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赵老师的文章列表 |
---|
写作创新的提高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4-09-18 阅读:9次
一、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项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释放就越有效。读书是积累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我们说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和基础,但要讲求方法和效率,以形成“有效积累”。
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而要有目的的读书,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 三、读书是为了应用,只有应用了,才能达了读书的目的。只有用过,才能牢记,只有用过,才能使知识融化在血液中,才算自己的东西。 四、写作需要你具有以下能力: 1、发现、收集素材的能力; 2、阅读分析消化能力; 3、整理归纳能力; 4、资料编排、档案管理能力; 这些能力的综合水平决定了你的写作能力的高低。由此可知“看了很多书”只是有利于你某部分能力的提高。这里所谓“能力”实际上就是掌握了某种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之。 |
高中地理考试注意事项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9 阅读:7次
地理在高中分到文科部分。偏文的学科在考试中相对技巧性更强。这里指的技巧性就是即时这道题你不会做,也可以根据技巧性答题得上积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高中地理的答题技巧。 当模糊的原则。 回答地理综合题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以适当地模糊,如受到某洋流的影响,如果对洋流的名称没有把握,可模糊回答“受洋流影响”不写洋流的具体名称。若名称写错,反而不得到分数。 次分明的原则。 在很多地理综合题中,都会出现要求考生分析原因、评价区域发展优劣势等这类的问题。答题的模式基本上是固定的,大多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去分析回答,自然方面有“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等,社会经济方面有“工业、农业、交通、劳动力”等。 量套用课本语言。在很多情况下综合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个时候你就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语言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 不留空白。 回答综合题,要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啰嗦。但如果没有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高考综合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把握性大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识点放在后面。千万不要出现空白,空白就造成得分的机会全部失去。如果写上几句,就可可能有得分的机会。 这里为大家介绍的只是应急所需,要想真正取得好成绩,还要脚踏实地的学习。多做多练多总结。
|
高一生物细胞总结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9 阅读:20次
一、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植:营养、保护、机械、输导植:根、茎、叶 细胞组织分泌器官花、果、种 动: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动:心、肝…… 运动、循环 消化、呼吸病毒 系统(动)个体单细胞种群群落 泌尿、生殖多细胞 神经、内分泌 非生物因素Ⅰ号 生态系统生产者生物圈 生物因素消费者Ⅱ号 分解者 二、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较小(1—10um)较大(10--100um) 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核区。无核膜,无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肽聚糖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代表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真菌、植物、动物 三、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
英语易错填空题分析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5 阅读:12次
1.思维定势型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帮助考生将考题内容与以前所学知识迅速联系起来,并在短时间内调集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并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但若运用不当,它便会误导考生掉入命题人所预设的陷阱,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 A. locking B. locked C. to lock D. to be locked 解析:答案为B,但考生易误选A,以为是考查spend...(in)doing结构。其实,不是“锁门”花去了三小时,而是“将自己锁在书房里度过了三小时”,用过去分词短语作伴随状语。 2.规则硬套型 就是指不从语言实际出发,不考虑特定的语言环境,而是机械地套用语法规则,生搬硬套语法的条条框框,从而错误地作出选择。 例2 He made up his mind to
devote his life ______pollution______ happily. A. to prevent, to live B. to prevent, from living C. to preventing, to live
D. to preventing, living 解析:答案为C,但易误选B,认为第一空应填to,是不定式符号,第二空是prevent... (from) doing sth.是固定搭配。其实devote
... to ... (把……奉献给……)中的to是介词,接-ing形式;第二空也不是“阻止污染过上幸福生活”,而是“为了过上幸福生活而阻止污染”,用不定式作目的状语。 3.母语干扰型 学外语最忌母语干扰,但由于母语在大脑中根深蒂固,所以常常会对外语学习者大脑中尚不牢固的外语知识产生负面影响。命题者也往往利用这一点,制造陷阱。 例3 I’ll
