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郑州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郑州家教网  >  钱老师主页  >  钱老师的文章
家教钱老师的文章列表
发表于:2012-10-16 阅读:21次

    英语写作考的不光是对单词的掌握,还有语言的一些技巧和运用。试想一下,当你的写作里用了比较复杂的语法和单词。肯定会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下面给各位考生说说写作中的必备经典句型。

    1. 主语+is + the + 最高级+ 名词 +(that)+ I have ever seen (known/heard/had/read)

  Helen i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that I have ever seen。海伦是我所看过最美丽的女孩。

  Mr. Chang is the kindest teacher that I have ever had。张老师是我曾经遇到最仁慈的教师。

  Yao Ming is the tallest basketball player that I have ever seen。

  姚明是我所见过的最高的篮球运动员

  Liu Xiang is the most hardworking sportsman that I have ever seen。

  刘翔是我所见过的最勤奋的运动员。

  2.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 than + to do sth. 没什么比做某事更重要的事。

  例句: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keep fit。没有比保持健康更重要的事。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potect our environment。没有什么比环保更重要的事。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gain knowledge。没有什么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事。

  3.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 S + V (不可否认的……)

  例句: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potect our environment.

  不可否认的,没有什么比环保更重要的事。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Lin Zhiling is the most charming actress I have ever seen.

  不可否认,林志玲是我所见过的最有魅力的女演员。

  4.An advantage of doing sth. is that + 句子(干某事的优点是……)

  例句:An advantage of taking exercises is that it can make us keep healthy.

  锻炼身体的优点是它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

  5.The reason why + 句子 is that + 句子(……的原因是……)

  例句:The reason why we have to grow trees is that they can provide us with fresh air。

  我们必须种树的原因是它们能供应我们新鲜的空气。

  6.The + 比较级 + S + V, the + 比较级 + S + V (愈……愈……)

  例句:The harder you work, the more progress you make。你愈努力,你愈进步。

  The more books we read, the more learned we become。我们书读愈多,我们愈有学问。

  7.By +Ving, xx can xx (通过……,……能够……)

  例句:By taking exercise, we can always stay healthy。通过做运动,我们能够始终保持健康。

  By reading, we can get more knowladge.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8.Those who xxx + V(那些…的人……)

  例句:Those who break the law should be punished。违法的人应该受处罚。

 


--------------------------------------------------------------------------------

 

  9.That is the reason why xxx (那就是……的原因)

  例句:Summer is hot.That is the reason why I don't like it。

  夏天很炎热。那就是我不喜欢它的原因。

  10.be closely related to xxx (与……息息相关)

  例句:Taking exerci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alth。 做运动与健康息息相关。

  11.Get into the habit of + Ving

  We should get into the habit of previewing and reviewing。我们应该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12.Thanks to + N/Ving, xxx(因为,由于……) Thank sb. for (doing) sth. 因为……感谢某人

  例句:Thanks to his encouragement, I finally realized my dream。

  因为他的鼓励,我终于实现我的梦想。

  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a lot. 谢谢你帮了我那么多。

  Thanks to Miss Qin's help, I passed the examination。多亏秦老师的帮助,我通过了考试。

  13.….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xx (对……有很大的影响)

  例句:Smoking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our health。抽烟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14.In my opinion,就我的看法…

  例句:In my opinion, playing copmuter games not only takes much time but also is harmful to health.

  就我的看法玩电脑游戏既花费时间也有害健康。

  15.As we all known 众所周知

  例句:As we all known that Hangzhou is a beautiful city. 众所周知杭州是座美丽的城市。

 

文章来源于郑州家教网http://zz.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10-12 阅读:48次

    "6+2"学习法,所谓"6+2"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分析。

  1.预习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上课

  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

  (1)主动听课。

  有人将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知道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知道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板书复印"。笔记中我们要记的内容应该有:记课堂重点、记课堂难点、记课堂疑点、记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记课堂"灵感"等等。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

  我们在精华在线听课,因为可以反复听,所以笔记更是只需要记那些最为关键的地方。方便平时复习做题的。但是同样还是需要把老师讲的精髓部门记下来的。

  3.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4.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5.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这里,我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6.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6+2学习法,你学会了吗!

