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武汉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武汉家教网  >  张同学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地理与文学
家教张同学的文章专栏
地理与文学
发表于:2012-05-30阅读:779次
中国部分省名的来源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



  古诗词中的地理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狂风在怒吼,在咆哮,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乱滚。边塞地区——风力搬运



  白居易的“一泊浪来一泊去,一重浪来一重生。相搅相掏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浪淘沙》)——河流的侵蚀作用



  刘禹锡的“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浪淘沙》),——揭示了金矿沉积于河床凸岸的地理规律



  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外》),——反映了长江中游和下游两岸地形的显著差异



  岑参的“北风卷地斩白草,胡天八月(相当于阳历九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亚洲高压在九月开始建立并影响长城以北



  毛泽东的“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登庐山》),——说明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讲述了夏季风影响的范围



  南宋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描绘了梅雨天气的特点;



  毛泽东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沁园春•雪》)——北方河流的冰期时;



  毛泽东的“夏日消融,江河横溢”(《念奴娇•昆仑》)——冰雪融水补给江河;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盂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森林美化环境



  毛泽东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长江三峡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河流补给、水循环



  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四川西部横断山区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毛泽东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地球赤道周长4万千米、人坐赤道能观察到全天得星座。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桂林山水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过去的河套平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长江中下游地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川盆地 



  “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过去交通的困难青藏高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江苏省苏州 



  “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昆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人民币上的地理知识



  第五套人民币共八种面额: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正面均采用毛泽东同志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我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分别选用了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文化。



  一、人民币与中国名花



  第五套人民币,做工细致,图案精美,六种币值中分别选择我国一种传统名花图案置于纸币中央,使此版人民币外观典雅,古朴而不失时代感。



  1.一元纸币:兰花



  风姿绰约,幽香远溢,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四季名花之司春使者,孔子赞美此花为“兰当为王者香”。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2.五元纸币:水仙花 叶姿秀美,亭亭玉立,雅号“凌波仙子"。



  3.十元纸币:月季花 姿态婀娜,瑰丽多彩,被誉为“花中皇后”。



  4.二十元纸币:荷花



  号称“花中君子”,四季名花之司夏使者,其拥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



  5.五十元纸币:菊花



  迎风斗霜,从容狂放,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四季名花之司秋使者,菊花在我国一直被看作 是长寿之花,只是由于西方人的影响,菊花倒成了清明节的主角。



  6.百元纸币:梅花



  傲立风雪,凌寒独放,清香正气,溢满乾坤。她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岁寒三友”之一,四季名花之司冬使者。其色、香、韵、姿俱佳,集众芳之优点于一身,



  7.第五套人民币硬币分兰花一角、荷花五角、菊花一元。



   



  二、第五套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1.1元背面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



  2.5元背面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主峰海拔1545米,台阶6600级。泰山具有极其美丽壮观的自然风景,其主要特点为雄、奇、险、秀、幽、奥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常令世人慨叹,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具有丰富的地理科学价值。



  3. 10元背面夔门  



   夔门,在瞿塘峡入口处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又名“瞿塘关”,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从白帝城向东,便进入长江三峡中最西面的瞿塘峡,全长约8公里,在三峡中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杜甫诗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4. 20元背面桂林山水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四绝”。漓江水清澈秀丽,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中百里漓江“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奇山秀水之精华所在地。在这里,无数奇峰沿岸挺立,船行其间,或如“孤舟长绕碧莲花”或如“船在青山顶上行”,仿佛走进了神奇美妙的“碧莲玉笋世界”。



  5. 50元背面西藏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



  6.100元背面人民大会堂



  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人民大会堂壮观巍峨,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正门门额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天安门广场整体的庄严绚丽的图画。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登高望远与地球的形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登高望远也是人人能知的常识。但是,这种“常识”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人们要看到某个物体,只有该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可以到达人的眼睛才行。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的话,根据光线直线传播的原理,无论多远的物体都可以被人看到,而根本不可能出现登高望远的现象。而地球是一个球体,地面是一个曲面,于是远处物体发出(反射)的光会被遮挡,于是就出现登高望远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分析:假设地面上的目标A、B可以发光,站在O地的观测者要看到该物体,光线必须到达人的眼睛,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在地面的观测者只能看到OA(包括右侧对称的范围)以内的目标,而站在高处的观测者只能看到0B(包括左侧对称的范围)以内的物体目标。



  证明:假设观测者的高度是h米,地球半径是R米



  由于A处目标发出的光线和地面相切,A是切点,这样过A点的半径和光线垂直,OA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a



  sina=R/(R+h) 这样a=Arcsin R/(R+h)



  于是视野范围弧AO=R* Arcsin R/(R+h)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随着高度h的增加,视野范围也在增加。只要带进去地球半径6371004米和观测者的高度,就可以计算出视野的大小了。



  利用:登高望远的现象作为一种“常识”,在地理中经常用到。比如资源卫星的视野范围和卫星轨道半径的关系、日出日落的早晚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等方面就要应用。



  “约郎约到月上时,看看等到月蹉西,不知奴处山底月出早,还是郎处山高月出迟?”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情诗,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传诵者)地理知识的有限:在地平面上的观测者尚未看到月出的时候,站在高处的观测者应该就可以看到了,只有将该诗歌改为“不知奴处山高月出早,还是郎处山低月出迟?”了。



  流行歌曲中的地理知识



  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我们欣赏这些歌曲时,不仅可以获得艺术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通过仔细体会歌词中所蕴涵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获得更为丰富具体的地理学知识。



  我们先欣赏《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该歌词中就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说明长江上源是靠冰川融水及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春季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规模宏大的春汛。“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这是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因而绝大部分河流东流入海,长江入海口大约位于30oN附近,故注入东海;又由于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落差很大,多急流,所以长江沿途惊涛骇浪,气势蔚为壮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长江水系大部分位于东部季风区,是沿途地区一条重要的灌溉水源;中上游水质清洁,也为沿途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用水;长江干流流经12个省(市、自治区),其上游流经的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健美的臂膀”,恰恰说明长江水量丰富,声势浩大,这样才能挽起大海高山,为我国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因而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句歌词,不仅揭示了雨、雪出现的地区差异与季节差异,也揭示了台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位处低纬度,是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歌曲《青藏高原》中的“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形象地表明了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请到天涯海角来》),则直观地说明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古诗中关于地理知识的诗篇



  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这些诗句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现本人从浩瀚的诗名中摘选其冰山一角作以分类说明如下:



  一、描述名山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



  二、描述河流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三、描述湖泊的: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是说洞庭湖及其周围的地区山清水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四、描述交通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说四川一带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难有联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说当时的帆船是十分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两者之间可以通航。



  五、描述节气的: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露从今日白”:,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六、描述天气、气候的: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七、描述月相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上弦月。



  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八:描述植物分布: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说红豆这种植物只生长在南方,北方没有。从而说明了植物的分布是有区域性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说荔枝这种水果只生长在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而且,它的保鲜期短,不便于储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 ——波浪的侵蚀作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汉乐府《敕勒川》) ——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 ——沙漠景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洞庭湖景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地球自转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