,反映到学习上就是,多难的题都会但是基础知识却有漏洞。所以越是考满分越是要压制,从细节入手发现学生问题,这样的小孩儿倒不愁积极性,只要你真的帮他找到问题了并一针见血的指出来,基本都是会积极改正的。简而言之,未来很灿烂,但须戒骄戒躁踏实前行。

【勤奋型选手】

这样的孩子也是百里挑一的。很多家长都跟我抱怨,我们家孩子多努力多辛苦,成绩却始终不温不火之类的。我只能默默的心底念叨一句:力是矢量,除了大小还有方向。我最放心的一个小孩儿压根算不上聪明,也不怎么辛苦,不会补特别多的课,也不会额外做特别多的题,就是能够把学过的东西百分之百的扎实下来。所谓的勤奋不是熬时间,不是比谁补课多谁做的题多谁睡的晚,而是看你有没有真正在学习的那段时间里全身心投入,有没有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学会之后再干别的。好多孩子和家长对于教育苦大仇深,殊不知自己已陷入迷途。学习就是滚雪球,学的越好越轻松,初中开始这半年一年的时间要是没抓住,到初二基本就只能忙活作业,还学不明白呢。

所以,我定义的勤奋是,以学为先,不积压问题。水平越练越高,兴趣越来越浓,效率越来越高,成绩自然很好。

当然,以上两种类型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奉劝家长们,不羡慕不盲目,'别人家孩子'是怎么考到满分的,踏踏实实就着自己家小孩儿的问题进行改正。我们不可能都是天赋型的,但是我们绝对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惯,变成勤奋型选手。

王老师数学辅导开班了。ID: 21639

发表于:2015-10-24 阅读:88次
重点初一 :做好小学到初中的顺利衔接

有些家长觉得:初中有三年时间,初一可以好好放松一下“初一不必太紧张,中考初二、初三再准备也不晚”。而现实的情况是,60%小学非常优秀的同学在初一已经失去了领先的优势,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初中学习和小学学习的巨大差异引起!

初中数学特点:初一数学知识点多,初二数学难点多,初三数学考点多。

可以说,初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又是所有理科学习的基础学科。由此可见,能否学好初一数学关系到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理科学习质量。

现在新初一生要做的:

7月—9月 暑假 初中领先的最佳时期 ;提前学习初一数学内容,提前适应初中学习,顺利完成小升初的衔接。同时,准备分班考及开学初的摸底考。

关键初二:迎难而上

升入初二的同学马上能感觉到初二知识的难度和初一不是一个级别,比如初二数学含中考60%的考点,中考几何最难得辅助线构造都在初二进行学习!

现在新初二生要做的:

分析好7月份的期末考成绩,因为这次期末考试是对初一一年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初二两级分化开始的前兆;通过分析期末考成绩,在现在仅剩的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内找到薄弱环节,逐一击破,不留后患。

冲刺初三:重视知识体系

初三的学习不再只是关注“点”,更多的是关注“面”,关注点与点之间的联系。

各科难度和容量最为集中的时期;很多同学前期积累的问题开始集中爆发;

两极分化达到高峰; 初中过渡阶段宣告结束,学生学习习惯和实力基本定型。

现在新初三生要做的:

做数学学科分析,制定暑假追赶/提升/巩固的合理计划,并严格执行,让自己的实力尽可能得提高。

最后总结4个学习小贴士:  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每新学一个定理,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中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4、重视平时中考试出现的错误: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这些往往就是自己的薄弱之处。复习时,这个错题本也就成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初中数学王老师

发表于:2014-11-13 阅读:61次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值得仔细品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值得仔细品读)

一、习惯的重要性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有了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你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宁。

孔老夫子说得很好,他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成若天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致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

孩子生下来就像一束白丝一样,你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黄的就是黄的,蓝的就是蓝的,所以说染丝不可不谨慎。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的道理。不同的家庭教育出不同的孩子,这跟染丝的结果是一样的。明代的思想家王廷相这样说:“凡人之性成于习。”所以大家可以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二、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

