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南京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南京家教网  >  小王老师主页  >  小王老师的文章
家教小王老师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4-08-11 阅读:14次

  高中课程多,知识点繁杂,提高效率是重要问题。数学在高考中占分值较多,难度较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有助于整体提高数学成绩。

  学习问题自我评价。 每一个学习不良者并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的问题之所在,要想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学习问题进行自我评价便尤其显得重要了。对学习问题可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l.时间安排问题

  学习不良者应该反省下列几个问题: (1)是否很少在学习前确定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内容。(2)学习是否常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3)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4)学习计划是否是从来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5)一周学习时间是否不满10小时。(6)是否把所有的时问都花在学习上了。

  2.注意力问题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15分钟。(2)学习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我分心的东西。(3)学习时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体验。(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

  3.学习兴趣问题

  (1)是否一见书本头就发胀。(2)是否只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3)是否常需要强迫自己学习。(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4.学习方法问题

  (1)是否经常采用题海战来提高解题能力。(2)是否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法。(3)是否从未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过学习方法。(4)是否从不向老师请教问题。(5)是否很少主动钻研课外辅助读物。一般而言,回答上述问题,肯定的答案 (回答”)越多,学习的效率越低。每个有学习问题的学生都应从上述四类问题中列出自己主要毛病,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例如一个学生毛病是这样的:在时间安排上,他总喜欢把任务拖到第二夫去做;在注意力问题上,他总喜欢在寝室里边与人聊天边读书;在学习兴趣上,他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对旁系的某些课却很感兴趣;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机械记忆法。这位学生的病一列出来,我们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了。

 

数学学习三步法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11 阅读:36次

1一本书

就是教科书,这是基础的基础,但是被中等生最忽视的。笔者高中时,先看教科书再做题,所以往往同学做到第5题,我才刚开始,但当我做了20题时,反过来发现同学做到第17题,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最后不仅省时,而且比同学多巩固了书本知识,然后从书本原理到题目及从题目到原理走了一个来回,培养了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一句话,省时又高效。为摆脱题海打下了基础。

2两方法

1)找到已知与求解的桥梁。主要针对中等题及难题,利用已知,推一步或几步,完成转化,从求解往后推几步,看看还缺什么,再去回忆脑袋里的知识点及解过的经典题,把已知与求解的差距补上,这个就是桥梁原理。

2)有些题按上述方法还遇到困难,可能需要另辟蹊径,如从定义出发或需要再审视已知条件,可能还未用尽已知条件或有些暗含的已知条件未挖掘出来。

3三部曲:

1)先看教科书,真正搞懂课本例题,并做课后练习(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实质上就是要你检查自己是否真的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

2)利用历年高考真题, 这些题很有价值,先掩着答案,根据你之前课本学的基础内容,尝试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下,再对答案,明白其原理.,真正弄懂它,看看能否举一反三,可问老师及同学,也可请家教,最后达到触类旁通。

3)同步练习,必须紧跟课程,不能赖下来的,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数学知识点较多,容易忘记,但以上的步骤你都能做到的话,那么就不那么容易遗忘,即使忘记,你也可以翻阅以前的内容重新巩固一遍.

 

发表于:2014-08-11 阅读:10次

  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实践记忆法

  这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来进行记忆。比如,学习了有关的面积、地积的知识后,可让学生自已动手去量一块地,算算亩产量;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让学生画一张自已所在班级身高、体重等情况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验证,就会得到久而不忘的效果。

 

