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郭楠楠的文章专栏 |
---|
与学生共同成长
发表于:2011-12-07阅读:67次
|
我的教育名言
你觉得能学得好,那便真能学得好,不要未战而降,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
我觉得调整学生的心态很重要,调动情绪才是学习的伊始。精神力会是一种很强的助推剂,或许也是无形中的屏障。倘若你连想都不敢想,还有什么是能做到的,只有过了心理那关,才会走得更远,心有多大,飞的就有多高。蓝天要由我们自己来划定领域,自由的搏击。
与学生共同成长 中国教育再没有平地一声雷的呐喊,再没有鲁迅先生那样的猛士,那样的怒其不争后鲜血淋漓的剖析与针锋直指,当今社会,谁还能救中国教育的大厦于将倾,在末路前挽救我们流失的,快要殆尽了的信心,奈何回天无力,挽澜乏术,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教育走在歧途,在悬崖边将要生死未卜,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都知道不好,至少我们比那些用假象蒙骗自己,不去思考,不去关注的人,要强太多了,可我们没办法,真的没办法。 如果教师本人对教育的前景都感到迷惘,对教育都失望了,那我们的学生怎么办呢?教与学,该何去何从? 我们说教学相长,彼此都在进步才是学习的目的,你总该学到些有用的东西,关于学识,关于德行,有多少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下来,仍然无知的可怕,让我不禁要问那些人究竟在学校学到了多少,收获了多少? 教书育人,学了这么久,连最起码的做人都欠周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一个弥天的憾事,我希望与我的学生共同成长,不光是知识或者学科领域的,更多的是我给他们强心剂,助推力,让他们有所得,有所成,更无怨无悔的生活,这样即便是“捷径”也没什么不好。 我喜欢教学,也一直在带高二、高三文综辅导,和高三文综冲刺,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人好像活得焕发着光彩,活得很有滋味,我喜欢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在这样的氛围下展开属于我们的课堂,有精神的碰撞,我希望这样的情境可以长久,同样的,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也有非常多的收获。我有我的教学理想和理念,但对中国教育我真的很彷徨,很苦恼。我承认我可能过于悲观了,可我真的有一种自己就是那只趴在玻璃上的虫子的感觉,明明好像前途一片光明,可我却真不知道,出路在哪? 我只能努力给我学生信心和鼓舞,或许关于自身方面的很多,而就教育本身而言,我真的是羞于言表,我不是不想给他们象牙塔的蓝图,可我怕,很多东西,当他真正面对时,看到那种残酷和悲剧般的美好,那种难以想象的心理落差,要怎么去平复?我不想做一个编织着必将成空的梦的骗子。我只能希望我的学生和我一样充分相信自己,充分发挥精神力,这种力量,虽无形,却至关重要,我承认我认为它是一切好的开始,好的兆头,是我能行的“先驱”,是人所周知的成功的秘诀。 在这我发了更多的感慨与牢骚,其实多少有些与共同成长的话题无关,可我喜欢这个题目,也一直以此为目标和准则,然而在现实中我更多的是想要嘶吼,想要呐喊,想要叫醒我们的教育,想要唤醒我对教育本身的信心,至少让我觉得,我将要投身的事业还有光明的崛起的希望,让我觉得我的选择没有错,而不是让这种煎熬般的状态引导我就此“悬崖勒马”。 我喜欢和我学生呆在一起的感觉,年轻而又充满活力。我愿意在他们人生开始的阶段,和他们一同成长。可所谓成长,是当你无力时,承担了你必须忍受的,而当你终有一天站在了高处,可以践踏,可以睥睨脚下,可以肆意嘲弄那些过往时,有了更多的担当。这种成长,不得不说代价很大,却是每个长大的人都要有过的经历。我们要成长,总不能这样一直天真,一直傻下去。 可是,我现在就像走进了一个牢笼,四肢上满是枷锁,我想跑,我要逃,可现实是我只能带着镣铐跳舞,当你连教学都不能“随心所欲”的时候,那是否已然被判了死刑?就不必在挣扎了。 我想改变,即使能改变的很少,即使能改变的范围很小,我要改变,而不是什么都不做,我要给我学生更多的东西,在充实学识的同时,也武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