文章来源于郑州家教网http://zz.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10-12 阅读:37次

    物理问答题,普遍的学生都反映不太会答,也许心里懂,但就是写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个完整的问答题应该包括四部分内容

  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理论依据、正确结论,有上述几部分基本就可以得到满分。

  以北京市中考题为例:

  小磊同学是班里的“大力士”,一天他放学回家,看到公路上有一块大石头,他担心大石头会妨碍车辆正常通行,于是他决定把石头推到路边,但是他费了很大的力,累得满头大汗,石头却一点没动,他的同学小颖恰好路过,看到此情景说“你的行为很值的赞赏,但是你对石头并没有做功。”你认为小磊同学对石头做功了吗?为什么?

  有不少考生答案是没有做功,因为石头没有移动距离,最多可得一半分,因为他没有把理论依据说出来。

  正确答案是:

  (1)小磊对石头没有做功(结论)

  (2)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理论依据)

  (3)小磊对石头用了力,但石头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小磊没有对石头做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再举一个中考问答题为例:

  用久的灯泡壁发黑,在相同电压下工作时,亮度比原来的要暗一些,为什么?

  有的考生就一句话,先升华后凝华。这只能给1分,正确的答案是:通电的灯丝在高温下由固态钨升华为气态的钨灯丝会变细,气态的钨遇到冷的灯泡壁,产生凝华现象,形成固态的钨,所以灯泡壁变黑了。

  变细的灯丝电阻会增大,根据电功率的公式,电压一定时,电阻增大,灯泡的实际功率会减小,所以亮度会降低。

    总之,一定要把你的回答梳理清楚,再转变成物理语言。

文章来源于郑州家教网http://zz.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10-10 阅读:89次

    现在说寒假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还太早,毕竟暑假刚过,开学刚刚一个月而已。但是对于2013年就要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来说,你们还有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要早早的做好计划。才能有备无患。下面谈一谈同学们在寒假中应该如何进行复习。

  用好最佳记忆时段

  从一些中学了解到,有的初三生一到寒假就彻底放松,把学习完全忘到了脑后;有的则把学习安排得过于紧凑。老师认为,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她建议初三生做一个寒假计划表,用小本记下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照计划学习。

  寒假里,初三生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建中提醒,初三生利用记忆效果最佳的时段复习会事半功倍。起床后半小时和睡前半小时是记忆效果最佳的时段,初三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脑海中过一遍当天复习的知识点,效果会更好。各学科的复习穿插进行,也利于提高效率。

  合理制订复习计划

  中考看的是考试总分,考生各科成绩均衡很重要。初三生可以利用这个寒假纠正自己的偏科习惯。沃建中认为,纠正偏科首先要解决心态问题。很多考生数学不好,主要是害怕数学,认为自己没有数学天赋,学不好。其实只要努力,大部分学生的偏科现象都可以纠正过来。

  根据期末考试结果,初三生要抽出时间认真总结教训,找出自己的强弱项,并强化强项,弥补弱项。弱项提高分数的空间很大,考生要认真分析自己弱项的问题所在,找到弥补的办法。除了在弱项上多花时间外,强项也不能放松。有的考生觉得自己平时数学不错,就很少花时间在数学上,结果到了中考时,数学成绩反而下降了。

  别忘搜集作文素材

  不少初三生对作文头疼的最大原因是觉得没东西可写。对此,老师提醒,寒假时间相对充裕,初三生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寒假中,初三生要有意识地思考一些问题,并注意积累,多看、多听、多想、多练习,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不少同学喜欢利用假期阅读课外书。老师建议,初三生在阅读时可将一些有意义的素材记录在笔记本上,如一些名人名言、时事知识、历史人物故事及成语典故等。这对写好作文有帮助。

    最后,提醒各位考生,不要因为时间不够就进行盲目的学习而给自己造成过多的压力。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劳逸结合。

文章来源于郑州家教网http://zz.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10-10 阅读:34次

    对于刚刚进入初三的同学们来说,几个月的时间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因为你要查漏补缺的东西太多,所要掌握的知识与解题方法还有很多。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了助考的十大方法,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重视基础,注意听课,不放过疑问。