发表于:2014-08-08 阅读:27次
虽然每种题型都有其一定的解题技巧可寻,但要想学好英语必须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有这些基础再加上一定的解题技巧才有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总体把握。 要通读完形填空的短文,跳过空格快速阅读,了解全篇的主要内容。切不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个别字句推敲上。 弄清体裁。 文章体裁通常分为四种:论述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中考选文以叙事性文章为主,如:幽默故事、科普知识、童话、简短新闻、名人轶事、社会热点问题等。读这类文章,要大体上了解故事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前因后果。 重视主题句。 完形填空所用的短文一般不给标题,但短文的主题句,往往在每段文章的首句,有时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或结束处。主题句提供全篇的性质、大意等,这是深入了解全文的“窗口”,甚至能以语句为立足点,从该句的时态、语气推测全文的主要内容。 语境联想。利用上下文的提示,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扫清部分词汇理解上的障碍。
发表于:2014-08-08 阅读:36次
  1.【2013山东聊城】There is ______ American boy in our class and ______ boy can speak good Chinese .   A. an, the . B. an, an. C. a, an . D. a, the.   2.【2013山东泰安】—Do you play _______ piano in your free time?   —No, I like sports. I often play _______ soccer with my friends.   A. 不填;the B. the; 不填 C. the; the D. a; a   3.【2013浙江丽水】It is a good habit to go to ______ bed early and get up early.   A. a B. an C. the D. 不填   4.【2013湖南邵阳】—Look! Who’s boy over there?   —Oh, he is my cousin Bob. He is honest boy.   A. a, the B. the, an C. the, a D. an, the   5.【2013广东梅州】31. ______ man in black is from ______ England.   A. The; the B. The; / C. A; / D. A; the   6.【2013广西玉林】—Do you know Robert?   —Yes, he is ______ university student. He likes sports and runs for______ hour every morning.   A. a; a B. a; an C. an; an D. an; a   7.【2013黑龙江绥化】 It’s said that ________ apple ________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A. a; an B. an; a C. the; the   8.【2013湖北宜昌】—Have you seen _______ iPhone 5? I left it here this morning?   —Is it ______ black one? I think I saw it somewhere.   A. an; the B. an; a C. the; a D. the; /   9.【2013湖南益阳】____Great Wall is____ longest wall in the world.   A. The; the B. A; a C. The; a   10.【2013天津】—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______ breakfast?   —A piece of bread and ______egg.   A. a;an B.不填;the C. a;the D. 不填;an   11.【2013山东威海】 —Do you know ______ woman in red?   —Yes, she’s a professor of ______ university.   A. the; a B. a; an C. the; an D. /;the   12.【2013山东莱芜】一 Tony, what's ________ matter with you?   一 I have ________ toothache.   A. a; the B. the; a C. /; the D. the; /   13.【2013广西贺州】Simon is _____ honest boy. Now he is studying at _____ university.   A. a; an B. an; a C. the; a D. the; a   14.【2013新疆乌鲁木齐】_______ old man behind Tom is______ university teacher.   A. An; an B. A; the C. The; a D. The; an   15.【2013湖北恩施】My teacher told me that I forgot ________“h" in the word“weight".   A. / B. a C. an   16.【2013贵州遵义】We should offer the seats to old on the bus.   A. an B. \ C. the   17.【2013吉林】 Look! There is _______ elephant on the grass. It is playing with a ball.   A. an B. a C. the   18.【2013辽宁锦州】Can you see sun at night?   A. a B. the C. an D. /   19.【2013新疆】 Dave doesn’t like playing ______ volleyball, but he likes playing ______ piano.   A. the, the B. /, the C. the, / D. /, /   20.【2013贵州黔东南】 Zhu Zhiwen was ______ usual farmer several years ago. But now he is ______ famous singer. He can play ______ piano.   