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方老师的文章专栏 |
---|
一个家教老师对中学后进生的一些见解
发表于:2012-12-09阅读:44次
|
我是厦门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本科在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过。作为师范生的我,对数学教育具有浓厚的兴趣。对数学教育问题也做过一些深入的思考。下面,我仅以我的实习经历和家教经历对这个问题阐述一些我自己的见解。如果有什么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中学后进生,就是以前所谓的差生。但是这个“差”字太刺眼了。现代教育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什么叫多元化?通俗的讲就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以前的差生是指那些学习比较差,难以或者不能跟上教学进度的学生。可是,难道就仅仅因为他们学习比较差就认定他们没出息,不如别人吗?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很多差生虽然学习比较差,但是他们的其它方面的能力比那些优等生要好。因为人家学习比较差,就一棍子打死人。这显然有失公允。所以差生这个名词在新的教育观下是不合理的。我们一般是用后进生来指代过去的差生。后进,就是说他学习接受程度比较慢,但是还是有进步的空间,也许,将来可能笨鸟先飞,一飞冲天。就像龟兔赛跑故事中的乌龟,虽然比较慢,但是最终跑在兔子前面。这种名词承认了承认了学生的发展进步空间,承认了学生能力的多元化,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所以,现在这个名词取代了差生。 我在实习和做家教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其实脑袋瓜(按照教育学的书叫做智力因素)并不笨。智力因素是没有问题。可是他们的学习还是很差。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非智力因素不如人。所谓的非智力因素,现在教育学一般认为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情感、动机、意志、性格等方面。那么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与其它学习好的人相比差在哪里,导致学习成绩差别这么大?
1、兴趣:很多学生很喜欢某一个科目就会刻苦学习,可是对某一个科目不感兴趣在该科目上的学习就非常懒惰,非常被动。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这种行为导致偏科。如有的人理科学得非常好,但语文、英语学得一塌糊涂。上海曾有一个高考生,理综和数学满分,但英语和语文合起来还不到150分。所以兴趣既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得非常好。也容易让学生因此导致偏科。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情感:情感有时候是跟兴趣捆绑在一起的。如因为喜欢某一个老师上课的风格,就对这个老师任教的科目产生兴趣。反之,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的上课风格,就不喜欢这个老师任教的科目。此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心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冲动。比如,初恋问题。比如,为了表示对家长和老师的叛逆,用不学习来表示反抗。 3、动机:现在的学生诱惑太多,比如游戏,电影,运动。这些东西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他们学习的愿望没有那么强烈。比如:现在很多中学生都沉迷电子游戏或者小说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 4、意志: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攻坚破难的雄心。比如,一碰到难题就犯了投降主义。以致形成习得性无助。稍微难一点,都不愿意去想一想,就轻易地把难题放弃了。在学习上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5、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的人粗枝大叶,对什么都是漫不经心。有的人比较细心,对解题什么比较认真。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对后进生身上一些问题的阐述。其实,还有挺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我还有挺多想法的。但限于时间和精力,就此打住,下次再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