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家长问我,说孩子初中时候成绩不好,高中第一个学期成绩也一般,但是突然孩子把手机上交、电脑游戏也删了,说要努力学习,问我还来不来得及,怎样的后面需要怎么做。
我认为,时间是足够的,但是后面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当然如果是高二学生到同样的时间节点有这个觉悟,那就如果想出成绩就要完全脱离独立学习了。那么针对高一学生,时间足够,最后的成绩取决于你怎样度过后面的时间。下定决心,需要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方法才能提高成绩。既然前面都落下了,那要想拿到更好的成绩,需要付出的努力不仅仅是跟自己以前比有所提高,更要跟更优秀的同学对比。好在高一刚刚度过不到半年时间,虽然授课的内容不多,但是都是支撑整个高中数学体系的框架和基础。那么对这个学期的内容,如果不能保证知识点都能运用,那最低标准就是知识点不能有盲区。不能有盲区的定义就是:老师讲过的知识点你都会,看答案是可以看得懂的。然后后面的内容跟上进度,作业保证质量,不要过于拖沓。对于作业我是这样的态度,我不在乎你是用什么方式完成的,但是对于所有的作业,只要是出现过的就应该能100%做对,这就是作业的要求。保证没有盲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想迎头赶上,光靠学校的时间是不够的。忘了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比喻:高中的三年就像是在跑圈,在学校的学习就像是直道,假期的时间就是弯道,想要在学习上有所突破,弯道是最好的机会。
前面落下的就先搁置下来,把当前的任务做好,如果想追上别人,你要做的,不是200%,也不是150%,你只需要做到100%或者110%。对100%就是把当下老师的所有授课完全吸收,这点在之前如果做不到,那在后面也会很难,但是想出成绩就只能知难而上、逆流勇进。那如果真的可以掌握好当下的内容,学友余力就把其中考试前的部分翻出来看一看,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突然觉得前面的内容很简单,其实这并不是错觉,而是你在学习更难的东西以后理解千年的内容会更深刻,不需要多,每天练习一道期中考试前的内容足够了,就找自己没学好的环节来练习。那数学来讲,数学月考前考试内容是函数,月考后的重点是立体几何,这两个基本没有半点练习,函数能学好立体几何不一定就学得好,函数学不好立体几何大家都是从0开始,当下就是最好的反超机会。立体几何对思维活跃、空间感好的同学来说就是天堂的存在。那么立体几何所有的依据都来源于平面几何,基本90%的题目都需要转化到平面或者利用平面几何的架构来解决,了解三角形的性质(重心、内心、外心)、正方形、长方形的性质,知道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一系列知识配合空间想象力,是这一部分学习的精髓。
接下来跟大家聊一聊决心这和话题,基本上每个孩子都会下这样那样的决心,想达到这样那样的目标,决心的具体表现就是目标,有了目标向目标努力的过程叫做毅力,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叫做方法。对于毅力我不想多解释,有决心的孩子90%都倒在了毅力的大山下,9%的学生倒在了方法上,发现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以后,还是在原地踏步,方法要满足两点:要科学、要适合自己。科学的方法有很多,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才是决定的关键。方法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也提到过一些,在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当决心有了,同时能保障坚韧的毅力和科学高效的方法,当这几点共同拥有时,对高一的你们就一切都来得及。如果真的是高二才觉悟,那就只能脱离整个高中体系重新建立知识构架,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痛苦的过程背后一定是美好的未来。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借鉴,总归成一句话,只要你想学,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就看你有多想得到它。你是无所谓,还是想得到,或者非常想,还是期待到无以复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