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的方面。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

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而这就是人格化习惯的三大原则
 
是我们的三个重点。在每一个重点下面又有四个具体的指标,

人格化习惯需要确立一系列具体指标,我们一共列出了12个指标及一系列基本好习惯。这12个指标包括:(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 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越难的事情要把它变得比较容易来做,大的事情要从细致和细小的方面来做,这才能做成功。他还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就是不贪大才能做得大,所以我们认为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从这12个指标入手进行一系列好习惯培养,有侧重地进行重点突破,是比较可行的。这12个指标主要内容见下表。

12个指标

重点指标  人格特征

做人

真诚待人  真爱

诚实守信  诚信

认真负责  责任心

自信自强  乐观

做事

遵守规则 规则意识

讲究效率  效率意识

友善合作  合作

合理消费  勤俭节约

学习

主动学习 自我能动性

独立思考  独立

学用结合  勇于实践

总结反思  勤于创新

心理学专家们也提出了新的研究重点,与人格培养更为靠近。他们的建议是:

做人方面重点研究:

1.少年儿童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培养;

2.少年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做事方面重点研究:

1.少年儿童责任心的培养;

2.少年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学习方面重点研究:

1.少年儿童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少年儿童学习主动性与创新的研究。

三、怎样培养良好习惯

1、首先要确定规范。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可以看到立规矩对习惯养成的作用。做父母的都特别希望老师关照自己的孩子,喜欢自己的孩子。但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容易喜欢,在班里容易受欢迎?

有礼貌的孩子。我有个朋友叫李宏,她女儿早儿就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上小学、上中学是人见人爱,到哪个地方都自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一个女孩,善解人意,待人彬彬有礼,甚至给她们家打过电话的人都会惊叹:哎呀,你的女儿太可爱了,我什么时候一定要见见她,因为从电话中都能仿佛看到这个女孩的微笑。早儿接电话,一拿电话就:“您好,请问您找谁,这是李宏家。”如果她妈妈不在,她会说:“我妈妈现在不在,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告她吗,需要让她给你回电话吗?”对方不挂电话,她肯定不会放下电话,都是先让客人挂电话之后,自己才放下电话。礼貌非常的周全。

我们有些孩子不是这样的,接电话,开口就是:喂,找谁?不在!挂了。有时候连爸爸来的电话都不听清楚,就挂了。早儿为什么那么有礼貌呢?那就是习惯养成。妈妈跟她说:“凡是给咱们家来电话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客人,对客人一定要热情,要抱着愉快的心情接电话。接电话先说您好,请问您找谁,然后该谁接电话谁就接电话,该做什么记下来,而且要后挂电话。”早儿当然也有忘记的时候,妈妈看见了,就提醒她:“想一想,应该怎么办。”提醒多次之后,过了21天,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早儿就非常习惯了。这就是礼仪习惯,是非常非常细致的礼仪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班规、家规、校规都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

2、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 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准备,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为什么呢?孩子在学校培养好习惯,放学回家:“爸爸,你好!妈妈,你好!”可是我们有的父母就不习惯:你叫唤什么呀?“爸爸,我回来了!妈妈,我回来了!”回来就回来吧,罗嗦什么啊。这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实际上,要孩子学会关心,过去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传统,叫请安。孩子上学,走的时候得打招呼,回来的时候,要问候家里人,出去玩的时候,也要说一声去哪里,父母都要积极回应他。要让这个打招呼的行为成为每个家庭的一个很重要的习惯.

广东人什么都吃,也是习惯。听说孩子们在学校、在班上集体签名,保护野生动物,坚决不吃野生动物,这些孩子们多好。可是回到家,大人就说:吃,吃,吃,怕什么,果子狸好吃,穿山甲好吃,有营养,还能治病!你说孩子他吃还是不吃!当然,这次非典的教训,会对我们改掉坏习惯很有帮助。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养成好的习惯,我们成年人还不应该很好地改变自己吗!

