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李老师的文章列表 | |||||||||||||||||||||||||||||
---|---|---|---|---|---|---|---|---|---|---|---|---|---|---|---|---|---|---|---|---|---|---|---|---|---|---|---|---|---|
发表于:2018-01-14 阅读:134次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 B.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加热0.1 mol·L-1Na2CO3溶液,CO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D.由于Ksp(AgCl)>Ksp(AgBr),所以任何情况下AgBr沉淀都不能转化为AgCl沉淀 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 则含4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kJ的热量 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己知2C(s)+2O2(g)=2CO2(g);△H=a、2C(s)+O2(g)=2CO(g);△H=b,则a>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25℃纯水加热至95℃时, B.将pH=11的Na2CO3溶液加水稀释, C.室温下,pH=a的盐酸与pH=b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pH=7,则a+b=14 D.0.1mol·L-1酸HA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则
4.向盛有NaHSO4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的不断滴入,溶液中产生的沉淀量与pH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5.下列有关中和滴定的操作:①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滴加指示剂于待测液;⑥洗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⑤①②⑥④③ B. ③⑥①②⑤④ C. ⑤④③②①⑥ D. ③①②④⑤⑥ 6.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NiMH中的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Ni(OH)2+M===NiOOH+MH。 已知:6NiOOH+NH3+H2O+OH-===6Ni(OH)2+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过程中OH-从阳极向阴极迁移 B.NiMH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 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2O+M+e-===MH+OH-,H2O中的H被M还原 D.NiMH电池中可以用KOH溶液、氨水等作为电解质溶液 7.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8.某温度下,某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CO(g)+H2O(g)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再加入n molCO和n molH2O D.再加入2n molCO2和2n molH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CuSO4溶液中加入PbS,可转变为铜蓝(CuS),则Ksp(PbS)<Ksp(CuS) B.在NaHS溶液中,加入少量CuCl2粉末产生黑色沉淀,则pH增大 C.加热条件下并加入大量水促进TiCl4水解,以制备TiO2固体 D.铜制器皿放置过程中会生成铜绿是因为发生了析氢腐蚀 10. 可逆反应A(?)+a B(g)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若a=2,则A为液态或固体 D.恒温恒容条件下,增加B的物质的量,B的转化率和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都将增大 11.T℃时,CaCO3和CaF2的Ksp分别为1.0 ×10-10。和4.0 ×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两饱和溶液中c(Ca2+ ):CaCO3>CaF2 B.T℃时,两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会析出CaF2固体 C.T℃时,CaF2固体在稀盐酸中的Ksp比在纯水中的Ksp大 D.T℃时,向CaCO3悬浊液中加NaF固体,可能析出CaF2固体
A.HA是强酸 B.该混合液pH=7 C.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D.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 13.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1·min-1 B.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1·min-1 C.反应至6 min时,c(H2O2)=0.30 mol/L D.反应至6 min时,H2O2分解了50% 14.25℃时,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 ) A.0.01 mol/L盐酸 B.0.01 mol/L Na2CO3溶液 C. pH = 4 NaHSO3溶液 D. pH =11氨水 15.以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时,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6.25℃时,0.1mol Na2CO3与盐酸混合所得的一组体积为1 L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W点所示的溶液中:c (Na+)+c (H+)=2c(CO32- )+c (OH-)+c (Cl-) B.pH= 4的溶液中:c (H2CO3)+c (HCO3-)+c (CO32-)<0.1mol·L-1 C.pH=8的溶液中:c (H+)+c (H2CO3)+c (HCO3-)= c (OH-)+c (Cl- ) D.pH=11的溶液中:c (Na+)>c (Cl-)>c (CO32- )>c (HCO3- )>c (H2CO3)
