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重庆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重庆家教网  >  李老师主页  >  李老师的文章
家教李老师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2-09-13 阅读:13次

有的时候是我们父母缺少一种倾听的习惯,觉得孩子讲的东西离父母要求太远。因此,来不及地打断,来不及地来指导他:你该怎么样,你最好怎么样。

所以从行为习惯上来讲,父母更多应以指导者的角度来倾听, 以同伴,朋友平等的地位来倾听。

另外,从社会发展来看,家长对孩子在行为处事的方式上可能差别很大。

本文转自重庆家教网 http://cq.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09-10 阅读:50次

经常会看到,年龄比较小一点的孩子喜欢玩沙、玩水那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活动,同时孩子创造性开发上有好处,因为他完全是发散性的,在玩 沙时可堆沙、挖坑,或者做碉堡等,思路完全是发散的,我们 家长可能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怎么还用得上去玩沙玩水呢? 这样把他们这种兴趣爱好抹煞了,于是你可能给他买遥控赛 车或其他高级智能玩兵,小孩子或许只是扳扳手指,一开一关 也就过去了,这些指令性兴趣爱好,实质是家长自己的兴趣爱好。

本文转自重庆家教网 http://cq.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09-10 阅读:15次

我觉得在亲子教育过程中,我们中国父母在表扬 孩子方面是过分吝啬了 ,批评多于表杨。

我在想,家长为什么这么吝啬对孩子的表杨,这里面可

能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标准完全是成人化的标准,不愿小孩

子犯错误,不愿孩子淘气,不愿孩子打架。我说哪个小孩子

不淘气?哪个小孩不打架、不犯错误?如果你能蹲下来或设

身处地考虑自己童年的时候,我是怎样成长的,那么你就会 完全理解。所以家长在思想和方式上还缺乏对孩子的了解, 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

本文转自重庆家教网 http://cq.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09-10 阅读:25次

家长不能总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在读懂孩子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觉得父母能 够去除一些“亲子一体化”的话,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些,这对 孩子的教育帮助会更大。比如说,你要求孩子天天向上、好 好学习,而自己没有一种天天向上的意愿,好像觉得我已经 是成人,我没有什么发展了,我已经没有什么应该学习的,那么家庭教育总是要打折扣的,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我是 这样认为的。

本文转自重庆家教网 http://cq.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09-10 阅读:52次

冲突可让父母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也可让孩子知道父母观念当中成长发展的 这条道路应该怎么走。现在有一种说法:前喻文化、后喻文化和并喩文化。过去我们比较主张要向父母学习,后来提出 父母要向孩子学习,今天的理念是亲子共同成长,与孩子一 起成长另外、在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方靣,我看有三分之 二的孩子会讲是家长替我们选择的,是家长强加的,媒介认 为这是指令性的兴趣。所谓指令性爱好和指令性兴趣,我们 的家长在这方面是缺乏对孩子真正的了解。

本文转自重庆家教网 http://cq.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09-05 阅读:172次

我认为我们与父母的代沟是不可避免的,与父母有分歧,总认为我是正确的,他们是错的,认为父母对我们不了解。有时冷静下来,觉得父母是为我好,冲动时就不可理解 了。如考试不好时,父母说我,我就说:“你们只关心我的学 习结果,并不注重我学习的过程”,他们很生气。我认为两代 人之间是有代沟的,考虑的角度和思维都是不同的,有很多方面非常容易发生矛盾。

 

父母认为他们是关心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认为他们关心我们学习结果,这两种关心是不一样的。

 

父母总认为放寒假了,应该去补一补,这样补一补总有 好处的,有提高的。我认为补课是额外的事,就不愿意。我 相信在座的各位,没有几个是愿意去补课的。

B:补课,妈妈早就说了。我不愿意,我妈还是给我报名 了。补下来还可以,就叫妈给我联系家教。

E:我家百分之五十是民主、百分之五十是家长制。如我 考高中,考什么学校是我个人的事,在我家里是我爸爸决定 的。要我考这个学校,翌然要我接受,如我不接受,反抗- 下,他们也没办法。

