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西安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西安家教网  >  东方主页  >  东方的文章
家教东方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3-07-22 阅读:32次
 

融会贯通才是真

------对历史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   教学    能力培养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内在的规律性,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在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上下工夫,在试题的训练中,做到题型的转换,不能就题论题,而要注意知识的联系和辐射。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对学生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也是高考的主要内容。现在,许多老师和学生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会、记会,忽视了对历史内在规律的教与学。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不仅要重视历史知识的故事性,而且要重视内在的规律性

许多学生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多讲些历史故事,把历史与故事等同起来。

其实,历史是一门科学,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不能把历史简单的理解为讲故事、说笑话。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融会贯通。现在有许多学生学文科的原因是认为自己的记性好,会背、能背。其实,历史知识丰富多彩,相关资料浩如烟海,二十四史要看一遍都不容易,更不要说背会了。所以,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会更容易掌握。如有学生问怎样记住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我们根据西汉初期的历史背景来理解、掌握:士兵复员是因为秦统一六国,战争频繁,加上楚汉战争,当兵的人很多,脱离了农业生产,使土地荒芜,劳动力严重不足;减轻田租是因为秦时赋税繁重,农民要把收获物的2/3交给政府,引起了人民不满,爆发了秦末农民战争;把因饥饿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是因为秦的苛政和战争使得民不聊生,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把自己卖身为奴,使得阶级矛盾尖锐,为了维护统治解放奴隶;恢复原有田宅,是因为秦和楚汉战争时期的动乱,为了生存,广大人民流离失所,到处流浪,也是为了维护统治。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西汉的政权,采取以上休养生息的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恢复经济。通过具体分析,我们不仅记住了休养生息的内容,而且弄清了这一时期社会现象与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达到融会贯通,就必须重视对历史知识的归类分析和概括总结。因为,对学过的历史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及时进行归类分析,才能找出起内在联系和规律,如特点、阶段性和阶段性特征、普通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等 。这样做,不仅可以理顺知识,而且可以找出历史知识间的相互关联点,这就好像我们整理房间一样,把东西放在应该放的位置上。这样做,既利于掌握基础知识,又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              重视对历史知识掌握和分析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

任何历史知识都有它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发展过程,全面性就是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客观性就是要有根有据、不能凭空想像,准确性就是从纵向的背景、原因、经过(时间、地点、人物)、作用、影响、意义和横向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来衡量,这是一个多维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对一个知识进行定位。如我们要掌握一个地点,需要了解这个地点的方位、地形地貌(山川湖泊)、所属省区(地区)等等。再如时间,我们不仅要掌握具体时间,而且要掌握所属的时间区间(如年代、世纪、和早、中晚期),以及上一年和下一年都发生了哪些事件。再如,一个历史事件,既要搞清其所属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外交、军事哪一方面,又要明白其发展过程(背景、原因、经过(时间、地点、人物)、作用、影响、意义和性质、特点、实质、本质)。同时,掌握历史知识要史论结合,现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往往是要么史料简单的堆积,要么空话连篇,很难做到史论结合,这既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另外,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个历史教学最高层次看,掌握和分析历史知识时做到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尤其不可或却。对于历史知识掌握的过程,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它是一个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就是掌握零碎的基础知识的过程,由厚到薄就是把已经掌握的零散的历史的基础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加工,也就是归类分析、总结概括、形成线索的过程。现在多数学生停留在第一阶段,我们应该重视第二阶段的教与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重视历史训练题型的转换。

对历史知识的考察,基本题型相对固定,就看我们平时训练是否到位。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看自己做了多少套题,而缺少对训练的反思与总结,缺乏对题型的转换,更谈不上对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全面理解。题型的转换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如我们的训练题中考察的是明治维新的原因,从内容上转换就可以思考商鞅变法的原因、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戊戌变法的原因、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等等;从形式上转换就是把对原因的考察转换成对背景、内容、作用、影响、特点、性质等的考察。有一年资料上有这样一个问答题“20世纪30年代世界面临的主要危险是什么?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而当年的高考试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假如我们对题型转换加以重视,,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知识,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扩展思维方式,增强分析能力,而且能节约时间,对取得好成绩非常有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发表于:2013-07-22 阅读:248次

