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白老师的文章列表 |
---|
竞争+合作=共同进步 [小班信息]
发表于:2012-05-21 阅读:37次
昨天,我在七年级二班举办了中学生百科知识竞答活动。我将全班分成六个组,每个组有六个人。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轮流答题环节。每个组随机抽取三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第二环节为抢答题环节,共20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第三环节为自由选择学科答题环节。每个组自由抽取某两个学科的题目并进行答题,没答对一道题得10分,答错不扣分。最后,评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冠军组,并颁发相应的奖品。 活动举办的非常顺利,也让我和学生收获了很多。 竞赛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小组决策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与合作的有机结合很好的融入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而这一结合在中学生的成长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能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聪明的人不但要积极和伙伴合作,也要用于与竞争者合作并且从中受益。竞争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 中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充分发挥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机制和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有利于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激发学习的动力,并最大限度的挖掘学习的潜能,从而达到互帮互助,互助互学,最终共同进步的结果。 这次的知识竞答活动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这种意识,无论是在学习,生活,甚至是将来的工作中,都要在积极竞争的同时,发扬光大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走的更高,走的更远。 第十二期 顶岗支教 大名至诚学校 白梅瑛 |
浅谈教学中的备课 [初中英语]
发表于:2012-05-21 阅读:29次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因此,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无一例外的要做一番准备工作,因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 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的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教师教好课的可能条件。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去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众多学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提炼,是我们备课、上好课的指炉“航标”。所以在我们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深钻教材,吃透教材;要有自己的钻研、创新、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材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堂创新。长此以往,教师会思想定势,一味依赖教材,照本宣科,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深挖教材,更要超越教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要从教材中挖掘新的思想、理念、创新。只有这样,变成教材的主人,能够熟练的驾驭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因此,我们既要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备课的艰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