17.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C.60 ℃时溴酸银的Ksp约等于6×10-4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
18.将pH=5的H2SO4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中SO42-离子浓度与H+离子浓度的比值约为( ) A.1:10 B.1:1 C.1:2 D.1:20 19.常温下,将amol·L-1 的氨水与b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已知相同条件下氨水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则下列有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混合后溶液pH=7,则c(NH4+)=c(Cl-) B.若b=2a,则c(Cl-)>c(NH4+)>c(H+)>c(OH-) C.若a=2b,则c(NH4+)>c(Cl-)>c(OH-)>c(H+) D.若混合后溶液满足c(H+)=c(OH-)+c(NH3·H2O),则可推出a=b 20.在下图所示装置中,试管A、B中的电极为多孔的惰性电极;C、D为两个铂夹,夹在被 Na2SO4溶液浸湿的滤纸条上,滤纸条的中部滴有KMnO4溶液;电源有a、b两极。若在A、B 中充满KOH溶液后倒立于盛KOH溶液的水槽中,切断K1,闭合K2、K3,通直流电,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中a为正极,b为负极 B、试管A中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C、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紫红色向C处移动 D、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K2、K3,闭合K1,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21.常温下,用0.1000 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0.1000 mol/L盐酸和20.00 mL 0.1000 mol/L醋酸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以HA表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2 B、达到B、D状态时,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c(Na+)=c(A-) C、达到B、E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CH3COOH)>n(HCl) D、当0mL< V(NaOH)<20.00mL时,对应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c(A-)>c(Na+)>c(H+)>c(OH-)
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B.T2下,在0~t1时间内,v(Y)=mol·L-1·min-1 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23.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mol/LCH3COONa与0.1mol/LHCl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l-)>c(CH3COO-)> c(H+) >c(OH-) B.0.1mol/LH2SO4与0.1mol/L氨水等体积混合: c(H+) >c(NH4+)>c(SO42-)>c(OH-) C.0.1mol/LNa2CO3与0.1mol/L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 D.0.1mol/LNa2C2O4与0.1mol/LHCl溶液等体积混合(H2C2O4为二元弱酸): 2c(C2O42-)+c(HC2O4-)+c(OH-)=c(Na+)+c(H+) 24.已知:C(s)+H2O(g)===CO(g)+H2(g) ΔH=a kJ·mol-1 2C(s)+O2(g)===2CO(g) ΔH=-220 kJ·mol-1 ,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 496 kJ·mol-1和462 kJ·mol-1,则a为( ) A.-332 B.-118 C.+350 D.+130 25.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5mlpH=3的某一元酸溶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 pH=4,关于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的体积:10V甲≥V乙 B.水电离出的OH-浓度:10c(OH-)甲≤c(OH-)乙 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甲≤乙 D.若分别与5mlpH=11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pH:甲≤乙 26.(12分)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主要过程如下:
①下列措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是(填选项序号) 。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 d.升高温度 ②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 (2)以氨气、空气为主要原料制硝酸。 ①NH3被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t2、t4时刻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 a.在t1~t2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在t2时,采取的措施一定是升高温度 c.在t3~t4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在t0~t5时,容器内NO2的体积分数在t3时值的最大 (3)硝酸厂常用如下方法处理尾气。 催化还原法:催化剂存在时用H2将NO2还原为N2。 