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北京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北京家教网  >  马老师主页  >  马老师的文章
家教马老师的文章列表
测试与喜 [高考历史]
发表于:2011-03-17 阅读:43次
萨达大时代
发表于:2010-09-24 阅读:99次

许多学生家长,甚至有一部分老师,把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简单的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个孩子是否聪明,另一方面是这个孩子是否用功。事实上,影响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不假思索就可以列举出一堆:学生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家长的水平和关爱度、学习环境,等等。在这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处于上升状态;在这些因素发挥消极作用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半处于下降状态。因此,当发现孩子的学习陷入困境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找出客观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我把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孩子自身、老师、家长、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分为两方面,家庭学习环境和学校学习环境,无论是哪种环境,都是人创造的。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心智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每个孩子都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所以,环境因素和孩子自身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家长和老师身上。下面,我就从家长和老师两方面来说一下如何消除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教师”因素

 

不被学生爱戴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这样的老师可能导致一个班的学生在该科目上成绩整体偏差,这样的老师可能是能力不够,也可能是教法有问题,但总而言之,如果一个班的学生在某一科目上,整体成绩不理想,多半是教授这个科目的老师的问题。因为教师的社会责任重大,所以社会上不应该把执教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前程,并可能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当所有老师都把教学看作自己事业,事业就需要不懈地追求,不断地创新。当某位老师碰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建议您从自身找原因。任何老师都没有权利要求自己的学生是完美的?当老师特别讨厌一个学生的时候,你别指望这个学生会喜欢你;当老师特别喜欢一个学生的时候,那个学生同样也会喜欢你。所以,每个老师都应该学会欣赏,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那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学生有很多闪光点。你欣赏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就会喜欢你;你欣赏全班学生,全班学生就会喜欢你。学生开始喜欢上老师的时候,他们的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就是最美丽的园丁,这时候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你那幼苗般的学生经受任何摧残。老师对学习好成绩提高的快的学生大加赞扬的同时,也不要吝啬对那些后进生的鼓励,也许你的一句鼓励会成就一个孩子的一生。

 

家长”因素

 

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疏于对孩子的照顾,我这里所说的照顾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尤其是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往往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他们更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面对那些困惑的家长,我要送给他们一句话,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和你的孩子沟通吧,和你的孩子做朋友吧。

 

对于那些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我想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会产生的诸多变化,多数孩子回表现得比较叛逆、敏感、缺乏情绪控制能力、容易冲动、对待问题容易偏激。但作为家长,不应该回避孩子的青春期,更不应该拒谈青春期孩子的问题。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时期,也是一个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些孩子会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以获得自我认可,并且有意识地采取与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目的就是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这个时候,家长应该采取疏导的方式,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家长不要对孩子怀有过高的期望,也不要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不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有太多压力,当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帮孩子排解了压力,孩子自然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家长,要尊重、信任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同时要注意调整教育方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多和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平稳的渡过青春期。其他问题解决了,孩子才会专心学习嘛,成绩自然会提高。

 

对于那些非青春期的中小学生,他们同样需要家长的尊重和信任,同样需要家长在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一个合格的家长,一定是孩子的朋友。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时候,最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作为家长,绝对不能够把工作等方面的怨气撒到孩子身上,即使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要给孩子脸色看。我曾经听说这样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读小学低年级的小女孩,一次数学测验没考好,这件事被家长知道了,妈妈非但没有鼓励她,而是将她臭骂一顿,结果小女孩回到自己的房间,锁起门来哭起来,哭完仍然得不到妈妈的理解和安慰,从那以后,她对数学就更没有兴趣了,后来高考的时候,她其他几科都是全校最高分,只有数学不及格。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是家长的一句话毁掉了一个优秀孩子的前途。

 

关于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就说这么多吧,希望对中小学生及其父母有所帮助。

发表于:2010-09-24 阅读:93次

成人完全可以忽略儿童的某些“求助信号”,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但,忽略不是忽视,家长要把握住安全的限度。

  ★教育孩子应采取“狮子育儿法”。公狮和母狮只是站在幼狮一旁,保持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只要幼狮没有生命危险,决不伸出援助之手。

  ★成人完全可以忽略儿童的某些“求助信号”,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但,忽略不是忽视,家长要把握住安全的限度。

  ★把爱藏起一半,放在心底,让他适当吃点“苦”,受点“累”,给他成长的机会。

  迁就溺爱妨碍孩子成长

  碰到孩子摔倒这类事情,幼儿园的男老师和女老师通常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

  男老师会先判断孩子是否受伤,如果孩子安然无恙,男老师就不会急于扶起孩子,而是让他试着自己爬起来;女老师通常会出于本能,惊讶地喊出声来,然后跑过去,扶起孩子、安慰孩子一番。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家中,父亲和母亲的反应也基本像男老师、女老师那样。

  生活中,还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在考验父母的育儿智慧。比如,孩子学吃饭时,经常把饭粒撒在外面,溺爱的家长就干脆端起碗喂饭;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有些过分谨慎的家长不愿意分析一下环境是否安全,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即制止。

