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小王老师的文章专栏 |
---|
小学数学的听写训练和听算训练
发表于:2014-11-21阅读:2808次
|
听算训练。口算分视算和听算两种。听算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因为学生在听算中,吸收的是声音信息,存留时间短暂,必须迅速对问题做出反应。听算中,要求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协调运用。我们往往看到视算中有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有窃窃私语的现象,但当教师宣布开始听算时,教室里立即鸦雀无声,此时,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获取信息、专注地处理信息。这有利于倾听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对听算的要求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一年级时,刚开始我们以较慢的速度报算式,有的甚至报两遍,再过渡到只报一遍,并提高播报的速度。算式也由一步的加、减法过渡到连加、连减。反馈形式上也可以多变,如抢答、一生口答其余手势判断、记录得数后集中反馈等,以保证全体同学的积极倾听。二年级时,我们尝试采用口算接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即老师出一题,每小组“开火车”式地用前一题的得数接着出题,学生既专注听题,又积极编题。到高年级,平时训练四则混合运算,我们也通过口述习题(如“四分之三与二分之一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学生记录再笔算的形式进行训练。循序渐进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也提高了数学倾听能力。 听写训练。听写不仅是语文课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数学课中应当使用的一种练习方式。听写训练,听是前提,写是听的结果,只有听得准确,才能写得无误。听写时,对声波传递的信息,学生需要进行分析、提取、加工转化成数学符号并记录。这样的训练不仅对听的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都很有好处。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时,教师将一段包含多位数的故事以录音的形式播放出来:同学们都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吧。有一次,喜羊羊他们到郊外去野炊,走了2700米的路,好不容易来到青柏山下,青柏山高1625米,山上有4008棵柏树。正当他们想坐下来休息,机敏的喜羊羊听到丛林中的脚步声,是灰太狼追来了!喜羊羊故意沿着去千松山的方向弄了些脚印。据说千松山上有3060棵松树。灰太狼上当了,走了9072级台阶,结果爬上了高1709米的千松山,却发现喜羊羊他们在五柳山的山顶对着他笑。这个故事让学生听两遍。第一遍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中的数学信息,第二遍记录故事中的6个四位数,并把它们写出来。在听写数的训练中,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数学表达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学习小数、分数、百分数时,教师也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安排这样的听写练习,不断丰富对数的感知,促进数概念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