已知:2H2(g)+O2(g)=2H2O(g) △H= -483.5kJ/mol N2(g)+2O2(g)=2NO2(g) △H= +133kJ/mol 则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4)通过NOx传感器可监测NO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②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27.(16分)常温下,某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A2-、HA-、H+、OH-,存在的分子有H2O。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酸H2A的电离方程式 ﹑ 。 (2)Na2A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0.1 mol·L-1的Na2A溶液中,下列微粒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c(A2-)+c(HA-)+c(H2A)=0.1 mol·L-1 B.c(OH-)=c(H+)+c(HA-)+2c(H2A) C.c(Na+)+c(H+)=c(OH-)+c(HA-)+2c(A2-) D.c(Na+)>c(A2-)>c(HA-)>c(OH-)>c(H+) (4)常温下,已知0.1 mol·L-1NaHA溶液的pH=2,则0.1 mol·L-1H2A溶液中c(H+)可能 ______(填“>”、“<”或“=”)0.11 mol·L-1;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①0.1 mol·L-1 Na2A溶液 ②0.1 mol·L-1 Na2SO4溶液,两种溶液中阴离子总浓度的大小①________②(填“>”、“<”或“=”)。 28.(12分) 工业上利用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氢气: CO(g)+H2O(g)
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使其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 (1)通过监测,①装置中反应放出20.5kJ热量用时2 min,求此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 (2)计算容器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平衡时,两容器中H2的体积分数相等b.容器②中反应达平衡状态时,Q > 65.6 kJ c.反应开始时,两容器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d.t1 >t2;α1=α2 (4)容器①中反应进行到t min时,测得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0.4 mol。若用120mL 5 mol/L 的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试通过计算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及物质的量 ;所 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初中化学形成的学习方法是记忆小部分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可以根据记忆的内容直接解题,通过题海战术提过记忆效果,这样成绩在45-55分左右,想要突破这个分数一般需要总结提炼,挖掘新题型怎么应用原有知识去模拟解决问题, 如:知道 Ca(OH)2+CO2=CaCO3↓+H2O, 那么你就能猜测出 CO2+2NaOH=Na2CO3+H2O。 就是根据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学会向外扩展的去思考新的知识内容。这种能力需要打破原有的解题和学习的方式。但是这种能力恰恰是高中化学学习所必须的,说的更直接一些,你学到的知识要学会去把它往各个方向深挖思考,懂得去敢想,大胆的去想(思考),思考错了也没关系,(好比我们去找某家饭店,知道了大致方位,可以试探性的去选择一种方式去找,分析的十分准确,能第一次就找到了,也许有可能需要几次才能找到)这就像解题,你肯定不可能一下就把一道题给解出来,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向去解决问题找到答案。这就是高中和初中的区别,初中我们告诉你向左在向右就能找到了,下次你记住就行了,但是现在的初中和高中的衔接题就会告诉模糊的方位,让你自己去判断解决,学会这种方式,你就会突破现有的分数,提高到一个层次。而到高中几乎很少有告诉你一条路,都按照这条路走就能找到答案的方式了;而是告诉你方向,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走那条路能找到答案,(过程就是你演算尝试的)更高一个层次可能会考验你找到答案更快的方式。 高中化学,零散的知识被复杂的化学题给联络到了一起,所以在做题的时候总感觉用学习的内容不能直接找到题的答案。为什么呢? 第一:高中化学不会直接考察你方程式亦或物质的性质类似的问题,比如: 4g氦气所含的原子个数,考点不是说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能用n=m/M计算出来就行了,如果你按照常规得到了答案,你就会发现做错了。(所以很多题如果很简单的应用一下公式就算出来了,要好好思量一下了,高中已经没有或者很少出现这样的题了)原因在于考察氦气是单原子分子。这个问题是我们高考考纲了解的问题,也是考察的方向,所以高中除了记住常见的知识点,特别的一些知识也需要了解,但不会超纲。具体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需要我们多做多总结,涵盖在每个知识点后面要考你的“歪门邪道”就那么多,你总结大部分了,自己也就摸索出来规律了,当你有一天可以用相同的套路出一道考试题的时候,你就是高考解题的高手了。 第二:高中化学不会或者很少考察你口算能力了,很多题弯路太多,需要借助草纸去演算或者捷径去转换。(其实高中知识就像我们背着一个大仪器,通过仪器找回家的路,当你到大山脚下时,有平坦弯路还有就是翻过大山,第一为了缩短路程你会选择翻山越岭,结果已经不像初中了,你的仪器太重,走到一半你发现行不通了,只能回来一点一点走平坦的路途,结果后面才能到达。如果运气好或者有人告诉你辆飞机在附近,结果一样,过程会很轻松)化学题就是这样,你想的太简单,结果往往都是错误的,不需要动笔就能把化学计算题得出结果已经很难了。所以我们面对化学计算题的时候多动动笔,多演算一下问题过程,这个过程你可能就会发现捷径呢。 随笔粗略整理,未完待续。。。。。。。 2018.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