A. an, a , the B. a, a, the C. an, a, / D. a, a, /   答案和解析   1.【解析】在句型There is 后用a或 an表示有一个,a用在以辅音开头的单词前,an 用在以元音开头的单词前,American的第一个音是元音,故用an, 下文第二次出现男孩表特指,用the,故选A。   【答案】 A   2.【解析】piano“钢琴”属于乐器,前面要用定冠词the;soccer“足球”,属于球类,前面不加冠词,故选B。   【答案】B   3.【解析】句意:早睡早起是个好的习惯。go to bed是固定短语,意为“睡觉”。   【答案】D   4.【解析】第一个空表特指,指那边的男孩,故用定冠词the。第二个空后的honest的h不发音,音标为['ɔnist], 以元音音素开头, 故用不定冠词an。   【答案】B   5.【解析】句意:这名穿黑色衣服的男子来自英国。第一空特指“穿黑色衣服的男子”用the; 第二空后的England是专有名词,其前不加任何冠词。   【答案】B   6.【解析】a表泛指,用在辅音音素前;an表泛指,用在元音音素前。根据university以辅音因素开头,要用a;hour以元音音素开头,用an。所以选择答案B。   【答案】B   7.【解析】句意:据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定冠词the表特指;不定冠词a 和an 表泛指,相当于汉语中的“一”;a 用在辅音发音之前,an 用在元音发音之前。apple第一个音是元音,用an;day第一个音是辅音,所以选择答案B。   【答案】B   8.【解析】不定冠词a和an表示泛指,意为“一”。根据句意“——你见过‘一个iPhone 5手机吗?我今天早晨把它忘在这里了。——它是个黑色的手机吗?我想我在某个地方见过它。”可以判断用不定冠词,单词iPhone以元音开头,用an;单词black以辅音开头,用a。   【答案】B   9.【解析】句意为: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墙。the Great Wall专有名词,前面加不定冠词the;longest为形容词最高级,其前需加定冠词the。   【答案】A   10.【解析】句意:——你经常早餐吃什么?——一块面包和一个鸡蛋。第一个空后是breakfast,在一般情况下三餐饭前不用冠词,排除A、C;而第二个空泛指“一个鸡蛋”,排除B。   【答案】D   11.【解析】句意为:你认识那个穿红衣服的妇女吗?是的,她是一所大学里的一个教授。上句中提到了的穿红衣服的妇女表示特指,应该用定冠词the;后句中是泛指一所大学,用不定冠词,因为university是以辅音因素开头的单词,要用不定冠词a。故选A。   【答案】A   12.【解析】句意:一托尼,怎么啦?一我牙痛。习惯表达:what is the matter/trouble with sb =what is wrong with sb.怎么啦?固定搭配:have a toothache牙痛。根据句意和习惯表达, 故选B。   【答案】B   13.【解析】句意为:Simon是个诚实的孩子。现在他在一所大学读书呢。honest为元音因素开头,an表泛指,用在元音音素前;a表泛指,用在辅音音素前;the表特指;零冠词有特殊的用法。   【答案】B   14.【解析】题意:汤姆后面的那们老人是一位大学教授。第一空特指那个老人用定冠词the;第二空表示“一类”,用不定冠词,且university的读音是辅音开头,故用不定冠词a。   【答案】C   15.【解析】此处表示泛指“一个”,要用a/an修饰, h的发音是以元音因素开头,故用an修饰。   【答案】C   16.【解析】 “the +形容词”表示一类人。根据句意:在公共汽车上我们应该把座位提供给老人。   【答案】C   17.【解析】不定冠词a和an有“一”的意思,表示泛指。根据句意“——看!草地上有一头大象。它在玩球。”可以判断用不定冠词,又由于elephant以元音开头,须用an。   【答案】A   18.【解析】指世上独一物二的事物用定冠词the,如the sun, the sky, the moon, the earth等,故选B。   【答案】B   19.【解析】play与球类运动名词连用时,球类运动名词前不用任何冠词,play与西洋乐器连用时,西洋乐器前用定冠词the,故选B。   【答案】B   20.【解析】usual和famous都是以辅音音素/ju:/和/f/开头,故其前面用冠词a,乐器前面加定冠词the。   【答案】B  
中考英语动名词 [学习经验]
发表于:2014-08-08 阅读:17次
  一、动名词的作用   1、作主语   1)、直接位于句首做主语。例如:Swimming is a good sport in summer.   2)、用it作形式主 语,把动名词(真实主语)置于句尾作后置主语。动名词做主语时,不太常用it作先行主语,多见于某些形容词及名词之后。例如:It is nouse telling him not to worry.   3)、动名词作主语与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比较: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都可以用作主语。在意义上相近。但动名词多用来表示泛指或抽象动作,不定式多用来表示特指或具体动作。比较:Smoking is not good for health. It is not good for you to smoke so much.   2、作表语   动名词作表语时句子主语常是表示无生 命的事物的名词或what引导 的名词性从句。表语动名词与主语通常是对等的关系,表示主语的内容,主语、表语可互换位置。   Your task I scleaning the windows.你的任务就是擦窗户。(Cleaning the windows is your task.)   3、作定语   动名词作定语往往表示被修饰词的某种用途。如:awashing machine=amachinefor washing=amachin ewhich is used forwashing。   4、作宾语   例:Weare think in go fmaking an ewplan for the next term.我们正考虑为下学期制定新的计划。   5、有些词后只能接动名词,不能跟不定式。   allow;avoid;celebrate;consider;discontinue;dislike;enjoy;escape;excuse;explain;feellike;finish;for give;can'thelp;imagine;keep;itmeans;mind;miss;practice;prevent;等   6、另外还有一些接-ing形式的常用短语。   spendmoney/time;thinkof,giveup,putoff,insiston,begoodat,dowellin,can'thelp,keepon,feellike,betired(afraid,capable,fond)of,look forwardto,beusedto,devoteoneselfto,stickto,res pondto,lookforwardto,   7、有些词后面加不定式和动名词均可。   例如:remember,forget,try,stop,goon,stop,regret,,mean后面均可用不定式和-i ng形式,但意义截然不容。例:like doingsth表经常 性动作like to dosth表习惯性动作;  
