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上海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上海家教网  >  田老师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溶解性知识点总结
家教田老师的文章专栏
溶解性知识点总结
发表于:2014-08-05阅读:1次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物质的溶解性分为四个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分析溶解性的参照物分为三种,固体、液体、气体。
  1.固体的溶解度。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其中难溶物质习惯上叫做"不溶"物质。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硫酸铜等。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食盐。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等。
  2、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定义跟固体溶解度不同。由于称量气体的质量比较困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性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加热冷水,在水还没有沸腾之前,就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溶解度减小,因而冒出气泡。其实气体的溶解度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另外,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
  3、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一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即“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