3、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我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也就是第三条,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学生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这一点特别重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败可以说就是把太多的教育变成一种从上对下的要求,而没有一个从下激发出来的主动的需求。

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儿童,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儿童参与。

儿童参与在中国的教育界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举个例子: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成立100周年,我随团去祝贺。全世界各个国家来了1800个嘉宾。晚上就餐之前,看演出。

第一个节目--狮子舞,表演的青少年非常地尽力。我发现这些耍狮子的人眼神有些异样,直直的、愣愣的。我非常奇怪:眼神怎么这样?一问才知道,这是一些弱智孩子在表演。我非常震惊,当时的眼泪就下来了。

大家想想看,我们搞教育的,面对180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第一个节目谁敢让弱智孩子表演?我们很可能让他们回家,甚至长得不好看的,纪律不太好的,今天放假,今天你们没事,回家。我们会挑一些嘴巴灵巧的、模样长得可爱的孩子来表演。那么,儿童的平等在哪里?儿童的参与在哪里?素质教育的第一个概念就是面向全体儿童,而不是面对少数。所以说,这行为习惯养成,如果没有儿童的主动而充分参与就不是成功的。

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八层:

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

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

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

第四层是成人指派;

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

好了,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 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第六层是与儿童一起决定,经过讨论我们确定我们要培养哪几个习惯,一起商定;

第七层是儿童提出方案,比方说:我要培养我说话算话的习惯,儿童决定,成人不限制;

第八层是儿童和成人一起决定。

4、那么第四条就是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习惯培养一个比较好的、比较高的境界是健康的人格化。什么叫人格化?发自真心的,诚心诚意的。人格是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合。人格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化。当然技能化也很重要,有智慧型的,有技能型的,就像骑自行车和游泳一样,都是动作性、技能性的习惯,很难忘的。但是,要注意一个误区,在习惯培养的行为训练当中,不能讲单纯的技能化。比方说:有一家外资企业要求员工见了客人有微笑,微笑的标准是,露出八颗牙齿,这个时候的微笑是灿烂的。但是我们有点生活经验的人会发现,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未必发自真心,譬如很职业化的微笑,无奈的,假笑。

那种笑,对孩子说恐怕是非常不好的。我们要求孩子对人是发自内心的那种笑,当然可以有个性化差异。比方说,在表达对人的友好的时候,儿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不习惯叫人,父母却说:“过来,叫叔叔,叫大爷,张阿姨,李伯伯……”小孩子就跟着鹦鹉学舌,这非常不好。我们要培养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去做。我们可以告诉他,对客人要有礼貌,要让孩子真心地去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用他自己的方式,笑着点点头就够了。不要像训练猴子似的,那确实是有问题。

有一个英国皇家教育团到南方某幼儿园参观。园长为了让外国人看小朋友是怎样守纪律的,给每个小朋友发一碗汤圆。小孩都特喜欢吃。客人来参观都要说话啊,致欢迎词啊,罗罗嗦嗦了半天。对着汤圆,有个小男孩就等不及了,低下头舔了一下。这个园长看见了,狠狠地盯了他一下,这小男孩头低着,知道犯错误了。参观完了之后,中国的老师们就问英国的客人,你看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教育怎么样?人家说话很幽默:我看你们训练孩子的方式和我们英国皇家训练马队一样,要先出哪个蹄子,后出哪个蹄子……多尖锐啊!

5、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

步骤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步骤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学生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

步骤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

步骤4:是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步骤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小孩一定要及时的表扬。

步骤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头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鄙视、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六大步骤,把每个步骤都做细化,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四、怎样矫正不良习惯

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必然要矫正不良习惯。对着孩子,我们会发现他们有很多坏习惯:

学习不好的孩子一定是学习习惯不好;品德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是品德习惯不好。怎么办?

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

矫正不良习惯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广东一位老先生性子比较急,听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让孙女改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可是30天也未见效。于是便怀疑专家的理论。实际上,任何理论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应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简单地发号施令是不可能取得好效果的。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登过许多培养好习惯的好方法。例如,有个妈妈姓高,她的儿子上五年级,学习坐不住,写1个小时的作业,能站起来大概有10回,一会儿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动画片开始没有;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外面玩儿。妈妈陪着他的时候,他老想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就是坐不住。你看,这样做作业,学习成绩能好吗?