  2、建立各科错题本,经常通过自己做错的题反省自己做错的经过。

  3、读英语不怕别人笑话,要大声朗读,并经常用英文写笔记,锻炼英文写作能力。

  4、可以订一些适合中学生读的报刊,通过多读多看多练,提高写作能力。

  5、数学复习应避免题海战术,最好能将课本上的知识分章节梳理清楚,选作典型题,类型题,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准确率上,另外还可以把从前做过的错题集中处理一下,通过改正错误,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并将复杂习题的解题思路重新领会,加强对常用解题法的掌握。

  6、英语学习保持语感是最好的突击方式,另外可以做一些题型,查缺补漏,将自己掌握不太牢固的语法点、知识点着重领会,记忆。

  7、语文能力是长时间学习积累的结果,最后阶段死记硬背的方法对提高成绩没有太大帮助,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是一个公认难点,很多同学在答题后自我感觉良好,但最后成绩却不尽人意,这是其解题思路与出题者意图的偏差造成的,对待阅读的技巧是要先领会作者的写作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文章中的观点破解问题,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做题时多注意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另外,作文也很重要,写作文切记不要跑题,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一些精彩的语句,提高自己的文采,以博高分,老师曾建议,中考之前头脑里至少要装有五十篇范文。

  8、理化综合复习重点应着重突出基础题和类型题,对付难题不止重结果,分析解法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分析解题思路的脉络,掌握并灵活运用理化题的解题方法是获得高分的基本保障。

  9、淡化考试,不要过分关注,过分提醒,像平常一样作息、生活,到临考试适当玩乐、游戏有助于减缓压力。

  10、考完一门不要和同学对答案,立刻投入到下一门的准备中去。

    以上是我一点个人的建议,望各位考生能从中学习到对你有用的东西。

文章来源于郑州家教网http://zz.jiajiao400.com

发表于:2012-10-08 阅读:40次

      中考数学时,有的同学能超常发挥,有的却粗心大意,令人惋惜,其原因不是“运气”,而是准备不足,这正是考前调整的重点。   

  一,合理定位,有舍有得填空题的后几题都是精心构思的新题目,必须认真对待;选择题的不少命题似是而非,难以捉摸;可是,不少学生却一带而过,直奔综合题,造成许多不应有的失误。其实,综合题的最后一个小题总是比较难,目的是提高考试的区分度,但是只有4分左右。如果暂且撇开,谨慎对待116分的题目,许多学生都能考出不俗的成绩。   

  二,吃透题意,谨防失误数学试题的措词十分精确,读题时,一定要看清楚。例如:“两圆相切”,就包括外切和内切,缺一不可。如果试题与熟悉的例题相像,绝不可掉以轻心。例如“抛物线顶点在坐标轴上”就不同于“顶点在X轴上”。   

  三,步步为营,稳中求快不少计算题的失误,都是因为打草稿时太潦草,匆忙抄到试卷上时又看错了,这样的毛病难以在考试时发现。正确的做法是:在试卷上列出详细的步骤,不要跳步。只有少量数学运算才用草稿。事实证明:踏实地完成每步运算,解题速度就快;把每个会做的题目做对,考分就高。   

  四,不慌不躁,冷静应对在考试时难免有些题目一时想不出,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因为所有试题包含的知识、能力要求都在考纲范围内,不妨先换一个题目做做,等一会儿往往就会豁然开朗了。综合题的题目内容长,容易使人心烦,我们不要想一口气吃掉整个题目,先做一个小题,后面的思路就好找了。

发表于:2012-10-08 阅读:27次
最近几年,与解析几何有关的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经常出现在高考试卷中,这类问题不仅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大,应用性强,而且情景新颖,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在的数学素质,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学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抓不住问题关键,无法有效地解答,这类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构造相关的不等式,然后求出不等式的解。那么,如何构造不等式呢?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利用曲线方程中变量的范围构造不等式
  
  曲线上的点的坐标往往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如椭圆x2a2+y2b2=1上的点P(x,y)满足-a≤x≤a,-b≤y≤b,因而可利用这些范围来构造不等式求解,另外,也常出现题中有多个变量,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往往需要将要求的参数去表示已知的变量或建立起适当的不等式,再来求解.这是解决变量取值范围常见的策略和方法.
  