发表于:2014-08-08 阅读:46次
  1.说明文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作比较等说明方法。2.说明文语段中的中心句与文句。3.说明文的文章结构特点与文段结构特点;总说与说。4.说明中限制语的运用,确数和约数。5.说明文语段的层次划分角度。6.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7.平实与生动的语言。8.说明中的描摹。9.科学小品的特点。10.图表的设计。11.联想与想像。12.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试题特点】   主要题型为填写题、简答题、简述题、概括题、图表题,简答题设题最多,比例最大。次要题型为仿写题、判断题、选择题。   【解题导引】   例1.(2003年盐城)   人体内有一种淋巴细胞,它们是人的“生命卫士”,担负着消灭外来入侵病毒的重任,医学上称之为“免疫细胞”。人类二十世纪,这些“生命卫士”遇到了一种强悍凶险的对手——艾滋病毒。这种病毒十分狡诈,一旦侵入人体细胞组织,它们就会用“融合”的手段进入免疫细胞内部。原先的“生命卫士”被迅速异化为病毒感染细胞,并会“走火入魔”发疯似地复制,病人每天大约会产生1000万个变异的病毒颗粒。由于它的高速的变异和复制,病人即使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剿杀,这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也马上会针对性地再度变异,使抗病毒药物在一段时间后失去攻击能力,也就是说病人很快会出现“耐药”反应。当人体“生命卫士”的组织系统被瓦解后,病人就会并发多种疾病,直至死亡,所以艾滋病也被称为人体免疫系统缺陷综合症。   八年前,科学家针对耐药性,变单一抗病毒药物治疗为多种抗病毒药物的配伍联合用药,创造了“鸡尾酒”疗法,虽然有较好抑制病毒的作用,但最终还是不能逃避“耐药”的黑洞。   最近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共同研制的一种新型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有可能使之成为首个能逃避“耐药”黑洞的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该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有效阻断艾滋病毒融人免疫细胞内部,就像给人体的“生命卫士”穿上了坚固的防弹衣,使病毒无法进入免疫细胞内部进行“策反”,并无从复制和变异,只能处于“孤立”状态,最终在免疫细胞和抗病毒药物面前束手待毙。这一新型药物已得到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将用于临床。   1.第1段开头为什么把人体内的一种淋巴细胞称之为人的“生命卫士”?   2.根据第1段内容,为下图的3个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3.第3段“只能处于‘孤立’状态”中“孤立”的意思是什么?(依据文中语句回答)   4.第3段中加点的“有可能”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大意。   上面用于命题的材料是一篇科技说明文。第1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求对陌生的内容进行阐释,解答时要反复浏览相关内容,找到与题目有关的辅助材料作为答题的依据;第2题考查对段落的理解,采用了图表题,要能通过阅读抓住关键词语作答;第3题考查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并要求依据文中语句回答,要细读词语前后的文字;第4题是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此时的解说一要利用平时的积累,二要利用文中的材料,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练、层次分明;第5题考查对语言材料的整体理解,要精心地从文章中撷取带实质性的有关内容,精心组合语言,写出简洁、通顺而又合乎题目要求的答案。此题的参考答案为:1.因为这种细胞能消灭外来入侵的病毒。(或:因为这种细胞能使人免疫。)2.免疫细胞(内部)病毒感染细胞组织系统3.指艾滋病毒无法进入免疫细胞内部,也无从复制和变异。4.不能。“有可能”表示情况并不确定,去掉后就变成肯定了。(或:“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状态,去掉后就不准确了。)5.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给免疫细胞穿上了“防弹衣”。(或:说明了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致人死亡的过程,以及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的神奇功效。或: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将置艾滋病毒于死地。或:新型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能有效阻断艾滋病毒融入免疫细胞内部。)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所蕴含的能量实在是太巨大了,它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万年的光和热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万年为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的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近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出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人类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地球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的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年后乃至400万年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人类可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替代一些不可再生资源,那么这种替代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毕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吃咸萝卜操淡心的!   ⑦所以,人类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1.阅读全文回答问题:人类在地球上生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什么?   2.文章第②段中“这一过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波浪线在原文中划出。   3.文章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中能量消耗者应是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第③段中划线部分的内容,20字以内。   5.文章第⑤段关联词语使用有误,请改后将正确的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如果()……那么()……毕竟()……   6.文章第⑥段中“吃咸萝卜操淡心”一语是个______语,它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个与“吃咸萝卜操淡心”意思相同的成语。   7.阅读文章第⑦段,指出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含义并举例加以说明。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仔细推敲文章结构,如果将文中的第⑥段调换位置,你认为应放在哪一段前为宜?   9.请你以“地球与人”为主题策划一则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要求有明确的主题词和具体的画面描写,40字左右。   上面的第1题考查整体阅读能力,不妨从首段中找出总起句作答:①“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②“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当然,善于自己概括更好,即可答作:①地球资源的多少;②地球外在环境的稳定与否。第2题看看是否明确复指的内容,当划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第3题的判定需承前蒙后,酌指“太阳”,因为“太阳所蕴含的能量实在是太巨大了”。第4题务必考虑到限制的条件,答案并不过死,或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以地球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或曰: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地球资源的关系,关键在于积极地提取主要信息,思维聚合要快。第5题考到关联词语,凭语感可知道前一个复句应为转折关系,由此得到下一句的结论,连贯看来,需改为“虽然……但是……所以……”才较为合适。第6题直击熟语(俗语),熟语自有其妙处,“吃咸萝卜操淡心”如同“杞人忧天”一样,纯属“庸人自扰”,于是很艺术地告诉人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都无须担忧地球的外在环境会对地球产生威胁。第7题是要发掘句子的含义,推敲而言,这个句子说的是人类在消耗地球资源方面不能做到自我约束(无节制、肆意破坏、掠夺性开采……),举例来说,人类无限度地开采石油,无限度地采伐树木等等,就更加使人折服了。第8题关乎文章的结构,商榷的结果还是放在第⑷段前适宜,这也与语义语境关系甚密。第9题借题发挥,由选文的题材生发开,提出创意广告,足以实实在在考核出考生的素质。此题的主观性特强,但无论怎样也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所谓主题,得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有生动的画面,譬如:黄河已经成了悬河,长江之底已干裂见缝,旁边站立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老人脸上挂着一颗硕大的泪滴(特写)……二是要有鲜明的主题词,譬如:如果说地球上还有一滴水,那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整个作品务求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发人深省,产生必要的社会效应。   (参考答案:1.地球资源的多少和地球外在环境的稳定与否(或“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和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2.指代的内容是“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3.太阳太阳所蕴含的能量实在是太巨大了。4.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以地球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或: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地球资源消耗的关系5.虽然……但是……所以6.熟语(或俗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都无须担忧地球的外在环境会对地球产生威胁。杞人忧天(或“庸人自扰”等)7.含义:人类在消耗地球资源方面不能做到自我约束。或:人类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肆意破坏或掠夺性开采)8.第⑷段9.例:画面中出现黄河、长江的景象,黄河早成了悬河,长江之底已干裂成缝,旁边立一饱经沧桑的老人,老人脸上挂着一硕大的泪滴(特写)。主题词:如果说地球上还有一滴水,那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解答说明文时:1.先读阅读题,了解所考查的内容,判断其难易。2.阅读选文,反复读两遍,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说明顺序,初析文章结构,辨识说明方法,理解事物特点。3.读文并答题,可“顺流而下”,也可“先易后难”。先在心中默答一遍,然后再答在试卷上。
发表于:2014-08-08 阅读:12次