come to see you if______. A. you’re convenient B.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 C. you feel convenient D. it is convenient with you 解析:答案为B,但易误选A或C,因为按汉语意思,“如果你方便的话”,易直译为if you are convenient或if you feel convenient。但事实上,英语中表示“如果你方便的话”,通常说if it is convenient for(to)you。
|
英语完型填空练习详解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5 阅读:14次
例题: There was once a shepherd
who had a daughter whose great beauty One day, the shepherd asked
his daughter, “Dear, what kind of2do you want to be your husband?” The daughter said, “My
future husband can be poor3also a wealthy man.” “How could that be? Poor
and rich are two4things!” said her father. “Dear father, a poor person
also has his wealth,” said the daughter. The shepherd then announced that his
daughter was ready for5 . Therefore, there were many
men6outside the shepherd is home. A few7gentlemen came forward followed by
their servants and camels8gifts. “We are rich men. We have jewelry, silk, fur
and red carpets. Please9one of us.” The shepherd is daughter just10 . One11one young men came
forward but they were turned12by her. The shepherd began to worry. Suddenly, a plainly dressed
young man appeared. The shepherd asked, “Young
man, you look so poor. What can you13my daughter?” “My wealth is always with
me and it is my14 ,” the young man said. “I am a good tailor. I am also a
good15 . I can make tables and chairs within an hour.” The lady smiled. The young
man continued, “I can cook too. I can cook16meals. I do not have17servants or
jewelry. But with my pair of hands, I18have a whole life of wealth!” “That is great!” shouted
the shepherd is daughter19 . “You are wealthier than any of them because you
have a pair of precious hands. You are my20of an ideal husband!” 1. A. drew B. pulled C.
attracted D. absorbed 2. A. men B. man C. a man
D. the man 3. A. but B. and C. so D.
or 4. A. same B. similar C.
opposite D. different 5. A. work B. job C.
project D. marriage 6. A. seating B. seated C.
gathered D. gathering 7. A. old B. well dressed
C. ragged D. poorly dressed 8.A. carried B. carry C.
carrying D. having carried 9. A. have B. elect C.
choose D. make 10. A. smiled B. laughed C.
cried D. glared 11. A. by B. after C. to D. past 12. A. out B. in C. up D.
down 13. A. help B. offer C. supply D. provide 14. A. heart B. hands C. feet D. food 15. A. carpenter B. worker
C. employee D. artist 16. A. smelly B. dull C. terrible D. delicious 17. A. many B. any C. much D. some 18. A. did B. would C. could D. do 19. A. excitedly B.
obviously C. bitterly D. badly 20. A. plan B. future C. idea D. advice 详解: 1. C考查动词。根据上下文得出:美貌吸引年轻人。故选C。 2. B考查冠词。kind of后名词用单数且前需用零冠词,固定用法,故选B。 3. A考查连词。poor与wealthy是反义词,转折之意。故选A。 4. C考查形容词。只有opposite才有“反义的”含义。 5. D考查名词。project是可数名词,需加冠词。根据上下文理解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故选D。 6. D考查非谓语动词。gathered有被动之意,与上文“吸引”矛盾。 7. B考查复合形容词。根据上下文,那些年轻人都是有钱人。故选B。 8. C考查非谓语动词。carried形式错,过去分词表示被动;having carried强调时间先后,故也错;carrying表示伴随状态,故选C。 9. C考查动词。elect 表示用投票选举,当时不可能。故选C。 10. A考查动词。laugh意为“大笑”,cry意为“大叫或大哭”,glare意为“发怒”,都不合情理。故选A。 11. A考查介词。by指一个接一个,故选A。 12. D考查动词短语。turn out意为“生产,结果”;turn
in意为“上交,向内弯”;turn up意为“出现”。只有turn down表示“拒绝”。 13. B考查动词短语。 ACD正确的句型:help sb.with sth.;provide/supply
sb. with sth.,都不适合, 故选B。 14. B考查名词。根据上下文,双手创造财富。 15. A考查名词。下文table和chair表明A答案是对的。 16. D考查形容词。根据情节,赞扬poor gentleman,故D是正确答案。 17. B考查不定代词。根据上下文是全部否定,故选B。 18. D考查助动词。D答案对现状有强调之意,其他选项无此含义。 19. A考查副词。选到意中人肯定兴奋。 20. C考查名词。C答案有心仪之意。
|
高中物理作图注意事项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3 阅读:227次
