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杨教员的文章专栏 |
---|
三星堆博物馆
发表于:2013-11-21阅读:17次
|
三星堆博物馆(Sanxingdui Museum)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我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种功能于一体,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实施管理,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等千余件珍贵文物。
大家在关注: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旅游景区 1. 综合馆 2. 青铜器馆 3. 特别展馆 旅游指南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德阳广汉市南兴镇[1]。三星堆古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古遗 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流光溢彩的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博物馆以其文物、建筑、陈列、园林之突出特色,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旅游胜地,四川省对外重点推出的五大旅游景区之一,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世界首家通过“绿色环球21”旅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及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博物馆。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三星堆博物馆(Sanxingdui Museum)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我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 编辑本段旅游景区 三星堆博物馆基本陈列《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由《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三星永耀——神秘的青铜王国》两大展馆之分展合构而成,共辖九个单元。前者为“综合馆”(第一展馆),陈展金、铜、玉、石、陶等各类文物,以类设题,因题见意,纵向贯通、横向展开,全面系统地介绍古蜀历史及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后者为“青铜器馆”(第二展馆),通过连续递进的场景组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三星堆阵势雄浑威赫森严的青铜雕像群及一批造型神秘诡谲的古蜀青铜神品重器。两大展馆陈列规模宏大,布局考究,匠心巧运,制作精良。陈列内容与展线节奏动静结合、波澜起伏,以其融知识性、故事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炉的诠释方式,有力地揭示出三星堆文物的深刻内涵,集中反映了三星堆文明的辉煌灿烂,清晰地勾勒出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给人以身临其境、故国神游之感…… 综合馆 序展 以三星堆遗址全景挂屏为主体展品,以神坛底部一对造型奇特的神兽为原型制作主体雕塑,辅之以大型壁画“长江文明之源”,提纲挈领、开宗明义,揭示三星堆文明的深邃与厚重,表征其作为长江上游文明杰出代表的典型意义。 第一单元 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的沧桑史 勾勒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迄商末周初的古蜀历史大轮廓。全方位展示三星堆古蜀王都的宏大规模,揭示三星堆 遗址作为西南地区文明社会初期繁荣昌盛的古城、古国的性质,彰明其在中国早期城市文明的重要地位。 第二单元 物华天府——三星堆的农业与商贸 介绍古蜀国的农业与商业概貌。众多酒器及各类家养动物造型器物等说明当时的农业已有相当水平,家畜饲养业也具一定规模。海贝、铜贝以及漆器、玉石饰件、两坑出土青铜人像的服装、冠饰等反映当时商贸之盛况。 第三单元 化土成器——三星堆陶器 反映古蜀国制陶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示独具特色的各类器型及成熟高超的制陶工艺。轮制法制作的各类陶质品,反映了古蜀制陶术的巨大进步,小巧精致、颇具神韵的人物与动植物造型陶艺小品体现了先民的生活情趣与审美风尚。 第四单元 以玉通神——三星堆玉石器 本单元展示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玉石器,凸显其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反映三星堆玉石器从原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工艺流程,揭示玉器在古蜀宗教礼仪上的内涵和功用及其所富涵的精神价值。 第五单元 烈火熔金——三星堆冶炼 本单元展示三星堆的部分青铜礼器,以反映三星堆古蜀国的冶金工艺。三星堆青铜器工艺繁复,造型精美,达到了当时范铸工艺的最高水平。三星堆金器以锤拓、模压、粘贴为主要技法,同样体现出中国青铜时代高超的工艺水平。 