F:我们家绝对民主的,当然有些事是爸妈说了算。有些 事如考高中,这是大事,是经过讨论后决定的。有些大人的 事,是父母决定的,孩子“插••脚”没有这个必要。

本文转自重庆家教网 http://cq.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09-05 阅读:129次

A:压力一方面来自学校的考试啦,同学、老师啦,还有一方面是附加的就是家庭压力。在学校是个小压力,到家里就 是很大的压力。如考高中吧,在初二考试时,本来没什么,可 父母说这个考试一定要考好,这样就给我们增加了压力,本 来不是压力的也变成了压力。家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催 化剂的作用。

C:你们父母要求你考试必须考到多少分数,必须挤进哪个名次?

B:开始时我还蛮老实的,考试都告诉给他们听,后来我 就不说了,他们也不问了,只要期中和期末时告诉他们,把分 数给他们看,平时小成绩让他们看看,签签名就可以了。

C:听说现在学校有一个新的行当:涂改学生手册,把不 好的成绩涂掉,再按照你的要求写上分数。

D:上次在报纸上我看到还有请临时父母的。有一个学 生在学校做了不好的事情,老师让他找家长来,他觉得没办 法告诉父母,就到校门外花了 10元钱,请了一位与自己父亲 年龄相近的叔叔冒充父亲来学校联系。

    其实孩子最大的问题还是学习问题,家长认为我们在生活方面爱攀比,其实他们也爱攀比。拿同事中孩子的分数好坏来 比自己孩子好了,自己脸上很有光彩。我觉得压力不仅仅来自学校、家庭,还有外界相互攀比的压力。

    我想只有出自于自己内心的压力,才是真正的动力,别的压力只会产生反感。如果家长给我压力的话,我最多只能接受30%〜50%, 不可能全部接受。

    有的孩子惟一的负担就是学习,学习说到底还是看成绩,除此以外,什么也不要,整天就是看书学习。看三小时的书,才能看一小时的电视,他们是按这个比例计算的。

本文转自重庆家教网 http://cq.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09-05 阅读:77次

“代沟”可以填平吗

A:从毛笔到钢笔,从圆珠笔到电脑,反映了社会进步。 我认为代沟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系。为什么封建 时代代沟不突出,因为社会的发展很缓慢或止步不前,中国 才会如此落后。这几年发展特别快,代沟也越来越深,随着 速度的加快,代沟深度也增长^如我今天要出门,爸也要出 门,我说叫出租车吧,我爸说广不行,你还没嫌钱,坐公共汽 车吧。”这其实是价值观上的问题,也是代沟问题。

B:初二时我说的话,我爸妈都听不懂,这“代沟"特别明 显。我发现父母在适应我,到初三时这种情况明显好转,他 们赶上时代步伐了。过去我们出去从不坐出租车,现在价值 观改变了,认为该花的还要花。平时与父母的地位也平等 了,过去父母地位是很高的,现在他们放低了,再放下去要比 我还低了。

C:爸说的话,我不太听,而妈说的话,我较听。爸的教育 较严,比如我学习累了,想打游戏机,他说不行,拼命要我去学习,找不太习惯.

D:我爸妈不一样,我想玩的时候,都让我玩,平时每星期 五回家都玩一小时电脑。开始时我瞒着他们玩,后来他们发现了,也没说什么,玩的次数多了,讲我两句。双休日我做两 小时作业,就看电视,我妈也没讲什么。看到一定时间,她提醒我不要看了,该做作业了 .这样矛盾就淡化一些,我与妈发生矛盾时,爸像中间人一样帮我们化解矛盾.