小议历史知识的两大基本结构

 

 

 

关键词:中学   历史知识   基本框架

摘要:中学历史知识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规律可寻的。所有的历史知识大体上可以分为纵向的背景、原因、经过(开始、发展、高潮、衰落)、结果、作用、影响、时间、地点、性质、特点等基本要素和横向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外交、军事。这是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学生普遍认为历史知识看似简单,文字都认识,意思都懂得,就是难以掌握,这是有原因的,小学初中不学,或不认真学,中考又不考;同时,许多人认为历史课就是讲故事,说笑话,大家对历史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有一些人怀疑,历史是不是一门科学?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中学历史教学。其实,历史并不难学,一个是认真,二是下工夫,三是找规律。历史的发展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学习历史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历史知识规律性中的两大基本结构进行说明,以帮助大家来学习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份繁复杂,变化万千,形态各异。但是,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分为两大部分,即纵向和横向结构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构成人类社会历史存在(表现)与发展的坐标。

在这个坐标中,既可以看到人类社会历史某一阶段的表现形式(或特征),即横向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外交、军事;也可以看到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即纵向的背景、原因、经过(开始、发展、高潮、衰落)、结果、作用、影响,以及时间、地点、性质、特点等基本要素。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可以对历史知识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定位,既可以全面的掌握知识,又可以发现历史的规律。下面就纵横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军事

外交

民族

文化

思想

经济

政治

 


            背   原   开    发   高   衰   结   作   影   性    

景   因   始    展   潮   落   果   用   响   质    

 

一、横向结构:

1、政治: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斗争,其实质是一定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包括:社会、制度、阶级、阶层、政党、路线、方针、政策、革命、起义、改革、政变,等等。例如: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产党、十月革命、秋收起义、1861年改革、土地革命的路线、等等。

2、经济:是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巩固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总称。包括: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财政、货币,等等。例如:劳动工具、工艺、收入、支出、城市等。例如: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思想:即“观念”、“理性认识”,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例如:孔子的思想、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维新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等。

4、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并为政治和经济服务,例如:科技、文学、哲学、教育、史学、体育、艺术、建筑、服饰等。

5、民族、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的共同体。包括国内的各民族的起源、发展、政治、经济及其相互关系、近代以来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等。例如:匈奴、契丹、女真、蒙古、回族、等等。

6、外交:国与国、集团与集团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政策。例如:英法关系、英德关系、中国的对外关系、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关系、北约与华约之间的关系,以及“门户开放”政策、欧洲均势政策、杜鲁门主义、等等。

7、军事:一切有关军队或武装斗争的事情、是国家政权的有力支柱。包括战争、战略、战术、战役、决战、等等。例如楚汉战争、赤壁之战、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战略进攻、游击战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等等。

二、纵向结构:

1、背景:是指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好象舞台上的背景、布景一样。包括社会背景,政治经济背景,思想文化背景,等等。例如:鸦片战争的背景、戊戌变法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背景、明治维新的背景等。

2、原因:事态发展的起因,包括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政治和经济原因、主观和客观原因、国际和国内原因、等等。例如:五四运动的原因、武昌起义的原因、“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等等。

3、经过: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导火线、开始、发展、高潮、衰落、结束。例如:唐朝的建立(618、李渊建唐)、发展(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繁荣(唐玄宗)、衰落(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灭亡(907、朱温灭唐建后梁),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鸦片战争)、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瓦解(大革命运动、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

4、作用(意义):包括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意义)和消极作用,国际和国内作用,客观和主观作用,例如:中共三大的作用(积极、消极)、文化大革命的作用(消极)、维也纳会议的作用(积极、消极)俄国1861年改革的作用(积极、消极)、慕尼黑会议的作用(消极)。

5、影响:事件的影响和作用相比,范围大时间长。例如: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以及时间(时间点、时间段、年代、世纪、早、中、晚)、地点(点、线、面、方位、周围的城市、山脉、河流)、性质(事件的本质属性)、特征(事件所具有的各种属性)、特点(一个事件区别于其它事件的各种属性)、经验(成功的)、教训(失败的)等因素。

根据课本内容的实际,我们可以选择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使我们能更恰当的说明问题,理清线索。例如古代史的每一个朝代、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工农武装割据”,从纵向结构进行分析比较恰当;大革命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等从横向结构更能说明问题。

通过这样的归类分析和总结概括,各种零散的历史知识被一系列无形和有形的线索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我们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提高。

发表于:2013-07-04 阅读:36次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答案】:B.