第六单元 通天神树——古蜀人智慧与精神的象征 本单元旨在揭示神树在古蜀原始宗教文化中“宇宙树”的象征意义,以反映古蜀人天人合一、人神互通的原始宗教观念,以及日神崇拜及三界、天下之中的时空观。以三星堆文物中最具神韵的重器神树,为综合馆陈列高唱一曲压轴戏。 青铜器馆 以青铜人首鸟身像为主体标志性雕塑,辅以大型铜质浮雕背屏,旨在揭示陈列之内容主题——“人与神”,表征古蜀先民的精神追求,寄意人类海阔天空的前景与美好未来。 一展厅 铜铸幻面 寄载魂灵——奇秘面具 以纵目面具为代表的青铜面具群,是三星堆文物中最有特色同时最具精神文化内涵的文物之一,它们是中国时代最 早和出土规模最大的面具群体。本厅为青铜面具专厅,重点展示纵目面具、戴冠纵目面具和特大型面具,一大批人面具与兽面具则如众星拱月,列队布阵,围聚主体展品,带有面具意味的一批奇形怪状的眼形器亦安置此间,由此塑造本厅恢弘的气势与神秘的氛围。 二展厅 赫赫诸神 森森群巫——神巫群像 在基本不具备偶像崇拜传统的中国上古时代,三星堆出土的一大批青铜人物造像可谓绝世精品,它们既是神灵的象征,又是人间统治集团的代表。本厅以两侧林立之高大立屏展柜烘托中心展柜之形式,构成具有“神道”纵深意味的多层次递进空间,旨在使青铜偶像群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此厅之“群像”与前厅之“面具”亦可形成彼此呼应,交相映照之势。 三展厅 皇天后土 人神共舞——祭祀大典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上古社会最重大的事件,颇足以说明先民们的意识形态。本厅依据三星堆文物重器“神坛”和众多人物造像之原型,借助古蜀时代成都羊子山祭台的考古实例,构筑古礼演绎祭祀大典模拟场景:高大的祭台、巍峨的神坛、拜祭的人群、天幕的火光,这一切,旨在表达“天人合一”这种人类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追求,由此揭示古蜀先民浓郁的生命意识和博大的宇宙情怀。 四展厅 矗立凡间 沟通天地——群巫之长 青铜大立人是三星堆文物中又一件举世瞩目的重器,其身份当是精神领袖兼世俗领袖。为大立人设置专厅,意在彰显其无比尊严与无比珍贵。此厅作为大立人陪衬的是另一件重器“兽面冠人像”,其造型特别是手势与大立人如出一辙,颇可相互参照。在此厅中,还聚集了三星堆青铜人物造型中的多件全身人物造像,其与“面具”和“人头像”各据一 方,三足鼎立,由此构成一楼展览之文物特色。 五展厅 千载蜀魂——奇绝的宗庙神器 本厅位于二楼,荟萃了三星堆文物中颇具神秘意味的10件(组)典型器物。这些神器造型奇特,制作精良,内涵丰厚,多为当时宗庙中的常设重器,用于朝拜天地、礼敬百神、通灵镇邪等,因宗庙重器非常人所能得见,故谓之“秘宝”。透过这些光怪陆离、奇妙诡谲的青铜造型,人们可窥见古蜀先民精神世界之一斑,领略古代造型艺术的无穷魅力。 六展厅 心路历程——三星堆考古录 本厅位于三楼,其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讲述“三星堆发现故事”,主要以“老照片”图说方式简要介绍半个多世纪以来三星堆发现与发掘的心路历程。二是集中介绍一些有关三星堆的“千古之谜”,使陈列留下有余不尽之悬念;对观众而言,亦有“猜谜”之意。三是特设数字博物馆与小型放映厅,使展览体现出现代感及高科技含量。此部空间具有一定的参与互动及娱乐休闲性。 特别展馆 雒城风华——广汉文物精华展 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物展 参展文物:荟萃川、滇青铜文物凡318件(套),种类包括:神像、面具、宗教用器(如铜杖等)、兵器、乐器及装饰杂器等,其中如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与纵目面具、凉山盐源蛇蛙铜案、云南五牛盖贮贝器等皆为珍品。 展览宗旨:通过科普话语艺术化相结合的陈展形式,全面反映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风采,促进学界整合多学科从多层面多角度加深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向群众普及与之相关的正确历史知识。 展览意义:弘扬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为观众提供集中欣赏川滇文物精华之良机,使之得到造型艺术之美的愉悦和文物知识,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展览选题价值:李学勤教授于今年4月在三星堆博物馆举办的“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化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时指出:南方丝绸之路的地位应该和西北丝绸之路相当。中国古代几条丝绸之路中,最值得进一步开发的,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而在南方丝绸之路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关键地位的,一定就是三星堆文化。 陈列内容设计:以《丝绸之路走向示意图》、《三星堆地理位置及南方丝绸之路走向示意图》、《中国西南地区青铜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拉开序幕,明其时空关系与文化分布格局;正展由《三星辉映丝路长——三星堆青铜文物》、《岷江孕灵铸蜀魂——成都及岷江上游地区的青铜文物》、《万曲灵关变通途—灵关道上的青铜文物》、《百城烟水渡梁津——五尺道上的青铜文物》、《殊方异俗倡别调——永昌道上的青铜文物》、《民族走廊呈异彩——南丝路上的现代少数民族》六个单元构成。(展厅外设数组仿干栏建筑的展示栏,以喷绘形式展示南丝路山川风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