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苏优教育的文章列表 |
---|
小学教育很重要 [学术论文]
发表于:2013-09-22 阅读:25次
小学是人生中学习的黄金阶段。多年的教学总结显示:一个成绩优秀的小学生,到中学时不但成绩好,而且学得轻松、高效和快乐。因为小学是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培养逻辑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最关键时期。例如在学习方法上,会不会做笔记,会不会用错题本,会不会整理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会不会灵活应用等等。在学习习惯上,能不能深入思考问题,遇到了难题怎么办,是逃避、求助还是放弃?做完习题后,有没有检查,有没有总结,有没有想过其它的方法?在学习兴趣上,有没有过成功和自豪的体验,有没有考过第一名,有没有值得骄傲的特长?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发现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况: 一、好动,学习时心静不下来。 主要表现: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小动作特别多,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边做作业边玩,半天做不完家庭作业,,思考问题不深入,浅尝辄止。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 改变方法: 1、改掉好做小动作的习惯。 2、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每天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3、减少分心事物的影响,注意起居饮食的规律。 4、培养兴趣爱好,增加意志力,帮孩子树立目标,制定计划。 5、坚持每周一定量的难度适宜的有趣味性的习题练习,逐渐达到深入思考的目的。 6、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缺少自信。 主要表现:日子过得平淡,得过且过。凡是老师没有严格要求的作业,他们都不做。问他们老师教的如何,自己学的如何,考得如何时,他们的回答总是“一般”! 改变方法:1、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并把目标细分,一步一步的让他们去实现。人的目标应该是分阶梯的,有远期、中期、近期之分,一步一步去实现,一个人无近期目标,他就会不勤快;没有中期目标就会不精神;没有远期目标,就会没气势。 2、发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习缺乏思路和灵活性。 主要表现:学习认真刻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但成绩却很平平。 改变方法:1、培养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一道数学应用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2、多看看相关内容的书,拓展知识面。 3、改变记忆方法,变死记硬背型为理解记忆型。 4、加强观察力的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 5、整理知识点,使之体系化,网格化。 学会学习是每个学生成功的关键! 小学阶段,孩子的考试分数差距不是很大,但学习能力差距很大。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多给孩子一点专业的辅导,多一种看问题的方式,就是多一重成功的机会。初高中时,你孩子的成绩如何,取决于小学时的学习能力。 |
家长要了解的心理学知识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3-09-22 阅读:35次
家长要了解的心理学知识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据说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实验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我们来看一下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结果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作为父母,我们也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功!但仅仅想法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这种期待明确无误的传达给孩子,并帮助孩子树立目标,细化步骤,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如果孩子有了缺点,要耐心帮助分析原因,鼓励他们克服纠正。 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耐心去培养,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 让孩子负些责任,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多花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 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 不把孩子的错误公开。 过激的批评后要适时地降温。
|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都有哪些特点?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3-09-22 阅读:150次
四年级孩子的年龄一般是9-11岁,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四年级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机。在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孩子的学习习惯将很难改变。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是在小学中低年级,但低年级形成的学习习惯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四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改变,孩子自身心里和能力的发展都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现象,有一些孩子甚至开始出现学习偏科的端倪。 四年级孩子的意志发展开始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开始具有自觉克服困难的意志,所以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恒心的关键期。 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学习能力是后天形成的,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的思维形式,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越过程。 四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可以胜任更复杂的学习任务。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孩子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增强,归类、对比和推理等能力开始增强,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年级孩子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开始转化,即使没有直接的奖励,为了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和其它人的肯定性评价,他们也会努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10岁孩子左右大脑前额皮层发育完善,孩子的天性开始消退;相反,大脑的抑制能力加强,儿童对于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更有意识;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处在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提高,一题多解的数量增加。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在四年级尤为关键,而独立性和发展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儿童开始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独立意识开始增强。 随着孩子交往范围的扩展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对很多事情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缺乏经验,经常会遇到许多自己难以明白的问题,开始产生很多不安和忧虑,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的引导。 正确的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孩子一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身为父母的人来说,任何事业的成功也不会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工作忙不是忽视孩子教育的借口,特别是在关乎孩子一生的关键时期。孩子的教育不一定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但却需要时刻具有寻找教育时机的意识。 孩子成功的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发展。那些最成功的人士绝大多数在学校并不是学业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成功的关键是素质。年轻有为的关键因素是良好的情绪能力、独特的个性、良好的智力、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较高的审美能力。孩子的成功取决于良好和全面的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