解析:粮食增产的原因,可据材料首先排除A和D。改进农田的水利设施可以使部分耕地粮食增产,但要达到2004年来粮食的连续增长,应该是科技兴农,使粮食的单产增长了。选B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答案】:A.

解析:选A太湖平原。自然原因:河网密布,耕地面积小且较分散;
土壤退化,肥力下降,产量降低;气象气候灾害(洪涝、寒潮冰雪冻雨、旱灾等)频繁,产量不稳定。社会经济原因:人口稠密,外来人口多,减少商品率, 经济发达,工业、城市、交通等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城郊农业增长,国际低成本粮食的冲击。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答案】:D

解析:要看清楚是河南和黑龙江相比,比得是黑龙江商品率高的原因,主要是人稀。选D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 地   D  ④地

【答案】:D

解析:注意看清图a中河湖的流向,河流④流向③ , ①流向②(注意干支流的关系)湖泊只调节了③地的流量,甲的流量也没有被调节,所以暴雨一定是出现在④地选D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C

解析:由第4题可知。选C

读图2 ,完成6~7题

6. 根据图是信息 可以推断,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  图中甲 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 关中平原 ,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 ,山东丘陵

C 汗水谷地 ,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 ,松嫩平原

解析:第6题,选A。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甲地应该位于秦岭的南侧的汉水谷地,乙地位于淮河附近,可以完成。

第7题选C,这两地比较夏季的温度应该是相差无几,倒是冬季的温度,甲地在秦岭南侧的冬季风的背风坡,比乙地1月份应该温暖。所以第6题选A.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解析:第8题选B.由图分析可知A。T0年工业基础雄厚,就不会有那么多剩余劳动力了。B就业人数增多,但无法确定是不工业类型最多。C应该是产业结构调整了,因为剩余劳动力大幅减少,工资水平大幅度上升。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应该繁荣起来。故选B

第9题,选B。甲类企业给的工资一直都比较低,应该趋向于廉价劳动力的区位。选B。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解析:第10题选D,11选C.

可以说这是一组压轴题,做题关键一定要充分的审视材料和图例,看看那句话给的有用,怎么用。还要具有地理的等值线的基础知识。

第10题注意中间是条河,有支流和桥梁,我们知道支流多在上游出现,桥梁多在下游出现,就可以判定河流的流向,或者根据等高线也可判断,到下游河道几乎与等高线平行流动,说明河两侧登高线数值相同,依据等高距推知河应在(200米--300米)Q应该在(400米--500米)选D

第11题依据等高距推知河应在(200米--300米)山峰高580米相减等到(280米--380米)答案应该在B.310米  C.360米之间选择。如果选B.310米 就说明580--310=270米说明桥梁附近应为270米,又因为桥梁比瀑布处低,270+瀑布的落差为72米=342米就超过了河应在(200米--300米)之间了,所以选C

再验证一下,580-360=220米   220+72=292米符合河应在(200米--300米)之间了。

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货币—货币的本质---金属货币与纸币;货币的基本职能。以商品流通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货币的有关理论对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这一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纸币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所以①错误,排除;金属货币和纸币作为交换媒介,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但在贮藏和世界货币方面,并非纸币所能做到。所以③排除;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制作成本降低②的同时而同样可以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④。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回答13-14题。

1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先后陷入了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困境。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其依据是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

③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

④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市场调节及其弊端;以及宏观调控和政府职能。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和政府职能的有关理论对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这一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从政府的角度所示因为政府有这样的职能③,而不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④;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是因为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而带来的经济危机①,而不是具有开放性给经济带来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配置②。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14.2012年1月,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S公司宣布,将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P公司100%股权,P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混凝土泵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4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形成行业垄断格局

