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杨教员的文章专栏 |
---|
我爱成都
发表于:2013-05-07阅读:9次
|
我生活在成都,是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昨晚哄孩子睡觉,临睡前宝宝抱着我说了句:妈妈我爱你。 “我也爱你,宝宝。”孩子熟睡后我起身,看了大半夜资料,关于彭州石化项目。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最近都在谈论这件事情,确切地说,是在用这个事情作引言,谈论环境,搬家,移民,教育,自由等等问题。而关于彭州石化本身,很多人似乎没搞清楚也不想搞清楚,更多时候,它更像一个表达情绪的形容词。 我试图去了解整个事件,也尽力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出了解到的情况,可能一些专业人士会从中看出很多不严谨的地方,还请谅解。 这只是一个妈妈为了未来的世界不要太坏作出的一点点努力。我不是在预先定论“彭州石化投产了世界就会更坏”,而是说,这个世界不坏的前提是更多的人对身边的事物有真正的了解,有独立的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真实的态度”。 如果你对这个项目相关的事情已经足够清楚,可以略去其中很大一部分,如果也像之前的我一样,仅仅停留在情绪上,那么请耐心看完。
一 整个事件有这些关键点: 1.彭州石化项目的业主方是中石油和成都石化(一个四川省专门为这个项目成立的公司),中石油占比更大(75%)。 2.彭州石化立项的时间是2004年,正式开工建设是在2008年,正式投产原计划是在今年。 3.彭州石化从立项到开工建设,符合政府对工业项目审批的所有程序,网上能查到官方公布的环评报告以及三次环评及公示和公众参与的详细数据。时间分别是2004年9月,2006年5月和2007年11月。(三次环评的具体项目不一样) 4.但民间反对的声音一直存在,这其中有对环评报告本身的质疑,也有对审批程序的质疑。“事件未公开,选扯不科学”是最多的反对理由。民间认为,项目没有给民众更多的知情权,民众的意见也没有表达和沟通的渠道。比如,环评公示只在彭州公众信息网上进行了十天,公开听证时只有两百人参与投票,且绝大多数的赞成票让人生疑。再比如,环评报告说“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但民间认为达到标准并不等于不排放,也会吃掉环境容量。 5.2008年5月4日,有成都人“上街散步”反对这个项目。 6.2008年5月12日发生地震,一方面公众的关注度转向灾区,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地震之后必须重新评估该项目。中石油的高层也公开称,如果地震之后彭州化工厂所在地的地质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条件不具备,会放弃。这之后有“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成立的独立调查团对项目进行独立评估,评估的结果是可以继续。 7.再之后,项目就在一些微弱的反对声中悄然再次开工。 8.直到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公众的质疑再次铺散开来。(512地震后专家曾说四川一百年之内不会发生大地震)。而这个时候,项目已经完工即将投产了。 9.今天发生在成都的事情大家都了解了,周六,我们度过了上班的一天。
二 在彭州公众信息网上,我们能看到彭州石化的具体项目,其中一个是“60万吨对二甲苯”,这个“对二甲苯”也就是常常听到的“PX”(para-xylene)。PX广泛用于聚酯的生产,胶片片基、磁带片基、电容器膜、光盘、磁卡等电子信息产品都会用到。PX还是生产涤纶(的确良)和塑料的重要原料。我们的衣服、矿泉水瓶等日常消费品的生产都离不开PX。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PX消费国,2009年国内PX产量为480万吨,消费量为817万吨,2010年消费量就已超过900万吨,进口的数量占据了中国市场PX使用量的四成。 也就是说,如果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使用手机电脑,穿着有化纤原料的衣服,不管是开车坐车还是骑车,喝水,买房子装修……你就离不开PX的相关产品。只要我们还是现在这样一个消费型的生活方式的社会,对PX的需求就是必不可少的,PX化工厂的建立也是一定的,不是建在这里,就是建在那里。一个地方反对成功,它可能会迁向另一个地方,隐藏得更深更远,但它还是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厦门的PX事件,大多数人只知道厦门人胜利了,但故事的最终结局是:该项目迁址漳州市,已经在两年前正式投产。 有专家说,未来十年,中国至少还要建十个80万吨的PX项目才可能满足需求。这十个项目建在哪里?选址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人少一点的地方被选中的机会更大一点,那么是不是就表示,那个人少的地方的每一条生命,就不如人多的地方的每一条生命? 很遗憾,如果我们仍然是现在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一边喝着矿泉水做着面膜一边大骂PX,那我们就是在“一边抱怨一边成为自己所抱怨的那一部分。”
三 现在的成都,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2007年的厦门和两年前的大连以及后来的宁波。成都会成为又一个赶走PX项目的城市吗?很多人会这样问。查阅了很多厦门PX事件的文章,一个总体的感觉是,PX从厦门搬出,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当中最大的力量还是来自不同利益集团的角力。同时,由于PX项目是在已经建设的情况下搬迁的,这当中造成的人力财力的浪费也是惊人的。 还查到些资料,PX并不是中国独有,美国,新加坡以及日本等国家都有大型的PX项目,但这些项目在当地并不像在中国这样引发这么大的争议,美国和新加坡的化工厂就在居民区附近,日本一家PX化工厂甚至只和居民区相隔一座大桥。我们知道,日本是地震高发地,所以关键还是看排放处理技术和设计施工方案。 再来看成都,如果这个项目污染巨大问题多多,当初是怎么通过环评以及后来的震后评估的? 这个投资几百亿的项目目前已接近尾声,这毫无疑问增加了决策的困难程度。 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探寻真相的过程是辛苦的,而选择一种“正确的情绪”却很容易。这一天多时间,我尽力不带任何倾向去接近整个事件,结果却发现,我确实不知道哪个选择是正确的。我想得到的答案是,这个项目对成都的环境到底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个工程究竟应不应该停下来?如山的资料,各方的说法纷至踏来,最后我只能说:这是需要专业人士用专业知识去论证的事情。 而一个本来是专业领域的问题一旦进入到大众视野,事情反而可能离真相越来越远,在情绪面前,真相可能会变得很不重要。 但我们应该明白,最重要的仍然是真相,是科学。如果没有科学作为前提,民主也可能是愚昧的民主。
四 一位朋友说,其实现在出现的问题很好解决,首先,政府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一边是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就业,一边是环境和健康,都是政府责任。然后,投资方应该组织专业人士就项目的设计施工防震减排等措施向全社会公开,必要时可以与环境保护人士公开辩论,从而让市民清楚这个项目可能的危害到底在哪里。专家们都站出来,赞成的,反对的,各自谈自己的看法,耐心回答公众的疑问,所有过程电视直播,最后在尊重民众知情权的前提下,政府做出负责任的决定。----环境问题不是小问题,要尊重事件中的每一方。 真有这位朋友说的这么好解决吗?听起来简单,似乎要实现也不难,但我们却都知道,难。看看今天寂静无声的九眼桥,我们就知道有多难了。
五 五年前的今天,我走在九眼桥散步的队伍里。 两年前女儿一岁多,面对不放心的食物,我写“世界坏掉了,我却带你来。”如今孩子三岁了,越来越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要想世界不坏,先让自己好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