  例1已知椭圆x2a2+y2b2=1(a>b>0),A,B是椭圆上的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相交于点P(x0,0)
  
  求证:-a2-b2a≤x0≤a2-b2a
  
  分析:先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求出x0与A,B横坐标的关系,再利用椭圆上的点A,B满足的范围求解.
  
  解:设A,B坐标分别为(x1,y1),(x2,y2),(x1≠x2)代入椭圆方程,作差得:y2-y1x2-x1=-b2a2•x2+x1y2+y1
  
  又∵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y-y1+y22=-x2-x1y2-y1(x-x1+x22)
  
  令y=0得x0=x1+x22•a2-b2a2
  
  又∵A,B是椭圆x2a2+y2b2=1上的点
  
  ∴-a≤x1≤a,-a≤x2≤a,x1≠x2以及-a≤x1+x22≤a
  
  ∴-a2-b2a≤x0≤a2-b2a
  
  例2如图,已知△OFQ的面积为S,且OF&#8226;FQ=1,若12<S<2,求向量OF与FQ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
  
  分析:须通过题中条件建立夹角θ与变量S的关系,利用S的范围解题.
  
  解:依题意有
  
  ∴tanθ=2S
  
  ∵12<S<2∴1<tanθ<4
  
  又∵0≤θ≤π
  
  ∴π4<θ<p>
  
  例3对于抛物线y2=4x上任一点Q,点P(a,0)都满足|PQ|≥|a|,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Ba≤2C0≤a≤2D0<2<p>
  
  分析:直接设Q点坐标,利用题中不等式|PQ|≥|a|求解.
  
  解:设Q(y024,y0)由|PQ|≥a
  
  得y02+(y024-a)2≥a2即y02(y02+16-8a)≥0
  
  ∵y02≥0∴(y02+16-8a)≥0即a≤2+y028恒成立
  
  又∵y02≥0
  
  而2+y028最小值为2∴a≤2选(B)
  
  二、利用判别式构造不等式
  
  在解析几何中,直线与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问题,因此可利用判别式来构造不等式求解.
  
  例4设抛物线y2=8x的准线与x轴交于点Q,若过点Q的直线L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L的斜率取值范围是()
  
  A[-12,12]B[-2,2]C[-1,1]D[-4,4]
  
  分析:由于直线l与抛物线有公共点,等价于一元二次方程有解,则判别式△≥0
  
  解:依题意知Q坐标为(-2,0),则直线L的方程为y=k(x+2)
  
  由得k2x2+(4k2-8)x+4k2=0
  
  ∵直线L与抛物线有公共点
  
  ∴△≥0即k2≤1解得-1≤k≤1故选(C)
  
  例5直线L:y=kx+1与双曲线C:2x2-y2=1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B,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分析:利用直线方程和双曲线方程得到x的一元二次方程,由于直线与右支交于不同两点,则△>0,同时,还需考虑右支上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来建立关于k的不等式.
  
  解:由得(k2-2)x2+2kx+2=0
  
  ∵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两点,则
  
  解得-2<-2<p>
  
  三、利用点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构造不等式
  
  曲线把坐标平面分成三个区域,若点P(x0,y0)与曲线方程f(x,y)=0关系:若P在曲线上,则f(x0,y0)=0;若P在曲线内,则f(x0,y0)<0;若P在曲线外,则f(x0,y0)>0;可见,平面内曲线与点均满足一定的关系。故可用这些关系来构造不等式解题.
  
  例6已知椭圆2x2+y2=a2(a>0)与连结两点A(1,2)、B(2,3)的线段没有公共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结合点A,B及椭圆位置,可得当AB两点同时在椭圆内或同时在椭圆外时符合条件.
  
  解:依题意可知,当A、B同时在椭圆内或椭圆外时满足条件。
  
  当A、B同时在椭圆内,则
  
  解得a>17
  
  当A、B同时在椭圆外,则
  
  解得0<6<p>
  
  综上所述,解得0<6或a>17
  
  例7若抛物线y2=4mx(m≠0)的焦点在圆(x-2m)2+(y-1)2=4的内部,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于焦点(m,0)在圆内部,则把(m,0)代入可得.
  
