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北京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北京家教网  >  陈雯老师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指导学生完成)浅析《诗经·国风》中女性审美及后世影响
家教陈雯老师的文章专栏
(指导学生完成)浅析《诗经·国风》中女性审美及后世影响
发表于:2019-03-06阅读:823次

摘要:《诗经》作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开端,是上乘的先民女性审美研究参考典籍。本文旨在通过对《诗经·国风》中女性形象的赏析,探究先人眼中女性审美的标准及对后世审美的影响,一窥先民生活原貌。


关键词:诗经;审美标准;影响;女性形象


1引言


从令人目眩的高街风潮,到生活场景中的搭配巧思,无不反映了女性对于美的永恒追求。不同的时代背景孕育了不同的审美标准,是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合力呈现。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如唐代美人以丰腴雍容为准绳,明清仕女以娇柔纤细为标准,各个时代被打上不同的审美烙印。


若论及东方女性审美的源头,无人不称誉《诗经》。《诗经·国风》中所记录的女性形象对于当代女性审美的影响颇深,所谓一脉相承大抵是如此。本文从其中女性形象所追求的仪表美、体态美、品德美、情感美着手,探究先民的审美标准对于后世审美的影响。


2女性审美


审美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灯塔的角色,而女性审美更是社会风貌的集中体现。《诗经》作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开端,是探寻先民女性审美的不二之选。《诗经·国风》其中情思深深的诗句,向我们娓娓描绘了当时主流语境下的女性形象。笔者从仪表美、体态美、品德美、情感美四方面还原先民们的审美标准与趣向。


2.1仪表美


谈到女性之美,人们脑中浮现的形象大抵是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审美也是如此,且更为具体。不仅有静态美的描写,如《郑风·有女同车》用“颜如舜英”来形容女子的容颜俏丽,又如《诗经·卫风》中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来比喻美人庄姜的手指洁白柔嫩、皮肤白净滑腻,更有动态神韵美的刻画,如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来描绘女性的美目流转间的精灵神态,一抹绯红的娇羞直达心底。


《诗经·国风》还善用细腻的笔触以自然物象比喻女子的容貌,如《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便以光耀明媚、照眼欲明的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使之更添一层馥郁芳香。女子之美源于自然更融于自然,这便是《诗经·国风》中美的基础。


2.2体态美


《诗经》认为美女的体态应是别有一番韵味的丰硕美。《诗经》中的丰腴不像唐代时候女性追求的体胖无力、丰肉微骨的病态美,而是一种力量与健康的代表。其实想来也不难理解这种与现代并不一致的审美。在周代,耕种被视为百姓的生存之源,男女老少均要靠劳作生活,因此女子高大的体魄是她们劳动能力的象征,也是她们在田间挥洒汗水、为生存而努力奋斗的见证。同时,高大也被认为是力量与权力的象征。《硕人》一诗中贵族女子庄姜的身份无疑是高贵的,但当她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她高大的身材,如“硕人颀颀”、“硕人敖敖”。可见不论地位高低、家庭贫贱,高大是那个时代女子的共同追求。《陈风·泽破》中有“有美一人,硕大且卷”的描述,“卷”的意思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双下巴的意思。虽然不能因此断定《诗经》时代女子均以肥胖为美,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诗经》中有多处有关“硕大”的描写。那朦胧丰硕的身姿,悠远美好的幻影,闪烁在遥远古人被激起的温柔情感里。


2.3品德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吟诵出了《诗经》时代男子对美好女子的追求。这里的美好不仅是女性审美在外在上的呈现,更多的是对内在美的要求。如《国风·召南》中有云“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刻画了一位虽貌美却举止轻佻浮薄的贵妇人形象。周人对王姬持否定态度,反映了那个时代品德美才是评定美女的核心要求。再如《诗经·国风·邶风·静女》中提及的“静女其姝”,表现了人们对贞静素朴的女子的赞颂。再如《国风·周南·桃夭》中“宜其家室”“宜其家人”一句体现了社会对女子的俭朴持家的认可。又如《国风·周南·葛覃》中写道“薄污我私,薄澣我衣”,抒发了周人对女子勤劳的欣赏。更有许穆夫人通过“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一句,表达对女子拥有爱国情怀、承担家国责任的期盼[1]。通过对《诗经》中女子内在美的审美要求的研究,后世之人窥得周人对女子道德品质的看重,同时也反映出女子在保障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性。