作图是高中物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同学只注重其原理忽视其细节。导致明明会做的题目,因为不注意细节而丢分。下面给大家总结几点画图时应注意的小细节,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养成好的习惯。 作图随意,缺乏严谨。 (1)作图时,未使数据点均匀分布在线上及两侧;没有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而用折线连接;往往漏掉原点及最后一点;不注意线性部分与非线性部分。 (2)不按规定用黑色笔画图;书写数据时连笔;涂改后不清晰;小数点不清晰;作图随意导致误差太大,以致扫描不清。 (3)电路原理图信手画,随意断裂,交叉处无实心点;实物连线图中没连接到接线柱上,空中交叉;滑动变阻器连接出错;限流、分压电路混淆不清;电表连接不考虑量程。 解题书写不规范。 ①力学题不画受力图;电学题不画等效电路图,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题不画粒子运动的轨迹圆和找出半径关系。 ②没有分步列式,物理公式不写字母表达的原始方程。 ③遗漏所求物理的必需单位。 ④不注意题目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 ⑤不注意细节,如所求量是矢量,要答大小和方向,注意交代牛顿第三定律等。 审题不清,抓不住关键字词。选择题中的选“正确”与“错误”,“变化量”与“变化率”,“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表现极端情况的“刚好”、“恰能”、“至多”、“至少” 等。 找不到应有的得分点。遇到题意不能完全理解或不会做的题目时,要善于从难题中寻找得分点,理解到哪一步,方程列到哪一步,争取多得分,千万不要什么都不写.
|
文言文“也”的用法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2 阅读:8次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司马迁《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贾谊《过秦论》)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贾谊《过秦论》)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韩愈《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龚自珍《病梅馆记》) ③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
说明文文体知识总结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2 阅读:6次
1、说明顺序: (1) 空间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空间性。说明文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部分。在介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是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 (2) 时间顺序 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有些说明文根据事物的时间性,把事物的各部分组成先后关系,这也是一种条理性。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一般都是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介绍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的说明文,一般按照生产和工作的程序,逐一说明。 (3) 逻辑顺序 有些说明文主要是剖析事理的,在说明时就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或者从主到次,或者从浅到深,或者从原因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 2、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
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2 阅读:13次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语文,语文学科靠的是日积月累。短时间内见效不快,但只要是持之以恒,语文成绩会很稳定,不会因为考题难易而有较大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的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爱阅读的习惯,精读的习惯,默读的习惯,朗读的习惯,速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用工具书的习惯,好问的习惯;记日记的习惯,写随笔的习惯,先构思再写作的习惯,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书写工整、美观的习惯,注意行款、格式的习惯;专心听话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与人文明交际、恰当表达和交流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集中精力上课的习惯,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主探究的习惯,与人合作学习的习惯,随时留心学习语言的习惯……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所有方面和全部过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逐渐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它虽然不像别的学科那样能很快见效,但是只要你持之以恒,就能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收到显著的成效。比如阅读,我们阅读的多了,慢慢地就爱阅读了,会阅读了,阅读的感悟能力也就提高了;我们写作,经常写,就越写越爱写了,一天不写就会觉得不舒服,慢慢地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还可能发表作品,品尝写作带来的乐趣;我们进行口语交际,经常练习,慢慢就会善于倾听,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得体的表达,懂得怎样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强了;我们上课,我们学习,慢慢懂得了上课应该怎样集中精力,应该怎样抓住重点,了解了学习的有效方法。这些反复实践、反复积累、反复运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我们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所以说,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认真实践、长期历练、不断积累,才能逐渐养成。正像叶圣陶所说:“锻炼语文习惯要有恒心,随时随地当一件事做。正像矫正坐立的姿势一样,要随时随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养成坐得正立得正的习惯。”
|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1 阅读:7次
乘法与因式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