②开拓国际市场

③加速资本周转

④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企业与劳动者—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某公司对外兼并外国某公司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企业的相关理论对公司兼并这一经济现象的积极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我国的公司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施对外国公司的兼并,主要是考虑可以利用外国公司的资源(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②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④;由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可以排除“垄断格局①和资金周转③”方面的目的。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15.2011年11月,美国发起了针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2012年1月,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风力发电设备——应用级风塔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主要是因为

A.美国欲以贸易保护措施扶持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

B.新能源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需要其提供就业岗位

C.美国需要通过减少中国新能源产品进口擦能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

D.美国的新能源产业能过剩,不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相关产品

【答案】:A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对外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有关理论对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的主要原因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美国之所以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主要还是为了支持本国的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A。选项B中心能源产业应该是技术密集型,选项C和 D对事实的判断都是不正确的。

【难度】:本题有一定难度。

16.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公民的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以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使300余万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公民的权利的相关理论对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的意义进行“论证和探究”[来源:GkStK.Com]

【解析】:该市采取这样的措施,使外来人员可以和本市市民享受到同等的权利,从一个侧面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①,也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③,因为外来人口中,来自农村的居多。但这一举措不会消除差距②,也不会减少管理支出④。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17.近年来,公共外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全国政协成功举办了以“对话、合作、共赢————中国与世界”为议题的第六次“21世纪论坛”。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政协外事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公共外交的书面发言,部分委员还提交了相关提案。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A.创新了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           B.履行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新职能

C.积极参与行使国家对外职权             D.是推动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

【答案】:D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以全国政协围绕公共外交进行的各项活动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相关理论对全国政协的相关活动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全国政协的相关活动,既没有创新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A,又不是作为国家机关履行职权和职能BC,只是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政治组织在公共外交事物中发挥重要作用。高

【难度】:本题有一定难度。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据外交部统计,2006年我国出境人员逾3452万人次,2010年突破6000万人次,驻海外企业超过1.6万家。2011年外交部开通中国领事服务网,为出境中国公民和机构提供海外安全信息和领事服务,这一年外交部门共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约3万起。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②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③我国坚定维护本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④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当代国际社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和机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我国政府加强相关的服务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相关理论对此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和机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我国政府加强相关的服务的现象一方面说明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①,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政府相关活动的根本目的所在③;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②和我国的国际法律地位高的论断④。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以《贞观政要》中的一句富含哲理的名言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意识的相关理论对“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当代怎样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告诉我国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形成自己的正确认识①,但不会不犯错误②;“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告诉我国要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才能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④,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③。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缺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汉代的匡衡的“凿壁偷光”的故事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相关理论对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的事实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①,也离不开自己的主观努力,要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④。但主观能动性和正确价值观不能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② ③。

【难度】:本题有一定难度。

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澳门的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相关理论对澳门的这种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澳门的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①,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具有包容性④,但这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中西的元素也没有主次之分② ③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真理;认识过程。以科学发现对生物和阳光之间的不同关系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认识的过程和真理的相关理论对这一科学发现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科学发现中人们对生物和阳光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认识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需要不断发展②,也说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给人们认识带来的反复性③。但既不能认为认识发展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①,也不能认为真理是超越历史条件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④。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理论对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要求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本身是一种正确的认识②,而且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④,而不是因为其和社会存在的先后问题①以及是不是同步的问题③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解析:本题考点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两大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及调用知识的能力。汉武帝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题干中提到的主要是刺史对豪强大族经济上的监督,以便中央加强对“田宅逾制”者进行集中控制,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A、B两项与题干反映的主题不符,容易排除,D项片面地理解了题干的内容,刺史监察地方属于政治手段。

答案:C。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析:本题包括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两部分内容。以历史传说入题是命题者创新的反映,表明学生在中学阶段要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对题干中“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 的理解是学生解题的关键,立足于这一规定的时间空间之下,再明了两段传说故事表达的思想,不难判断两段当时流传的故事反映出新兴的市民阶层的需求。以两段流传故事不能看出当时社会对僧人的心态,A项不正确,流传故事不能等同于戏剧,排除B项,凭两段传说也无法说明地域文化特色浓厚,C项理解错误。