  语病修改是初中考试大纲列出的考察点。考试题型较为灵活,但都意在考察该知识点的掌握。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常见的语病及修改。   1.句子成分残缺:   一个正确的句子,在结构上应是完整的,句子结构不完整是指句子成分残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句子必须具备主语、谓语,有的还必须带宾语,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结构才算完整;而缺少了这些句子成分,结构就不完整。缺少主语、谓语、宾语中的任何一项,都算是句子结构不完整。如:   通过这次谈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缺少主语)   2.语序颠倒   在现代汉语中,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或是一般语序或是特殊语序),都有它的排列规律。如果语序不对,则会使句子产生歧义或表达不合理。   如:香港,即将回归的这颗“东方之珠”,无疑是一个1997年最耀眼的亮点。(应该“一个”放至“亮点”前)   3.成分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只要合乎逻辑事理,合乎语言习惯,搭配就恰当,反之就不恰当。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主要是指句子里的主语和谓语,动词和宾语,修饰语和中心语,以及并列成分之间要相互适应,合乎事理。   如:在李飞的帮助下,使张佳提高了学习成绩(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4.表达前后矛盾   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什么问题,但在表达上不合理,或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   如: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5.句式杂糅   在句式变换种我们知道: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只能使用同一种句式,有时即使使用了这种句式,又用了那种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全句意思表达不清。
发表于:2014-08-07 阅读:28次
  整体分析2014北京中考语文依旧是在确保学生熟练掌握个性基础知识及文学性常识的基础上,提高对语文思维及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但也呈现出了各种“新”的变化。各种新题纷至沓来,并且角度新颖,考察形式灵活,特别是在新增的“基础·运用”板块,出现很多以往没有考过的新题,对考生是一大挑战,这些变化对今后的备考有着十分重要的思考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点变化:   1.基础·运用:首次设立“基础·运用”板块,新增图文并茂题,用连环画的形式考查《水浒传》中林冲的故事,难度系数不大。同时出现了新题“笔顺”题,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汉字听写大会,引导考生不仅要关注汉字的音形义,也要关注它的笔顺。字谜、成语来源以及对联题都是2014的新变化,见微而知著,这些变化又引导着考生要学会关注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优秀部分。   2.文言文阅读:千呼万唤的《送东阳马生序》终于在今年闪耀登场,不过三道小题字词翻译和感悟都比较常规,不是很难。   3.现代文阅读:整体上加大了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又到麦浪翻滚时》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与去年的《洞茶》在文本选择和出题方向上一脉相承。说明文《宜居城市》从城市的宜居方面引导着考生关注环境问题,暗合了北京被吐槽为“雾都”的热点。议论文考查“梦想”,接轨了“中国梦”的当下热点话题,题目难度不高,出现一道新题写“正楷字”还是引导考生要能正确美观书写汉字,展现方块字的美,这一变化值得考生注意和思考。   4.作文:今年作文板块的变化是在原有命题作文的基础上,新增“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一题,形式是一封感谢信,分数为10分,难度系数不是很高,情景作文要把握几点,感谢的内容原因对象,感谢信的格式都值得考生注意;大作文改为“二选一”,分数降为40分,题目一是“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难度不是很大,是人人有话可写,人人有情可抒的一个题目,要求把握关键词“这里”“属于”“我的”,还要注意前面的提示“这个世界,陶冶你的性情,提升你的境界”,要能够有真情实意,也要能够创意表达,所以要想写的有特色,对考生仍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题目二《宜居城市的故事》照应了前文《宜居城市》,要求考生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理解的宜居城市,也是人人有话可写,人人有情可抒的一个题目,考生一定注意联系前面的《宜居城市》还要注意关键词“故事”。
发表于:2014-08-07 阅读:7次
  现教学大纲更注重同学们的掌握知识的灵活性,与实际联系的能力。在这个大方向下,出题者的思路也发生着质的改变。下面我们就浅谈一下未来语文的考试趋势。   语文变革大势所趋,在如火如荼的改变中,如果不思进取,还是按照老的模式老的方法去学习理解语文,将是不归之路,所以在新的形势下   训练语文思维,语文考试就是语文思维的考试,所谓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会将语文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才能抓住本质,万变不离其宗。   重视基础,所谓九层之台,起於累土。音形义,笔顺、规范书写,这些就是基础,只有打好基础这一关,日积月累,才能终成大厦。   关注热点,回归传统,但是热点往往只是幌子,用具体热点考具体能力,才是命题的一贯方向;优秀传统文化是日后的题源。   训练语文答题技巧,有内容当然还是需要有相对应的答题技巧,不同的题也有不同的答题方法,需要在平时慢慢摸索,以成系统。   语文变革大势所趋,在如火如荼的改变中,如果不思进取,还是按照老的模式老的方法去学习理解语文,将是不归之路,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紧跟变革潮流,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