  孩子蹒跚学步时,免不了会摔跟头,聪明的父母会显出不以为然的表情,因为他们知道孩子的能力,希望给他一个战胜自己的机会;当孩子尝试做家务、第一次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明智的家长会装作很平常,或者及时表扬,决不会因为孩子暂时做得不够好,而伸出自己帮助的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聪明的家长会说:“你觉得该怎么办?”而不是说:“你应该这样,或者那样。”

  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刘振民教研员认为,家长完全可以忽略孩子的某些“求助信号”,因为过分的迁就溺爱孩子,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导致孩子养成凡事依赖别人的习惯。

  相信孩子 不越俎代庖 

  幼儿教育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孩子应采取“狮子育儿法”。

  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被公狮推下石崖,再让小狮子自己想办法爬上来。而公狮和母狮只是站在一旁,保持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只要幼狮没有生命危险,决不伸出援助之手。

  “只要孩子处于安全范围,当他不需要你的时候,就当没看见他;当他需要你的时候,立即出现。”刘振民老师说,孩子也像幼狮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呵护下生存,他们必然要走进社会,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家长也未曾碰到和解决过的。面对障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抱着孩子代替他跨越障碍。

  刘振民说,养育孩子其实非常简单,就像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样。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欲望、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孩子只有在逆境中不断地锻炼,才能学会坚强、学会自立。无忧无虑的幼狮整天玩耍、打闹,正是这种玩耍、打闹,还有争斗,锻炼了它们坚强的体魄、灵活发达的四肢,同时也学会了群体间的相互忍耐、谦让,相互间的欣赏和帮助。

  把爱藏起一半给孩子机会

  当然,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爱,父母的爱会滋润他们健康成长。现在的孩子不怕“没人爱”,而是怕“爱过剩”,家长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把爱藏起一半,放在心底,给孩子独立克服困难的机会,让他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家长对环境的安全性有一个判断,不要超出安全的限度。忽略孩子,但不要忽视孩子。

  孩子的成长谁也代替不了,将来的风风雨雨必须要亲自经历,未来的路也必须是靠自己走出来。

发表于:2010-09-24 阅读:164次

在“海内外基础教育研讨会”上,美国教育部科技教育协会常务副主席乔龙庆指出了中国学生的几个缺陷,并坦言:中国的不少教育方法需要改进,要向美国学习。
中国学生缺乏学习的基本技能
      “有两位在中国当过外教的美国朋友告诉我,他们对中国大学生非常失望。”乔龙庆说,现代大学生往往显得对学习不太感兴趣。“他们不做笔记、不参与课堂讨论、不认真做作业,迟到早退,这是很悲哀的事情。”乔龙庆认为,这暴露出中国教育的一大问题:“中国孩子缺乏学习的基本技能。”
       她直言:“中国大学生没有养成学习习惯,从小到大都是被动地学,不得已地学,根本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乔龙庆切中了中国教育的要害。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小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从家庭到学校,传统的学习习惯和教育体制严重阻碍了孩子的个性成长。死记硬背、灌输式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重知识轻技能,使孩子的动手能力极差。片面追求升学率,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使其产生厌学情绪,也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技能远比知识重要,孩子的成长远比知识重要。

    武汉科技大学的电信系学生温帆,在校读书时就有四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他的妈妈是名教师,很注重对孩子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温帆小的时候,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看到刚刚买的收音机被儿子拆得七零八落。如果是一般的父母,会斥责、甚至打骂孩子,但是温帆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她问儿子:“你怎么拆了?”

   “里面的阿姨在唱歌,我想看看她在里面怎么唱歌。”温帆说。

    妈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对儿子说:“你的想法真不错!阿姨在很远的地方唱歌,不管是天上、地下、海里,你都能听到。这是为什么呢?你长大了就去探索吧!”

    正是在妈妈的鼓励下,他对无线电、电子、电波越来越感兴趣,报考了电子信息专业,并小有成就。

    当孩子站在创造发明的路口,愚蠢的父母会责骂,这样只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聪明的父母则会赞赏孩子,并会坐下来跟孩子一起动手,把弄坏的东西修好,给孩子插上想象和创造的翅膀。

中国学生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中国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什么事情都为其操刀代办,这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作为一位在美生活了40余年的美国教育部官员,乔龙庆认为,虽然中美国情有别,但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上,中国家长要向美国家长学习。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造就了很多“寄生虫”。有的一家几代人轮流溺爱,孩子的生活全由大人包办。有的孩子到了大学,也不具备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成为大家讥笑的对象,性格也变得孤僻、抑郁。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热水里,它会马上跳出来逃跑。可是把青蛙放在冷水杯里,在水杯下放上酒精炉,点燃后慢慢加热,青蛙在杯中呆得很舒服,慢慢习惯了这样的温度,最后被活活煮死,却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父母的一定要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孩子幼时就要注意磨练其意志,使其具备承受挫折、独立行走的能力。将来孩子成人了,成材了,必会感恩于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一笔终生的财富。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聪明的父母不应当把孩子藏在自己的羽翼下,而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孩子培养能应对复杂人生的雄鹰。愿自信独立、勇敢智慧的雄鹰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翱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