答案:D。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涉及中国古代经济史中诸多知识点。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这段文言文反映的内容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务农人口迅速减少的社会问题,而务农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衰退,排除A项,这也说明了当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B项正确。C项没有正确反映材料内容。在古代文人看来,“游手”主要是离开土地的人。在明代后期,这些“游手”主要从事工商业,并不完全是无业游民,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B。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解析:本题考点单一,主要考查对王阳明的理学思想的认识。解题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王阳明这段话中表达的观点。在这段话中王阳明认为“四民”之所以能各从其业,主要在于”四民”所持的“道”是相同的,就是“求尽其心”中的“有益生人之道”,这是王阳明“心学”主张的体现。A、C两项不能体现上述观点,B项与观点的内容不符。

答案:D。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理解,属于政治史的内容。题干中的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清代内阁处理公务因循守旧,拘泥于成例,不思变革。A、C两项与此无关,排除。学生很容易选D项,认为D项反映了题干中材料的本质。但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惟君主之命是从的内容,官员处理公务沿用的是以惯例,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解析:本题虽以近代维新思想家梁启超的话切入,但从本质上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梁启超的这段话很明显地表达了专制制度在一分一合中递进的过程,而中国古代历史整体发展也反映了这一趋势,所以C项正确。

答案:C。

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主干知识。题干以直白表述的方式创造一个新的情境,内容只涉及到张謇办厂和当时的心情,所以一定要调用所学知识解题。张謇所处的是“重农”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此时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潮流,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张謇选择了投身实业。因此在四个选项中能反映出题干内容的,只有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实际,D项不能全面积极地体现张謇投身实业的目的。

答案:A。

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你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革命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体现中外关联的命题思路。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毛泽东这段话的意思。从时间看当时俄国革命已经在中国得到宣传,在此之前中国进行了许多政治试验,最后都失败了。毛泽东在信中认为俄国式的革命是一个“恐怖的方法”,但在“诸路皆走不通”、没有“更好的方法”的时候“的一个变计”,所以A、B、D三项对毛泽东在信中表达的思想的理解是错误的。

答案:C。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958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的中国经济的认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对此时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了解清楚(热点),所以本题也是一道中外关联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1958年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所以学生在读懂题目之时又要调用所学的知识。材料中文件反映了是美国对中国“二五”计划发展的判断。文件认为在此期间有苏联的帮助,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高速发展。这一判断被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发展状况。A项不符合此时的事实,B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热点)。题干通过1992年的两个“下海”经商的数据,反映了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和热情。题干没有反映多种经济成分,B错误,C、D两项不发生在1992年。

答案:A。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执法情况所反映的实质的认识,属于世界古代政治史。通过题干中关于把“葡萄树”说成“葡萄”而输掉官司的表述,不难判断B项正确。

答案:B。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经济全球化。解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两个时间数据图的变化,同时要调用两个时间相关的历史知识。关贸总协定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在解决争端方面并无作为,A项错误。从“美国”和“其他工业国(如西欧国家)”贸易份额减少看,B项错误,两个数据图都反映了经济多极化,排除D项。两幅图主要反映出“美国”和“其他工业国”这些传统的贸易体的份额在减少,而“日本”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份额在增加,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明显(与美国强化亚洲的战略这一热点相关)。

答案:C。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8页

发表于:2013-07-04 阅读:81次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图略)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图略)

3.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               D.1989年 ~ 2000年

4.该支流流入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5.1983年以来 ,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 据此完成6~7 题

6.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7.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

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8~9题。。(图略)

8.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9.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

10.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 .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1.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

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 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 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 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22.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A. 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 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23.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 第一次柏林危机                       B. 两个德国分立

C.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 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24.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A. 10万件、80元、800万元                B.10万件、40元、400万元

C. 20万件、80元、1600万元                 D.20万件、40元、800万元

25. 2011年末,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之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

①不受企业盈亏影响                      ②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③税源广且便于征收                      ④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6.银行发放贷款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利息。收取手续费是因为银行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如记账、账户管理等)。收取贷款利息的理由是

A.银行居于垄断地位                                  B.银行信用高于商业信用

C.银行提供的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              D.银行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枢纽

27.小明在某专卖店购买了一台计算机,正常使用一个月后计算机出现黑屏等故障。在与专卖店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小明决定采用其他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可以选择的维权手段有

A.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法律诉讼

B.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媒体曝光、法律诉讼

C. 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媒体曝光

D. 行政部门处理、媒体曝光、仲裁机关仲裁、法律诉讼

28.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9.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饭店一位清洁工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就安装好了。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这一案例表明

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实施,经济社会保持繁荣稳定。2011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于特区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程序作出解释。201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提出的有关报告基础上,作出了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回答31~32题。

31.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上述法律解释和相关决定

①创新了国家结构形式                             ②保证了澳门特区的高度自治权

③限制了澳门特区的立法权                     ④维护了基本法规定的中央的权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邓小平根据香港、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提出的“一国两制”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一伟大构想

①承认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④承认矛盾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3.在2012年2月召开的Z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上,Z市市长提请关于市口岸局局长的任命并未通过。市长提请任命的人选被人大常委会否决,这说明

①地方人大是本行政区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行使了决定权

③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权

④行政权力受到人大常委会的有效制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目前,新疆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约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多人。西藏有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僧俗信教群众每年组织和参加各种宗教活动,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各族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由此可见

①宗教信仰的本质已经发生变化     ②各民族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③宗教信仰具有相同的阶级基础    ④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5.2010年12月23日,商务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进口相纸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有关规定,中国政府作出决定,自2012年3月23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进口相纸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竞争、合作和冲突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中国与西方国家既有合作,又存在竞争和冲突

③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出发点

④贸易冲突的实质是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综合国力较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发表于:2013-07-02 阅读:35次

              

(斜线为问答题)

政治

经济

思想

2009

2009

2009

13、楚歌;16、少数民族政权;

17、夷字;19、台儿庄战役;

20、达尔让松;

22、曼彻斯特钟表;23、全球化

15、宋朝户数变化

37、古今税制(32

39、三角贸易(60

 

 

14、南方文化

18、反孔思想

21、美国宪法

 

 

2010

2010

2010

24、分封制;25、郡县制

29、英美关系;33、百团大战

34、中苏不结盟运动;

35、甲午战争

27、明朝土地契约

30、明治维新;

3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0、中外手工业 工业革命

26、唯心  唯物

28、亚里士多德的平等

31、教育制度转型

 

2011

2011

2011

24、天下一家;28、巴黎公社;

29、太平天国反孔到尊孔;30、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

31、东南互保

40、古代选官制度(25

41、西方崛起观点(12

25、中国古代货币分布

32、世界资本流动

33生产队核算34、各种改革

 

26、天下为公

27、苏格拉底自由思想

35、近代科学

 

2012

2012

2012

24、汉武帝迁豪强

28、清代画葫芦

29、梁启超论古代专制

31、毛泽东论中国革命

34、古代罗马法葡萄和葡萄树

 

26、明朝去农为商30、张謇纱厂

32、美国评中国二五计划

33、下海潮;

35、中国与世界贸易

40、红绿灯(25

41冲击-反应观点(12

25、许仙与白娘子

27、王阳明心学

 

2013

2013

2013

24、西周墓葬等级

 26、雅典政治领袖与演说家

 271688年英国国王与女王

29、晚清历史发展趋势

301928年中共革命道路

321950年欧洲六国的联合

34、德国地图

31、胡佛的经济政策

 33、1952年苏联谷物问题解决

 35、中国改革和苏新经济政策

40、古代和晚清的海洋问题(25)

41、东汉十四州和开元十五道比较信息(12)

25、宋前后儒学的变化

28、恩格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本 质 考 察 [高考历史]
发表于:2013-07-02 阅读:36次

 

 

本 质 考 察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    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国王权力旁落    D。社会等级壁垒查严
21.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一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17B  20A  21D    22.B)


2010年全国文综Ⅰ
13.欧阳修上书说:“京城今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祥其语言,不可流布,面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卢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相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14.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 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 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 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  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15 1913年,某身着日是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于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但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8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吧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工业化带东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什村。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 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 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现变化      
C 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 发达国家的资本扩张到全球范围内
(13、D14、D15、C18、A、23B、)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15.宋人刑昺上疏称:“大臣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 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19.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2.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中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 l5.C   l9.A    20.B      22.D    )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  新课标  陕西