  解:∵抛物线的焦点F(m,0)在圆的内部,
  
  ∴(m-2m)2+(0-1)2<4即m2<3
  
  又∵m≠0
  
  ∴-3<0或0<3<p>
  
  四、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构造不等式
  
  曲线的参数方程与三角函数有关,因而可利用把曲线方程转化为含有三角函数的方程,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构造不等式求解。
  
  例8若椭圆x2+4(y-a)2=4与抛物线x2=2y有公共点,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及抛物线方程,得到实数a与参数θ的关系,再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确定a的取值情况.
  
  解:设椭圆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
  
  代入x2=2y得
  
  4cos2θ=2(a+sinθ)
  
  ∴a=2cos2θ-sinθ=-2(sinθ+14)2+178
  
  又∵-1≤sinθ≤1,∴-1≤a≤178
  
  例9已知圆C:x2+(y-1)2=1上的点P(m,n),使得不等式m+n+c≥0恒成立,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分析:把圆方程变为参数方程,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确定m+n的取值情况,再确定c的取值范围.
  
  解:∵点P在圆上,∴m=cosβ,n=1+sinβ(β为参数)
  
  ∵m+n=cosβ+1+sinβ=2sin(β+π4)+1
  
  ∴m+n最小值为1-2,
  
  ∴-(m+n)最大值为2-1
  
  又∵要使得不等式c≥-(m+n)恒成立
  
  ∴c≥2-1
  
  五、利用离心率构造不等式
  
  我们知道,椭圆离心率e∈(0,1),抛物线离心率e=1,双曲线离心率e>1,因而可利用这些特点来构造相关不等式求解.
  
  例10已知双曲线x2-3y2=3的右焦点为F,右准线为L,直线y=kx+3通过以F为焦点,L为相应准线的椭圆中心,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于椭圆中心不在原点,故先设椭圆中心,再找出椭圆中各量的关系,再利用椭圆离心率0<1,建立相关不等式关系求解.<p>
  
  解:依题意得F的坐标为(2,0),L:x=32
  
  设椭圆中心为(m,0),则m-2=c和m-32=a2c
  
  两式相除得:m-2m-32=c2a2=e2
  
  ∵0<1,∴0<1,解得m>2,
  
  又∵当椭圆中心(m,0)在直线y=kx+3上,
  
  ∴0=km+3,即m=-3k,
  
  ∴-3k>2,解得-32<0<p>
  
  上面是处理解析几何中求参数取值范围问题的几种思路和求法,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能让同学们了解这类问题的常用求法,并能认真体会、理解掌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
比喻修辞的用法 [初中语文]
发表于:2012-09-27 阅读:42次
比喻

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这个“不同事物”指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它们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句中的“叶子”是本体,“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此比喻句取它们外形上的形似。又如:

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比喻按、喻体、三部分隐现的情况,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三种基本类型。我们看这个图表:

成分

类别

 

形式

本体

(甲)

 

比 喻 词

喻体

(乙)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好像、像…似的、仿佛、如、犹如……

出现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变成、变为、成为、成了……

出现

借喻

乙代甲

不出现

出现

1、明喻: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2、暗喻(又叫隐喻):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

(此句用大海和一滴水的关系来比喻群众和个人的关系,一目了然。)

那甜甜的秸杆啊,立刻变成锐利的刀枪!那密密的长叶啊,立刻织成强大的网!

3、借喻:既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而是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借喻的基本形式是以乙代甲。例如:

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溅你一身的污泥。

此句中“落水狗”比喻挨了打的敌人。又如:

我们应该禁绝一切空话。但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此句中“懒婆娘的裹脚”比喻冗长而空洞的文章。

     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这个“不同事物”指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它们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句中的“叶子”是本体,“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此比喻句取它们外形上的形似。又如:
     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比喻按、喻体、三部分隐现的情况,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三种基本类型。我们看这个图表:
  成分类别  形式   本体(甲)   比 喻 词                 喻体(乙)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好像、像…似的、仿佛、如、犹如……   出现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变成、变为、成为、成了……       出现
  借喻    乙代甲  不出现    无                     出现

     1、明喻: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2、暗喻(又叫隐喻):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
  (此句用大海和一滴水的关系来比喻群众和个人的关系,一目了然。)
     那甜甜的秸杆啊,立刻变成锐利的刀枪!那密密的长叶啊,立刻织成强大的网!