学习时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但是高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强化的一个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你1个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 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说: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高妈妈还会用别的很多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孩子特喜欢六点半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高妈妈的经验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很大的启发。我突然间明白了,我发现了习惯培养的奥秘,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一个孩子如果有了坏习惯,学习坐不住,老站起来,妈妈往往会说:儿子,学习就是学习,不许站起来。你只要说不许站起来,你儿子屁股底下立刻像有钉子一样,那个难受劲,非站起来不可,肯定要站起来。你不让站,他忍着,一会儿还是得站起来。这是神经系统在工作,在不屈不挠地工作。所以说这样做是没用的,只能用递减法。

五、在快乐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人总是有趋善、趋乐的趋势,人总是向着一种喜欢的、有兴趣的、他觉得真好的方向走,趋利避害嘛,这是人的心理。我们要培养好习惯,一定要让孩子体验到坏习惯的丑陋,不能容忍。

我们来看看体验式学习和传授式学习。从国际教育比较可以发现,西方的教育以美国为代表。他是体验式学习。东方的教育以中国为代表,中国的教育是传授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的是什么呢?是尝试、探索,他容易形成能力,但不容易形成知识。中国的这种传授式学习是灌输、记忆,是容易形成知识,不容易形成能力。所以,中国的孩子会考试,但能力不太强,美国的孩子能力比较强,但不大会考试。

所以现在最好的教育是双方结合起来。体验,中国学生需要体验。把习惯的养成和孩子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在习惯的培养当中,要有些快乐的事情,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教育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实践出真知。

那么怎么做呢?有很多种方式,要创造很多让孩子体验的活动方式。比方让孩子当个小导游,让孩子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一定要有各种活动,让孩子体验,这才能够很好的提高,才能真正的巩固下来。

上海有个华阴路小学,学校中98%的小学生都主持过中队会,奇怪不奇怪?难道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队干部吗?原来,这个学校少先队活动开展得很好,然后有的队员提议,我们希望天天都开展队活动。可是今天的教育改革,少先队一个星期就只有一节课,怎么可能天天有活动呢?这个学校做到了,少先队通过了决议,怎么搞呢?每天下午上课之前10分钟,开队会,各个班开中队会,就叫“10分钟队会”,而队会的题目内容,由队员们自己想,自由报名,你报了名,你就上来主持。这个星期把下个星期的队会内容和主持人排出来,星期一是谁主持,是什么内容,星期二是什么,星期三是什么……比方说,有马路歌手争夺战,有猜谜,有各种有趣的故事,有新闻……什么内容和方式都可以。

大家想想看,别说一个小学生,即使是成年人,有多少人头发都白了,也没在众人面前讲过话。没有这个体验,所以他就更谈不上习惯。碰到困难,碰到委屈,碰到伤害,他也不会表达,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只能找别人帮忙诉冤,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

这个学校让孩子们从小主持会议,一个小学生站在全班同学面前,主持10分钟队会,是个了不起的锻炼。这个学校这样锻炼,成为一个传统,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体验。我们要创造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从容地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说说你的家庭,说说你的爱好,说说你的有趣的经历,都很好呀!

所以说,要创造很多种方式,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地成长,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名师简介:
发表于:2014-11-09 阅读:26次
张景中院士:怎样才能快乐地学数学

 

怎样才能快乐地学数学

张景中  院士


    做有趣的事情、自己心甘情愿要做的事情,做起来就快乐;做枯燥乏味的事、不得不做而又不想做的事。做起来就痛苦。但这有趣或枯燥又因人因时而异,饮酒、下棋、踢球、学习数学都是这样。

    学习数学的乐趣类似于下棋,是思考之乐,是挑战之乐。实际上,数学能给我们更多。

     比如震撼感。随着对数学理解的不断深入。你会发现,原来世界上还蕴藏着如此奇妙的规律。爱因斯坦曾回忆说,当他在中学几何中学到三角形的三条高线必交于一点时,受到了很大震撼,他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更多这样的奥秘还没被人发现,这对他的一生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奠定了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决心。

     比如力量感。曾经有很多几乎无法下手的难题,在掌握了一种思考方法后,每向前一步,就会有成千上万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时,人会忽然意识到自身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增长往往是在几个小时 、一天之内就能获得的。曾被四则应用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人,一旦学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就会感受到数学的力量。莱布尼兹谈到微积分方法时说,过去许多饱学之士百思不解的问题,一个掌握了这种方法的普通人就能轻易地解决,这就是数学的力量。

    比如解放感。一开始学数学,会感到被很多清规戒律所束缚,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它们被一个个打破。一开始只能53,到后来3也可以减5了;一开始只有数字才可以相加,后来字母也可以相加、符号也可以相加……学习越深入就越有这种自由解放的感受。

    还有科学之美,包括图形的美、规律的美和和谐的美。

    火是怎样被发现的?”有人说是取暖的需要,有人说是为了开荒,有人却说是因为原始人被火焰的跳动所吸引,决定将火种延续下去。这当然只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但是学数学的人的确是会为数学魂牵梦绕。有位哲学家说,数学就是在看似简单的事物背后探寻美丽的规律。一个直角三角形一目了然,似乎很清楚明了,可是经过探索,发现里面隐藏着勾股定理。数学家不但能发现这些有趣有用的奥秘,而且能够论证,能够让你毫不怀疑地相信。而这些由前辈在千百年间千辛万苦开掘得来的珍宝,我们常常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就能学到手、就能轻松欣赏。不亦乐乎?

    好的教材、好的读物、好的老师,就应当向学生展示数学思维的美妙,引导学生体验震撼毫、力量感、解放感和科学之美。

     欧几里德在教授几何的时候,有个学生问,学几何能得到什么好处?欧几里德立刻吩咐仆人拿几个小钱打发他走。因为欧几里德认为,学习几何是为了提高心智、让人更接近真理,而不是获得实利。如果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升学,那么学习的趣味自然会大大降低,学习中就有被迫的感觉,就会痛苦。

    现在大家都说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主张课本内容简单。主张几何少一些推理,主张取消奥数培训班。其实,这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学生不怕学得多,怕的是考得多。如果只是把课本编得简单一些,但考试仍然很难,那么学生就不会真正减负

    我主张多学少考课本不妨略深一点,因为如果学得深度不够,学生很难体会到数学的趣味;而考试简单一些.孩子们才能在轻松中寻找数学的乐趣。

    为什么现在考试不能简单呢?为什么有家长逼孩子上奥数班呢?根源是升学考试的竞争激烈。为什么升学考试的竞争激烈呢?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太均衡。大家都想上好的学校。我们的考试总是想把少数高分区分出来,让一些好学校把高分学生一网打尽。这就有了问题:好学校究竟是学生入学水平高呢,还是教学质量高呢?如果考题容易一些,基本上就是教材上的习题,学生负担自然轻了。这时就会出现大批满分的考生,就有利于学生分布的均衡,对于提高后进学校的水平、对于锻炼名校教师的能力都是好事。再说,高分尖子学生集中在一起未必有利于成才,一把豆子撒开在田里会长成一棵一棵豆苗,放在一个碗里,即使有水有肥,也不过一碗豆芽。不从深层次考虑,课本简单了,老师会给补习,学校的奥数班被取消了,社会上会有人来辅导,有需求就会有供应者。

     此外,在小学和初中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对几何的学习,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轻几何而重数学运算。美国是在数学教育方面花气力最大的国家,但是连美国人自己也承认他们的数学教育收效不大。

    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教材中将几何砍掉得太多了。图形不是枯燥的,是容易理解的。一开始学数学,孩子们可能还不能理解数学的很多妙处,因此应该通过图形的运动变化吸引他们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引导孩子用代数、运算的方式直至微积分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同样,教师对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最糟糕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一个公式后做几十个类似的题目。数学教学的改革也不能只着眼于讲什么、不讲什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教师应该下功夫研究在课本之外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更好的表达方式。不但教学生算,更要教学生想。奥数总是让选手在4个半小时里做3道题,就是提倡深入思考,所以有些选手后来成了出色的数学家。
发表于:2014-11-07 阅读:31次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圆的圆心点A轴上,直径OB=8,点C是半圆上一点,,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BC.动点P和点Q同时从点O出发,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O点运动到点C,点Q以每秒两个单位的速度在OB上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C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点D是点C关于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的对称点,顺次连接点DPQ,设点P的运动时间t,△DPQ的面积为y.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14通周一模。圆,动点,平行四边形,最值

2时,直接写出P的坐标;

3在点P和点Q运动的过程中,DPQ的面积存在最大值吗?如果存在,请求出此时的t值和DPQ面积的最大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x轴交于点A-2,0)和点B,与y轴交于点C0,,线段AC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移动,线段AB上有另一个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两动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14丰台一模,动点,轴对称,将军饮马)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如果存在,请求出对应的t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y轴上有两点M0m)和N0m+1),若要使得AM+MN+NP的和最小,请直接写出相应的mt的值以及AM+MN+NP的最小值.

 

 

 

 

 

 

 

 

 

 

 

 

 

 

 

 

 

 

 

 

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直线分别与x轴,y轴交于过点AB,点C是第一象限内的一点,且AB=ACABAC,抛物线经过AC两点,与轴的另一交点为D.14东城,点的存在问题)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判断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点Mx轴上一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以A,B,M,N四点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在中,为平面内一动点,,其中ab为常数,且.将沿射线方向平移,得到,点ABD的对应点分别为点FCE.连接.

(1)如图1,若内部,请在图1中画出14海淀二模,四边形,平移,最值)

(2)在(1)的条件下,若,求的长(用含的式子表示);

(3)若当线段的长度最大时,则的大小为__________;当线段的长度最小时,则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

 

 

 

 

 

 

 

图1                             备用图

 

 

 

 

 

25.对于半径为rP一个正方形给出如下定义:若P上存在到正方形四边距离都相等点,P正方形的“等距.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A坐标为(24),顶点CDx轴上,且点C在点D的左侧.

(1)r=时,14海淀二模,新定义,园,最值,坐标)

P1(0,-3),P246),P32)中可以成为正方形ABCD的“等距圆”的圆心的是;

②若点P在直线上,且⊙P是正方形ABCD“等距圆”,则点P坐标为;

(2)如图2,在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EFGH的顶点F坐标为(6,2),顶点EHy轴上,且点H在点E的上方.

①若⊙P同时为上述两个正方形的“等距圆”,且与BC所在直线相切,求⊙y轴上截得的弦长;

②将正方形ABCD绕着点D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线段HF上没有一个点能成为它的“等距圆”的圆心,则r的取值范围是.

 

图1                       图2

 

发表于:2013-11-28 阅读:45次
在我们中华文化中,一直把学习这个行为与痛苦联结在一起。仿佛一个人要想学习好,就必须忍受巨大的痛苦,这样,一个人忍受痛苦的能力,就等同于他在学业上获得成功的能力。虽然这些古训的原义旨在教导人们向那些有毅力的人学习,在学习上要用功。但是这些古训在无意间却传递着错误文化信号:学习是一种痛苦的行为,一个人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忍受痛苦。这里暗含的逻辑假设是,一个人忍受痛苦的能力,与他的学习成绩成正比,也就是他忍受痛苦的能力越强,那他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实,学习作为众多人类行为的一种,对于人主观感觉的影响,没有天然的快乐或痛苦。学习行为在一个人身上引起的快乐反应还是痛苦反应,完全取决于他最初的生命经验。
  
