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青藤    
济南家教网
家教
  • 家教
  • 家长
家教网首页  >  济南家教网  >  小风主页  >  家教文章专栏  >  意象
家教小风的文章专栏
意象
发表于:2013-08-18阅读:19次

敬畏心底的声音


                          桑壮壮


    山因敬畏高空之渺远,所以其愈高,至于穿破苍穹;竹因敬畏长风之傲骨,所以其愈直,叹其节正气高。


青山翠竹,落日长河,皆有自己的敬畏。我们应该敬畏什么?


敬畏心灵的声音吧,在沉沉黑暗中找寻自己的那颗星。


 


敬畏心灵中的复国图强的声音,辛弃疾以半载沉浮的命途,写就了一行行铁马冰河之诗。


君恩重,教臣且去种芙蓉。这一句怅意深深的小令注定了辛弃疾始终圆不了他的复国梦。可他对朝廷的赤心却没有因此消沉,他放不下大刀长枪,他放不下那冷在墙隅的铁甲。“男儿生于世,肝胆祭家国。”这是他的心灵的声音,也是他的终极理想。出于对这心灵的声音的敬畏,辛弃疾始终不能如柳永那般可以安逸地浅斟低唱,也做不到像屈原那样毅然决然地投水祭国,他只能怀着一腔义愤,像共工怒撞不周那般,宣泄在诗词里。岂知在拍遍栏杆之后,梦里的那半壁江山,却早已渐行渐远。


古代忠诚的传承,在他这一脉流得最重、最浓、最艳。


稼轩并非不通情理,不识烟火。退后三尺,即有荣光,奴颜媚骨是晋升取宠的金梯。他本可以安心做一名韬光养晦的高管罢了,或者摇扇执樽,写一写春花秋月的闲情。但是,因敬畏心灵中那遏止不住的救国的声音,加之对朝廷的信,对君王的忠,对百姓的爱,使得他不得不以醉里挑灯看剑、踏破三山横渡的气概发于书,谏于帝,登于朝。虽历经白眼冷遇,一生终矢志不移。难怪哲人感慨“千里星汉灿烂,文武双全,歌哭随意,性格鲜明者,唯辛稼轩”。


敬畏心灵中的自由无羁、豁达豪放的声音,青莲东坡进退适意,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


大江东去,是恢弘壮阔的景;竹杖芒鞋,是洒脱豁达的心。


天子殷殷相待,羁绊不住谪仙人心中无限敬畏的要求自由的声音。于是,在那个有月亮的晚上,画舫成了扁舟,五花马千金裘皆换了美酒。


为了心中敬畏的自由的声音,李白舍弃了唾手可得的富贵,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与那半个盛唐的豪迈与空灵,成就了千古诗帝李太白。那杯酒入豪肠时,泛起的岂止是万古愁?


苏子遭贬,孑然一身,游于赤壁。当那遥远的乱世和拍岸的惊涛“卷起千堆雪”时,他顿悟了,那些烦恼不过是声名累赘罢了,不如乘舟远去,不如乘舟远去,伴随着心灵中那值得敬畏的豁达豪放的声音,以千年苏轼的姿态,高立于人类精神世界的高端。苏轼,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敬畏心灵的声音,如点亮一盏明灯,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直行。尽管遥远,尽管黑暗,尽管疲累,但为了心中不灭的那颗星,奋勇前行。


请敬畏心灵的声音吧,去找寻自己的那一颗北极星。

评论

我要评论: