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王老师的文章列表 | |||||||||||||||||||||||||||||||||||||||||||||||||||||||||||||||||||||
---|---|---|---|---|---|---|---|---|---|---|---|---|---|---|---|---|---|---|---|---|---|---|---|---|---|---|---|---|---|---|---|---|---|---|---|---|---|---|---|---|---|---|---|---|---|---|---|---|---|---|---|---|---|---|---|---|---|---|---|---|---|---|---|---|---|---|---|---|---|
孝敬父母,时不我待 []
发表于:2015-12-30 阅读:86次
上四年级的小亮问老师这样一道数学题:
儿子对爸爸说:“等我到您现在这么大年龄时,您就80岁了。” 爸爸对儿子说:“我像你现在这么大时,你才5岁。” 这位爸爸现在 岁,这位儿子现在 岁。
老师看完题后,微笑着拿来几个萝卜,一边往桌上摆一边说:“这个大萝卜表示这位现在的爸爸,这个小萝卜表示这位现在的儿子。这个更小的萝卜代表5岁时的这个儿子,这个更大的萝卜代表这位80岁时的爸爸。”
小亮听完,哈哈大笑。老师说:“你先别笑,你看这几个萝卜摆放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小亮说:“这几个萝卜之间的距离都相同。”
“距离相同,表示什么呢?”老师又问。
“距离相同,表示儿子和爸爸的年龄差是一定的。” “叭!”小亮猛地一拍桌子,说:“老师,我知道了。(80-5)除3等于25,就是他们的年龄差,这个儿子现在是5+25=30岁,这位爸爸现在是30+25=55岁。”
“你真棒!”老师对小亮竖起了大拇指。
“另外” ,老师接着说,“这道题还说明,儿子在逐渐长大的过程,父亲也在悄悄地变老。有不少儿女,知道孝敬父母的时候,却没有了机会。因此,每个人,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学会替父母着想。” 小亮点点头。 “那么,你现在还小,也没有收入,也不能做一般的事情,你怎样孝敬你的父母呢?” “父母总是希望我好好学习,我只有更努力的学习,就是孝敬父母。” “说得真好!” 老师轻轻地拍了拍小亮的头。 |
|||||||||||||||||||||||||||||||||||||||||||||||||||||||||||||||||||||
这些事和家教相关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3-07-30 阅读:33次
一、足球教练和家教老师
二、浇花与家教辅导
|
|||||||||||||||||||||||||||||||||||||||||||||||||||||||||||||||||||||
上名校,对孩子都有好处吗?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3-07-27 阅读:46次
上名校,对家长学生都有极大的吸引力。对家长来说,孩子只有一个,望子成龙心切,当然是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想有更好的学习氛围,不排除还有些学生是为了虚荣心。但是,上名校,对孩子都有好处吗?答案是:对一部分学生没有好处。
其一、要想上名校,就得让孩子学奥数。有些孩子数学成绩本不太好,却在家长的支持下学奥数,纯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如今一些小学生,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都没有完全掌握,而盲目地涌向奥数班,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长远的发展不利。 其二、有不少上了名校初中,并且是重点班的一些同学,初中毕业成绩反不如非名校的一些同学,有些甚至连高中的最低线都不到。相当多的学生初中毕业上了一般高中,而有不少普通初中毕业的同学却上了名校。 其三、有些学习程度相仿的同学,上了普通中学的,成绩在班上比较靠前,每天得到的都是良性暗示,自信心有了很大提升,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成绩不断上升。而上了名校的,成绩在班上大多靠后,每天心理上都不断受到打击,自信心日渐低落,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丧失殆尽,成绩反不如上普通学校的同学。 那么上名校,对那些学生有利呢?一些勤奋努力,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同学,上了名校后,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会更加努力和勤奋,学生成绩就会更上一层楼。 |
|||||||||||||||||||||||||||||||||||||||||||||||||||||||||||||||||||||
有关家教的事儿 [随笔杂谈]
发表于:2013-06-20 阅读:57次
有不少家长报怨说,请了不少家教,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不见长进。据有关方面统计,学生请家教后,20%的人成绩显著提高,60%的人成绩有明显提高,还有20%的人成绩没有提高。究竟哪些学生成绩有提高,哪些学生成绩没有提高呢?
一、学习成绩提高和没有提高学生的特点
1. 学习成绩有提高的学生的特点 (1)自己愿意请家教。 (2)每次学习用具准备齐全。 (3)提前等候老师;有的对老师还有一点期待。 (4)想努力把学习搞好,只是有一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甚至想再拔高一下。 (5)辅导过程中态度端正,注意力集中,基本不上卫生间,不喝水,不吃东西。 (6)有时稍显疲倦,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状态越来越好。 (7)辅导的内容,下次再问,仍比较熟悉。 (8)辅导结束时,还有问题问个不停。 (9)和老师分别时,能送老师到门口,并说“再见”。
2.学习成绩没有明显提高的学生的特点 (1)家教是家长一厢情愿。 (2)每次学习时,学习用具不到位,有的甚至是“三无学生”:无书、无笔、无纸。自己的书、资料从来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倒是他的妈妈或者奶奶等家长知道在什么地方。 (3)老师都到了,学生很长时间都难以到位。 (4)辅导过程注意力很难集中,多次上卫生间、喝水,有时到卫生间一去很难复返。 (5)辅导的目的是要老师帮他完成作业。学习欲望不强烈,敷衍了事。 (6)开始状态正常,一辅导就睡意来袭。 (7)辅导内容,下次再问,已经没有多少印象。 (8)辅导时间一到,立即要求结束。 (9)辅导一结束,马上一头扎在床上或沙发上,如释重负,也不会跟老师道别。
有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此话没错。只是会教的老师一时半会难以遇到。有些没有良好养成的学生,光靠家教很难迅速扭转局面,还须多费些时日。
二、如何选择好的家教老师
一般在选择家教时,学生或者家长都要试听。试听后孩子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大部分同学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但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些家长便有高招,让和孩子关系不错、班里学得也不错的同学一起试听,再做出好的选择。
|
|||||||||||||||||||||||||||||||||||||||||||||||||||||||||||||||||||||
"扑克牌"辅导法 [小学数学]
发表于:2011-04-11 阅读:88次
对学生的辅导,可采用"扑克牌"辅导法.
小孩刚开始打扑克牌时,是不会出牌的.往往需要大人在旁边指点.你不说,他就比较茫然,不知道出那张好.你若不指点了,孩子就不高兴.你若一直指点他,他就会很快乐. 渐渐地,孩子就学会打扑克牌了,该出什么牌,他就有了主见.这时,你若要给他"支招",他反而会反感:"你不要说好不好!" 在学习时,尤其在孩子还没有学会时,你让他独立地完成作业,他就会感到困难,此时就应当给孩子多加指点.当你要给他讲时,他如果说:"老师,你先别讲,让我自己先做."这时,学生不仅有了信心,而且也学会了. |
|||||||||||||||||||||||||||||||||||||||||||||||||||||||||||||||||||||
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小学数学]
发表于:2011-03-30 阅读:370次
独立作业是指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布置的练习。作业是吸收和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和了解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延续,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学生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认真读题、审题,不认真去分析数量关系,对解题思路模棱两可,导致了题目稍有变形、引申或综合就错误百出。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教育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实在不能解决再和他人展开讨论,打开解题思路;要教育学生不能偷看或抄袭作业,不能有依赖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 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思想上端正作业态度;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知识,及时辅导学困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为全面的掌握,然后才布置必要的练习作业,这样才能让学困生也具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此外,还要帮助学生养成下列作业习惯。 1、认真读题的习惯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不少的学生之所以把题做错,就是因为读题不认真、加字减字造成的。所以,教师要加强读题指导,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抓住难点理解题目的良好习惯。 2、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 贪玩是 小学生的天性。学生除了主要的学习活动以外,还要进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动才能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动放在了首位,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导致了忘记做作业或赶作业的现象发生。及时完成作业,有利于改掉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为学生的其他活动挤出时间。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加大教育 力度,使学生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早上的作业下午完成的学习习惯。 3、充分利用草稿的习惯 。 有相当 大的一部分学生,作业本或试卷上常常弄得墨迹斑斑、一塌糊涂,涂破擦破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强作业卫生教育,让学生学会利用草稿,充分发挥草稿的作用,使学生养成利用草稿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作业清洁、美观,而且能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 4、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就 是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运算符号、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形成做事细心、踏实的品质。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计算题,要训练学生具备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是 难还是易,都要认真对待,不得马虎草率。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题,看清运算符号,然后分析数据,看看有没有简便算法要用什么定律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计算,加快计算速度,提高计算能力。对于文字题,首先要弄清要求的是和、是积、是差还是商,然后确定各个加数、各个因数、被减数和减数、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 哪一个数,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算式,确定是否需要括号,再列式并检查算式的正确性。对于应用题,要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哪个条件或问题不理解,老师是如何分解的,从已知能得出什么,从问题能得出什么,已知和问题综合起来又能得出什么。这样长期坚持,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 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 5、仔细计算的习惯。 。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此,教师不但要使学生深刻认识计算的重要性,而且要培养学生善于口算、简算的能力,养成仔细计算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计算上既准又快。 6、认真书写的习惯 。 书写是 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很多错误,并非是由于不理解知识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造成的,而是由于书写不规范、不清洁或不工整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要严格要求,尽量做到以书上的为范例、 为标准,对易书写错的地方,要提出来作特别强调,一定要写好,不能随笔带,否则,会使“2”和“7”相混,“了”和“3”相混,“加号”和“9”相混, “等号”和“2”,“小数点”和“1”相混,“余号”的部分和“1”相混等;要教学生正确使用橡皮,不要一擦了就马上写在上面,弄得一塌糊涂;要讲究书写格式,千万不能让上行分母与下行分子相混,不能让竖式中上步结果的位与下步结果的位相混等。这样让学生养成了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书写规范、清 洁、工整,才能减少学生作业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数学成绩。 7、改错的习惯。 改错是指学生把做错的题加以改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学习过程中,错是难免的,但错误往往是进步的阶梯。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错误。平时,作业、试卷等下发后,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做错的地方,分析并弄清自己做错的原因,看看是自以为是还是粗心大意,是理解错误还是书写不好等;查不出错因 的,要向他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否则,会酿成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恶果,还可以要求学生用一本特定的改错本把原题和自己做错的原原本本地抄下来,在错误处作旁批,指出自己错在何处,为什么错等,并把正确的解答写出来。这样养成了改错的习惯,才能使学生及时改正,吸收教训,争取不范类似的错误。 总之,良好的作业习惯是非常多的,但往往是在教学的细微末节之中,容易被忽视。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教师不仅要细心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而且要耐心培养。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可以进行培养。 来自常青藤家教网 |
|||||||||||||||||||||||||||||||||||||||||||||||||||||||||||||||||||||
"有多重"(教案) [小学数学]
发表于:2011-03-29 阅读:155次
“有多重”课 时 教 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游戏导入。 教师请3个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背的同学将感受讲给大家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 实践体验。 请学生掂一掂自己的数学书和铅笔,你觉得哪个比较重? 小结:这就是说,物体是有轻重的。那么,一个物体到底有多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先让学生说一说说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再让学生说一说见过那些秤,教师再出示各种秤的实物,最后介绍本节课要介绍的台秤和天平。 2.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1)称一称。 请学生用台秤或弹簧秤称一下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正好是1千克。(板书: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 让学生掂一掂两袋盐的的质量,感受 (3)估一估。 拿一塑料袋装的苹果,先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再称一称,并说一说1千克大约有几个苹果。 (4)找一找。 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 (5)猜一猜。 教师出示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然后让学生称一称验证,引导学生再次感知1千克,并感受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 (6)提一提。 让学生提一提2千克一袋的米,感受2千克的质量。 (7)说一说。 让学生以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的质量。 (8)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的物体有哪些。 3、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参照千克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感受建立比千克小的质量单位的必要系性,再让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勤俭节约、关爱他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4、千克与克的关系。 (1)让学生通过在台秤和天平上称两袋盐的不同结果,得出1千克=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克.) (2)告诉学生为了书写方便,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 并说一说在哪儿见过这种符号.(板书:1kg=1000g) 三、巩固练习,实践活动 1 小学数学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小花和小玲一起记单词,小花每天比小玲多记2个单词,小玲断断续续地有15天都没有记。40天后,小花记的单词是小玲的2倍。问小玲和小花每天各记多少单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