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29.图4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35.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7A 、 29D 、  31D 、 35A)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品论:“呜呼!可不谓人杰”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效仿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深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14B  20B   2 1A ) 
 2011 年  新课标  陕西卷
 
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这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32. 图5是选自飞利浦•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家具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25D  27B   31B  32D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新课标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你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A.关贸总协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24C  25D  28B  30A   31C   33A  34B   35C

2012年普通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

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2.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A. 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 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 14.C    15.D    19.D     22.C )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卷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C)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B)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卷

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B)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D)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C)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C)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D)

    A. 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 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 无力趁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 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浙大定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发表于:2013-07-02 阅读:12次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

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

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

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      )

A.运费低                B.热量足

    C.技术高                D.品种全

图2为45o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澳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5.该区域位于                                (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 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图2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式,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 偏南风        C.东北风       D. 西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 14日19时

C. 15日4时                        D. 15日11时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式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                  B. 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 东南丘陵,4、5月份

12.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5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的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 下降0.835                         B. 下降0.76%       

C. 上升0.83%                     D. 上升0.76%

14.2012年3月,中国某集团公司收购了4个在美国的风电场。美国政府于9曰28日以安全为由签发行政命令禁止该项目的收购。在多次申诉无效之后,该公司根据美国法律向美国联邦提起诉讼,这一案例表明

A.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B.向投资国司法部门提起诉讼时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C. 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D.跨国并购是企业强强联合的主要表现形式

15.2011年我们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5.2万亿元,人均储蓄25548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6%和15.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①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

②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随GDP的增长而增长

③我国居民高效理财的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

④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12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 、入河湖排污总量的“三条红线”,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这些规定

①提高了政治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效率

②强化了地方政府水资源管理的职能

③约束了地方政府管理水资源的权限

④强化了水资源管理的政府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2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来自网民的部分意见和建议入选全国政协提案征集函,并以“参阅线索”的形式发给了全体政协委员作为参考。部分网民还应邀参观政协提案办理流程,旁听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述做法

①是政治积极创新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形式的表现

②提供了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③保障了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权利的实现

④是提高政协委员提案质量的具体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从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19—20题。

19.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营动群众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鸡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 ③         B.① ④          C.②③               D.②④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C)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C)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               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D)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B)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B)

发表于:2013-07-02 阅读:67次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

 

第Ⅰ卷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 (图略)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盘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最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翰、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帐、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从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

       A. 春季                B.  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

       A. 东南沿海地区    B.   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文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费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台风                  B.  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8.樟树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而时,就易形成雾。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9—11题。(图略)

9.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11.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12.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13.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传统手机制造商外,许多网络公司也纷纷斥资研发智能手机,并将内置其网络产品的智能手机推向市场。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解释“网络公司造手机”原因的是

       A.生产智能手机的利润率高于其他行业         B.网络公司的业务创新速度不断加快

       C.传统手机制造商生产智能手机能力不足     D.网络公司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

       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特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回答14-15题。

14.我国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在于

       ①场加农业生产者收入                                                                      ②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

       ③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                                                                      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图4所示。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和供给数量分别为(图略)

       A.P0,Q0                     B.P1,Q2                     C.P1,Q4                     D.P2,Q1

16.为了使政府部门与群众的沟通日常化,Q市开展了“网络在线问政”活动。2011年前,9个月,共有19个政府部门组织了287次在线访谈。受理建议及咨询,9482件(次),网民在线参与43657人次。Q市开展“网络在线问政”活动是

       ①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                            ②提高政府决策效率的基础

       ③健全权力制约机制的关健                            ④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的举措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 2012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进行界别分组讨论时,政协委员就如何管理政府预算外资金、治理“小金库”展开激烈辩论。这种辩论是

       ①人民政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体现           ②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表现

       ③政协委员管理国家事务的具体表现              ④政协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基本形式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8.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①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②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④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题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看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①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④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22.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 “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据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此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B)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D)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D)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C)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B)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C)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D)

       A. 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 阻止地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