2.4情感美


爱情历来为文学家们所传颂,这种美好的情感也根植于每个少女的心底,令她们神而往之、辗转不安。遇到爱情,《诗经》时代的女性会勇敢地表达内心的欢喜与依恋,《国风》中就刻画了不少热情天真、对爱情满怀憧憬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中有人在渴望爱情,有人在冒险与心上人约会,又有人在经历了希望与失望后在情感上变得洒脱。《召南·摽有梅》中的女主人公望梅思“媒”,委婉而大胆地诵出了青春流逝、渴望爱情的心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国风·邶风·静女》)既表现了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也描绘了一位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形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国风·卫风·氓》)则是一位遇到了“婚前是羊,婚后是狼”的氓的妇女在经历了情变后的内心活动,从中也足以看出这位妇女在年轻时候对于爱情执着的追求与单纯的向往[2]。《诗经》时代的女性不似后代地位低下,她们也没有那么多礼节的约束,加之周人对于爱情大多持较为宽松的态度,因此女性对于爱情的诸多情感都得到了生动的表达。


3后世影响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论是几万年前以采集为生的智人,还是今天越来越追求时尚的现代人,“美”都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调节人们的心情,可以促进某些产业的发展,影响文化的兴盛。而女性审美作为漫长历史中“美”的向导更是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女性独特审美的影响下,各个时代的女子开始追求不同的“美”,它既包括赏心悦目的外貌、婀娜动人的体态,又包括丰富美好的内心与别具一格的神韵。这些审美标准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对后世审美观念的形成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3.1自然朴素的审美观


当今审美要求女性目若玄珠、齿若编贝,实则此类审美倾向沿袭于《诗经》时代。在《诗经》中,并不难发现对女性外貌进行直接描绘的诗句,如《召南·野有死麇》中的“有女如玉”,此句直白的表露出古人以白为美的审美倾向。又如《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此句为后世描绘出一位有着纤纤玉手,皮肤似凝结的琼脂一样滑润,头颈似蝤蛴一样白嫩细长,牙齿则像有序排布的瓜子一样整齐。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也不过如此吧[3]。由此可见,《诗经》时代的审美倾向对后世品评美女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从眉眼、肤色、纤指、细颈、贝齿、蛾眉六处均可考证。


3.2贤淑恭谨的内心美


孟德斯鸠有言:“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内心美是女性审美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是衡量女性美丽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诗经》中有对女子“宜其家人”(《国风·周南·桃夭》)等勤俭持家、贞静娴雅的美好品德的描写,这些对女性道德品质的要求逐渐在人们的心中扎根,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努力塑造的性格,例如李延年曾赞美“北方佳人”“绝世而独立”(《李延年歌》)的品格,柳永在《离别难》中用“蕙质兰心”来形容心地善良、品质高尚、容貌高雅的女子。古人对于高洁的品德始终保持着不懈的追求,从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周敦颐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我们便可略窥一二[4]。即使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贤淑恭谨的内心美仍是大多女性想要达成的目标。这些新时代的女性不但在事业上尽力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在家庭中也努力践行知书达理、贤良淑德等自古以来对女性品德的要求。


3.3遥不可及的神韵美


《诗经》中女性之美,更美在神韵。相由心生,面由心改,善良纯朴之人其善在心,其神尤澈。佳人之美,不在其衣溢彩华美,在于其神恬静似水。不贪恨嗔痴的女子,因神气清净内敛,自得丰满圆润之体韵,并有妩媚灵俏之美感。如《秦风·蒹葭》中那“在水一方”的伊人目光清纯,有山泉涓涓流淌之美感。又如《关雎》里那令一众俊才日夜守望的“窈窕淑女”,定是神态恬美大方,静如皎月,动若波光流淌,形神魅力无可抵挡。再如《周南·汉广》中那“不可求思”的游女,眉眼里自有一番韵味,可谓是“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一种特有的中国古典神韵美,似轻纱般笼罩着她们,使其之美像精神图腾一样难以言喻却又令人神往[5]。这种美经久不衰,对后世审美观念影响颇深。


4总结


纵观古今,唯有既面若桃花又纯真善贞、独立自强的女性才为世人称赞,谓之美人[6]。《诗经》中所宣扬的女性美是内外兼修的美,它既重视生理官能,也关注伦理道德、精神追求。因此,其内涵的丰富性不仅给后世文学形象的塑造以深刻启示,更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丽丽.试论《诗经》的女性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9):6+14.


[2]马凤华.女性文学话语的自述——论《诗经》女性审美特色[J].江西社会科学,2003(02):86-89.


[3]王杰.《诗经》女性美及其审美价值[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9):12-13.


[4]刘霞.《诗经·国风》女性审美特征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01):94-97.


[5]王巍.试论《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与追求[A].中国诗经学会.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辑)——第九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之二[C].中国诗经学会:中国诗经学会,2010:9.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