     3、借喻:既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而是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借喻的基本形式是以乙代甲。例如:
     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溅你一身的污泥。
     此句中“落水狗”比喻挨了打的敌人。又如:
     我们应该禁绝一切空话。但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此句中“懒婆娘的裹脚”比喻冗长而空洞的文章。

发表于:2012-09-27 阅读:42次
高考语文成语题设误--类型例析

  成语,凝练精辟、生动形象,虽历经沧桑岁月沿用至今,却依旧文采熠熠,闪烁着灼人的光辉。因此,它是数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亦是检测数百万考生词语运用能力的一道“上佳题型”。纵观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曲解词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高考题第4题D项)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1998年高考题第5题C项)

  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二、用错对象

  例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1999年高考题第4题B项)

  例4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2001年高考题第4题C项)

  此处两句,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例3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车水马龙”,意即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而例4句着重说明人们争购鲜花,其误用类型亦属对象不当。

  三、误用褒贬

  例5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高考题第5题B项)

  例6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年高考题第4题C项)

  例5、例6两句,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例5句对“新上任的领导”有所褒扬,故而,“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例6句中的“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追逐某些东西,是贬义词,用于形容艺术家对齐白石国画的热爱,感情色彩同样有失妥当。

  四、自相矛盾

  例7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高考题第4题A项)

  例8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2001年高考题第4题A项)

  此处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例8句中的“安步当车”,是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抢险形势甚是紧急,不会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因而,成语与语境出现矛盾,“安步当车”的使用,与生活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五、搭配不当

  例9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年高考题第4题A项)

  例10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2000年高考题第4题B项)

  以上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句子的语法关系上,考查考生对句子主谓搭配知识掌握运用的情况。“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它与前面的主语“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因而,无从搭配。“洗心革面”,喻彻底悔改,指人改过自新,它与刊物也无从搭配,因为刊物谈不上“决心”、也谈不上“悔改”。

六、用词重复

  例1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高考题第4题D项)

  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意义重复的角度,设置误点,来扰乱考生视线。“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句中,“居室”和“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就此而论,当删去“蓬荜”才行。另外,“蓬荜生辉”作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一方,不能用于他人,否则于人不敬。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

课文背诵三部曲 [高中语文]
发表于:2012-09-27 阅读:20次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背诵课文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深化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及哲理的领悟,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使知识内化为素质,进而不断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发展学生 的语文素养。然而,面对数量众多的课文,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呢?

一、分解法

       H*西蒙的实验表明,记忆容量的决定因素取决于记忆的块数,如果增加块的大小,记忆容量中块的数目就会减少。因此,学生在背诵课文时必须构造适合自己的记忆单元。一篇课文总是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阶段等角度分成若干个段落,同样,每段课文还可以分成若干层,而每层课文又是由若干句话组成的。因此,在背诵课文时,首先应该看一看本段课文是由几句话组成的,在弄清各句话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给本段课文分层,然后逐句、逐层、逐段诵读,直至成诵。

二、对比法

      在给文章各段分层并熟读各层课文之后,应该注意通过抓住各层、各段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记忆。比如,有些诗歌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段落结构,甚至部分语句完全重复,学生在背诵时,应该联系相同或相似的两段课文,抓住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对比记忆。对于大部分的文章则要抓住各层、各段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中内在的并列、递进、转折等关系进行背诵,提高记忆的效率。

三、骨架法

      在识记了各层、各段课文,理清各层、各段内容之间的关系之后,要正确的背诵课文还必须对课文的整体进行重现。西蒙的实验还表明,不同的组块方式,记忆的容量也不同,若以一个字词为块,可以记住8-10个字;若以短语为块,可以记住16-20个字;若以一句律诗为块,可以记住20-28个字。因此,学生要注意抓住关键词重现一句话、一层课文;抓住关键的句子重现一段课文;抓住过渡句重现全篇课文。关键词的链接构成一层、一段课文的骨架;关键词、关键句的组合链接构成整篇课文的骨架,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结构,使记忆中的分散的课文系统化。

      诵读课文最重要的是,刚开始读课文时就必须读准每个字音,正确停顿并注意体会句子的语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背诵课文时,应该像是在说话、在演讲,而不是机械地吐出一个个的字音,从而达到朱熹“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要求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