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北京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北京家教网  >  郑先生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高中语文学习心得
家教郑先生的文章专栏
高中语文学习心得
发表于:2014-04-09阅读:72次

深知自己的语文学习还差得远,但还是有些经验愿意和大家分享。希望同学们能从我的经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如何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首先是语文的基础知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看电视,字幕中经常出现不认识的字,在配音和影像的辅助下,我们大致了解这个字的含义,之后反过来,记住要表达这种意思时可以运用这个字形。这就是模仿和积累的很好的例子,只不过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学识的丰富,这样简单的积累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但是这个例子给我提供了一种思路:学习语文必须放在相应的情境中。高考试卷前六题考查的是字音、字形、字义、标点和语法结构等方面,我曾经以为把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死记硬背就可以做好。然而,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巨大并且低效的工程。后来我换了一种思路,就是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发散。在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积累易混淆易错的语文元素,无论是语法还是字词。凡是看到书本和生活中有人犯错的那就是易错的,我就将它积累下来。无需积累错的用法,只要正确的就好。利用工具书,先把知识点记下,再记两三个例句,整理到笔记本上。虽然过程有些麻烦,但它做到了从语境中记忆,让我能够把它们从死板的知识转变为我自身可以驾驭的工具,很久不会忘。用这种方法,我前六题的错误率低了不少。



语言应用本来就取自生活,无论是报纸还是日常对话,我们只要留心就很容易能学到知识。比方说,看杂志我常常会刻意忘记自己是读者,而是一个编辑,读完这一段文字如果让我加个小标题或者做个总结我会怎么做;可以把自己当成书评人,评价这一篇文章我该怎么评价;可以把自己当成作者,这件事换我来叙述我会怎么说;可以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当我面临这样的处境时我会怎么用语言来处理……仿句题就要靠平时多看散文、诗歌来积累了。我的语老师常常会把一些优美的文章作为阅读素材发下来,很多同学一见没有论据就以为没有用扔掉了,这种做法不可取;我有时就会很认真地品味其中的语言,分析它是如何营造这种华丽的效果。该背的不怕麻烦大胆背,再遇到这样的题思路就会很开阔。



至于大阅读,我认为和语言应用是相通的。拿来一篇文章,不要把自己当成读者或者考生,就把自己当成作者、评论人或是出题人,我这么写是为了表达什么,这么写的妙处在什么,这样的手法涉及到了高考中哪个知识点。常常对文章有一种敏感度,读到可考的地方就在脑子里过一遍答案。做题目的时候发现有类似的问题并且有更好更完整的答案那就把它整理下来并背下。



写作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两部分就是素材和思路。积累素材积累的不是华丽的语句,不是深刻感人的故事,而是优秀的写作者叙述分析故事、表达主题的方式。常常看常常想,这篇文章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哪里,用笔整理下来,慢慢大家的优点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写作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我有朋友特别喜欢写日记,写出来的文章文字非常优美,我很喜欢她的文章,但是换到写议论文的时候就常常出现叙述过多甚至文章华而不实的问题,得分往往不高。我和她探讨过这个问题,最后发现:写日记对文采有帮助,但是日记写起来往往信马由缰缺乏主题,导致文章太散,内涵也难以深刻。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练习呢?我采取的方法是,写时事评论和观后感或读后感。(我们语老师就是这样要求我们整理读书笔记的,这个方法大家在摘抄之后就应该坚持,可以说这是一个练笔的捷径)这样的文章会要求我们有明确的思路,能够旁征博引分析总结,要求我们写出点睛之笔,这样的练习比单纯叙述的日记作用要大的多。写完后和职业写作者相对比,很容易能看出差距,那就背下人家写的好的地方。另外,要学会赏析他人的文章,这样才能把好的东西为己所用。



 



到了高三,以做题和总结为主,再做积累就是浪费时间了。这一段时间老师会带领同学们分专题地串知识点,帮助大家进行总结。对于高考,我们是新手,老师们却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在知识点总结方面,一定要紧跟老师,记忆老师所强调的每一处。无论基础好还是差,高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在自己复习方面,强烈建议整理每一次的语言运用和大阅读。常常翻看,检查自己照着题目能否想到答案,效果非常好。我的同学高三的语文学习都会遇到瓶颈,这很正常,不用心急。高三密码就是认真地整理错题。你的进步不是通过分数的提高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改错本的厚度说明的。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