  如果在一个人的生命之初,父母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教会孩子学习,那孩子就会把学习行为与快乐联结在一起,那么他会不断重复学习这个行为。因为人是一个有机体,他的基本生物学规律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所以让他快乐的事情他会自动去做,他仅仅是为了追求快乐就去学习,而不必靠什么毅力。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早期,没有人向他传达学习是快乐的正确的理念,而是传达了错误的观念:“学习是痛苦的,要忍受痛苦才能学习好。”并且没有人教会他正确的学习方法,他没有培养出学习的能力来,就被逼迫达到某种标准(在学校学习和考试)。如果他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就被批评甚至被打骂,使他在学习的事情上体会到的都是痛苦的感觉。这样在他主观感觉经验中,就会把学习与痛苦联结在一起。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一学习就会立即感觉到痛苦。又因为他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生物,所以他的生物本能让他立即从学习上走开。而我们成年人却不理解孩子的感受,认为他没有毅力,进而又认为他没有出息。处在此种境遇下的孩子,真的是太不幸了:本来他们是先被误导的,然后他们又被定义成“没毅力”,进而又被升级为“没出息”。最不幸的是这些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会真的以为自己没有毅力,然后会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出息。

  在我们传统中国人看来,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好,那是他有毅力,是人格伟大;如果一个孩子的成绩不理想,那就是他没有毅力,就是没有出息。这其实是一个重大误解。
  事实的真相是:
  当一个孩子幸运的话,在他的生命早期,有人向他传达了关于学习的正确的理念,并且在学习时有人正确地指导,使他把学习与快乐联结在一起。人是一个有机体,控制有机体行为的核心法则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因此,为了寻找快乐,他会自动去进行学习的行为,由于他做的多了,自然学习的知识就多了;由于实践的机会多了,学习的能力自然就增强了。当他开始学校的学习生涯时,他已经具备了学习的能力,他会轻松地适应学校的生活。由于他爱学习的行为,恰恰符合我们文化的要求,他被老师表扬,被同学羡慕,被家长喜欢,最幸运的是这个孩子自己也认为自己有毅力、聪明、有天赋。他简直像上了天堂。
相反,一个孩子如果非常不幸的话,在他生命早期,没有人向他传达关于学习的正确理念,也没有人给予他正确地指导,他所受的教育与指导都是错误的:他周边的人都告诉他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要想学习好就必须能忍受巨大的痛苦,在他还没有找到学习的快乐与意义时,作为一种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自然生物,他理所当然从学习上逃开了。而我们的文化却对他的这种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他周围的人都会对他的这种“不学习”行为进行干预,轻的好心规劝,严重的要对他进行打骂,同时会指责这个孩子没有毅力,并且会上升到人格的高度来评价他,说他没有出息。而最不幸的是这个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逐渐他会完全接受人们对他的评价。他认为自己很笨,不是学习的材料,进而他会坚信自己没有毅力(他认为要学习好的人都是有毅力的人)。最后,他在内心里鄙视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出息,他们羡慕那些学习好的人,认为他都是比自己强的特殊人,他们做的事而自己做不到,因而他会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他等于下了地狱。
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学习的事情上,要认识到,孩子学习什么知识其实并不重要,比知识重要十倍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而比学习能力重要十倍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而我们一旦在孩子身上培养出了学习兴趣,那学习能力就非常容易培养起来。而有了学习能力和兴趣,那学习知识就是一个快乐的旅程,他会易如反掌地学会他想学的任何知识。 
表扬的力量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3-11-28 阅读:28次
表扬是当孩子把事情做对或取得成绩时,家长应该及时做的行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的家长内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误区。很多家长怕一表扬孩子,孩子就骄傲自满,从此不再努力而荒废学业。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绝大多数家长在该表扬孩子的时候,三缄其口。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失去了把对的事情继续做下去的热情,也失去了把已取得的成绩发扬光大的动力。
其实,骄傲自满的心理状态,是源于无知。而不是表扬。当孩子不知道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时,就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当成顶峰了,以为到达终点了。这深层的原因是孩子在内心里选的参照系比较低,他专门跟比他差的人进行比较。因此得出了自己比所有人都强的错误结论。遇到这种情况,说明家长需要做另外的动作,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进而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表扬是把孩子的动力给激发出来,我们不能因为激发孩子的动力可能伴随有孩子不知深浅而骄傲自满,就放弃表扬而让孩子失掉动力,正确的作法是:学会正确的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同时再用鼓励、确认等其他手段使孩子认识到学习无止境而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事实上,只有不正确的表扬才可能导致孩子骄傲自满。应该讲,绝大多数家长都不会表扬,而是无原则夸大其词的乱说一顿。正确的表扬根本就不会使孩子骄傲自满。只有学会了正确的表扬,我们才能既鼓舞起孩子的动力又不至于使孩子骄傲自满。
发表于:2013-07-03 阅读:190次

