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武汉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武汉家教网  >  李老师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学习数理化的困境
家教李老师的文章专栏
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学习数理化的困境
发表于:2019-12-05阅读:155次

学生到了初中高中,数理化学习最普遍的现象是:看到题目不知道如何下手,听老师一讲就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懂了,但下次碰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经过几次这种反复,学生就开始怀疑自己,逐渐失去信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有以下原因:


 


一是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题目。学生只是“懂了”那一道题目,如果其中稍有变化,学生就可能弄不明白。这一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静态的,对于变化的东西,他的思维不会跟着变化。


 


二是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很肤浅,不明白概念更深刻的内涵。而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都是需要运用概念的更深刻的内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对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对每一个概念的性质、相关的定理定律等等内在的联系理解不透,他一直都是在孤立地理解每一个概念,因而在思考题目的解法时,往往遗漏了某些关键的知识点,而出题者,往往就是针对这些容易遗漏的情况。


 


四是不知道如何思考。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看到题目中的一堆条件,一脸茫然,不知道这些条件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第一步应该干嘛。等到听老师讲了,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自己以为理解了,但他只理解了怎么做,没有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第一步应该这么想,怎么知道第一步应该这么想,他不知道。因此下一次碰到类似题目时,他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想,只会生搬硬套,但往往套不上。


 


也就是说,学习数理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么想。看到一道题目的条件,马上明白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应该这么做。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理解了数理化的知识。仅仅只是记住了那些概念、定理、定律等,不能算理解了知识。


 


这种情况的危害可以说是致命的。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会陷入“我都懂,但就是不会做题”的怪圈。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陷入沮丧,自卑,失望。学生会极度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缺乏学习数理化的天赋。一旦陷入这种状态,要扭转会非常困难。


 


很多家长和老师碰到学生这种情况,就会逼迫学生做更多的题,希望通过题海战术来解决这种困境。家长和老师的想法是,只要题做得足够多,自然熟能生巧。但这是不现实的,可能有极少数学生能有所提高,但代价也会极大。这些代价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这种方式会让学生的思维僵化,成为我们经常说的“书呆子”。这将严重限制学生未来可以达到的高度。因为未来的知识只会越来越深,越来越难,这种靠拼体力的学习方式,只会越来越被动。


 


二是这种方式太辛苦,很容易让学生厌学,一旦没有压力了,学生可能就不再愿意学习。这是学生上大学后就普遍不好好学习的根本原因。一旦陷入这种状态,上了大学意义也不是很大。


 


三是这会让学生养成“笨拙”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做题的训练,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是为了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具备强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长期用这种笨拙的方式进行训练,工作后他很可能也只会用笨拙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不仅一辈子辛苦,而且平庸。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那些“听话”地刻苦学习的学生,工作后展现的能力往往不如那些“贪玩”的学生。原因就在于,“贪玩”的学生的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得到了保护,没有被笨拙的方式僵化。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贪玩”就是好的,实际上如果得到科学的训练,这些“贪玩”的学生的能力会更好。


 


对大多数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其危害性更严重。他会逐渐失去信心,思维变得麻木,看起来在刻苦学习,每天挑灯夜战,但实际上脑子根本没动。但老师和家长认为他学习是用功的,而且如此用功都学不好,这证明他不是学习的料。家长与老师的否定,进一步让学生觉得没有希望。在这种心态下,学习成为折磨,每天熬时间,装出刻苦勤奋的样子,只是为了安慰父母,内心想的是,尽快结束学习生涯,让自己早日得到解脱。


 


因此,对于数理化的学习来说,打破这种怪圈非常重要,这是让学生变得真正优秀的必要条件。但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并不太重视这一问题。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或者有的意识到了,但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本来有巨大的潜力,却被这一个问题卡住,特别是女同学,这种情况尤其普遍。


 


希望家长们能真正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未雨绸缪,尽早预防。学校的老师无法选择,选择一个好的家教,真正解决学生的这一困境,应该是家教的最重要的价值。

评论

李老师
很有道理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