本文转自重庆家教网 http://cq.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09-05 阅读:41次

我们生活在一起就有矛盾,如我父亲也想再买一台电脑,我爱玩,父亲要做功课要 打文章和我抢电脑,但这种矛盾不会引起吵架、大家只是不 说话,心里不开心,两人之间有疏远的感觉。在这方面,父亲 很民主,我就大胆说话。初-、二时总是听批评,不大讲话, 初三开始,有一种找回自我的感觉,就与他争辩,顶两句嘴, 虽说“代沟”是有的,可以把它淡化。他们尽量弥补过去到现 在的差距,顺应历史潮流,缩短自己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慢 慢的,代沟就会像伤口愈合那样慢慢地化解了、淡化了。

G:其实父母他们是很努力的、当然父母跟不上我们。如 “水”,平时叫“水”,学了英语后叫“water”,学了化学叫 可妈妈他们就不理解了,他们年纪大了,学了也记不 住,但我觉得他们是努力过的。如看电视,我爱看港台骛匪 片,新加坡的《力克千年虫》,而妈妈却爱看《马永贞》。我家 有两台电视机,可以分幵舂,如三人都要看不同的电视,难道 还要洱买-台吗?如逛超市,我们各人看的东西都不一样, 兵分三路。但我们不断缩短距离,有时我陪妈妈一起走,后 来再让妈妈陪我一起走,这样就一点一点地填平代沟n

B:代沟不可能绝对天衣无缝,长辈与小辈之间不是绝对 没有共同语言,只是绝少数、长辈也应尽量向小辈靠拢,向现 代化的东西靠拢。如有一则笑话,说学校里考语文老师,考 的全是现代术语,语文老师全都不知道,所以考试全都不及 格。看了后开始只是笑笑,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时代气息,除 了父母尽量向我们靠栊外,我们应该谅解父母,向父母靠拢。

C:代沟的形成主要是和自己生活的经历有关。父母在社会上生活了几十年,对你们有很高的期望,他们的期望建筑在生活经验和教训上。如“文革”中,他们自己上不了大 学,就希望你们上大学,没有大学文凭将来就没办法走上社 会。你们的期望建筑在来自辻会方方面面的兴趣,来自自己 对前途的憧憬,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期望不等于是你们自己的期望。

本文转自重庆家教网 http://cq.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09-04 阅读:51次

E:我写过给父亲“打分”的文章。我分几个方面:父亲叫我做功课,逼我学习,在一百分中我给他打30分;跟我玩,搞 体育活动,打乒乓,这是可以的;踢足球,他跑不动了,他是技 术型的,我给他打80分。平均总分是66分。

 

D:我爸妈还是挺好的,可以给他们打90分。我觉得他们平时对我挺好的,国庆节出去玩,他们鼓励我,回来已是凌 晨三点,爸爸还在等我D平时虽有小矛盾,但总体觉得他们很好,较民主,所以我给他们打90分。

 

A:要家长非常完美是不现实的,他们总有缺点,如果家长的优点大于缺点的话,这孩子就很幸福了。就拿上面的代 沟来说,“代沟”这提法太夸张了,我家里最多是一点距离,距 离是由一些反感而产生的。我对爸的反感是他说到却做不到,现在我对他的批判主义很反感,把马克思、毛主席的理论 拿来压人,说,“你这小孩没有救……”他把我说得人都不是, 反正他是批判主义,越批越厉害。我给我妈可以打高一点的分,给爸只能打70分。

 

我给我爸可以打90分,我妈打80分。我爸妈是受 “文革”的影响,说他们可怜也有点可怜,可怕也有点可怕,可 打80分。他们是悲剧人物,要读书时没书读,现在他们不读 书了,逼着我们读书,我们现在成了第二代悲剧人物,这是他们的可怕之处。可怜之处,他们说“我们那时候要什么,没什 么;你们现在要什么,有什么,所以你们要好好读书”之类的 —连串套话,所以给他们打80分,那20分就扣在那呰废话上。

 

F:父母是1956年生的,七三届,上山下乡没去。我爸是独生子,中专毕业,轮船驾驶员,妈是管理员,我觉得爸妈还 可以。我从小就喜欢爸爸,他跑东跑西,不常在家,他不管在 什么地方都关心我,可打S5分。那5分扣在哪里呢?就扣在他对我太溺爱了》什么事都要为我分担,我觉得应该扣他5 分。妈妈啰哧,有时有矛盾,总责怪我,不去下解事情的本质 和原因,就打80分。爸爸觉得自己挣的钱,也应该好好享受,不一定全要花在孩子身上,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好.

本文转自重庆家教网http://cq.jiajiao4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