(13海一)12. 如图1所示,圆上均匀分布着11个点 .从 起每隔 个点顺次连接,当再次与点 连接时,我们把所形成的图形称为“ 阶正十一角星”,其中 ( 为正整数).例如,图2是“2阶正十一角星”,那么

         °;当 900°时, =         .

      

图1                      图2

(13东一)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A的坐标为(1,0),点D的坐标为(0,2).延长CB

x轴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x轴于

A2,作正方形A2B2C2C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

第2013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                               

                        

(13西一)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只电子青蛙在点A(1,0)处.

第一次,它从点A先向右跳跃1个单位,再向上跳跃1个单位到达点A1

第二次,它从点A1先向左跳跃2个单位,再向下跳跃2个单位到达点A2

第三次,它从点A2先向右跳跃3个单位,再向上跳跃3个单位到达点A3

第四次,它从点A3先向左跳跃4个单位,再向下跳跃4个单位到达点A4

……

依此规律进行,点A6的坐标为         ;若点An的坐标为(2013,2012),

n=          

(13阳一)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动点P从原点O出发,每次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或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在上一次平移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次平移.例如第1次平移后可能到达的点是(0,1)、(2,0),第2次平移后可能到达的点是(0,2)、(2,1)、(4,0),第3次平移后可能到达的点是(0,3)、(2,2)、(4,1)、(6,0),依此类推…….我们记第1次平移后可能到达的所有点的横、纵坐标之和为l1l1=3;第2次平移后可能到达的所有点的横、纵坐标之和为l2l2=9;第3次平移后可能到达的所有点的横、纵坐标之和为l3l3=18;按照这样的规律,l4=    ln=    (用含n的式子表示,n是正整数).

 

 

(13山一)12.如图,已知直线 : 与 : ,过直线 与 轴的交点

作 轴的垂线交 于 ,过 作 轴的平行线交 于 ,再过 作 轴的垂线交 于 ,过 作 轴的平行线交 于 ,……,这样一直作下去 ,可在直线l1上继续得到点 , ,…, ,….设点 的横坐标为 ,则 =              , 与 的数量关系是               

 

(13大兴一)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2cm,动点PA点出发,沿正方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当它的运动路程为2013cm时,线段PA的长为______cm;当点P第n次(n为正整数)到达点D时,点P的运动路程为______cm(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13延庆一)12.观察下面一列数的规律并填空:0381524,…,则它的第2013 个数是       .第n个数是_________     

(13昌平一)12.如图,在△ABC中,AB=AC=2,点PBC上.若点PBC的中点,则 的值为       ;若BC边上有100个不同的点P1P2,…,P100,且mi=APi2+BPi PiCi=1,2,…,100),则m=m1+m2+…+m100 的值为      

 

(13平谷一)12.如图1、图2、图3,在 中,分别以 为边,向 外作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 相交于点 .如图4, 是以 为边向 外所作正 边形的一组邻边; 是以 为边向 外所作正 (n为正整数)边形的一组邻边. 的延长相交于点 .图1中         

图4中          (用含 的式子表示).

 

 

 

 

 

第11题图

(13石景山一)12.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 .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5行从左到右的第3个数为_______;第 行( ≥3)从左到右的第3个数为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